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MB
- 2021-09-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解密0 3 大气的运动规律
考点热度 ★★★★☆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预测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2018年全国卷Ⅱ,37(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1.热点预测:在高考中,选择题主要以图表材料切入,要求分析气温与降水的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 锋面类型的判断和天气特征分析,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等;非选择题一般是以某特定区域为背景,要求具体分析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趋势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天气系统、气候特征仍是重要考点。高考主要的命题趋势:利用各种区域图和统计资料设置特殊情境,选择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探究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选择题中,气温、降水、气候作为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需要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
﹝2018年江苏卷,27(1)、(2)﹞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2017全国卷Ⅰ,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2016北京卷,7)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常见
天气系统
﹝2018年全国卷Ⅱ,37(2)—(4)﹞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2018年全国卷Ⅲ,37﹞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2018年北京卷,6)据图推断
(2018年北京卷,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2018年江苏卷,7)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2018年江苏卷,8)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2017天津卷,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2015全国卷Ⅱ,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2018全国卷Ⅱ,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2018年全国卷Ⅱ,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2018年江苏卷,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2018年江苏卷,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2017全国卷Ⅱ,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2017全国卷Ⅲ,37(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017江苏卷,27(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__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___。
(2016天津卷,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2017海南卷,21)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时间
变化
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年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空间
变化
垂直分布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水
平
分
布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海陆间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内陆地区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
沿海地区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
海陆
(2)(3)
地形
(3)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4)
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2017•新课标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
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1.B 2.C 3.D
【解析】1.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为②。故选B。
2.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故选C。
3.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考法一 以地理事象为背景,考查保温作用的应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读某大洋冬季浮冰(漂浮的冰块)南界分布图和甲岛上的冰尘(混合了冰和水的黑色尘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冬季浮冰界线a段偏南的主要原因是
A.暖流①温度低 B.寒流①势力强 C.寒流②温度低 D.暖流③温度高
2.关于甲岛上冰尘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增强太阳辐射的吸收,加速全球变暖 B.减弱太阳辐射的吸收,减缓全球变暖
C.减弱太阳辐射的反射,减缓全球变暖 D.增强太阳辐射的反射,加速全球变暖
【答案】1.B 2.A
【解析】1.冬季浮冰南界西段位置偏南,说明该地浮冰向纬度较低处分布,此处温度受某些因素影响低于同纬度地区。结合本题图示,可知影响该地气温较低的因素应是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经过,排除A、D,再依据冬季浮冰界线的延伸方向可知B正确、C错误。故选B。
2.冰尘为混合了冰和水的黑色尘埃,深色尘埃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加速全球变暖。故选A。
考法二 结合区域等温线分布,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届辽宁省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
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
A.d B.C C.b D.a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
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 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
【答案】1.C 2.D
【解析】1.1月图中主要盛行西北风,风经过渤海时水汽增加,在b处受地形抬升降水增多,所以冬季降雪最多。故选C。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看温度西北低、东南高,地势高气温低,说明地势东南低西北高,A错;东南部等温线密度小,地势起伏小,B错;不同地区气温变化大,山东半岛地势崎岖,C错;西部地区气温变化大,说明大部分沟壑纵横,D对。故选D。
考点二 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
提醒 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剧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
2.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
3.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暖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
特别提示
(1)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锋面气旋的中心一定是低气压中心。
(2)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所在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致。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锋面气旋主要形成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4)成熟的锋面气旋系统往往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即“左冷右暖”。
