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 MB
  • 2021-09-18 发布

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人教版新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理科)‎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条件不符合要求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C.被人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3.在种群“S”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乙 B.ab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K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C.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D.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形增长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等 10‎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D.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D.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7.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值 C.大肠杆菌可以参与丁过程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8.如图中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了杀虫剂林丹,这种杀虫剂自然降解的速度极慢。这种杀虫剂在下列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的是 10‎ A.A B.F C.G D. H ‎9.下图为某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信息 ‎1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D.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1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是 ‎ A.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星座确定方位的 B.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C.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D.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 ‎13.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10‎ A.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B.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一块农田疏于管理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一块农田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后,它的恢复力稳定性将降低 D.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5.“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16.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在野外大量繁殖,以至影响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就称为入侵种。下列有关入侵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能影响本地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 B.可能与本地种互相杂交而改变本地种的基因组成 C.该物种由于生存环境改变,可能受强烈选择作用而迅速演化成新的物种 D.可能与生态系统中相同生态地位的本地种互相竞争,并排挤本地种的生存 ‎17.联合国把每年的5月22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7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生物多样性发展旅游业与用于科学研究同属直接价值 B.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级: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手段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结果 ‎18.下列所示的黏性末端是由几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9.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下列有关质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粒作为运载体时,应具有标记基因和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 B.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 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区)外的细胞质中 D.质粒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2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10‎ B.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D.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2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B.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C.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D.抗虫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必能正常表达 ‎22.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A.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23.根据某基因上游和下游的碱基序列,设计合成了用于该基因PCR的两段引物(单链 DNA)。引物与该基因变性DNA(单链DNA)结合为双链DNA的过程称为复性。下图是两引物的Tm(引物熔解温度,即50%的引物与其互补序列形成双链DNA分子时的温度)测定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B.若两引物的脱氧核苷酸数相同,推测引物2的GC含量较高 C.两引物分别是子链延伸的起点,并可以反复利用 D.复性所需温度一般为55℃-60℃,这时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 ‎24.在判断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转入棉花基因组的方法中,不属于分子检测的是 A.检测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能否与特定抗体形成杂交带 B.检测目的基因片段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C.检测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与DNA探针能否形成杂交带 D.通过观察害虫吃棉叶是否死亡 ‎2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0‎ A.过程①需使用DNA聚合酶 B.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转基因生物的DNA上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6.(10分)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野鸭与罗非鱼的种间关系为 ;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此举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______________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2)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指 。‎ ‎(3)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实例,它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 的基础。‎ ‎(4)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0‎ ‎27.(10分)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请据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在生物群落中以 ‎ ‎ 的形式传递,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组成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请根据上图分析,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缓解温室效应的合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D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kJ。‎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 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 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 之间循环往返。‎ ‎28.(10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cDNA文库属于________ 文库,其构建方法是: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________反转录产生的多种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是利用 的原理,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 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 ‎ ‎ 酶的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 ‎(3)乳腺生物反应器是指将药物蛋白基因与 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特定的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将受精卵送入母体,使其发育成转基因动物。当转基因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所需要的药品。‎ ‎(4)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采用的方法是 ;如果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需要用________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 ‎ 10‎ 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 。‎ ‎29.(10分)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使其观赏价值降低。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金茶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和②结合能形成③,首先均要用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抗病基因和质粒上特定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_,使两者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 将二者连接形成③。‎ ‎(2)形成③的过程是___________,它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 ,一个③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及 。‎ ‎(3)若④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则将此抗病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4)经培养长成的植株⑦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0分)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被农药污染的废水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影响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 983‎ ‎2 490‎ ‎(1)许多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能力________(填“较强”或“较弱”),而且体形________,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通常采用__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距离污染源越________(填“近”或“远”),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________(填“高”或“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越多。结论______________‎ ‎_ 。‎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荚果数/株 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 10‎ ‎1‎ ‎20‎ ‎8.3‎ ‎6.0‎ ‎2‎ ‎40‎ ‎6.8‎ ‎5.9‎ ‎3‎ ‎60‎ ‎3.9‎ ‎6.2‎ ‎4‎ ‎80‎ ‎2.7‎ ‎5.9‎ ‎5‎ ‎100‎ ‎2.1‎ ‎6.0‎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平均每株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说明:随着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每株植株所结的种子总数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 海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理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BDBA 6-10 DBDAD 11-15 CBADB ‎ ‎16-20 CADBC 21-25 BACD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6.(10分,每空1分)‎ ‎(1) 5 捕食和竞争 无机盐(无机污染物,N、P)  ‎ ‎(2)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次生演替 ‎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标志重捕   负反馈调节  自我调节能力 ‎ ‎(4)种间关系 ‎ ‎27.(10分,每空1分)‎ ‎(1)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 ③④⑤ ‎ ‎(2)分解者 ‎ ‎(3)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或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或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同等给分) ‎ ‎(4)4.5×107‎ ‎(5)合成和分解 食物链(网)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8.(10分,每空1分)‎ ‎(1)部分基因  mRNA  ‎ ‎(2)DNA(双链)复制 受热变性(高温变性) 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 ‎(3)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4)显微注射法  Ca2+(CaCl2) 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 感受态细胞 10‎ ‎29.(10分,每空1分)‎ ‎(1)(同种)限制酶 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核心  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 ‎(3)农杆菌转化法  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4)目的基因(抗病基因)已经表达  ‎ ‎30.(10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较强  微小  取样器 ‎ ‎(2)远  低  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2分)‎ ‎(3) ①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2分) ‎ ‎②减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