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4.00 KB
  • 2021-09-13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35 环境保护作业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35 环境保护 ‎(共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2018·全国卷Ⅱ)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分)‎ 答案 (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解析 第(1)题,芦苇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吸收湿地的营养物质,减缓富营养化;能够吸收污染物,减轻污染;为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第(2)题,管护好芦苇,有利于发挥其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生态质量;收割后,可减少芦苇倒伏及腐烂数量。‎ ‎2.(2018·全国卷Ⅲ)“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10分)‎ 答案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 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解析 据材料可知,“堑秋湖”捕鱼模式在秋冬季节会建成众多的碟形湖,因而会扩大枯水期湖泊面积,有利于扩大候鸟活动的范围;但碟形湖在1月水干鱼尽,而候鸟在3月才开始陆续迁离,因而在冬季后期会缩小候鸟活动的范围。针对消极影响,主要采用合理放水、合理捕鱼、加强管理、增强渔民的保护意识,并对渔民的保护行为给予补偿。‎ ‎3.(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右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10分)‎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解析 解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题设的观点: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更好,然后抓住“水土流失”和“更好”两个关键词语进行三个方面的论证:植被特征(结构、品种多样性、根系)、涵养水源功效(降低流速、增加下渗)、固土保沙(水土保持)。‎ ‎4.(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10分)‎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虾池在陆上,附近有农田和村庄,引海水养虾,海水渗漏会导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增加,废水经地表排放还会造成对当地和附近海域的污染。‎ ‎5.(2016·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10分)‎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解析 衰竭原因可从生存空间缩小、环境恶化,以及人为过度捕捞等方面分析。保护措施针对原因回答即可,针对生物数量减少,一般都要采取人工孵化、放养幼苗等措施来增加数量。‎ ‎6.(2019·广东湛江上学期一调)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致使大量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使水体中的N、P等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白花河是深圳市观澜河的一级支流,目前水体污染较严重,水中污染物浓度超标,部分河道发黑发臭,底泥上浮,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根据深圳市治水提质办排查资料,白花河黑臭水体污染源类型见下表。‎ 说出实现白花河水环境质量改善,恢复城市良性生态系统的措施。(10分)‎ 答案 控制流域内污染源头,避免两岸污水直接入河,做到废水达标排放;就近将污水(通过市政截污干管)拦截至处理厂做净化处理;清理河道阻塞物(污泥、垃圾),设立常开式闸坝,疏通水流;连通水系,活水循环,提高水流速度;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解析 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措施从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染物治理、整治河道、恢复河道生物等方面分析。‎ ‎7.(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湖区有41个岛屿和7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数量达近百万只。随着人口的增长,围湖垦殖、涸泽而渔、无序采砂及部分水利设施的建造等开发活动使鄱阳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鸟类栖息地面临威胁。下图为鄱阳湖保护区候鸟栖息期示意图。‎ 描述鄱阳湖冬、夏候鸟的时间分布特征,‎ 并说出鄱阳湖在开发过程中对鸟类栖息地造成的主要不利影响。(10分)‎ 答案 特征:夏候鸟栖息期集中在4~9月(与鄱阳湖汛期一致);冬候鸟栖息期集中在9月~次年4月(与湖泊枯水期一致)。‎ 影响:鸟类栖息地面积减小;水体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读图可知夏候鸟栖息期集中在4~9月(与鄱阳湖汛期一致);冬候鸟栖息期集中在9月~次年4月(与湖泊枯水期一致)。鄱阳湖在开发过程中围湖垦殖、涸泽而渔、无序采砂及部分水利设施的建造破坏湿地,使鸟类栖息地面积减小;水体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8.(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为了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治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国家住建部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并于2017年3月13号印发《关于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北京某建筑施工企业为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除宣传、管理外,还实施了相关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简述该企业为防治扬尘污染在施工现场可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10分)‎ 答案 现场材料及土方堆放整齐并覆盖,禁止裸露;每天定时对施工区域洒水;及时清运废弃物,禁止现场焚烧;施工现场设置围挡,不得敞开作业;运输车辆加盖密闭设备,不得道路遗撒;出入口道路硬化;出入口设置洗车设施,不得带泥上路;大风天气停止施工作业。‎ 解析 扬尘污染的治理应从源头整治并谨防二次污染,具体措施包括禁止产尘物裸露;每天定时洒水;及时清运废弃物,禁止现场焚烧;施工处设围挡,不得敞开作业;运输车辆加盖密闭设备,不得道路遗撒;出入口道路硬化;出入口设置洗车设施,不得带泥上路;大风天气停止施工作业等。‎ ‎9.(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电子垃圾指废弃不用的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下图为1吨电子垃圾电子板的物质构成示意图。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电子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简单的手工拆卸,利用酸洗等方法提取重金属,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料露天堆放或焚烧、填埋处理的现象。‎ 分析材料中叙述的对电子垃圾的处理方式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治理措施。(10分)‎ 答案 影响:电子垃圾及废料产生固体废弃物,占用土地;重金属随废液下渗到地下,进入地下水和河流,造成水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废料堆放带来土壤污染;废料燃烧污染大气;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措施:科学分类回收;零部件或原料进行专业化处理;废液达标排放,不达标禁止排放;严禁露天堆放、直接焚烧或填埋。‎ 解析 电子垃圾的处理方式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可从占用土地、水污染、破坏生态系统、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居民带来危害等方面回答;其治理措施可从分类回收、专业化处理、达标排放等方面回答。‎ ‎10.(2019·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联考)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该区域R河与K河流域盛产长绒棉,出口量很大。近年来,两河沿岸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R河与K河沿岸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10分)‎ 答案 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灌溉用水量增加,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措施:加强管理,限制开荒行为;发展节水型农业。(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该区域位于中亚,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引起土壤盐渍化,导致湖泊萎缩。应对措施从加强管理、发展节水型农业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