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1.89 KB
  • 2021-09-24 发布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 共 28页 ◎ 第 2页 共 28页 2020-2021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组成成分和基本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B.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 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变性是由于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断裂导致的 B.RNA 与 DNA 分子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等质量的葡萄糖和脂肪在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相等 D.n 个氨基酸共有 m 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氨基数为 m-n 3. 下列与核糖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动植物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 B.蓝藻细胞中核糖体呈游离状态或附着在内质网上 C.核糖体的形成一定和细胞核的核仁有关 D.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4. 垂体相应细胞合成生长激素的过程中不需要( ) A.氨基酸 B.核糖核酸 C.核糖核苷酸 D.脱氧核苷酸 5. 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 D.点燃后产生的 CO​ 2中的 C 全部来自于种子中的糖类 6. 在生物学实验过程中有些细胞需要保持活性,有些细胞已经死亡,下列实验中细胞为活细胞的是( ) A.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经苏丹Ⅲ染色的细胞,呈橘黄色 B.台盼蓝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呈蓝色 C.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为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D.龙胆紫染液染色后的植物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被染成紫色 7. 有关艾滋病病毒(HIV)和T4噬菌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属于结构简单的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两者都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都能侵染人体的 T 淋巴细胞 C.两者遗传物质在五碳糖、碱基和化学元素组成上均有不同 D.两者都会在繁殖过程中发生遗传信息的流动,但具体途径存在差异 8. 取某一红色花冠的 2 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 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 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 4 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乙溶液 B.第 4 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C.图 2 中曲线Ⅱ和图 1 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 D.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溶质种类也一定不同 9. 饥饿状态下,肠腔的葡萄糖通过 SGLT1 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进食后,小肠微绒毛局部葡萄糖浓度 由于二糖的水解而升高,细胞通过 GLUT2 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速率比通过 SGLT1 快数倍(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GLT1 和 GLUT2 都属于载体蛋白,两者都应该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 B.图中的二糖可能是麦芽糖 C.SGLT1 和 GLUT2 同时存在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第 3页 共 28页 ◎ 第 4页 共 28页 D.葡萄糖通过 SGLT1 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吸收所需营养物质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下列研究方法对应错误 的是( ) A.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 C.研究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荧光标记法 D.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法 11. 如图,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图中表示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 需的活化能是( ) A.E1 B.E2 C.E3 D.E4 12. 下列物质不会在同一个细胞中合成的是( ) A.NADH 和 NADPH B.神经递质和呼吸酶 C.胰高血糖素和血红蛋白 D.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 13.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 组(20℃)、B 组(40℃)和 C 组(60℃),测 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B 组 B.在时间 t​ 1之前,如果 A 组温度提高 10℃,那么 A 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 C.如果在时间 t​ 2时,向 C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 t​ 3时,C 组产物 总量不变,原因是 60℃条件下,t​ 2时酶已失活 D.如果在时间 t​ 2时,向 B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该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 t​ 3时,B 组产物 总量将增加 14.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乳酸菌制酸奶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B.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 C.给蔬菜大棚补充光照,用红色光源好于同样强度的白炽灯 D.栽培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主要目的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较多的 CO​ 2 15.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其中 N 表示葡萄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过程均需要酶催化才能正常进行 B.成熟的红细胞通过③④过程获取能量 C.①过程的发生需要 mRNA、tRNA、rRNA 共同参与完成 D.③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16. 呼吸熵(RQ = 放出的 CO2量 吸收的O2量 )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 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 B.B 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 A 点有氧呼吸的强度 C.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 C 点 D.C 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 17. 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 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第 5页 共 28页 ◎ 第 6页 共 28页 A.曲线 A→B 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B→D 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曲线 A→B 点,叶绿体中C5生成速率降低 D.D 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 CO2浓度和温度等 18. 下列实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相适应( ) A.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 B.效应 T 细胞识别靶细胞并紧密接触 C.小肠细胞分泌消化酶 D.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9. 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的做法是( ) A.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遮光器或反光镜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伸长区细胞中寻找 C.可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应先换上高倍镜,再将玻片朝右下方移动 20. 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 mRNA 会不同 B.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物质交换的效率会增强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21. 下列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细胞不需要染色的是( ) A.观察 DNA 和 RNA 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22. 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丙三个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②乙细胞中含有 8 个 DNA 分子; ③丙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④以上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甲→丙的顺序。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3. 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 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 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B.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C.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后可以更好地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24. 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培养基中的 U 和 T 将种标记后的碱基用来培养某种生物的细胞,测定其培养 过程用中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在 c~e 段主要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 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时都要经历 a~f 段 C.处于 e 点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处于 a 点细胞中的两倍 D.用化学药物阻断碱基 T 的利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25. 已知控制家蚕结黄茧的基因(Y)对控制家蚕结白茧的基因(y)显性。当位于另一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I 存在时,就会抑制黄茧基因 Y 的表达。