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2.0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开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一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是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
B. 细胞内酶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和能量
C. 蛋白质只能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D.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DNA是一切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A正确;
B、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大分子的合成都需要能量和模板,B正确;
C、胞吞或胞吐的方式是非跨膜运输,没有通过生物膜,C错误;
D、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如淀粉、纤维素、糖原,D正确。
故选C。
2.下图是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网(d,e,f,h表示完整的细胞器),其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7 -
注:虚线框内仅是物质转变与合成
A. 自养型生物都含有结构d
B. 一切细跑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 膜流其实是生物膜流动性的体现,质壁分离与复合过程中发生了膜流
D. 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与f→g→h→g→c途径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膜流一个典型的实例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d,e,f,h表示完整的细胞器,d为叶绿体,e为线粒体,f为内质网,h为高尔基体。
【详解】A、d为叶绿体,自养型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光能)和化能自养型(化学能),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含有叶绿体,原核生物如蓝藻不含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有些细菌还能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合成有机物,因此自养型生物不一定都含有结构d,A错误;
B、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只有细胞膜才有膜结构,而膜流是指不同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因此原核细跑不能发生膜流现象,B错误;
C、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为水分的进出过程,属于自由扩散,无膜流现象发生,C错误;
D、细胞膜蛋白的更新与f(内质网)→g(囊泡)→h(高尔基体)→g(囊泡)→c(细胞膜)途径有关,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键是理解结构上直接相连的膜之间可直接转变,结构上间接相连的膜之间是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而发生膜的转移。
3.科学家在某二倍体的鱼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关干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科学家提出了下图中A、B、C三种可能的发生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下列相关三种可能途径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17 -
A. 甲、乙、丙中均只含有父方的遗传物质
B. 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精子”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形成的
C. 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可能完全相同
D. 甲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指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通常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详解】A、甲、乙、丙中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均来自母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父方,A错误;
B、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精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形成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B错误;
C、若C途径的精子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的话,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错误;
D、无核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只含1个染色体组,经过有丝分裂得到甲,甲含两个染色体组,因此甲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D正确。
故选D。
- 17 -
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个体也能患有遗传病
B. 杂交育种能将两个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一起,并能产生可稳定遗传的后代
C. 用γ射线照射乳酸菌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
D. 基因重组能产生多种基因组合,提高子代对环境适应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详解】A、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个体也能患有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正确;
B、杂交育种只能将同一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一起,在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交配,B错误;
C、用γ射线(物理因素)照射乳酸菌可能会引发基因突变,C正确;
D、基因重组能产生多种基因组合,产生多种变异个体,提高子代对环境的适应力,D正确。
故选B。
5.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入胞外抗原,运至溶酶体,溶酶体酶使抗原片段化。用氯化铵和氯喹分别处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下表是探究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摄取、分解和传递过程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组别
控制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结果(%)
10 mmol/L 氯化铵
0.1 mmol/L 氯喹
观察结果
(%)
抑制率
(%)
观察结果
(%)
抑制率
(%)
抗原摄取
15
13
13
15
0
抗原分解
29
13
55
14
52
抗原加工前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
70
26
63
30
57
- 17 -
抗原加工后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
84
70
17
60
24
A. 抗原传递的效率只与抗原原本的空间结构有关
B. 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的传递都能起部分抑制作用
C. 抗原的分解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
D. 0.l mmol/L氯喹处理对抗原的摄取无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吞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详解】A、抗原能否呈递与抗原的空间结构有关以及抗原是否被加工有关,A错误;
B、氯化铵和氯喹处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即两种物质处理都能部分抑制抗原加工,B正确;
C、抗原加工前和抗原加工后的对照组结果可以看出,抗原的加工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C正确;
D、0.l mmol/L氯喹处理抑制率为0,因此对抗原的摄取无影响,D正确。
故选A。
6.下列关于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备细胞膜实验中,选取鸡的红细胞的理由是它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且易于破裂
B. 探索淀粉酶最适pH,可以设置一系列梯度组分组对照,并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C. 物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越远
D. 观察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本身无色,需要用甲基绿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 17 -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物镜:有螺纹,低倍物镜短,高倍物镜长;目镜:无螺纹,低倍目镜长,高倍目镜短。
【详解】A、制备细胞膜实验中,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理由是它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且易于破裂,而鸡不是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有复杂的细胞器,A错误;
B、由于碘液可以和NaOH反应,HCl可以和斐林试剂反应,所以一般不用淀粉酶探究其最适pH,B错误;
C、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越远,C正确;
D、观察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本身无色,需要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错误。
故选C。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小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为1~6号。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4mL,迅速塞紧试管备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60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放置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烯蓝粉未(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
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一端轻轻挤出1小滴蓝色浴液(如图)。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 17 -
乙组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
/(mol·L-1)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
↓
↓
↑
↑
↑
(1)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掖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__________。步骤③中“放置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
