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7.50 KB
  • 2021-09-10 发布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提升训练26“3S”技术的应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提升训练26 “3S”技术的应用 ‎ (2018浙江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量检测)读不同水质水体反射率对比图,完成第1~2题。‎ ‎1.两种水体相比(  )‎ ‎                   ‎ A.在0.6微米附近反射率差别最小 B.清澈水体反射率变化幅度大 C.相同波段混浊泥水反射率大 D.混浊泥水吸收太阳辐射量较大 ‎2.根据两种水体的反射率差异,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  )‎ A.统计泥沙差量 ‎ B.监测洪涝灾害 C.模拟泾渭分明 ‎ D.评估进出水量 答案1.C 2.A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学生要熟悉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运用。第1题,读图可知,两种水体相比,在小于0.5微米附近反射率差别最小,A项错;清澈水体反射率变化幅度小,B项错;相同波段混浊泥水反射率大,C项对;混浊泥水反射率大,吸收太阳辐射量较小,D项错。第2题,根据两种水体的反射率差异,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判断出水体的含沙量,统计泥沙差量,A项对;泥沙含量与洪涝灾害关系不大,不能利用反射率差异监测洪涝灾害,B项错;模拟泾渭分明主要是利用RS,C项错;泥沙含量与进出水量关系不大,D项错。‎ 下图为研究某城市功能区布局而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读图,完成第3~4题。‎ ‎ 交通线图层  人口密度图层   地价图层 ‎3‎ ‎3‎ ‎3‎ ‎1‎ ‎3‎ ‎2‎ ‎2‎ ‎2‎ ‎1‎ ‎2‎ ‎3‎ ‎3‎ ‎2‎ ‎1‎ ‎2‎ ‎1‎ ‎1‎ ‎1‎ ‎1‎ ‎1‎ ‎3‎ ‎3‎ ‎2‎ ‎1‎ ‎2‎ ‎ ‎ ‎3‎ ‎3‎ ‎3‎ ‎2‎ ‎3‎ ‎3‎ ‎3‎ ‎2‎ ‎1‎ ‎2‎ ‎3‎ ‎2‎ ‎1‎ ‎1‎ ‎2‎ ‎3‎ ‎1‎ ‎1‎ ‎2‎ ‎1‎ ‎2‎ ‎2‎ ‎1‎ ‎1‎ ‎1‎ 6‎ ‎ ‎ ‎3‎ ‎3‎ ‎3‎ ‎3‎ ‎3‎ ‎3‎ ‎3M ‎2‎ ‎2‎ ‎3‎ ‎3‎ ‎3‎ ‎3‎ ‎2‎ ‎3‎ ‎3‎ ‎2‎ ‎2‎ ‎1‎ ‎2‎ ‎3‎ ‎3‎ ‎2‎ ‎2‎ ‎3‎ ‎ ‎ ‎  1—主干道    1—高密度    1—高地价 ‎ 2—次干道 2—中等密度 2—中等地价 ‎ 3—支路 3—低密度 3—低地价 ‎3.M地最适合布局(  )‎ ‎                   ‎ A.工厂 B.学校 C.银行 D.居民住宅 ‎4.图中数字信息可以服务的对象最合适的是(  )‎ A.旅游部门 B.民政部门 C.公共交通部门 D.住房建设部门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根据图层中信息,M地位于次干道附近,人口密度小,地价便宜,最适合布局要求交通便利、地价低的工厂,A项对。学校、银行、居民住宅应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方便人们的生活,B、C、D三项错。第4题,图中数字信息可以服务的对象最合适的是住房建设部门,根据交通、人口密度、地价,进行住宅区规划建设,D项对。旅游部门不考虑人口密度,民政部门、公共交通部门不考虑地价,A、B、C三项错。‎ ‎(2018浙江4月选考)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GIS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据此完成第5题。‎ ‎5.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  )‎ 答案D ‎2016年8月16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读该日8—20时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完成第6~7题。‎ 6‎ ‎6.预报高温区域及其发展趋势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④GPRS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下列因素中与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关系不大的是(  )‎ A.植被覆盖率 B.荒漠化 C.地形 D.副热带高压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RS可以获得图像数据;GIS可以管理和查询信息,并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还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达模型、提供动态的地理信息。第7题,图中甲区域为吐鲁番盆地,高温天气的形成与海陆位置(深居内陆)、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及植被覆盖率低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与副热带高压关系不大。‎ ‎(2018浙江宁波高三十校联考)‎2017年8月8日晚,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网上立即就出现了“地震人口热力大数据”。大数据准确地估算出了震中附近的人口总数:震中20千米范围内人口数约2.1万,50千米范围内约6.3万,100千米范围内约30万。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的密度。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据此完成第8~9题。‎ ‎8.人口热力图使用的技术有(  )‎ A.GPS GIS B.GIS RS C.GPS RS D.GPRS RS ‎9.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  )‎ A.评估区域商业价值 B.助力地震应急救援决策 C.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 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读材料分析可知,人口热力图就是利用获取的手机数据,定位该区域的用户数量,通过用户数量渲染地图颜色,实时展示该地区人的密度。由此判断,该过程是基于手机定位来统计数据的,定位需要GPS系统,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所需技术为GIS技术,故选A项。第9‎ 6‎ 题,由材料可知,热力图便于观察一个地方的人口密集数量及实时的人流量情况。因此可用来评估区域商业价值,A项对;可以快速定位灾区人群分布区,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最及时的分析和决策依据,B项对;同时也能够监测交通流量,助力交通部门决策,D项对;景区的承载量主要是由环境来决定的,不能通过热力图来核定,C项错。‎ ‎10.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 000年(图乙)和距今500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答案D 解析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需要通过GPS获取云杉分布区的位置信息,然后建立云杉分布信息的数据库,最后用GIS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数据(云杉主要分布区图),所以其研究过程是②①③,故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完成第11题。‎ ‎11.(2018浙江11月选考,8)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 A.RS B.GPS C.GIS D.VR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3S”技术。根据题意“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可判断为遥感技术识别地理事物。故选A项。‎ ‎12.深圳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15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取得丰硕成果,乘坐“雪龙”号凯旋。‎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6‎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答案(1)GPS和GIS RS ‎(2)C ‎(3)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任举两例即可)‎ 解析第(1)题,选址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要用到RS。第(2)题,“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第(3)题,可从GPS、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 ‎1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GIS的工作过程主要有哪些环节?‎ ‎(2)图示的“图层”按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类,属自然地理方面的是             ,属人文地理方面的是 。 ‎ ‎(3)若要研究邮政通信点的布局问题,你认为还应该增加哪些图层?请简单说明理由。‎ ‎(4)(多选)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是(  )‎ A.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D.优化上海浦东新区城区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 答案(1)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处理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 ‎(2)水系、地形和土壤 土地利用、居民点 ‎(3)交通线路图和居民分布密度图。理由:邮政通信点的布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分布在居民点内或居民分布集中的地区;二是要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4)BCD 6‎ 解析第(1)题,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图即可找出答案。第(2)题,水系、地形、土壤属于自然要素,土地利用、居民点属于人文要素。第(3)题,邮政通信点的布局与交通、居民点分布有关。第(4)题,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动态变化规律的,A项中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不是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因此不能应用GIS进行研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