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1 MB
  • 2021-09-10 发布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城市

  • 5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 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 专题 10 城市 【课标解读细化】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分析不同城市功能区和结构模式的形成原因 5.城市等级体系的成因和实践意义 6.比较城市化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产生的环境污染 【思维发散训练】 1.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 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3.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5.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说出两者的区别? 6.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城市的气温、湿度、地表径流会产生哪些影响? 7.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8.上海外滩的繁华景象令人赞叹,这主要得益于它作为什么功能区而存在?这种功能区的分布有何特 点? 9.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为什么没有高层建筑物? 10.若北京和香港是相同等级的城市,其服务范围一定相同吗?为什么? 11.除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图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一个城市的功能区的分布和变化? 12.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区域示意图中城市等级高低? 13.为什么说城市的服务范围呈现层层嵌套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使得环境恶化,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健全和交通的完善,在 有些地区,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向农村迁移。 2.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 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 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4 000万(占全美人口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 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 市化。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 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就是说,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 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 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 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 所谓的再城市化。 3.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4.(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 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5.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 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在材料图中一般斜率较大。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6.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凝结核增多, 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易形成城市内涝。 7.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 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8.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9.因为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如果在广场周围建筑起高楼 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地区古建筑的风格,与保留历史遗迹这一原则不符。另外,北京还是全国的政治 中心,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为了保证政治心脏的安全,也不宜建高层建筑物。 10.不一定。因为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包括城市本身外,还有附近的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这说明城市 服务范围除受城市等级影响外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制约。 11.地价的高低和变化:地价曲线是最直观的表达形式;人口密度的分布和差异:商业区人口密度最大;城 市用地类型的比例、集约程度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少和时空变化:商业区的集约程度 最高,商业区在市中心所占比例最大、工业区在郊区所占比例最大;就业人口的类型和分布:商业区多第 三产业人员,工业区多第二产业人员等;不同功能区的景观展示:如商业区多高楼大厦,建筑物稠密等。 12.可以通过看图例,一般情况下,图例中会用圆圈大小表示城市的等级;也可以看图中城市服务范围大小 或面积大小,一般情况下,城市的服务范围大或面积大,则城市的等级比较高。 13.城市级别不同,其服务范围大小也不同,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大,低等级的服务范围小,高等级城市 的服务范围往往覆盖了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低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往往嵌套在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内。 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 级较低城市的服务范围。 【自主梳理归纳】 一、城市地域形态 地域形态 团块状 组团式 条带状或放射状 影响因素 地形、市中心 吸引作用 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 以及规划控制等 沿 分布或受 地形限制 地域形态 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 成一片 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就 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 设施,各片互不连属 城市沿主要 或地形区延伸 主要优点 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 的 ,各种设施的 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 于管理,节省 便于城市 ,有利 于城市 保护 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 主要缺点 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 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 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方 向,且运距很长 城市举例 、合肥市、美国 华盛顿 、浦东新区 市、洛阳市、西宁市、 市 【答案】平原 交通线 交通干线 基础设施 投资 扩大规模 环境 自然 成都市 重庆市 兰州 宜昌 【注意提示】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科技、文化、旅游业的影响,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地域沿高速公 路,向环境优美的方向不断扩张,因此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 、政府机关用地、 、 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 (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 (2)主要类型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 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 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 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 用地。 【答案】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住宅用地 住宅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 河流、铁路、公路 某种土地利用方式 【注意提示】 1.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的空间结构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 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可以用下面框图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中心商务区就是城市中心位置? 中心商务区就是城市中心位置,这样理解是不对的,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一般位于交 通便捷、人口密集的市中心,但在有些城市例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又如多核心模式的城市,其中心 商务区就不位于市中心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商务区是商业核心地区。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城市中 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模式、扇形模式、 模式。 3.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 (2)社会因素 收入导致 的分化;知名度 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 区有深远影响。 (4)发展变化: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答案】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同心圆 多核心 住宅区 种族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 (1)依据: 。 (2)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 特大城市 —— 100 万人口以上 大城市 —— 50 万-100 万人口 中等城市 —— 20 万-0 万人口 小城市 —— 20 万人口以下 【答案】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城市等级 规模 提供服务级别 提供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 高 大 多 低 小 少 【答案】高 大 低 少 3.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 (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 ,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较多,距离 。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的。 【答案】较少 较近 层层嵌套 五、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___________、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衡量指标: 。 