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2.00 KB
  • 2021-09-18 发布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学案 ‎【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见学生用书P180‎ ‎1.信息的种类(连线)‎ 答案 ①—Ⅲ—b ②—Ⅰ—c ③—Ⅱ—a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层次 作用 举例 个体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1)蝙蝠的回声定位 ‎(2)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才萌发 种群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1)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 ‎(2)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 群落和生态系统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食物链上相邻物种间“食”与“被食”的关系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2)控制有害动物,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 诊断辨析 ‎(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 )‎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 )‎ ‎ 热图解读 观察信息传递的模型,请思考:‎ ‎(1)图中“信息”可来自何处?‎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3)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1)生物或无机环境。‎ ‎(2)不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能发生信息传递。‎ ‎(3)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考向一 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 ‎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解析 A项中的“信息素”、B项中的“化学物质”、D项中的“气味”均能说明其信息传递的类型属于化学信息,而C项中的“低频声波”能说明其信息传递的类型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 C ‎2.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解析 白天、黑夜的变化是光的变化,光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 A 整合提升 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 ‎1.从信息传递的途径判断: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考向二 信息传递的功能及其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3.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 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说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所以C错误。‎ 答案 C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解析 ‎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往返、全球性的特点,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的流动;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 答案 C 整合提升 ‎1.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2.生态系统三大基本功能的重要性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不同。‎ ‎(1)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 ‎(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见学生用书P182‎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4.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5.类型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 诊断辨析 ‎(1)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 )‎ ‎(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 ‎(3)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 )‎ ‎(4)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 )‎ ‎(5)下图每种生物的数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是相对的。( √ )‎ ‎ 热图解读 ‎(1)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①反馈调节有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图A和图B分别属于哪一种?‎ ‎②请写出图A中的食物链。‎ ‎(2)下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分析:‎ ‎①图中y的含义是什么?热带雨林和草原相比,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时,谁的y值更大?‎ ‎②x含义是什么?与稳定性有何关系?‎ ‎③TS与生态系统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 (1)①图A所示的是负反馈调节,图B所示的是正反馈调节。‎ ‎②乙→甲→丙。‎ ‎(2)①y表示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的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y值要大。‎ ‎②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 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 ‎③TS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考向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 ‎1.据“热图解读”的图A和图B,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解析 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答案 C ‎2.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  )‎ A.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 解析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组成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故A错、C正确;热带雨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均较农田、草原、冻原多,故生产力强,分解力也强,B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都较快,D错误。‎ 答案 C 整合提升 ‎1.实现自我调节能力的途径(或方式)包括:‎ ‎(1)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 ‎(2)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稳定。‎ ‎2.食物网中营养结构最不容易被破坏的标准:先看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考向二 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3.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B.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C.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 温度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到最初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数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 B ‎4.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S3所代表的面积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 解析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曲线围成的面积S2越小,C项错误。‎ 答案 C 整合提升 判断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方法 ‎1.依据:从调节后的结果与原状态之间的变化分析。‎ ‎2.方法:调节后 高考热考教材实验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见学生用书P184‎ ‎1.实验原理 ‎(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 ‎(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 ‎(4)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能获得充足的太阳能。当然,生态缸一定要封闭,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5)环境不断变化,生物本身不断繁殖,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种内、种间关系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干扰,都会对群落产生影响,使群落发生演替。‎ ‎2.实验流程 ‎ ‎ ‎3.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1)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1.甲、乙、丙、丁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 “+”表示有,“-”表示无。‎ 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中一定不能缺少的四种成分 解析 乙瓶中没有光照,藻类的种群密度将逐渐减小;丙瓶和甲瓶中都没有小鱼,但是丙瓶中缺少微生物,所以有机物积累得多;丁瓶中小鱼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氧气含量少;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消费者不是必需的。‎ 答案 C ‎2.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 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 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 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 解析 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不能由鱼到植物,能量不能逆向流动。‎ 答案 C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 甲瓶中主要是因为消费者(植食性小鱼)过多,所以应保持各组分的比例合适,方能使生态瓶维持较长时间。‎ 答案 A 微平台·通关必备 ‎【答题术语】‎ ‎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是载体,能量是动力,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3.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6.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误区警示】‎ ‎1.误认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高于农田生态系统 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必须分别描述其两种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不可笼统地说一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另一生态系统,如就“抵抗力稳定性”而言,草原生态系统高于农田,然而就“恢复力稳定性”而言,则为草原生态系统低于农田。‎ ‎2.误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高。‎ 在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呈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然而,在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