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 M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长丰县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地理学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备课教师: 程兴定
项目
内容
课题
城市与城市化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划分与分布,城市化的内涵与影响
教学重、
难点
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划分与分布,城市化的内涵与影响
教学
准备
英国城市化的资料
教学
过程
第一讲____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
分布
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4.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等级较高的城市
数目较少
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
数目较多
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全析考点一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特征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土地利用集聚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2.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区
商业区(城市的核心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呈片、团、点 状 分布
特征
中心商务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
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导致集聚; 又因环保、地 租、交通等导致分散
建筑质量上出现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位置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中高级
低级
城市外
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功能区类型的判断
(1)看清楚图名和图例。
(2)注意分布的关系,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3)抓住各种功能区的典型特征,如住宅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区内部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商业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小,更为集中。
(4)注意各种功能区人口密度随时间的变化。
1.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2.(2015·武威六中二模)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2)下图中,能较准确地表示该功能区主干道形态的是( )
解析:(1)A (2)C 第(1)题,中心商务区、行政区、工业区人口流动相似,都是“早进晚出”,但行政区、工业区大量流出人口不会出现在21:00;住宅区人口流动的是“早出晚归”。第(2)题,越是主干道,人流量越大。
3.(2015·厦门模拟)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A.东部 B.东南部
C.北部 D.西南部
(2)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为高新产业区 B.②处为休闲娱乐区
C.③处为中心商务区 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解析:(1)A (2)D 第(1)题,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据图分析可知,该市人口昼少夜多分布于该市东部。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①处人口昼夜均少,可能为郊区;②处人口昼多夜少,可能为工业区或高新产业区;③处人口昼少夜多,可能为住宅区;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可能为商住混合区。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4.(2012·天津高考)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2)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解析:(1)C (2)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商业区集中,但并不会缩小其服务范围;住宅区虽远离海洋,但工业区却沿海分布,更容易造成海洋污染;文教区分散布局,接近各处住宅区,可以更好地为周围居民服务;工业区相对集中在城市的东南部,方便企业联系。第(2)题,石化工业占地规模大并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盛行风的下风向,d位置最适宜。
5.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布局比较合理。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2)该城市要建设一所中学,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B (2)A 第(1)题,该市工业区位于城区北部,结合住宅区分布情况,可知该市盛行风为西南风。第(2)题,建中学要考虑住宅区的分布,位于住宅区的中部,交通便利的地方比较适合。
全析考点二
1.影响因素
2.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城市地价随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地租的高低。
地价随离市中心的距离变化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付租能力
商业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 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住宅的影 响 较 小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 处
远离市中心处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区位选择 原 因
最大程度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 便 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重大,该区域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
(2)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
③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6.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
A.食品 B.日常用品
C.服装 D.家用电器
(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出行距离 B.购物成本
C.交通方式 D.购物环境
解析:(1)CD (2)AB 第(1)题,由图1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服装;由图2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家用电器。第(2)题,由图可知,开发区的居民购买食品和
日常用品到开发区的倾向较高,主要是由于这里出行距离较近,所需交通费用低,且物价较中心城区低,购物成本低。
7.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1)~(2)题。
(1)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市场 D.水源
(2)“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 )
A.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
B.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
C.商业区,方面居民购物
D.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
解析:(1)A (2)D 第(1)题,交通线路是城市延伸的重要轴线,图中显示城区呈条带(手指)状向外延伸,最可能影响因素就是交通。第(2)题,注意材料中提示: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图中手指区域为建成区,则建成区之间规划为绿化地带,能优化城市环境,缓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全析考点三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
3.影响城市等级体系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此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具体内容对比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等)条件、丰富的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8.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②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③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①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②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③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④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1)A (2)B 第(1)题,由图中的公路和铁路的分布可知,该地区交通较为便利。图中天山山麓地带有丰富的水源,这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对城市的形成影响很小,西气东输工程并没有经过该地区。第(2)题,根据城市等级体系理论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的距离越远,服务的种类越多。图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乌鲁木齐。昌吉市与石河子市的等级相同,其服务范围是相互排斥的,不会形成包含关系。
