• 991.00 KB
  • 2021-09-10 发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_2大气的运动第2课时同步习题新人教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2 大气的运动(2 课时) 一、选择题 (2011 年全国 I 卷,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 相关。图 1 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 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 千米/时。据此完成 1~2 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2014 年天津卷 3~4)读图 2,回答 3~4 题。 图 2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3.在图 2 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4.在图 2 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图 1 9℃ 12℃ 15℃ 18℃ 0℃ 3℃ 海拔/m 6℃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40 80 120 160 距离/km 东西 湖泊乙 甲 丙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2012 年大纲卷 10~11)图 3 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 以每天 120 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 5~6 题。 低压 高压 甲甲 0 40 80k N 图 3 5.24 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30-48 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2014 年江苏卷 5~6)图 3 是 2014 年 4 月 30 日 20 时海平面气压形式图。读图回答 7~ 8 题。 图 4 7.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锋面过境时,M 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2007 年海南地理 6~8)图 5 示意某一等高面。M、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 PN,M、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 点空气 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 9~11 题。 9.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 O 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10.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 O 点风向为(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11.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全力方向( ) 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 9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 180°角 二、综合题 (2011 年安徽卷 34 题)12.根据材料和图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 9 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 影响,2006 年 9 月 3 日至 5 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 14 表示 2006 年 9 月 3 日 20 时地面气压场。 图 5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 范和自救? (2011 年天津文综卷 13 题)13.结合图 7 文材料,回答问题。 s Y M 500以上 200—500 0—200 -4—0 高度表(米) 大 西 印 度 洋 太 平 洋 大 西 赤道 0 图例 棉花 运河 河流、湖泊 飓风移动路径 不同等级的城市 图9 (1)Y 市所在地每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 (2)M 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3)图 9 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 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S 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 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要求较高。甲地正处于锋面控制下, 乙地比丙地更靠近锋面,所以丙地最稳定。从 8 点到正午前后,正好 4 个小时,根据“高空 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 千米/时”可以判断出此时锋面已经移到乙地,所以乙地可能出现 强对流天气。根据锋面两侧的气温及锋面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出该锋面是一个冷锋,则甲 地处于冷风过境后,温度降低,甲地的风向应为西风、丙地的风向应为东风。 3.D[解析] 根据风向的判断规律,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 右偏转。可以判断,5 月 6 日 14 时,北京吹东南风,5 月 7 日 02 时,北京吹东北风,故 D 项正确。台北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东北风,5 月 7 日 02 时也是吹东北风,风向没有改变,故 A 项错误。上海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偏南风,5 月 7 日 02 时也是吹偏南风,风向没有改变, 故 B 项错误。首尔在 5 月 6 日 14 时吹西南风,5 月 7 日 02 时吹偏南风,风向变化不大,故 C 项错误。 4.B[解析] 图中所示的月份是 5 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旺 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 北尚未进入雨季。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对农业生产不利,故 B 项正确。华北地区是典 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 A、C 项错误。植被的多少对旱灾的影响较小,故 D 项错误。 5. B6.C【解析】考查天气系统及比例尺。第 5 题 24 小时(一天),天气系统向东移动 120km,即图上距离 3 个比例尺单位,甲地位于高压区西部边缘,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向右 偏转成东南风,故选 B。第 6 题,30-48 小时,天气系统向东推移 150--240 km,也既 4—6 个比例尺单位距离,甲处位于低压槽位置,形成强对流降雨天气,故选 C。 7.B 8.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沙尘暴的形成条件及天气特征的判读。第 7 题,沙尘 天气的形成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表有沙尘,二是有大风天气,在地表沙尘状况相似的条 件下,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取决于风俗的大小,风速越大,越容易形成沙尘暴。图中四个地点 中,乙地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最容易发生沙尘暴,故选 B。第 8 题,图中锋面为冷锋, M 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经历冷锋天气过程。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为:气温降低,气 压升高,出现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故选 C。。 9.A10.C11.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风向的判断及空气的受力情况。第 9 题,若此图 表示北半球,PM>PN,则 O 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所 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即⑦。第 10 题,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的半球,所以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第 11 题,在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个力的合力与另一 个力的方向成 180°角。 二、综合题 12. ⑴低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 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⑵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 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⑶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 近;(3 分)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 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13.(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 使当地增温。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 河支流多,汛 期上游来水量大) (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 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内网密度都较大, 排灌方便) (4)S 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 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