(2)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___________中的蓝色小滴。
(3)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________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进一步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 (2). 使黑藻叶片细胞充分吸水或失水,并使试管中各处溶液浓度相同 (3). 3 (4). 0.15~0.20 mol·L-1 (5). 在0.15~0.20 mol·L-1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重复上述实验,直至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为植物细胞常有现象,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成分)分开。质壁分离的原理为:①浓度差的存在,引起细胞失水,②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浓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
【详解】(1)为保证本实验是在预设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防止水分蒸发,因此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掖的试管要及时塞紧。步骤③中,为使黑藻叶片细胞充分吸水或失水,并使试管中各处溶液浓度相同,因此期间多次摇动试管。
(2)甲组12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蔗糖溶液的浓度越大,细胞吸水越少,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越小,小叶滴下降越慢,所以下降最慢的是试管3中的蓝色小滴。
- 17 -
(3)细胞液的浓度的最小范围是使细胞吸水的最大蔗糖溶液浓度和使细胞失水的最小蔗糖溶液浓度之间,所以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15~0.20 mol·L-1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须在0.15~0.20 mol·L-1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重复上述实验,直至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
【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细胞的吸水失水以及由此引出的对细胞液浓度的测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且学会对结果进行分析。
8.小麦是常见的农作物,某科研小组以小麦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下面图中,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某植株叶片在光班(阳光穿过上层叶片的空隙会在下层叶片上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丙图表示植物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图解。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CO2的O最终去向,除有机物外,还有_________。
(2)乙图中C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_________。
(3)丙图中的数字,哪两个代表同一物质__________。
(4)乙图中B点叶肉细胞间隙的O2浓度_________(填写“<”“>”或“=”)A点叶肉细胞间隙的O2浓度。
(5)丙图中8代表的是_________。
【答案】 (1). 水 (2). 线粒体与从外界环境吸收 (3). 4和7 (4). >
- 17 -
(5). 能量(ATP)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详解】(1)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为:6CO2+12H2O→C6H12O6+6O2+6H2O,H2O参与光反应产生O2,CO2的O转移到有机物和H2O中。
(2)乙图中C点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该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第二阶段产生CO2)与从外界环境吸收。
(3)图丙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葡萄糖)被分解生成2(丙酮酸)、5([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8(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2(丙酮酸)和4(H2O)反应生成3(CO2)、5([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8(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生成的5([H])和6(O2)结合生成7(H2O),同时释放出大量的8(能量)。因此图丙中4和7表示的都是H2O,是同一物质。
(4)A点之前没有光照,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因此A点时,叶肉细胞间隙的O2浓度很低,A点之后光斑开始,叶片光合作用增强,O2的释放速率不断提升,到达B点时,光合作用已经产生了大量的O2,因此B点叶肉细胞间的O2浓度大于A点叶肉细胞的O2浓度。
(5)根据(3)中分析可知,8表示的是能量(ATP)。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且考查净光合速率的分析,综合性较强。
9.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因为N、P元素等无机污染引起了藻类的大量繁殖,研究人员拟采用生物控制技术进行防治,对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及能量流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7 -
(1)在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植物,这种空间结构的意义是_________。
(2)图甲中,在5、7月份,水深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有机碳生产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3)研究及实验应用结果表明,在不投放饵料或少投放饵料的情况下,大量养殖能够吞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鱼类,对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淡水湖的污染有明显效果。这些放养鱼类的生态作用是_________。
(4)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①~③表示生理过程)。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
【答案】 (1). 显著提高了阳光利用率 (2). 表层藻类大量生长遮挡了阳光,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 (3). 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 e/b
【解析】
【分析】
- 17 -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析图甲: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藻类大量生长,堆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图乙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d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e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f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i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等中的未被同化的能量,h表示生物遗体的包含的能量。①、②、③都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1)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的意义是显著提高了阳光利用率。
(2)图甲显示:5、7月份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藻类大量生长,堆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
(3)鱼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参与食物链的构成,放养这些鱼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功能。
(4)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e/b×100%。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以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重在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10.我国从东北到西北基本上都有大麦的分布,尤其是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更是大麦的主产区。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2n=14)。因杂交去雄工作很不方便,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如图所示的6号染色体三体新品系,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I和II分离,染色体III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含III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填“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欲测定正常的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
(3)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
- 17 -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其中形状为_______种子种植后方便用来杂交育种。
(4)在稳定遗传的大麦群体中由于隐性突变出现一株高产植株(研究发现高产与低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为判断该突变是否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R、r和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来判断(所选择的亲本需写明其基因型和表现型)。
①实验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遵循 (2). 7 (3). 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 (4). 长粒 (5). 低产雄性不育植株(mmBB)与高产可育植株(MMbb)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种植F2各植株,最后单株收获F2的种子并统计其数量比 (6). 若F2低产量植株∶高产植株=2∶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
若F2低产量植株∶高产植株=3∶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其他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基因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示中两对基因连锁,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故可用mm基因型的个体做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可免去了对母本去雄的操作。