根据锋面判断南、北半球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左半部分发育的是冷锋,右半部分发育的是暖锋。
(1)根据风向来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该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故为北半球气旋。或者根据风向右偏也可判断为北半球。
(2)根据冷、暖锋移动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从下图中可知冷锋向西北方向移动,说明其南侧为冷气团,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热南冷可知此图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3)根据雨区位置判断南、北半球
锋面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根据雨区能判断出冷、暖气团的位置,进而能判断出南、北半球。如下图根据雨区可判断出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根据北冷南热可知此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降水、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这组题中最难的是第(2)、(4)题。第(2)题中北部那个冷锋的形成解释较难,需要结合第(1)题得出的图示西北部的冷高压作答,即(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第(4)题中解释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气流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水平气压梯度力分析,该区域春季南北温差大使得气压梯度力大,导致天气系统活跃。
考法 结合等压线分布图,考查天气特征(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图为2018年1月5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
A.风向:甲地与乙地相同 B.气压:乙地低于丙地
C.降水概率:乙地小于丙地 D.风速:甲地小于丁地
2.未来两天,丁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 B.气温升高,风力增强
C.出现暴雨、冰雹天气 D.雨过天晴,气温升高
【答案】1.C 2.A
【解析】1.图示时刻是1月份,亚洲大陆受高压控制。北半球高压中心的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甲地是西北风,乙地是北风,风向不相同,A错;气压值乙地高于丙地,B错;乙地受高压控制,丙地位于冷锋锋后,降水概率乙地小于丙地,C对;甲地等压线较丁地密集,风速大于丁地,D错。故选C。
2.未来两天,丁地是冷锋过境,天气变化是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A对、B错;此时是1月份,出现暴雨、冰雹天气主要在夏季,C错;雨过天晴,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D错。故选A。
考点三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特征分析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世界气候的分布
(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1.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①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②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③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2.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
①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②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③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2018•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答案】1.C 2.B
【解析】1.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D项错误。故选C。
2.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考法 结合局部区域图,考查气候特点及成因(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8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五月训练)地理要素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是同类地理要素的概括;个性是地理要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差异性,是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具体表现。下表数据是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完成1—3题。
1.表中P、M、N、Q四地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P、M、N、Q B.Q、N、M、P C.M、N、P、Q D.N、M、Q、P
2.上述图表资料反映P、M、N、Q四地的共性是
A.都属于地中海气候 B.都位于地中海沿岸
C.都位于30°—40°N大陆西岸 D.都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
3.P、M、N、Q四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
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停留时间长 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
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 D.位置偏北,受副高影响小,受副高影响时间短
【答案】1.D 2.A 3.D
【解析】1.结合四地位置和表格资料,P地海拔最低,冬季(1月)气温最高,夏季(7月)降水量为0,年降水量应是最少,对应④地尼罗河三角洲,此处为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最长;M地海拔较高,降水量较多,对应②地在亚平宁山脉附近,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多;N在冬季(1月)降水最多,对应①处于西风迎风坡;③位于背风坡,1月降水偏少,对应Q。故选D。
2.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得知,四地的共同特点都是夏季(7月)气温高、降水少,冬季(1月)气温低、降水多,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A正确;①地位于大西洋沿岸而非地中海沿岸,B错误;②地位于40°N以北,C错误;此区域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而非同纬度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D错误。故选A。
3.地中海气候的降水主要来自于西风带,夏季受副高控制时降水少。西风带在北侧,副高在南侧,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纬度较高的地中海气候受西风控制时间长,副高控制时间短,降水较多;纬度较低的地中海气候则反之,D正确。此地的降水类型不是锋面雨,A错误;C项气候类型判断错误。故选D。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如图所示),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完成1—2题。
1.树木涂白的主要目的是
A.防虫、防冻 B.整齐、美观 C.减少树皮水分蒸发 D.延长树木的寿命
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A.降低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 B.减少地面长波辐射
C.延迟树木萌芽和开花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
【答案】1.A 2.A
下图为某区域8月16日15时和17日2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
A.东北部 B.西南部 C.东南部 D.西北部
4.图中位于甲地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湖泊 B.山峰 C.城市 D.煤矿
5.16日15时,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近地面吹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答案】3.D 4.A 5.B
【解析】3.读图可知,16日15时图中高温中心位于西北角,局部温度高达32℃以上;17日2时图中低温中心位于西北部40°30´—40°42´之间,局部温度低至26℃以下。因此图中两个时刻温差最大的地点位于西北部。故选D。
