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 MB
  • 2021-09-10 发布

2020届高中地理一轮全程训练计划:世界地理分区与主要的国家课练作业25(人教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练25 世界地理分区与主要的国家 ‎  小题狂练 ‎[2019·广东汕头模拟]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这里几乎没有降雪,只有一些陡峭的U形谷,谷底散布着一些含盐量达40%的小水塘(下图)。干谷面积很大,约有4 000平方千米,是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据此回答1~2题。‎ ‎1.麦克默多干谷的常年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极地地区局部气候成因。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最可能受极地东风影响(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故其常年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 ‎2.干谷中的小水塘终年不冻,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气温偏高 B.盐度偏高 C.受地热影响 D.水生动物扰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极地地区局部气候成因。南极地区纬度较高,终年气温较低,A错误;干谷中的小水塘,含盐量达40%,终年不冻,原因最有可能是盐度偏高,B正确;位于板块内部,无地热影响,C错误;位于陆地上,无水生动物扰动,D错误。‎ ‎[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海水侵蚀使得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缩小,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3~5题。‎ ‎3.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 A.冰川堆积 B.海浪堆积 C.珊瑚堆积 D.火山喷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瓦利纳沙坝的成因。狭长沙坝主要由沙构成,与冰川堆积物、珊瑚堆积物、火山喷发物的特征不符,A、C、D错误;读图可知,该地为潟湖,其是河流和海浪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 ‎4.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该区域(  )‎ A.出现极夜现象 B.暴风雪频发 C.河流从东面冲刷岛岸 D.受温暖西风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瓦利纳自然环境概况。由材料和图示可知,基瓦利纳小镇位于北半球,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在夏季,而出现极夜现象是在冬季,A错误;由材料可知,暴风雪频发季节是秋冬季节,B错误;夏季东部河流进入汛期,流量较大,因此会从东面冲刷岛岸,C正确;西风带在夏季会北移,但只能移至65°N,且西风会带来降水,与冰雪融化无关,D错误。‎ ‎5.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 B.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 C.植被遭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下降 D.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海岛面积缩小的原因。材料没有表明该区域暴风频率增加,排除A;材料也没有提示该地区原本植被丰富或者植被遭破坏,排除C;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高山地区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确会淹没低地,但是近100年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只上升了12‎ ‎ cm,说明该岛屿面积急剧缩小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海平面上升,而是海冰消融后失去对岛岸的保护,进而导致其面积急剧减少,排除B,故选D。‎ ‎[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从1880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下图示意罗讷河水系。据此回答6~7题。‎ ‎6.罗讷河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 B.不同河段汛期不同 C.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D.流域降水较少,年际变率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讷河流域特征。由图示可知,罗讷河流域面积广,上游湖泊、沼泽面积较小,其调蓄作用不明显,A错误;罗讷河上游补给来源主要为阿尔卑斯山高山冰雪融水,水量夏多冬少,其支流索恩河流域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径流稳定,罗讷河下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水量夏少冬多,不同河段汛期不同,因此全流域性洪水不多见,B正确;水库修建前,全流域性洪水也不多见,C错误;流域降水较少,年际变率小,该描述与实际不符,D错误。‎ ‎7.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使罗讷河(  )‎ A.水力资源更为丰富 B.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C.冬季中、下游径流量增加 D.夏季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加快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罗讷河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罗讷河水力资源变化,A错误;由材料可知,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冬季放水发电,会导致水位季节变化增大,B错误;会导致冬季中、下游径流量增加,C正确;夏季入海水量减少,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D错误。‎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赤道附近的一个岛国,由1 200余个小珊瑚岛屿组成,其中202个岛屿有人居住。