【详解】(1)由图示可知,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M、m)和种子形状(R、r)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6号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故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农作物,没有性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14,故测定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7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
(3)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Ⅰ和Ⅱ分离,染色体Ⅲ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可知该个体产生的花粉为MmRr、mr,由于含Ⅲ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故能参与受精的花粉为mr,该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为MmRr∶mr=1∶1,且都能参与受精,故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MmmRrr∶mmrr=1∶1,由于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故F1表现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其中形状为长粒的种子由于雄性不育,故种植后杂交时无需去雄,即方便用来杂交育种。
(4)设控制高产的基因为b,则突变体高产的基因型为bb,则题(3)中方便用来杂交育种的植株基因型为mmBB,其与高产植株(MMbb)杂交得到F1(MmBb),F1自交得到F2,单独种植F2各植株,最后统计F2
- 17 -
的产量(不考虑交叉互换)。若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则F1(MmBb)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Mb:mB=1∶1,F2的基因型为1MMbb∶2MmBb∶1mmBB,由于mm表现雄性不育,故mmBB不能产生后代,F2植株MMbb、MmBb分别表现为高产、普通产量,比例为1∶2,所以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2: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若高产突变发生在其他染色体上,则后代配子比例不受雄性不育的影响,F1(Bb)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b∶B=1∶1,F2的基因型为1b∶2Bb∶1BB,F2植株表现为高产、普通产量,比例为1∶3,所以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3: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其它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三体杂交的情况以及连锁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最后一小题实验设计需要学生对连锁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较熟悉。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豆酱是大豆经过发醇制成的一种食品。某小组为了研究影响豆酱发酵效果的因素,将等量的a、b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甲、乙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拌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醇,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要好的多,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
(2)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有同学认为“据此实验结果,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这位同学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应怎样改进,请简述改进实验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
(3)本实验前,需要对a、b两菌种进行分离,可以采用_____法来接种,培养后可以根据__________的特征来判断a、b两菌种的种类。
(4)a、b两菌种均能产生降解M(有机物)的酶。为了比较a、b两菌种降解M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M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a菌种的培养液,B处滴加含有b菌种的同种培养液,C处滴加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观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
【答案】 (1). 需氧菌 (2). 因“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说明发酵的最佳时间可能超过32 h。 (3). 继续延长发酵时间,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确定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最佳发酵时间 (4). 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5). 根据菌落(大小、形状、色泽) (6). 空白的同种培养液 (7). 培养液不能降解M (8). a、b菌种降解M的能力相近
- 17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通常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生长发育,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的集团,称之为菌落。
【详解】(1)上层氧气较多,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要好的多,说明该发酵菌是需氧菌。
(2)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延长发酵时间继续进行实验,直到看到下降的点。
(3)本实验前,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来接种,对a、b两菌种进行分离。培养后可以根据菌落(大小、形状、色泽)的特征来判断a、b两菌种的种类。
(4)为了比较a、b两菌种降解M能力的差异,需设计实验,实验设计需遵循等量、单一变量、对照等原则。①实验分三组,A处滴加a菌液,B处滴加b菌液,C处滴加空白的同种培养液,作为对照。②a、b两菌种均能产生降解M(有机物)的酶,降解能力越强,透明圈的直径越大。
【点睛】本题借a、b两菌种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微生物的筛选,如通过透明圈的大小来筛选降解能力有差异的菌株。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科学家通过导入外源分子使动物的某特定基因失活,进而培养出有基因缺陷的动物来研究相应基因的功脂,下图是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过程通常用到________(仪器),②过程所采取避免杂菌污染措施,除培养液及培养用具灭菌处理外,一般需加入________,还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 17 -
(2)图示体外受精过程,一般需要在________中完成。
(3)为更多地获得基因剔除小鼠,可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移植,在分割时要注意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4)胚胎移植能否成功,主要与供体和受体的________有关。
(5)经研究知,某基因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请简述基因剔除技术在乳腺癌治疗方面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显微注射仪 (2). 一定量的抗生素 (3). 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 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 (5). 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6). 若不均等分割,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7). 生理状况 (8). 通过基因剔除技术使该基因失活,从而阻止乳腺细胞的癌变
【解析】
【分析】
图示是制作某类基因剔除小鼠流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将体外转录后mRNA导入受精卵,②表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此外还采用了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1)图中①过程将体外转录后mRNA导入受精卵常用显微注射技术。②是早期胚胎培养过程,除培养液及培养用具灭菌处理外,一般需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防止染菌),还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理由是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2)精子需要经过获能才能与成熟的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过程,一般需要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
(3)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移植时要对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因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组织器官,若不均等分割,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4)胚胎移植能否成功,主要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有关,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代孕母体内。
(5)由于人的SP1基因与乳腺癌细胞的异常表达和增殖密切相关,则可通过基因剔除技术使SPI基因失活,从而阻止乳腺细胞癌变。
【点睛】熟悉胚胎的早期培养、胚胎移植以及基因治疗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 17 -
- 17 -
- 17 -
相关文档
- 【生物】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2021-09-2412页
-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商丘2021-09-2410页
-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2021-09-2413页
- 河南省开封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2021-09-1816页
-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021-09-1810页
- 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9-188页
- 河南省濮阳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021-09-1713页
- 【生物】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2021-09-1710页
- 【生物】河南省开封市2020届高三第2021-09-177页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2021-09-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