3.影响:带来了 的变化及生产、生活方式和 等的巨大变化。 【答案】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聚落形态 价值观念 【注意提示】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六、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特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 。 (2)表现: ①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 。 ②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 【答案】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注意提示】 1.图表法记忆城市化标志 2.两类国家的城市化的区别?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城市化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多在50%以下。 (2)城市化速度不同:发达国家较缓慢,甚至停滞,发展中国家较快。 (3)所处城市化进程的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处在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多处在加速阶段。 (4)产业结梅不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多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多是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5)发展趋势不同: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 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 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4 000万(占全美人口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 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 市化。 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 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就是说,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 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 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 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 所谓的再城市化。 七、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改变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1) 减少。 (2)水质、水量和 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 。 (4)出现 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 、水污染、 和噪声污染。 3.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答案】生物多样性 地下水运动 土地质量 城市“热岛” 大气污染 垃圾污染 【注意提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 【剖析高考真题】 (2016•江苏卷)图 7 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13. 图 7 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 【答案】13.A 14.C 考点: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影响。 【名师点睛】 解答城市功能分区时,一定要看清图中的图例,看看各图例在图中表示的区域范围和位置。一般来说 城市中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面积小的在城市中心的为商业区,工业区一般在城市的外围,交通条件比较 好的地方。 解答地租问题时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市中心有多条公路穿过的地方最好,土地租 金也最贵,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次之,土地租金比较贵,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差租 金比较低。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位于距市中心租金最大。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地区,介于 租金较小。在距市中心最远地区只租金最低。 3、一般而言,大城市的中心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因为市中心对商业活动最有吸引力有关。 (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 6-7 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 4 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 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6.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7.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答案】6.C 7.A 【解析】 试题分析: 带,甲地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说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好,最适宜布局电子信 息产业,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产业园占地面积大,地租成本相对较高。 考点:城市地租和城市产业布局。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关键是根据材料提示,理解地租高低的影响因素,在结合地租等值线分布 图,判断该城区不同方向的地租高低及其原因,甲地是离市中心距离相同地租水平最高的地区,所以布局 占地小,付租能力高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时还需要考虑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影响。 (2016•北京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图 7 示意某 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回答第 11 题。 图 7 11.据图推断 A. 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 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 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 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答案】11.B 【解析】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 【名师点睛】从题干中理解新概念“出行能耗”的含义,从图中提取从居住区到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的出 行能耗和出行次数,结合城市功能区布局的特点,即可解答。 (2016•海南卷)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 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 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 2 是 2015 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 据此完成 10—12 题。 10. 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 二环与三环之间 B. 三环与四环之间 C. 四环与五环之间 D. 五环与六环之间 11.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 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 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 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12. 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 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0.C 11.B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12.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 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 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 A。 考点: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名师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 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 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 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 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 (2016•上海卷)(十二)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 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23.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24.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答案】23、D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城市功能区建设。 【名师点晴】这组题是相承的,都是围绕题干资料的;考查城市功能结构变化。秦皇岛为响应北京城市功 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所以其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是依 托自然环境的优势;学生很容易选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是考虑绿地建设,不是城市发展轴建 设。 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肯定是优化城市功能 分区,为了城市更好的发展;与污染转移、单一产业结构调整无关。 (2016•上海卷)(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面积 【答案】11、C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12、增加绿地面积,可有效的增强雨水的下渗,利于下雨时蓄水,利于植被吸收,利于海绵城市建设;上 海市本身耕地少,导致城市内涝的主要是硬化地面,退耕恢复湿地,是有限的,不能很好的实现海绵城市 建设;铺设防渗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渗;完善排水系统,是加速 地表径流下泄,不利于雨水收集。选 D 正确。 考点:考查水循环知识。 【名师点晴】海绵城市主要是利用城市水循环特征建设城市的,做题时一定把握住水循环原理,与其它的 大气运动无关。