9.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不同。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城市郊区建设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网上购物,很多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增长放缓或下降。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Ⅰ(销售普通商品)、Ⅱ(销售高档商品)两购物中心服务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服务范围为甲城市郊区
B.Ⅱ服务范围为甲城市及邻近地区
C.Ⅰ服务范围大于Ⅱ
D.Ⅰ与Ⅱ服务范围不重叠
(2)网购对大型购物中心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型购物中心数量大幅增加
②大型购物中心建设规模显著扩大
③大型购物中心部分门店功能转向展示或出现空置
④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1)B (2)D 第(1)题,根据题意,Ⅰ为大城市大型购物中心,其服务范围应包括甲城市及其郊区;Ⅱ销售高档商品,级别较高,服务范围应比Ⅰ大,并覆盖Ⅰ的服务范围,包括甲城市和邻近城郊。第(2)题,网购使传统的购物形式受到冲击,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下降或放缓,故不难判断出③④正确,选D。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空间图层城市体系。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解析:(1)B (2)B 第(1)题,根据图例结合图中城市的分布,可知南京都市圈的城市包括省会、省辖市和县3个等级。第(2)题,扬州市与无锡市属于同一级别的城市,服务范围与服务功能大致相同。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图1 坐标图
图2 立体图
图3 等值线图
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
(1)坐标图(图1)
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往往在距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地区形成地租值高峰。
(2)立体图(图2)形象地说明了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地租的影响,在通达度高的地方城市地租高,像市中心、城市环路的边缘、交叉路口等地,这些地方一般布局商业区。
(3)等值线图(图3)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判读时要注意三“读”:
一读极值:该区域地租的最大值、最小值。
二读密度:等地租线的疏密变化。
三读凹凸:等地租线的弯曲变化及形成原因。
1.(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2)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2.(2015·太原四校模拟)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1)C (2)B 第(1)题,中心商务区地租很高,但由于该功能区的人口日流量大而导致地租指数较低。第(2)题,高级住宅区地价较高,其地租指数要高于低级住宅区。由图可知,高级住宅区应分布在该城市的西南方向。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2015·长郡模拟)图1是某大城市外缘甲、乙两个规划区。图2示意MN之间的地价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主城区位于O地( )
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
2.甲、乙两个规划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和工业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
C.工业区和商业区 D.工业区和住宅区
解析:1.D 2.A 由MN之间的地价分布图可知,地价北部最高,表明市中心位于规划区(O点)以北;住宅区应靠近市中心,工业区应远离市中心。
3.(2015·深圳模拟)下图是某城市三种行业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该城市规模扩大和地价上涨将导致( )
A.①③的用地面积缩小,②的用地面积扩大
B.①②的用地面积缩小,③的用地面积扩大
C.①②③的用地面积均扩大,①扩大得最多
D.①②的用地面积扩大,部分③用地转变为②
解析:选D 根据图示可知①是商业区、②是住宅区、③是工业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商业区和住宅区的范围将逐步扩大,部分工业用地可能转化为住宅用地。
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4~6题。
各圈范围
面积/ km2
人口密度/(人/km2)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内圈(0~6 km)
113
21 764
21 206
19 554
20 416
第二圈(6~15 km)
593
2 606
3 361
4 960
7 277
第三圈(15~24 km)
1 102
1 338
1 820
2 804
4 305
第四圈(24~33 km)
1 611
621
785
1 083
1 765
郊区(33 km)
-
-
-
-
-
4.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 )
A.内圈 B.第二圈
C.第三圈 D.第四圈
5.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6.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
A.农业发展 B.服务业发展
C.工业发展 D.旅游业发展
解析:4.C 5.A 6.C 第4题,人口数量=人口密度×面积,经计算第三圈人口数量最多,故选C。第5题,城市内圈地租最高,一般主要分布的是商业和金融业,所以,内圈人口密度变化不大可能影响的是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故选A。第6题,第四圈,距离市中心最远,地租较低,对外交通较便利,主要布局的是工业,故选C。
(2015·天津一模)读某城区分布略图,完成7~8题。
7.该城市布局中,各种布局最合理的是( )
A.①处布局高级住宅区 B.②处大型港口仓储区
C.③处为城市外迁的水泥厂 D.④处沿江商业区
8.关于城市国道改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更加方便市民出行,提供多种出行方式
B.引导城市建成区在空间上往北、东发展
C.使过境车辆绕过城市,缓解城区交通拥堵
D.使进入城市车流减少,限制城市经济发展
解析:7.C 8.C 第7题,图中风频玫瑰图显示,该地最小风频为东南风,水泥厂严重污染大气,布局在③处较适宜,同时③处有铁路和新国道穿过,交通便利,也利于水泥厂运输原料和产品,故③处是水泥厂的合理位置。④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建大型港口仓储区较合适。第8题,国道是过境交通线路,为了减轻对城市市内交通的干扰,一般要绕城而过。图中显示老国道穿过市区会干扰市内交通,新国道绕城而过不会干扰市内交通。
下图示意某地不同行政区(Ⅰ、Ⅱ、Ⅲ区)人口数量、功能分区和地价分布。同一行政区内每一方格之间,若功能相同,人口数量相等;若功能不同,依商业、住宅、工业人口数量按3∶5∶2比例而定。读图完成9~10题。
9.网格13和22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
A.3千人、5千人 B.3千人、2.5千人
C.1.5千人、2.5千人 D.6.75千人、5.5千人
10.某连锁超市计划在Ⅲ区设立一个分店,最佳地点的网格代码为( )
A.33 B.34
C.43 D.44
解析:9.B 10.A 第9题,网格13所在的Ⅱ区共1.8万人,包括1块商业区和3块住宅区,商业、住宅、工业人口数量按3∶5∶2比例,可以推算出属于商业区的网格13的人口数量为3千人;同理计算出网格22人口数量为2.5千人。第10题,建立连锁超市应选择地价较低的住宅区,因此最佳地点是网格33。
下图为我国某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一类工业区适宜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优势条件分别是( )
A.钢铁、石油化工 海运便利
B.制糖工业 靠近甘蔗产地
C.劳动密集型产业 员工通勤便利
D.高科技产业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12.图中A、B两地分别适宜建设( )
A.商业中心 高级住宅区
B.高级住宅区 商业中心
C.高级住宅区 物流仓储区
D.物流仓储区 商业中心
解析:11.A 12.C 第11题,读图可以判断为北部湾沿岸地区,该地港口优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输出,适宜发展钢铁、石油化工。第12题,结合图例分析,A处绿地分布广,环境优美,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B地是港区用地,适合建设物流仓储区。
二、综合题(共52分)
13.图1为北京市简图,图2为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分)
(1)东城、顺义、平谷三地,地租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_,原因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生态发展带”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生态维护的同时可主要发展________业和________业。(6分)
(3)简要分析“二产发展带”布局在东南部的原因。(10分)
解析:
