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9-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选择题
下图为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解析: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2.图中的X处即为( B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解析: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地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4.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D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解析:月球表面附近没有气体、液体存在,所以无法找到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软流层从图中地震波变化上无法显示出来;从题干可知,图示只是表示月壳与月幔,故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所以C项不准确,D项正确。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浅层地能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5~6题。
5.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A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解析: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厚度范围内。
6.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解析: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
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7~8题。
7.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 C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景观图体现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8.图中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B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解析:图中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空间、海洋和地球内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据此回答9~10题。
9.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的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
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
C.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
D.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减
解析: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大气圈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逐渐递减。
10.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均匀的
B.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
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
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解析: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有明显的分层性,各层之间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
近些年频繁的大地震使许多人“谈震色变”。事实上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如地震释放的地震波在人类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就十分有用。据此回答11~12题。
11.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D )
A.地球内部存在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地震波随所经物质的性质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地震波速度发生显著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1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 B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解析:根据上题原理可知,如果地下存在矿产资源,那么其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存在差异,地震波经过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
13.右图为“地球号”钻探研究船钻探示意图,计划钻探到地幔,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钻头不穿过古登堡面
B.钻头将经过岩石圈
C.钻头要耐受高温高压
D.发生地震钻探船剧烈摇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古登堡面位于地幔的下面,所以钻探到地幔,钻头不会穿过古登堡面,A说法正确,排除掉。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以钻探到地幔,一定会经过岩石圈,B说法正确,排除掉。从地壳到地幔,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所以钻头要耐受高温高压,C说法正确,排除掉。地震发生时,水中的钻探船只能感受到纵波,上下颠簸,不会感受到剧烈摇晃,所以这种说法不正确,D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8年4月16日21时48分,台湾省台东县海域发生里氏4.4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
材料二: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的太平洋上( B )
A.只测到横波 B.只测到纵波
C.同时测到横波、纵波 D.均测量不到
(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莫霍面,B为古登堡面,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答案: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地壳,D+E地幔,F+G地核。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答案: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15.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④是莫霍面。
(3)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①<②<③。
解析:第(1)题,读图,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第(2)题,①+②两层构成地壳,④是莫霍面。第(3)题,密度从上往下不断增加,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①<②<③。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2021-09-1711页
- 2020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2021-09-1711页
- 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2021-09-174页
- 2020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2021-09-178页
-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9地形2021-09-179页
- 中图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中国的2021-09-1710页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重点中学2020届2021-09-177页
-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021-09-178页
- 福建省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2021-09-1714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2021-09-1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