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 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 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2016•新课标Ⅰ卷)自 20 世纪 50 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 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 3000 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 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 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 20 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 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 4-6 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4.A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 根据材料,各城市分工明确,同类产业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城市,因而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 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是产生 的直接影响。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 3000 平方千米 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这样可以优化城乡用 地结构。而对不能提高乡村人口比重,也不会降低人口密度,对促进城市竞争没有影响。 考点: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名师点睛】该题组通过文字材料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能力。第 4 题,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通过文字信息明确该空间规划的一个特点:核心城市功能定位,由文字信息中的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并进而推知这些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受到了限制。 第 5 题,通过获取文字信息,可明确该空间规划的另一个特点:城乡土地空间分布明确。 “城镇之间设置 不可侵占的绿地”明确并进一步推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间在空间上有着明确的地域分布,所以促进 了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第 6 题,通过对文字信息归纳总结,该地区规划的城市地域与空间结构,体 现了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 2003—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25、据图推测,2003-2013 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25.D 26.C 考点:考查城市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名师点睛】该题以某市多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为材料,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重 点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和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 1 问, 要求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能够准确的表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特点,注意“持续”、“不断”字眼的理 解;第 2 问,要求学生结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回答,该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说明城市化水平不 断提高,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这样答案就变得简单了。 (2015•江苏卷)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答案】1.D 2.A 【解析】 试题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 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选 D。 2.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时期的都城,因而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答案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015•江苏卷)“国际慢城 ”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 5 万人以下、环境 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 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2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答案】21.AB 22.BD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当前以宜居城镇模式“国际慢城”话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 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题认真阅读材料即可得出,“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不符合“国际慢城” 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二小题仔细读图对比可以得出“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 (2015•上海卷)(九)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 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9、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答案】19、A 20、A 【解析】 (2015•山东卷)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 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3、图 1 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 A、8:00 B、12:00 C、14:00 D、18: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3、A 4、D 【解析】 考点:考查城市人口流动方向及原因。 【名师点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地价高,导致居民选择地价较 低的郊区居住。居住地与工作地分离。上班族每点钟摆式的流动,必然加大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做题关 键是读图,图中要注意到交通拥挤路段在道路哪侧。在什么时间。根据右行原则,可以判断出拥堵的原因。 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 (2015•广东卷)9、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 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 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 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优化城区雨污管网可以针对性及时对城区积水排放;扩大湖区面积可以增加蓄水量, 进而减少城区积水现象;疏浚城区河流水道可以及时把城区积水排放;而加高城区防洪大堤,对城区积水 形成的内涝没有影响,不能加快城市积水的排泄,故选 C。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题以热点问题城市内涝为材料,考查我国如何治理城市内涝问题,城市内涝问题与城市径 流、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等有关,这些需要学生能够较清楚的理解。同时需要理解题干的提示“部分城市城 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城市内涝不是流经城市的河流涨洪水造成的。 (2015•海南卷)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 1800 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 年 3 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 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 500 万居民,提供 175 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0.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1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12. 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答案】10.C 11.B 12.D 【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的作用、区位因素等。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以城市化为背景,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城市建设的区 位因素、城市功能定位等问题联系起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等能力。材料中“埃及沙漠广 布”是人口集中于少数大城市的原因,其结果是导致少数大城市出现城市化问题,在此背景下,设置“推 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这一问题,分析出题人意图可知,该问题的实质是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 措施。“沙漠广布”的埃及,与位于尼罗河下游沿岸地区的开罗相比,开罗以东地区只能具有土地广阔,地 价较低的优势。新城市的定位是政治中心,理解这一点,才能对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 要部门做出准确推测。根据材料理解出题人意图,并灵活运用教材相关知识,是解决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 (2015•安徽卷)34. (22 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 1982 年和 2005 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 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 1982 年的 117.81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6554.69 亿元,城市化水平 不断提高。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2 分) 【答案】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交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以福建省 1982 年和 2005 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考查福建省交通发展和交通对福建 城市化的影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表达能力。难度不大,这是学生比较熟悉提问方式,交通发展对 城市化的影响主要从城市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的变化来分析回答。 (2015•北京卷)图 1 为某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 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 ) 图 1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答案】3.B 考点:城市服务范围。 【名师点睛】服务设施等级与服务的范围、数量的关系:服务设施的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 服务设施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数量越多。