首都马累位于马累岛上,面积约1.5平方千米,是该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之一。长期以来,马尔代夫没有桥,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中马友谊大桥由中国承建,是世界首座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桥,它连接首都马累和机场岛,预计2018年8月竣工。据此回答8~10题。‎ ‎8.长期以来,马尔代夫岛屿间交通主要依靠摆渡的主要原因是(  )‎ A.岛屿间距离近 B.国土面积狭小 C.经济水平落后 D.科技水平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尔代夫区域地理特征。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运输的主导因素。马尔代夫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没有建桥,岛屿间交通主要依靠摆渡,故选C。‎ ‎9.大桥建设过程中,建筑工人需克服的最大困难是(  )‎ A.台风多发 B.气候湿热 C.淡水短缺 D.地震频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马尔代夫靠近赤道地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小,难以形成气旋,A错误;马尔代夫靠近赤道地区,建筑工人施工面临着高温、高湿等恶劣条件,且湿热的气候易暴发疫情和流感,B正确;建设如此巨大的跨海大桥工程,必有补给船供应淡水,建筑工人不必担心淡水短缺问题,C错误;马尔代夫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较少发生地震,D错误。‎ ‎10.大桥建成后,对当地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A.减轻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B.缓解马累的居住和交通压力 C.促进马累国际贸易的发展 D.增强马累的集聚效应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对马累的影响。由材料可知,马累是该国政治、经济、交通中心,也是世界上最拥挤的首都之一。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导致马累面临较大的居住和交通压力,大桥的修建有利于疏解马累过于集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故选B。‎ ‎[2019·辽宁大连双基测试]‎ 兰斯塔德地区是荷兰经济发展的重心,因其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被国际社会誉为开放空间保护的典范。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保护”作为“绿心”战略的唯一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绿心”战略并未完全实现“保护”的目标。为此,1995年荷兰政府组织征集和讨论了有关“绿心”地区发展的意见,达成“绿心”共识,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下图示意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据此回答11~13题。‎ ‎11.兰斯塔德地区的城市格局(  )‎ A.利于共用基础设施 B.便于人们外出交流 C.利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 D.便于管理者集中管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布局。读图可知,该城市有大面积的“绿心”,利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C正确;城市之间因有“绿心”阻隔,不便于人们外出交流,不利于共用基础设施,不便于管理者集中管理,A、B、D错误。‎ ‎12.反对“绿心”战略的原因可能是(  )‎ ‎①“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导致城市间交通成本提高 ②“绿心”战略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 ‎③“绿心”内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 ④“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加重城市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布局。大面积的“绿心”有利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有利于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不可能是反对 ‎“绿心”战略的原因,排除④,故A正确。‎ ‎13.兰斯塔德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 A.加大“绿心”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城市扩展空间 B.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 C.“绿心”内建立商品谷物农业基地,提升“绿心”地区经济价值 D.设立“绿心”保护区,加强管理,严禁人类和其他动物进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大“绿心”内基础设施建设,违背了“绿心”战略的初衷,A错误;大面积的“绿心”有利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应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B正确;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具备商品谷物农业基地建设的条件,C错误;严禁人类和其他动物进入不符合实际,D错误。‎ ‎[2019·河北遵化一中调研]草树是澳大利亚特有植物,生活于硬叶植被区,耐火烧,火后易开花,花莛为开花部位。木质茎(树干)由无数叶片基部剩余部分因黏液黏合堆积而成,高6~9 m,成熟需上百年时间;茎上有1 m以上常绿草状叶片,细长如钢丝,是良好的插花花材。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地理事物分布范围与草树分布范围存在重叠的是(  )‎ A.大堡礁 B.雨林 C.大分水岭东侧 D.牧羊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区域环境特征。由材料和图示可知,草树是澳大利亚特有植物,生活于硬叶植被区,耐火烧,茎上有1 m以上常绿草状叶片,细长如钢丝,据此可推断草树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发育有硬叶植被)。