第(1)题,东城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因此地租水平应最高。第(2)题,根据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条件,可以发展旅游业;根据生态维护且距离城区较近的条件,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第(3)题,二产发展带就是工业发展地带,东南部位于城市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市污染小;而且交通便利,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答案:(1)东城 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
(2)旅游 生态农
(3)位于盛行风下风向;位于河流下游;交通便利。
14. 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10分)
(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 (8分)
(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 (10分)
解析:第(1)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各种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第(2)题,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主要是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第(3)题,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因素: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答案:(1)该市土地利用以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交通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到21世纪以后,工业用地减少,住宅用地面积迅速增加。
(2)A:商业区(商业文化区);B:住宅区;C:工业区。经济因素(地租高低)。
(3)老城区地价高,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第二讲____城_市_化
一、城市化
1.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驱动力
含义
因素
推力(乡村)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拉力(城市)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3.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
(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一般表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
(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许多城市化问题。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进入后期阶段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低,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或加速阶段,速度快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
有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不利
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风向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1.世界城市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2.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人口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差异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 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1.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2)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解析:(1)C (2)D 第(1)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1985~2011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小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即城市用地平均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不断增加。第(2)题,1985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新增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转化而来,因此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城市用地的增加,使农业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2.(2015·太原诊断)下图为我国两省区1965年至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辽宁、广东城市化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辽宁省早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其起步早,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辽宁省后期城市化发展缓慢,是因其经济衰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C.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晚,是因其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化水平落后
D.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的建立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2)目前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C.国家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资源与能源短缺
解析:(1)D (2)D 第(1)题,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的建立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辽宁省早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其起步早,但并未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辽宁省后期城市化发展缓慢,但城市人口数量并没有减小;广东省自然条件优越。第(2)题,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区域资源与能源短缺,广东本地资源和能源短缺,而辽宁由于资源和能源开发时间过长,区域资源和能源也出现短缺现象。辽宁剩余劳动力充足;广东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户籍制度不是制约两省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全析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3.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1)D (2)B 第(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第(2)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
4.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示,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图1 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图2 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图3 某城市群发展示意图(阴影表示城区范围)
图4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城市化进程图(如图1)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判读曲线图时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字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如图2)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判读时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这类图示一般设置三类问题:
一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从图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城市规模的变化(如图2);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如图1);是否形成城市带(如图3)等。
二类是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的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图4中城市化进程为a-c-d-b。
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图1中右图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类是判断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1.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 km附近 B.4 km附近