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 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 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服务级别较高;乡(镇)行政机构是行政中心, 它的服务范围会覆盖整个乡镇。 (2015•天津卷)图 4、图 5 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 15 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 6-7 题。 图 4 H 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6.结合图 4 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图 5 H 市城区变化示意图 7.结合图 5 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6. B 7. D 【解析】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①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 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②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 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 条件。③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 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④提取图示 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⑤回归材料、找 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 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 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2015•四川卷)图 3 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 0:00 时和 10:00 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 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答案】5、C 6、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形态。 【名师点睛】城市主要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住宅区。根据城市地租 理论,市中心地价最高,向郊区地价逐渐降低,在交通路口处容易出现地租次高峰。根据各功能区的特征, 安排功能区布局,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所以判断甲地带是住宅区。城市地域 结构形态受地形、河流影响,平原地区多团块状,山区或沿河地区多条带状、组团状分布。 (2014·上海卷)(十一)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 1982 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国人口密 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问题。 各圈范围 面积 (km2) 人口密度(人/km2) 1982 年 1990 年 2000 年 2010 年 内圈(0~6km) 113 21764 21206 19554 20416 第二圈(6~15km) 593 2606 3361 4960 7272 第三圈(15~24km) 1102 1338 1820 2804 4305 第四圈(24~33km) 1611 621 785 1083 1765 郊区(0~ ) – – – – – 25. 2010 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 内圈 B. 第二圈 C. 第三圈 D. 第四圈 26.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 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 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 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27.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 农业发展 B. 服务业发展 C. 工业发展 D. 旅游业发 展 【答案】25、C 26、A 27、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014·上海卷)(二)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 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回答问题。 蔬菜食品类 日常用品类 服装衣饰类 家用电器类 2001 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43 2.32 6.43 5.94 2011 年出行的平均距离(km) 1.12 1.55 4.52 8.04 4. 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地价 B. 集聚 C. 交 通 D. 市场 5. 该市居民服饰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可能反映了 ①服装销售网点增加 ②服装商场的通达性改善 ③服装商场品种更多 ④大型服装商场外迁市郊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 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 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 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② ③ 【答案】4、D 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 (2014·新课标 II 卷)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 1)据此完成 1-2 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1、D 2、B 【解析】 考点:城市化问题。 (2014·广东卷)图 2、图 3 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 所学知识,完成 4-5 题。 4.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250-1400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550-1700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 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5、该地最有 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答案】4.C 5.A 【解析】 试题分析: 4.认真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250-1400m 的区域聚落数量不少最少的,A 错,坡度大于 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 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所以坡度海拔 1550-1700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5.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 1250 米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人口与聚落的空间分布。 (2014·重庆卷)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 90m 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 年香港和重庆“城 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 1-2 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 【答案】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及其特征。 (2014·大纲卷)图 3 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 服务业。据此完成 9~11 题。 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答案】9.B 10.D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1. 该城 市位于沿海,并不适中;题中没有信息反映该城市资源丰富,而且该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建立在 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该国与该城市气候相同的地方很多;据材料分析,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 和港口服务业,而该城市又是主要港口,其经济应该很活跃,是该国经济中心,经济繁荣应该是其成为首 都的优势条件。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城市区位。 (2014·江苏卷)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 省。图 14 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回答 23-24 题。 23.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A.承德 B.保定 C.张家口 D.廊坊 24.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A.人口多 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 D.经济实力雄厚 【答案】23.BD 24.AB 【解析】 试题分析: 23.批发、物流业需要便利的交通,分析图中四城市各因素可以看出保定和廊坊两城市交通最为便捷,最适 合承接北京分散的批发、物流业,故答案选 B、D。 24.服务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京津等大城市服务要有便利的交通,便于人员 流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保定市在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而且交通也较为便利,所以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 边城市中较为发达,故答案选 A、B。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体系。 (2014·福建卷)图 1 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 1~2 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散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1、A 2、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4·江苏卷)图 13 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读图回答 21-22 题。 2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 B.日常用品 C.服装 D.家用电器 2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 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 D.购物环境 【答案】21.CD 22.A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 (2014·山东卷)图 2 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 3-4 题。 3、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4、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答案】3、B 4、A 【解析】 试题分析: 3.