4.对照两幅图可知,图中甲地降温幅度最小,可能为一水域(水体吸收相同热量,升降温慢)。故选A。
5.16日15时图中,根据纬度变化可知,该地为北半球,甲地是低温中心,形成高压中心,受局地环流影响,甲地东侧位于高压东侧,近地面吹西北风。故选B。
2018年3月17—19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尽管在气象专家看来,1月21日北京的降雪量已达到初雪标准,但在大部分市民看来,此次漫天飞舞的雪花更是今年迟来的初雪。左图为我国26个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统计图,右表为北京2018年1月21—24日天气资料。据此回答6—8题。
6.造成北京市民认为3月17日降雪较1月21日更像初雪日期的关键因素是
A.冷空气势力强,降温幅度小 B.暖空气势力强,水汽较充足
C.城区经济发展,热岛效应强 D.大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充足
7.降雪过后,北京市民进入“极速制冷”、“冷冻周”模式,其成因不包括
A.新雪反射地面辐射,地温低 B.融雪吸收热量,气温低
C.气温低湿度大,体感温度低 D.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8.下列关于各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多年平均初雪日的推测,正确的
A.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初雪日期集中在10月 B.西北地区冬季风弱,初雪日期浮动较小
C.华南地区地势低平,初雪日期集中12月 D.西南地区地域辽阔,初雪日期全国最早
【答案】6.B 7.A 8.A
8.由各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所在的位置推测,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温度低,初雪日期集中10月,A对;西北地区冬季风强,初雪日期浮动较小,B错;华南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初雪日期集中12月,C错;西南地区受高山阻挡,初雪日期全国最晚,D错。故选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中纬度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实线、虚线分别为等压线、等温线,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
A.北半球、准静止锋 B.南半球、冷锋 C.南半球、暖锋 D.北半球、冷锋
10.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
A.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B.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C.乌云压顶,阴雨连绵 D.东风狂吹,雪花漫舞
11.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洋流、纬度 B.地形、太阳辐射 C.纬度、大气环流 D.洋流、地形
【答案】9.B 10.A 11.C
11.图中等温线分布符合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等温线形态受锋面气旋活动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C对。图中信息不能体现洋流、地形差异的影响,A、B、D错。故选C。
大雾天气易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下图示意该机场某年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风向与风速的变化,该时段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4场长短不一的大雾。据此完成12—14题。
12.下列时段中,该机场航班因天气延误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A.26日20时~27日16时 B.27日20时~28日16时
C.29日20时~30日16时 D.30日20时~31日16时
13.下列时刻中,该机场气温最高的是
A.26日22时 B.28日14时 C.29日15时 D.31日10时
14.导致该机场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期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答案】12.B 13.C 14.D
14.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该机场在12月26日20时~31日24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4场长短不一的大雾,说明该机场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期间间断出现东北风,风向出现不连续的变化,结合四个选项的天气系统,只有准静止锋会间断出现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东北风。故选D。
读我国某月降水分布图,完成15—17题。
15.图示月份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6.此时A处降水少的原因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B.此时夏季风势力较弱,对A地影响小
C.盆地内部西北低东南高,阻挡夏季风 D.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流沿山坡下沉
17.图示时段
A.西北地区多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多霜冻 B.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土壤墒情差
C.①处和②处的霜冻分布都是因地势高形成的 D.我国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答案】15.B 16.B 17.B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
19.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
A.降水量较多 B.气温日较差更大 C.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D.地形较平坦
20.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
A.江苏省 B.甘肃省 C.山东省 D.云南省
【答案】18.B 19.C 20.D
19.读图可知,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C对。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读图可知,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A错;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造成影响,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故选C。
(3)原因: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通常不稳定,风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
(3)印度水稻主产区在6~8月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经常出现异常天气主要与西南季风的强弱有关。
印度水稻种植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一般6~9月进入雨季,给农作物生长带来有利的水分条件。但西南季风的强度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多。季风势力过强的年份,水稻种植区降水量过多,会出现涝灾;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降水量过少,会出现旱灾,从而影响水稻生产。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课件:第二板2021-09-1338页
-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命题研究:专2021-09-1350页
-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命题研究:专2021-09-1338页
-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命题研究:专2021-09-1341页
-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课件:第二板2021-09-1338页
-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命题研究:专2021-09-1146页
-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课件:第二板2021-09-1144页
-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课件:第二板2021-09-0950页
-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命题研究:专2021-09-0952页
- 2019届 二轮地理复习 第二篇 核心2021-09-09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