雨林和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气候暖湿,与草树生长特征不符,A、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大分水岭东侧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充足,与草树生长环境也不符合,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牧羊业在地中海气候区有分布,与草树分布范围存在重叠,D正确。‎ ‎15.草树最有价值的开发方向是(  )‎ A.园艺业 B.旅游业 C.畜牧业 D.医药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草树茎上有1 m以上常绿草状叶片,细长如钢丝,是良好的插花花材,据此推断,草树最有价值的开发方向是园艺业,A正确。‎ ‎[2019·四川成都七中诊断]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1972年,塞内加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三国联合成立了塞内加尔河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规划建设了两座水利枢纽,分别是迪亚马坝和马南塔里坝。读图,回答16~18题。‎ ‎16.图中水坝修建前,塞内加尔河从上游到下游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是(  )‎ A.流量增大 B.洪峰推迟 C.流速变快 D.冰期延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据图可知,甲观测站地处河流上游,降水多,而乙观测站地处河流下游,降水少。塞内加尔河水量主要来自上游河段,上游洪峰出现早,下游洪峰出现晚,图中水坝修建前,塞内加尔河从上游到下游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是洪峰推迟,B正确;下游缺少支流汇入,流量不会增大,A错误;从上游到下游,地势更加平缓,流速应该变慢,C错误;河流位于热带,无冰期,D错误。‎ ‎17.与马南塔里坝相比,迪亚马坝独特的功能可能是(  )‎ A.防洪 B.灌溉 C.航运 D.阻咸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水坝的功能。据图可知,迪亚马坝所在位置地势低平,且接近河流入海口,进而可推测其独特的功能可能是防止海水倒灌,即阻咸,D正确。‎ ‎18.推测图中铁路线的主要作用是(  )‎ A.方便农矿产品的出口 B.利于高新产品的进口 C.方便重工业产品出口 D.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人文地理概况。据图可知,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主要出口初级矿产品,且图中铁路线主要与港口相连,主要是方便农矿产品的出口,A正确;该区域经济落后,进口高新产品少,B错误;根据图例判断,出口的是初级矿产品而不是重工业产品,C错误;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业不发达,D错误。‎ ‎[2019·黑龙江大庆质检]北美圣劳伦斯河中游日出和日落时刻水位较高。冬季的日出前后,一些河段上空常见几十米高的“雾墙”。大西洋普拉蒙鱼入冬后开始逆流洄游到支流圣安娜河。该支流河畔圣安娜德村在每年圣诞节后一个半月的冰钓时间里,都会建起数百座小木屋以满足众多冰钓者享受冰钓的乐趣。下图为冰钓示意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冬季,圣劳伦斯河一些河段上空出现“雾墙”的成因主要是(  )‎ A.水流速度快,水温低 B.河面宽阔,水量大 C.河面上下层大气温差大 D.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雾的形成。雾的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环境。冬季的日出前后,圣劳伦斯河一些河段的河面上下温差大,暖湿气流位于冷水面上,形成上暖下冷的结构,水汽易凝结成雾,C正确。‎ ‎20.小木屋一般建在较厚的冰冻河面上,为使小木屋更加牢固,可以在其周围的冰面上(  )‎ A.大量浇水 B.大量撒盐 C.打桩加固 D.建弹性地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小木屋一般建在较厚的冰冻河面上,为使小木屋更加牢固,可以在其周围的冰面上大量浇水,水冻结后,即可将木屋固定在冰面上,A正确。‎ ‎[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 十多年来,中国某建筑公司在俄罗斯完成了多个质量过硬、广受赞誉的建筑项目,成为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亮丽名片。该公司承建的圣彼得堡涅瓦商业中心建有深达15.5米的四层地下室,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2015年9月,该公司正式接手修复位于莫斯科(55°45′N,37°37′E)的某工程,公司采用独创的施工方法克服了建筑企业冬季停工的困难,缩短了5个多月工期,创造了俄罗斯古建筑修复最快速度的纪录。下图示意圣彼得堡市位置。据此回答21~22题。‎ ‎21.圣彼得堡市难以建筑地下室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岩层坚硬 B.海水倒灌严重 C.地下冻土频繁冻融 D.沼泽地质特征显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思维能力。材料中信息显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如果因地下岩层坚硬而不能建造的话,以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用机械开凿岩石,建造地下室,A错误;城市是面状的区域,除了距海特别近的地方可能遭受海水倒灌,多数地方应该不会受到大的影响,B错误;结合图中圣彼得堡市纬度可推知,该地有季节性冻土分布,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不会发生频繁冻融,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沼泽面积广大,深入流塑性黏土地下施工,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挖坑以后,周围的土就像流沙一样汇集过来,所以不太好建造地下室的原因是沼泽地质特征显著,故选D。‎ ‎22.该公司为了能够在冬季继续施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搭建封闭暖棚 B.及时清理积雪 C.增加灯光照明 D.提供保暖衣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认知能力。俄罗斯冬季寒冷且漫长,严寒的气候使混凝土硬化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在进行某工程时,该集团搭建起一个全封闭的暖棚,用内箱式柴油加热管加热,为建筑“穿”上“保暖外衣”,A正确。‎ 课时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陕西黄陵中学月考]‎ 瓦罕走廊(下图)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地质时期冰川广布,谷地宽度可达数千米,谷底平坦,河流蜿蜒。