通过读图分析,该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林地分布在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B 正确项;但这种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 A、C、 D 错。 4.根据所学知识和风频图示: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①处;而化工园区应布 局在风频较小的③处或④处。但④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易污染水源,并且④处距离城市较近,易污染城区 大气,因此化工园区布局在③处较合适。 考点:城市布局模式的优点;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的布局。 (2014·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 1990 年和 2010 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 9—10 题。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 年较 1990 年增长最大的是 A.2 千米附近 B.4 千米附近 C.8 千米附近 D.10 千米附近 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答案】9、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城市功能区划分的原因,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特征,城市化特征。 (2013 上海卷)(十)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 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a b c gfe d 2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 区 B.d 区 C.e 区 D.g 区 2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 g 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 【答案】21.A 22.C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等高线、河流和城市功能区。 (2013 重庆卷)图 2 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图 2 回答 4-5 题。 4.两国相比( )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5.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 A.国土面积广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 【答案】4.A 5.D 【解析】4.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美国的土地产出效益、能源产出效益高于 巴西;而淡水产出效益低于巴西,所以选 A 项。 5.根据图示: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巴西。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的科技发展水平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高,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经济产值高,因而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巴西。所以选 D 项。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城市土地、淡水、能源等综合利用。 (2013 安徽卷)图 7 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 23-25 题。 23.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4.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5.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23.B 24.D 25.A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运用柱状图和直角坐标图,考查学生图表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及城市化、工业化相关。 (2013 四川卷)表 1 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 11-12 题。 表 1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1985-20ll 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2、据表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 1985 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11.C 12.D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城市化特点和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考点归纳总结】 一、城市功能区 1.城市土地利用和主要功能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分 析如下表所示: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成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 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 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形成 特征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 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内 部有明显的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动,并趋向于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 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 宅区背向发展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 两侧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 与高坡、文 化区相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 近,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 2.城市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各功能区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合 理的处理,特别是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合理组织。城市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城市各功能区之间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区内部要有便利的交通,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种设备与原材料, 这些物质的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工业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 便捷的区位布局,以降低成本。居住区内部要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居民生活。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 也要有方便的联系。 (2)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从工业区与城市的位置考虑:①出于经济、安全和环境等 方面的考虑,通常把一些不宜靠近居民区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的远郊; ②对城市有一定污染、占地多、货运量大、需要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城市边缘;③在城区及 居住区内,可安排一些污染小、用地少、无需铁路运输或运输量不太大的工业。从工业区与河流、风向的 位置关系考虑:严重污染大气的企业一般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季风的垂直风向和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严重污染水体的企业一般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3)给城市留有发展余地。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城市的建设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虽然城市规模具有一定 的超前性,但城市的建设发展总会有一些现实条件下预见不到的变化,这就要求今天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功 能区的组织上要为未来的城市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从短时间来看好像是浪费了城市利用空间,但却 避免了后续发展中因某些功能区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搬迁改造困难,因而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有利 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关系到整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 因此,在合理协调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要有便利的交通;(2)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3)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应设置防护带。体育馆、 学校、儿童机构、医院等,不应设置在防护带内。 工业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工业布置的基本原则是: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 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对于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 大型企业,如钢铁厂、发电厂等,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响。 典型企业布局遵循以下原则: 企业 具体要求或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 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 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水污染 布局在流经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噪声污染 可布局在城区或近郊交通便利区 自来水厂 要求水源清洁 布局在河流上游 高新技术开发区 需要高科技人才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商贸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布局在城市几何中心或交通中心 仓库 用地多,交通方便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奶牛场、蛋鸡场 靠近市场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4.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 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距市中心远近 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 的高低。 