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3.5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经典导学案)讲义:3.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把握高考之“命脉”]
关 注 考 纲
锁 定 考 点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Ⅱ
1.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类型及实验探究
2.基因重组的类型及判断
3.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原理、过程及选择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5.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探究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Ⅱ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Ⅱ
5.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Ⅱ
6.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实验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学前拾遗查漏]
1.(2013·海南高考)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 是由其等位基因B1 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B.基因B1 和B2 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基因B1 和B2 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D.基因B1 和B2 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解析:选D 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突变、中心法则以及减数分裂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新基因的产生依靠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B1和B2 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其转录的mRNA 碱基序列不同,但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翻译合成蛋白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生物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使用同一套密码子,这也是证明生物共同起源的有力证据;B1 和B2为等位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而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但是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的遗传物质减半,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可能同时含有两个等位基因,故B1和B2基因不可以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2.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2011·江苏高考,22-A)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2011·江苏高考,22-C改编)
C.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
2010·福建高考,3-A改编)
D.染色体组整倍性、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2011·海南高考,19改编)
解析:选A 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选项A正确;细胞分裂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项错误;低温会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C项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改变,D项错误。
[考点融会贯通]
1.易混淆变异类型的辨析
(1)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染色体易位
交叉互换
图解
区别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属于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
①变异范围:基因中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DNA分子(染色体)上若干基因(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②变异结果:基因突变中的“缺失”不会改变基因数目,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会改变基因数目。
2.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增添
大
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后的序列
缺失
大
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后的序列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①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②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3.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
[考情前沿洞察]
生物可遗传变异既是细胞分裂、遗传规律的延续,又是生物育种的理论依据,因而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考查形式多样,考查角度如下:
(1)
借助实例分析考查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区别,此类问题常结合细胞分裂、遗传规律考查
典例1
(2)
以图像、过程图等形式为载体,以不同育种方式为背景信息,考查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操作方法及育种实验设计与分析
课下检测T6
[典例1] (2013·福建高考)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下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下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解题模板]
联系生物变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逐项分析,得出答案
[尝试解答] 选D 图甲所示的变异为染色体变异,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Ⅰ四分体时期和减Ⅰ后期;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细胞;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可产生含14号和21号,含14号+21号,只含14号,含21号和14号+21号,只含21号,含14号和14号+21号共6种精子;由于该男子可以产生含正常染色体的配子,所以其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技法牢记在胸]
“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1.DNA分子内的变异
一看基因种类:即看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则为基因突变,由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致。
二看基因位置:若基因种类和基因数目未变,但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改变,应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或“易位”。
三看基因数目:若基因的种类或位置均未改变,但基因的数目改变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
2.DNA分子间的变异
一看染色体数目:若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可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确定是染色体数目的“整倍变异”还是“非整倍变异”。
二看基因位置:若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数目均未改变,但基因所处的染色体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应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三看基因数目:若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不变,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
综合考查生物进化与物种的形成
[学前拾遗查漏]
1.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病菌数量逐渐减少(2013·山东基本能力,49-C)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2011·江苏高考,6-A)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2010·山东高考,2-B)
D.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2008·山东高考,5-B)
解析:选D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病菌增多,A项错误;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项正确。
2.(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解析:选D 具有竞争关系的生物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A正确;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是古生物学证据,是以化石为依据的,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改变当地生物的生存机会,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不正确。
[考点融会贯通]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
2.隔离、物种形成与进化的关系
(1)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②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2)物种形成与隔离的关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经过
生殖隔离。
(3)共同进化并不只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共同进化,还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
[考情前沿洞察]
以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命题,是高考常见的形式,主要命题角度如下:
(1)
通过实例考查变异与进化、物种形成和共同进化的有关内容及相互关系
典例2
(2)
以基因频率计算为依托,考查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课堂体验T5
[典例2] (2013·江苏高考)右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解题模板]
据DNA相似度可确定3种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并可通过差值计算DNA差异经历的年代
[尝试解答] 选C 四个物种起源相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A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由自然选择决定,B错误;黑猩猩和人类的DNA相差(100-99.01)=0.99%,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C正确;大猩猩和人类相差1.1%,大猩猩和非洲猴相差1.24%,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D错误。
[技法牢记在胸]
自交与自由交配后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1.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杂合子连续自交时,尽管基因频率不变,
但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的频率不断增大,杂合子的频率不断减小。