据此回答1~3题。‎ ‎1.当地牧民每年到瓦罕走廊放牧的最佳时段是(  )‎ A.1~2月 B.3~5月 C.6~8月 D.9~10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阿富汗游牧业的影响因素。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夏季(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故选C。‎ ‎2.瓦罕河谷地区(  )‎ A.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气候干热 B.冷湿气候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C.河谷为流水侵蚀的V形谷 D.清晨的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瓦罕河谷自然特征。读图可知,瓦罕走廊深居内陆导致气候干热,A错误;由材料可知,瓦罕走廊位于河流上游,土壤发育程度低,有机质含量低,B错误;由材料可知,瓦罕走廊在地质时期,冰川侵蚀,形成宽谷,C错误;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清晨气温低,形成细流,下午气温高,流量增大,河水可能变得汹涌,D正确。‎ ‎3.图中M地的自然带可能是(  )‎ A.高寒荒漠带 B.高山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判断。牧民夏季在瓦罕走廊放牧,推测海拔低处的河流沿岸为高山草甸带,而M地海拔更高,距河更远,应为高寒荒漠带,A正确;读图可知,M地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在37°N以北,且地处山间谷地,降水稀少,该地不可能存在高山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落叶阔叶林带,B、C、D错误。‎ ‎[2018·全国卷Ⅲ]‎ 澳大利亚(图a)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b)。据此完成4~6题。‎ 图a ‎4.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a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答案:B 解析:B对:读图可知,②地位于澳大利亚中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符合该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的特征。A错:①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C错:③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D错:④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景观丰富,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 ‎5.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答案:D 解析:A错、D对:读图可知,通天井直通地下住宅,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不可能是为了收集雨水。B错:通信与通天井没有关系。C错:由图可知,通天井的深度较大,采光作用不大。‎ ‎6.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②③对:由于地下住宅离地面深度较大,受地面气候影响较小,因此与地面相比,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类似于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①错:“室温不变”说得太绝对,应该是变化较小。④错:蒙古包位于地上,与地下住宅有着本质的区别。‎ ‎[2019·福建厦门质检]地处美国某山脉的马尾瀑布是一条季节性瀑布(下图),隐蔽于群山之间,夏季几乎断流。每年2月中下旬,当夕阳照射在瀑布上时,水流染上橙色的光芒,如同岩浆沿着高崖倾泻而下,因此被称为“火瀑布”。这一奇景在其他日期难以看到。据此回答7~9题。‎ ‎7.推断马尾瀑布位于图中的(  )‎ A.甲地附近 B.乙地附近 C.丙地附近 D.丁地附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图的判读及气候类型分析。由材料可知,马尾瀑布是一条季节性瀑布,隐蔽于群山之间,排除C、D;该瀑布夏季几乎断流,可推知当地夏季降水较少,判断其所处地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B正确,排除A。‎ ‎8.马尾瀑布面朝(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方位的判断。由材料可知,火瀑布出现于2月中下旬,此时该地昼短夜长,日落西南,因此马尾瀑布面朝西南才能出现“火瀑布”,A正确。‎ ‎9.该地10月中下旬无法观赏到“火瀑布”奇景的原因主要是(  )‎ A.晴天少,云层多 B.地形阻挡夕阳 C.瀑布水量不足 D.水色浑浊不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条件对河流的影响。由第7题分析可知,马尾瀑布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该地10月下旬晴天多,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不会有地形阻挡夕阳,B错误;由材料可知,马尾瀑布是季节性瀑布,夏季几乎断流,因此该地10月中下旬无法观赏到“火瀑布”奇景的原因主要是瀑布水量不足,C正确;10月中下旬马尾瀑布多处于断流状态,D错误。‎ ‎[2019·吉林长春质检]几内亚的铝矾土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易于开采,所以该国被称为“铝矾土王国”。2015年中国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仅有50万吨,但在2016年,来自几内亚的铝土矿就达到了1 300万吨。据此回答10~11题。‎ ‎10.中国某企业要在甲地建设电解铝工厂,有利的区位因素是(  )‎ ‎①水能资源丰富 ②陆路交通便利 ③廉价劳动力丰富 ‎④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选择。电解铝工厂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需接近能源丰富的地区。据图可知,甲地有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同时地处非洲,经济落后,本地市场较小,但廉价劳动力丰富。综上,①③正确,故选A。‎ ‎11.中国一家集氧化铝、电解铝、铝制品为一体的大型铝业集团,于2015年开始与新加坡某集团、中国某集团合作开采乙地区铝土矿,该集团选择合资伙伴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研发能力 B.