各类土地利用 付租能力随距 离递减示意图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付租能力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 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 近对商业影响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 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 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 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 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处 区位选择 原因 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 商业付租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 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 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 业付租最高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类型的关系。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 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具体如下所示: ①市中心(O 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 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 A、B、C、D、E、 F 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 G 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 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 M 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了商业区; 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了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形成了工业区。 5.对于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可概括为“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其含义如下图分 析所示: 【学以致用】1.下图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 ) 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2)下列企业最适宜在丁地布局的是 ( ) A.印刷厂 B.自来水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 (3)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 ( ) A.离城市远 B.山区多灾害 C.靠近湖泊,湿度大 D.交通不便 【答案】(1)D (2)C (3)D 2.下图为我国 1990~2007 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 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答案】(1)B (2)C 3.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市 2000 年与 2007 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在 2007 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 设了( )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B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分析 1.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 所示: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起步 早(自产业革命开始)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 70%以上 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 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 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 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问题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 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 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学以致用】1.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3)题。 (1)1982 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 A.10% B.20% C.30% D.40% (2)20 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 A.60 年代初期 B.70 年代中期 C.80 年代中期 D.90 年代后期 (3)1961~2007 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答案】(1)B (2)D (3)C 2.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 )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答案】(1)D (2)C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 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气候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 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 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 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 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 紊乱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 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 变黑发臭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 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 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 的地方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 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 量耕地 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 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 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 污染 环境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 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 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污染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 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 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 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 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 化隔离带 社会问 题 交通拥挤、居住 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 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 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 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 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分析城市规划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的布局形式,这是城市规划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区有多种,彼此间的相互关系都应协调,但最主要的莫 过于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层次是对多种布局方案进行比较。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后,再从中选出一种最 佳的方案。 2.城市中工业区布局的一般方法: ①从风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石油化 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局在下风向的郊区。如果当地为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如果当地为 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向相垂直的两侧。 ②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 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③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民区的合理布局:居民点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 工厂企业交错分布(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点有一点的 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学以致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 回答(1)~(2)题。 (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多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 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答案】(1)A (2)C 【针对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 1】 下图为“1850-2050 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 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 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 年与 2000 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我国统计工作中曾将城市分为以下几组:100 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50 万-100 万人口为大城市;20 万-50 万人口为中等城市;20 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读“我国不同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表”, 完成 3-4 题。 不同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表) 200 万以上 100 万- 200 万 50 万-100 万 20 万-50 万 20 万 以下 合计 1998 年 20 61 77 61 4 223 2008 年 41 81 110 51 4 287 2008 年/1998 年 2.05 1.33 1.43 0.84 1 1.29 注:资料根据国家统计局(1998 年、2008 年)数据计算。 3.