2.自由交配:指各种基因型的个体随机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1.(2013·北京高考)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解析:选B 长舌蝠与其他蝙蝠都以花蜜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其长舌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从而可以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项正确;由题意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不能完成传粉受精的过程,故不能繁衍后代,B项错误;长舌蝠和长筒花之间相互适应,共同进化,D项正确。
2.(2013·四川高考)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解析:选A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A项正确。大豆植株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其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0条,B项错误。杂合体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应该逐代增大,C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错误。
3.(2013·天津高考)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该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但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基因突变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A项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2%+1/2×20%=12%,B项错误;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能得出该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高,C项错误;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4.(2013·江苏高考)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多选)( )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C.a、b和c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c
解析:选CD 欲获得高产、抗病品种,应利用①和②进行品种间杂交筛选,A项错误;欲获得高产、早熟品种,则应对③进行诱变育种,B项错误;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基因,因此a、b、c都可以通过诱变育种获得,C项正确;基因工程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要获得高产、抗旱品种,可通过基因工程导入外源抗旱基因实现,D项正确。
5.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种群A和B。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基因型
VaVB
VaVa
VbVc
VcVc
VaVc
种群A(个)
200
50
100
50
100
种群B(个)
0
120
200
50
80
A.若种群A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个体数减少,将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B.Va、Vb、Vc称为复等位基因,基因间可能存在共显性
C.Va在种群A中的基因频率是40%
D.表中数据说明,种群B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群A的
解析:选D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种群A中有5种基因型,而种群B只中有4种基因型,所以种群A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群B。
6.(2013·山东高考)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___(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解析:(1)由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为AUG可知,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分别为b链和a链;对M基因来说,箭头处碱基C突变为A,对应的mRNA上则发生G→U的变化,所以对应的密码子由GUC变为UUC;正常情况下,二倍体植株基因成对出现,所以基因型为RR的植株在DNA复制后R基因最多,有4个。(2)F1为双杂合子,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F2中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的是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MMhh、MMHH、mmHH、mmhh,且每种纯合子均占F2的1/16,故F2中四种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4=1/4;F2中宽叶高茎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MMHH∶MmHH∶MMHh∶MmHh=1∶2∶2∶4,将其分别与mmhh测交,后代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3)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可能的原因有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了基因型为Hh的次级性母细胞;正常情况下,配子中应只含一个H基因,在只有一条4号染色体的情况下,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4)检测植株的基因组成最简便的方法为自交,但是题干要求为杂交,故应选用测交方法来进行检测。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其结果如下:
F1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
F1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
F1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
本题也可采取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分析同上。
答案:(1)GUC UUC 4 a (2)1/4 4∶1 (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互换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
(4)答案一:
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
②Ⅰ.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
Ⅱ.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Ⅲ.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1
答案二:
①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
②Ⅰ.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Ⅱ.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
Ⅲ.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
实验——设计探究类 图示——基因频率变化
一、基础实验系列之(八)——变异类型的探究实验
相关实验 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实验探究 2.设计实验探究某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2012·山东高考)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解析] (1)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相同,果蝇属于二倍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由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也应与体细胞相同为8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的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有三条,所以会出现联会紊乱现象,这样最多可形成Xr、XrXr、XrY、Y四种配子。若让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交配,则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见下表:
♀配子
♂配子
Xr
XrXr
XrY
Y
XR
XRXr(红眼♀)
XRXrXr(死亡)
XRXrY(红眼♀)
Y
(3)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aaXrXr×AAXRY→F1,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RXr,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F2中灰身红眼∶黑身白眼=(3/4×1/2)∶(1/4×1/2)=3∶1。F2中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2/3 AaXRXr、1/3AAXRXr,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2/3 AaXrY、1/3AAXr Y,它们随机交配后,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aaXr_)的概率为2/3×2/3×1/4×1/2=1/18。
(4)根据题中的信息,可让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若为环境改变引起的,则不会改变M果蝇的正常遗传,即Ⅰ.若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则是环境改变引起的。Ⅱ.若M果蝇是因基因突变引起,则后代会全部表现为白眼。Ⅲ.若是因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引起的,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O,表现为不育,则无子代产生。
[答案] (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XRXr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Ⅲ:无子代产生
1.变异类型实验探究的操作流程模板
2.变异类型的实验探究方法归纳
(1)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①自交或杂交获得子代,子代自交或子代之间杂交,用这种方法确定变异的原因。如果子代自交或杂交的后代出现变异性状,则变异性状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反之,变异性状的出现仅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②将变异个体和正常个体培养在相同的条件下,两者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则原来的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2)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别:
①判别依据: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的是基因突变。
②具体操作:制作正常个体与待测变异个体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3)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定:
①理论基础: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AA个体如果突变成Aa个体,则突变性状在当代不会表现出来,只有Aa个体自交后代才会有aa变异个体出现,因此这种变异个体一旦出现即是纯合子。相反,如果aa个体突变成Aa个体,则当代就会表现出突变性状。
②判断方法:a.选择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通过观察后代变异性状的比例来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b.植物还可以利用突变体自交观察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进行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的判定。
二、图表曲线变式系列之(八)——表示基因频率变化的柱状图与曲线图
[常见图示] [变式图示]
[图示解读]
(1)图1表示在1863年和1963年间浅体色和深体色个体逐渐减少,而中间体色个体数量逐渐增多。
(2)图2是图1的曲线变式,从图中可清晰看出各种基因型个体数量变化。
[典例] 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在变化过程中,P点时Aa的基因型频率最小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该种群基因库中A和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
[尝试解答] 选C 变异是生物本身存在的,环境条件只是起选择作用。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Aa的基因型频率(2×0.5×0.5)最大。Q点后,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