节约运输成本,保障原料供应 C.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 D.增强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利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合作的意义。据题干可知,新加坡某集团、中国某集团的产业都与货物运输有关,因此,与他们合作,可以节约运输成本,保障原料供应,B正确。‎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陕西西安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叙利亚是中东主要河流发源地,有“中东水塔”之称,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也是阿拉伯世界的五个粮食出口国之一。叙利亚农业依靠灌溉,出产小麦、大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以及梨等水果,出口棉花与小麦、大麦。‎ 材料二 近年来,由于持续的战乱已有30万叙利亚难民冒险穿越地中海,其中2 500人命丧地中海。德国政府对接纳难民持开放态度。2014年德国境内移民人数达1 090万人,占总人口20%,去年接纳近90万人。‎ 材料三 叙利亚及其周边地区地图。‎ ‎(1)请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叙利亚持续战乱原因。(8分)‎ ‎(2)大批叙利亚难民冒险乘坐简陋船只穿越地中海取道希腊,向欧洲迁徙,难民选择什么季节渡海最安全,为什么?(6分)‎ ‎(3)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对德国带来了哪些影响?(8分)‎ 答案:(1)叙利亚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处战略要冲;在干旱的中东地区,叙利亚水资源相对丰富;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中东主要的粮棉生产国,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该地区宗教、民族矛盾突出。‎ ‎(2)夏季。夏季地中海气温高、水温高,便于横渡;夏季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海上风浪小,船只不易倾覆。‎ ‎(3)有利影响:难民可为德国提供大批廉价劳动力。‎ 不利影响:增加了德国的财政负担;易造成种族、宗教冲突,加大社会管理的难度,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难民大量涌入对德国国内有些产业形成就业竞争;加大环境压力。‎ 解析:‎ 第(1)题,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叙利亚持续战乱的原因,地理角度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宗教和民族等方面。第(2)题,大批叙利亚难民冒险乘坐简陋船只穿越地中海取道希腊,向欧洲迁徙,由于地中海地区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因而海面上风大浪高,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风平浪静,所以选择夏季渡海最安全。第(3)题,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导致德国在短时间内人口大量增加,对德国带来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13.[2019·新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阿尔及利亚水资源非常珍贵。1890年,该国共有9座水库,总库容6 100万立方米。1960年之后,水库数量大增,至2006年总库容量达68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初,该国遭遇持续干旱,到90年代末,接连几年持续多雨。图a为阿尔及利亚区域图,图b为阿尔及利亚水库泥沙淤积发展过程图。‎ ‎(1)简述阿尔及利亚河流的水文特点。(8分)‎ ‎(2)分析20世纪末该国水库泥沙淤积量变化的原因。(8分)‎ ‎'阿尔及利亚北方铁路的咽喉工程——甘塔斯隧道,被工程界称为“工程师的灾难”。岩石是遇水易膨胀的泥灰岩,中国铁建经过艰苦的专项研究和施工,于2017年10月30日将其建成贯通,使“中国制造”享誉全球。‎ ‎(3)分析甘塔斯隧道成为“工程师的灾难”的原因。(8分)‎ 答案:(1)径流量较小;没有结冰期;多为季节性河流;北部河流冬(冬春)季为汛期。‎ ‎(2)水库数量剧增;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干旱,植被状况差;地表干裂疏松;90年代末持续多雨,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 ‎(3)地处山区;褶皱带所受挤压力与隧道走向接近垂直;泥灰岩易变形,稳定性差;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阿尔及利亚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较少,因此河流的径流量较小,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气温较高,河流没有结冰期;北部流经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较多,河流冬季为汛期。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库泥沙淤积量变化的原因。泥沙淤积主要从河流的搬运量、沉积量、泥沙的输送量等方面分析。读图分析,该国在1940年之前水库泥沙淤积量较小,在1940年之后,泥沙的淤积量迅速增大。结合材料可知,1890年,该国共有9座水库,1960年之后,水库数量大增,导致水流流速减缓,泥沙淤积量增多;而且从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该国持续干旱,植被状况差,对地表的保护能力减弱;气候干旱,地表干裂疏松;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该国又持续多雨,地表径流增加,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库区泥沙淤积量迅速增加。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因素。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山区,同时还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内力作用为南北方向,而该隧道成东西走向,褶皱带所受挤压力与隧道走向接近垂直;该地的岩石为泥灰岩,遇水易膨胀,稳定性差;该地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从而成为“工程师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