从城市数量看,1998-2008 年我国( ) A.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 B.中等城市比特大城市发展快 C.小城市发展比特大城市快 D.中小城市发展相对较慢 4.为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序推进,我国应( ) A.有序放开特大城市落户限制 B.合理推动中小城市规模 C.严格控制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D.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下图为“1982-2010 年不同时段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读图回答第 5 题。 5.据图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2014 年 11 月 20 日,我国特大城市标准已由原来的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上调整为 500 万以上 1 000 万以下。图甲是“某地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乙是“两城市人口变化”。读图回答 6-7 题。 6.E、F 两城相比,E 城发展快的原因是( ) A.气候更优越 B.地形更平坦 C.交通更便利 D.农业基础更好 7.对于图乙中反映 G 城人口变化的曲线判断正确的和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①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B.① 植物蒸腾减弱,城市云雾减少 C.② 城市规模扩大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② 废热排放多,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 变为人工明渠,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 8-9 题。 8.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9.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河道取直,加剧侵蚀,水质恶化 C.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D.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 10-11 题。 注: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 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10.水的社会循环( )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有更新作用 D.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11.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多 ②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增 加 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 减少 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图 1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地形图”;图 2 为“重庆五大功能区规划图(图中数字为 2012 年 城镇化水平)”。图 3 为“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较”。 图 2 图 3 材料二 有人用“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身在城市,心系农村”来形容我国现在的城镇化中出现的 问题,因此有人提出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统筹兼 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材料三 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重庆将全市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明确提出了各区域的 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见图 2)。 (1)评价重庆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从地理角度解释“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身在城市,心系农村”;重庆在未来新型城 镇化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3-4.D B 本题组考查我国城市化进程。第 3 题,根据题干和表格信息分析,我国 2008 年和 1998 年相比,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数量增加明显,中等城市数量减少,小城市数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中小城市发展 相对缓慢。第 4 题,根据我国城市化状况,要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序推进,合理推动中小城市发展,合 理控制大城市规模。 5.B 人口向近郊和远郊迁入,出现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 市化后期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出现市中心空洞化。 6-7.C D 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第 6 题,据图分析,E 城有公路通过,交通较为便利,F 城交通相 对不便,因此 E 城发展较快。第 7 题,据甲图分析,G 城 1950 年就是特大城市,1950 年,城市人口数量应 大于 100 万,为折线②;据图乙分析,G 城城市化速度较快,这会导致城市废热排放多,使城市出现“热岛” 效应;城市规模扩大会减少生物多样性。 8-9.B C 本题组考查城市化的影响。第 8 题,根据材料分析,城市渠化现象是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不能改善城市供水条件;硬化河堤,增加休憩娱乐场所;不能提升内河航运能力;明渠不是用来排污的, 不会增强排污排涝能力。第 9 题,河堤、河底硬化,河流流速加快;河道取直,侵蚀减弱,水流加快,水 体更新快,水质较好;河底硬化使底栖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 下水位下降。 10-11.D C 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 10 题,根据水的社会循环的含义判断水的社会循环 可能造成对水自然循环的不利影响,如水污染等。第 11 题,人口增加,大量的使用地表径流,使地下径流 减少;城市地面硬化,导致下渗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能力,植被减少,导 致下渗量减少;城市扩大,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增强,导致降水量增多。 12.(1)有利条件: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为直辖市行政中心;政策优 惠。不利条件: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陆地交通不便。(2)“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说明我国在城镇 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而户口仍在农村,仍保留着农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措施:调 整产业结构,构建以都市功能核心区为主,周边县区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格局(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道路,植树造林,防治污染,使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实现生活习惯 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缩小区域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和城市化措施。第(1)题,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两方面分析有利区位条件和不利区位条件。第(2)题,“身在城市,脚在农村”“身在城市,心系乡村” 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而户口仍在农村的现象。采取相关措施的设问具有开放 性,合理即可。 【强化训练 2】 读下面某城市用地示意图(图 2)(A 为主城区,兼有 B、C 卫星城)和该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图 3), 回答 1-2 题。 1 关于图中城市用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处水厂选址图中④处最合理 B.在甲、乙、丙三处建水泥厂,乙处最合理 C.B、C 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 A 主城区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 D.该城市的农田不应该与生态绿地混杂在一起 2.解读“城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不太合理的是 A.该城市就业压力较大 B.该城市近期就将出现劳力资源短缺现象 C.该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 D.该城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建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答案】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2.解读“城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图,该城市 15-64 岁人口所占比重达到 71%,所以该市就业压力较大,而 不会在短期内出现劳力资源短缺现象,所以答案 B 叙述太合理,故答案应选 B。. 该城市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 10.79%,远远超过 7%,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该城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 立建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保证老年人健康生活,维持社会秩序稳定。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新区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下列城市布局不合理的是 A.城郊农业区在 A 区 B.港区和保税仓库(有特大型电厂)在 B 区 C.科学教育园区是 C 区 D.超高层商贸大厦在 D 区 4.该城市鸟类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其中最适宜开展密集旅游活动的是 A.实验区 B.过渡区 C.核心区 D.无法确定 【答案】3.C 4.A 【解析】 图8是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因形似长廊而得名。 读图回答5-6题。 就 业 廊 就业集中区 就业区 就业区 最强扩展方向 混 合 区 混 合 区 流 动 圈 流 动 圈 图8 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 5.图中的“就业廊”最可能是 A.行政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6.有关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卫生防护带 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D.高级住宅区最适合布局在城市北部 【答案】5、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7.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 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下题。 下列能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 A.苏州市有 4 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解析】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从图中获取信息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图右下角图例可知苏州市有省辖市、 县(市、区)、乡(镇)3 个城市等级。