C.8 km附近 D.10 km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2.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选B 据图看出,2005年后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在30%以上,且城镇人口比重折线坡度较陡,说明此时期安徽省城市化发展很快,处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3.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两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阶段Ⅱ中,A、B两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阶段Ⅲ中,A、B两城市化的特点。
解析:第Ⅰ阶段,分别在河流入海口处、干支流交汇处形成A、B两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第Ⅱ阶段显示城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说明人口由市中心流向郊区,导致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第Ⅲ阶段,两城市连成一片,此地带人口密度都较大,区域间差异不明显,说明形成大城市带。
答案:(1)郊区城市化。
(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两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读我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图示时间段内我国城市化( )
A.水平一直在提高 B.已处于后期稳定阶段
C.水平和速度呈正相关 D.速度将趋缓
解析:选D 通过读图可知,城市化率和平均城市化速度曲线有波动,并非一直上升,A错。平均城市化速度先上升,2000年后下降,说明并没有进入城市化后期,B错。水平和速度没有相关性,C错。2020年后速度变平缓,D对。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图反映( )
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亚洲、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D.欧洲、北美洲呈现逆城市化
3.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
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C.教育配套滞后,师资力量不足
D.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解析:2.B 3.D 第2题,图示信息显示城市化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超过30%,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图示信息无法显示欧洲、北美洲呈现逆城市化。第3题,新兴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中青壮年劳动力比重较大,劳动力充足。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A.南高北低 B.南北低,中部高
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5.图乙显示,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解析:4.B 5.A 第4题,结合图例,从区域图上可知,上海、南京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其次是苏州、无锡、常州等较高,都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部地区,而分别位于南北的湖州、嘉兴和南通、泰州最低。故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北低,中部高。第5题,每条射线表示要素,多边形的边表示坐标值,各种曲线与射线的交点就是该要素的坐标值。如苏州城市化的动力影响最大的是优惠政策(坐标值为0.7左右),动力最小的是区位交通(坐标值为0.3左右),其余城市以此类推。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读图,回答6~8题。
6.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
A.北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北部和中部地区
7.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解析:6.C 7.C 8.B 第6题,江苏省南部地区紧靠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第7题,苏南地区原有大城市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随着这些大城市不断扩展,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第8题,近年来,外商投资从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转移,其主要原因是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这里产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市场更为广阔。
(2015·忻州模拟)读某市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 1998~2006年,该市( )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10.图示反映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B.环境污染加剧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解析:9.B 10.C 第9题,读图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化水平、市区人口一直呈增长状态;城镇化水平不是每个时段增速都最慢。第10题,该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的变化幅度,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2015·海淀区模拟)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据此回答11~12题。
11.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
①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 ②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 ③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 ④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2.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
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B.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
C.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
解析:11.A 12.B 第11题,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是城市郊区化的过程,与外来人口控制,逆城市化无关。第12题,城区面积的扩大,改变了地表状况,使水循环中的蒸发、下渗、径流等环节受到明显的影响。
二、综合题(共52分)
13.近30年来,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26分)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9分)
(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4分)
(3)该市钢铁工业布局较合理,而化工厂布局不合理,请从环境因素说明理由。 (13分)
解析:第(1)题,据图从用地规模、城市人口、功能区分化等角度描述。第(2)题,随着城市发展,原有国道从城区穿过,会造成城市拥堵,因此要改道,从城市边缘经过。第(3)题,钢铁工业有大气污染,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和城区河流的下游。
答案:(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因此较合理。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14.(2015·青岛模拟)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9分)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9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板书
设计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功能区
二城市等级体系
三城市化进程和影响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9-13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9-134页
-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2021-09-104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9-104页
-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2021-09-1013页
-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3-22021-09-1033页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届高考地2021-09-10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9-10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9-104页
-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2021-09-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