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4.50 KB
  • 2021-09-18 发布

【生物】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总结学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 元 总 结 ‎  技能储备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新课标的切入点。生物科学的每一个原理,每一种现象,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探索实验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实验目的:只有明确该实验设计要解决什么问题,或探索、验证什么结论,才能确定实验原理和实验变量。‎ ‎ (2)实验原理:是实验得以实施的理论依据,决定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的设计及相应实验试剂、材料的选择。‎ ‎(3)对照组的设置: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应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变量处理的为实验组,自然状态下的为对照组。‎ ‎(4)找准实验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实现单一变量原则。变量(因子)是指实验操纵控制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实验变量(自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因变量)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为自变量,而插条的生根数量为因变量。插条的生理状况、溶液的量、浸泡的时间、部位及扦插后的处理等为无关变量,必须保持一致。‎ ‎(5)实验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实验方案的评价首先要对正确与否做出判断。实验改进必须在原实验基础上进行,不得重新设计,否则可判0分。‎ 命题规律 从近年高考生物试题看,本单元知识点主要侧重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及破坏实例、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特异性免疫过程分析比较、艾滋病及一些新发现传染病的机理及预防、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及各部分异常引起的功能异常分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结合生活情景、生活实例将各知识点综合应用,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较多,也可以图解形式考查学生对发病机制、原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 命题趋势 以生命调节机制为基础,联系具体生命现象、病理现象,整体把握生命调节的生理过程。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并且“反射弧的异常分析”“兴奋传导方向”常以实验设计的形式出现。由于情景新颖,联系实际,需要较强的知识再现能力,故难度较大。‎ 案例示范1 内分泌系统是保证机体功能正常、身体细胞处于稳态的重要系统,下丘脑-垂体组成了一个神经内分泌系统。下图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据图回答:‎ ‎(1)A代表的激素名称是     ,B代表的激素名称是     ;人在幼年时期因缺乏激素B而易患的病症是     ;若成人长期处于缺碘环境中,则激素     减少,激素     分泌增加,机体出现的症状是    等,通过口服激素B     (填“能”或“不能”)缓解病症。 ‎ ‎(2)当血液中激素B含量超过一定浓度后,将抑制激素A、C的分泌,这种调节过程被称为     。 ‎ ‎(3)D代表的激素是     ,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     ,其功能是调节     。 ‎ ‎(4)为了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9只兔子,分别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 第二步, 。 ‎ 第三步,将上述实验兔子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2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①改正实验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之处:                                                    。 ‎ ‎②补齐实验步骤中的第二步: ‎ ‎ 。 ‎ ‎③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 ‎④预期实验结果:第四步注射以后,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从高到低的组别依次是 。 ‎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D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在幼年时期缺乏时会导致呆小症;成年人长期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抑制减弱,所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都会增加,成人长期缺碘会导致大脖子病,出现甲状腺增生、畏寒、身体浮肿、精神萎靡等症状,口服甲状腺激素(不会被消化酶水解)可以缓解病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维持血糖平衡,其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变化的调节。实验步骤第一步的不妥之处是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应该相同,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应适宜且等量。根据第三、四步可推知第二步应是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本实验数据记录表的绘制要有表格名称即“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变化记录表”,行(组别)和列(前后测量值)的名称等。‎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B A、C 甲状腺增生、畏寒、身体浮肿、精神萎靡 能 (2)反馈调节 (3)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变化(高的血糖水平或低的血糖水平) 血糖平衡 (4)①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应相同(或生理状况、性别相同);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适量且等量 ②2天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所示 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变化记录表 组别 A B C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第一次测 定结果 第二次测 定结果 ‎  ④A组、C组、B组 案例示范2 某小组研究干旱对玉米叶片内生长素和脱落酸浓度的影响,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干旱对玉米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 B.干旱对玉米叶片中生长素的影响远远大于对脱落酸的影响 C.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减少量越来越大 D.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脱落酸浓度越来越大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干旱时脱落酸对照组和实验组相差很大,而生长素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别不大,说明干旱对玉米叶片中脱落酸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生长素的影响,A项正确,B项错误;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玉米叶片内的生长素浓度在第6~7天左右减少量最大,脱落酸浓度趋于稳定,C、D项错误。‎ 答案 A 社会责任:飘扬的红丝带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称后天免疫缺乏综合征,英语: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音译为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引起的,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这种综合征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组织的口腔、生殖器、肛门等或带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而传染。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1998年7月28日,卫生部宣布,今年6月底青海省报告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意味着艾滋病已经蔓延到中国大陆的全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1991年在美国纽约第一次出现。它代表了关心,这一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佩带,用来表示他们对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红丝带是一种希望的象征,象征疫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解析 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需要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潜伏起来,所以可用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来治疗艾滋病,A项正确;艾滋病病毒是通过体液接触传播的,不是通过唾液、食物或昆虫传播的,B项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必需通过逆转录酶将RNA逆转录成DNA,然后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潜伏起来,C项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寄生在T淋巴细胞中,T淋巴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D项错误。