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1-09-10 发布

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1地球的结构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填一填)‎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地震波 ‎3.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壳(A)‎ ‎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 ‎ ‎ ‎(2)地幔(B)‎ ‎①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b古登堡面之间。‎ ‎②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100~110千米。‎ ‎(3)地核(C)‎ ‎①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②物质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3.生物圈 ‎(1)组成: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2)意义: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做一做)‎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B.物质组成和化学元素的不同 C.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 D.地球内部厚度的变化 解析:‎ 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的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来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的。‎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C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解析:图示①表示地面以上12~55 km范围,判断为大气层中的平流层;②表示地面以下陆地33 km以内,为地壳;③表示地下80~400 km范围,判断为软流层;④表示地下2 900~5 000 km范围,判断为外核。‎ ‎3.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陆地厚度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A错误;②表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平均厚度为33 km,海洋平均厚度为6 km,B正确;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其组成物质是固态,横波能通过,C错误;④为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或液态,D错误。‎ 主题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2016年4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日本九州熊本县发生多次最大震级达里氏6.5级强烈地震,截至当地时间15日凌晨1时,监测到54次余震。据日本NHK最新消息,目前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950余人受伤。‎ 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 提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 D )‎ A.A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 B.B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C.M表示古登堡面 D.F、G表示地核,F由非固体物质组成 解析:根据圈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N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A为地壳;B、C之间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F、G表示地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 ‎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C.M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在N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 解析: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下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地震波可以通过软流层。‎ ‎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D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解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幔。‎ 主题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当前最大下潜深度为7 062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 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蛟龙号下潜工作时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提示:处于外部圈层中的水圈。‎ 外部圈层的主要特征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3题。‎ ‎1.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C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B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解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 ‎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C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解析: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B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解析:结合右图判断①~④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外核与内核,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2.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解析:地壳厚度海洋比陆地薄;横波自地壳向地幔传播时速度加快;外核可能是液态;内核中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3.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B为生物圈 B.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 C.E、F合为岩石圈 D.一般认为,G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解析:图中A是大气圈,B是生物圈(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是水圈,D是地壳,E在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D、E合为岩石圈,F在软流层以下,古登堡面以上,E、F合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外部圈层由A、B、C构成;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4~5题。‎ ‎4.图中序号依次是( C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明确图中各序号所起作用,①是供水、蒸发和渗透水分,应为水圈;④产生降水,应为大气圈;③供给氧气,应为生物圈;②为生物圈供给养分,应为岩石圈。‎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落红”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到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所以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 ‎6.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陆地部分地壳比较厚,海洋部分地壳比较薄。‎ ‎(3)④是莫霍面,大约在地下平均 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4)③是地幔(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固态;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①<②<③。‎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第(2)题,陆地部分地壳较厚,海洋部分地壳较薄。第(3)题,根据深度,地面以下33千米处为莫霍面。第(4)题,③位于莫霍面以下,应为地幔物质状态为固态,地震波从①到③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可判读①、②、③密度大小排列为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