苏州市服务范围最广。常熟、张家港,太仓是等级相同的中心地,服务 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可使苏州的服务范围延伸到对岸的南通,故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D 8.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两个相邻城镇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有重叠的 ②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 就越少 ③城镇级别高低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和专项职能的性质 ④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的服务范围就 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 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 9-10 题。 9.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 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 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城市 2000 年时城市化程度为 20%,下水道普及率为 40%;2008 年时城市化程度为 90%,下水道普及率为 80%;则 2008 年的径流量约为 2000 年时的( ) A.1 倍 B.2 倍 C.3 倍 D.4 倍 【答案】9.C 10.C 【解析】第 9 题,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的普及率呈负相关;相 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第 10 题,读图可知,城市化程度 20%、下水道普及 率 4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 2,城市化程度 90%、下水道普及率 8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 6。 房价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下图为中国南方某城市等房价线图。读 后回答 11-12 题。 11.对比图中 M、N、P、Q 四处房价及原因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M 处房价最高,环境优美 B.N 处房价最低,距市中心远 C.P 处房价最高,靠近河流 D.Q 处房价最低,靠近铁路 12.关于城市住宅区叙述正确的是( ) A.住宅区所占城市面积仅次于工业区 B.收入差异为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C.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D.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答案】11.D 12.B 【解析】 12.住宅区占城市面积比例大概 60﹪左右,比工业区面积比例大,A 选项错误;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的是工业区,C 选项错误;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势较高、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的位置,市中心因为环 境污染严重不是高级住宅区的首选位置,D 选项错误;只有 B 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常城市地域图层可分为老城区、近城区和远城区。下图中三城市的人口均在 500 万人以上,老城区 均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区域范围。读图完成 13~14 题。 我国三城市老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 13.上图三城市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的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甲城市和乙城市 14.关于图中三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城市人口总数最多 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C.乙城市人口总数明显减少 D.人口密度变化最大的是乙城市 【答案】13.C 14.B 读京津冀都市圈图,下图,完成 15-16 题。 15.制约“京津两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及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 B.电、西电东送 C.天然气、西气东输 D.煤、西煤东运 16.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 ①延缓京、津逆城市化势头 ②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 ③加强重化工业发展 ④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5、A 16、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及措施,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 10 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 材料,完成 17~18 题。 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 17.图中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18.伴随上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答案】17.A 18.B 【解析】第 17 题,从题图中可知,该重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在 10 年间市中心区人口负增长,周边地区人 口增长较快。第 18 题,图中人口由市中心迁往周边地区,导致居住用地扩大。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 19~21 题。 19.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20.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 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21.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 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19.C 20.B 21.D 22.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 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与 B 服务 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E 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 汽 车 销 售 店 布 局 在 G 处 的 理 由 是 ________ ,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园 布 局 在 F 处 的 主 要 依 据 是 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及读图能力。第(1)题,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 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位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的地方。中心商务区的服务范围大,包括整个城市及其周边地 区。第(2)题,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内城、工业区附近,常与工业区相联;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城市的外缘, 常与文化区、服务区相联系。第(3)题,汽车销售店因占地面积广,常位于城市外缘,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关系密切,而且环境优美。第(4)题,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历史、经济、社会(收入、知名度、种族)、行政等因素。 【答案】(1)A A 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 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 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 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23.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20 分) 材料一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 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郑州市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1)郑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过该市的铁路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 中 原 城 市 群 中 处 于 最 高 等 级 的 城 市 是 ________ , 该 城 市 群 不 同 等 级 城 市 的 分 布 规 律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4)分析郑州城市规划中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并对这种分布做出评价。 【答案】 (1)陇海铁路 京广铁路 (2)郑州 高等级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低等级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 (3)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 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4)主要沿陇海线与京广线两条铁路分布。沿铁路干线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促进郑州与中原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兰州新区位于距兰州市区北部 38.5 千米的秦王川盆地,盆地内水资源比较充裕,有“引大入秦”工程 提供的优质水。 (1)兰州城区呈带状分布,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其主要交通干道可能是__________走向。 (2)兰州新区“跳出老城建设新区”,说明兰州新区建设对老城区发展的意义。 (3)简析兰州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条件。 (4)兰州新区在园区规划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地形与河流 东西 (2)控制城区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区用地紧张和城市环境问题。 (3)盆地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有引水工程,城区用水充足;与兰州城区有高速相连,交通方便;未利用土 地资源充足,发展空间大;地价比较便宜。 (4)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或构建防护林带等);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土地,少占耕地;合理规划绿化带、水域 面积,美化环境等。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影响兰州城区形态的因素,并由此推断主要交通干道的走向。第(2) 题,从分散城市职能、改善城市环境的角度分析兰州新区对老城区发展的意义。第(3)题,从地形、供水、 交通、土地等方面分析兰州新区选址的优势条件。第(4)题,从环境保护、用水、用地等方面分析兰州新区 园区规划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