‎ 答案 A 见《针对训练》P73‎ 生命观念 ‎4‎ 科学探究 ‎9、11‎ 理性思维 ‎3、7、8、12‎ 社会责任 ‎10‎ 不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 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 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 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H]+能量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血浆中的酸碱缓冲对能中和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细胞产生的或摄食的碳酸类等物质,从而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抗毒素属于抗体,而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丙酮酸与水的反应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答案 D 根据下图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b、c同样重要;组织液中的CO2对pH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答案 D 如图所示,神经元N只接受来自两个独立神经末梢a和c释放的递质,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c不释放递质,则N的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B.若a释放递质,则N的细胞内可检测到a释放的递质 C.若b释放递质,则N的细胞膜一定产生兴奋 D.若c释放递质,则b末梢处可记录到膜电位反转 解析 由于神经元N只接受来自两个独立神经末梢a和c释放的递质的作用,则若a、c不释放递质,N的膜电位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神经递质作用完后就失活,在N的细胞内检测不到a释放的递质;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而不直接与N相连,所以b释放递质,N的细胞膜不一定产生兴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若c释放递质,b末梢处记录不到膜电位反转。‎ 答案 A 人们在紧张恐惧时,会大汗淋漓,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该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 C.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汗腺 D.这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 人们在紧张恐惧时,会大汗淋漓,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调节过程。感知紧张恐惧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这个过程必然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答案 C 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 剧烈运动时,机体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患者体内Ca2+缺乏,所以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积累过多,超出了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所以C项错误。‎ 答案 C 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可以引起肌肉收缩,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刺激肌肉、M点均可使电流表指针偏转2次,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能偏转1次;突触后膜处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 C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C.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 D.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解析 由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因此其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既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也接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下丘脑和垂体通过产生相关激素来促进的;结合图示可知,下丘脑中有接受神经递质和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答案 C 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解析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都具有识别作用,A项正确;M细胞(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浆细胞),B项正确;E细胞(浆细胞)只能产生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C项错误;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D项正确。‎ 答案 C 把一株植物培养在装有营养液的透明容器中,给予单侧光刺激,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生长状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根的背光生长与营养液的成分有关 B.根的背光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茎的向光生长与叶片需要光照有关 D.茎的向光生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动运输有关 解析 单侧光的照射引起生长素在茎和根尖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的多,但是因为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向光侧与背光侧的生长快慢不同,从而导致根的背光生长和茎的向光生长。‎ 答案 B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用高浓度的2,4-D溶液作除草剂,可抑制水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莴苣,使产量增加 D.在形成无子番茄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解析 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以高浓度的2,4-D溶液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农作物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使植株增高,增加产量;获得无子番茄应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并没有改变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答案 D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1),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若此时茎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 ‎(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       ,曲线上H点表示 。 ‎ ‎(3)若把图1中除光源外的装置重放回地球上,植物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    。 ‎ 解析 (1)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单侧光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引起茎弯向光源生长。若此时茎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0小于m。(2)曲线上C点表示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H点表示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3)由于重力的影响,茎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小于2m。‎ 答案 (1)弯向光源生长 大于0小于m (2)此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 (3)大于m小于2m 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 ‎(1)在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     电位,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 ‎ ‎(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   ,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 ‎(3)乙酰胆碱与位于     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义是                      。 ‎ ‎(4)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 。 ‎ 解析 (1)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时细胞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处为突触小体,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2)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量会相应减少,兴奋的传递速率也会减慢。(3)‎ 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一旦与受体结合后即被分解,其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4)抗Aβ的抗体与Aβ特异性结合,可减少Aβ的沉积。‎ 答案 (1)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 (2)减少 减慢 (3)突触后膜 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4)抗Aβ的抗体与Aβ特异性结合,减少Aβ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