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9 MB
  • 2021-09-10 发布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第2章第2讲城市化(40张)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 理 人 教 版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必 修 二 第二讲 城市化 1 考点突破 2 图表精析 3 课堂达标 4 复习练案 考 点 突 破 知 识 梳 理 一、城市化 1 .概念:人口向 ______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 .驱动力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镇 驱动力 含义 因素 推力 ( 乡村 )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__________ 快,对土地压力大; ________ 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拉力 ( 城市 )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__________ 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 ________ 人口增长 收入 就业机会 便捷 3. 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意义 (1) 带来了 __________ 的变化。 (2) 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 为区域 ______________ 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点拨: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聚落形态 社会经济发展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 .阶段和特点 2. 地区差异 (1) 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________ ( 填字母 ) 阶段。 (2)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________ ( 填字母 ) 阶段。 阶段 特点 A : ________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 : ________ 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很多城市化问题 C : ________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C A 或 B 点拨: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①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② 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③ 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核 心 研 析 1 . 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 . 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特别提醒: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 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 :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 ~ 20 世纪 20 世纪 50 ~ 70 年代 20 世纪 70 ~ 8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城市 (2015 · 山东 )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 “ 钟摆 ” 交通现象。 完成 (1) ~ (2) 题。 〔 针对训练 1 〕 (1) 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 A . 8 : 00   B . 12 : 00     C . 14 : 00     D . 18 : 00 (2) 为缓解北京市的 “ 钟摆 ” 交通现象,可以 (    ) A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 .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 .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A D [ 解析 ]   第 (1) 题,读图可知,该时段总体来看,郊区进入城区方向的车道拥堵,应该是人口由郊区移向城市中心区的上班时间,即 8 : 00 左右, A 项正确。第 (2) 题,本题考查城市环境问题。由题干可知,北京市 “ 钟摆 ” 交通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大量就业岗位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故解决该现象应该从减少城市中心地区就业岗位入手, D 项正确。 知 识 梳 理 1 . 城市化影响 (1) 合理的城市化: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 ________ 的压力。 (2) 过快的城市化: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 . 生态城市建设 (1) 发展 _____________ 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 __________ 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 低污染的节能 自然景观 点拨: 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核 心 研 析 1 .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 . 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 ( 人口老龄化 ) ;内城经济衰退 3.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功能区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3) 建设生态城市 点拨: 城市中心 “ 岛屿 ” 效应 (1) 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 (2) 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3) 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高。 (4) 干岛效应: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 (5) 湿岛效应: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 〔 针对训练 2 〕 (1) 据图推测, 2003 ~ 2013 年该市 (    ) A .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 .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 .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 .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 A .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 .城市 “ 热岛 ” 效应增强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C [ 解析 ]   第 (1) 题,本题考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图示林地面积先增后减, A 项错;水域面积波动变化, B 项错;未利用面积先增后减, C 项错;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D 项正确。第 (2) 题,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和读图分析能力。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地表硬化,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 A 项错;城市扩张,面积增大,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使人们可以到城市较远的地方从事工业、商业等活动,通勤距离增加, B 项错;城区扩大,人口增多,城市生产、生活、交通等排放的废热增多,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C 项正确;城市建设用地占用生物栖息空间,生物多样性减少, D 项错。 图 表 精 析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1 . 典型图形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 二 ) 2 . 判读技巧 城市化进程图 ( 如图 1) 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判读曲线图时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判读时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城镇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这类图示一般设置三类问题。 一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从图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城市规模的变化 ( 如图 2 、图 3) ;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 ( 如图 1) ;是否形成城市带 ( 如图 3) 。 二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中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图 4 中城市化进程为甲 — 丙 — 丁 — 乙。 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图 1 中 E 到 F 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根据拉平的“ S” 形曲线特点判断三个阶段。如右图中 A 是城市化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也较慢; B 是城市化加速阶段,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吸纳人口能力的增强,表现为大量人口向城市的集聚; C 是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类是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 针对训练 3 〕 B (2) 图中 2000 ~ 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 A .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A [ 解析 ]   第 (1) 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为 1965 年,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大约在 60% ~ 70% ,由此计算此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为 30% ~ 40% ,选项 B 正确。第 (2) 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结合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分析, 2000 ~ 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在此期间,中国城镇化率快速上升,说明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工业化程度提高,选项 A 正确,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选项 C 错误;此时期人口增长率降低,选项 B 错误;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快,但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选项 D 错误。 课 堂 达 标 复 习 练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