现有结黄茧的家蚕(iiYY)与结白茧的家蚕(IIyy)交配,F​ 1代都结 白茧,F​ 1家蚕相互交配,F​ 2中结白茧的纯合家蚕个体与结黄茧的纯合家蚕个体比例为( ) A.9:1 B.10:1 C.2:1 D.3:1 第 7页 共 28页 ◎ 第 8页 共 28页 26. 柑桔的果皮色泽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 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 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为红色,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不含显性基因时(即 aabbcc…)为黄色,否则为橙色。现有三株柑桔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甲:红色×黄色→红色:橙色:黄色=1:6: 1 实验乙:橙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3:12:1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果皮的色泽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实验乙的子代橙色个体具有九种基因型 C.实验甲中亲代红色个体和子代的红色个体基因型不同 D.实验乙橙色亲本有 2 种可能的基因型 27. 玉米的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某研究小组欲研究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 染色体上,进行了下列四组实验,并分析四组实验的子一代个体的表现型和比例,其中无法确定两对等位基 因位置关系的是( ) A.AaBb 个体进行自交 B.AaBb 与 aabb 杂交 C.AaBb 与 Aabb 杂交 D.aaBb 与 Aabb 杂交 28. 二倍体动物某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甲、乙、丙、丁四种细胞,细胞中的核 DNA 和染色体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为精细胞 B.甲→乙过程发生了 DNA 复制,但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 C.乙细胞中可能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D.丙→丁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9. 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 DNA 分子双链经​ 32P 标记(染色体数为 2N)后,置于不含​ 32P 的培养基中 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 4 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l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 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 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30.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常温下,把双缩脲试剂加入到酶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紫色反应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C.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楚地看到染色体和赤道板 D.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不选择西瓜和甘蔗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相同 二、非选择题 如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部分综合,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填图中的序号)。 (1)如果甲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除了没有[7]________外,在细胞质中应只有________一种细胞器。 (2)乙图的①~④中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的是________,乙图中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甲图的 ________中。 (3)甲图中能够合成乙图中③物质的细胞器有________,在上述细胞器中进行的反应分别是丙图中的 ________。 卡尔文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某研究小组借鉴卡 尔文的实验研究,进行了以下不同的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小组验证卡尔文的实验研究,发现光照 30 秒,​ 14C 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 物等 20 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 5 秒时,​ 14C 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C​ 3)中,这 说明________。 (2)研究小组用高速离心法破坏小球藻的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然后再用离心法去 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 ATP、NADPH 和 CO​ 2,结果在这种基质中检 出含​ 14C 的光合产物。在基质中加入 ATP、NADPH 等物质主要用于暗反应中________,如果不加入上述物 第 9页 共 28页 ◎ 第 10页 共 28页 质而只给予光照,能否检测出含​ 14C 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 因是________。 (3)研究小组将小球藻放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先将试管与白炽灯离开 一段距离,然后每隔一段时间移动改变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小球藻释放气泡的速率 (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且保持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除外界因素外,限制 c 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与 b 点相比,尽 管 a 点也有光照,但并没有气泡的释放,原因是________。 洋葱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常用材料之一,如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回答: (1)①表示提取洋葱叶片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其 中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②表示在滤纸条上分离色素带,分离出的第四条(由上到下)色素带颜色是 ________。 (2)④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细胞中期,应将装片向 ________移动。视野中大数细胞于分裂________期。 (3)将紫色洋葱叶片浸入 1mol/LKNO​ 3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 方式有(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胞吞和胞吐 (4)若要观察 DNA 和 RNA 在白色洋葱鳞片叶中的分布,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染料是( )和( );下列实 验步骤中正确的是( )。 A.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B.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C.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D.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研究人员对荞麦的若干性状进行了研究,包括花果落粒性、瘦果棱形状、花药大小等性状,已知控制这些 性状的基因都不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选择两株纯合荞麦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 F​ 1,让 F​ 1自交得 到 F​ 2,实验结果见表。 性 状 母 本 父 本 F ​ 1 F ​ 2 ( 共 3 2 0 株 ) 花 果 落 粒 性 ( 落 、 不 落 ) 不 落 落 落 落 : 不 落 = 2 3 6 : 8 4 ( 3 : 1 ) 瘦 果 棱 形 状 ( 尖 、 圆 ) 圆 尖 尖 尖 : 圆 = 2 3 3 : 8 7 ( 3 第 11页 共 28页 ◎ 第 12页 共 28页 : 1 ) 花 药 大 小 ( 正 常 、 小 ) 正 常 小 正 常 正 常 : 小 = 1 8 3 : 1 3 7 ( 9 : 7 ) (1)由实验结果可知,上述三种性状中,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__。在该荞麦群体内,与这三对 相对性状有关的表现型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F​ 2的植株中,花果落粒、尖棱、正常花 药的植株占________。 (2)仅考虑花药大小这对性状(相应的基因用 A/a、B/b、C/c 表示,需要几对用几对),父母本的基因型分 别为________。F​ 2的小花药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如果让 F​ 2的植株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 的植株理论上有________株。 (3)从 F​ 2中随机选择一株正常花药植株与一株小花药植株杂交,杂交后代全部是正常花药植株的概率为 ________。 第 13页 共 28页 ◎ 第 14页 共 2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 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解析】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3、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解答】 A、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 错误; B、生物膜是对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B 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还必须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 错误; 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核酸,蛋白质等,D 正确。 2. 【答案】 B 【考点】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DNA 与 RNA 的异同 【解析】 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解答】 A 项,蛋白质的变性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肽键没有断裂; B 项,RNA 与 DNA 分子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 DNA 是由 4 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 是由 4 种核糖核苷酸 组成,DNA 和 RNA 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 项,等量的葡萄糖和脂肪在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能量量和水更多; D 项,n 个氨基酸共有 m 个氨基,说明 R 基上有 m-n 个氨基,他们不参与形成肽键,另外肽链上的一段还会 有一个游离氨基,所以是 m-n+1。 故选 B。 3. 【答案】 D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核糖体: 1、结构:无膜结构 2、分布: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3、功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解答】 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没有核糖体的存在,A 错误; B、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内质网,B 错误; C、原核生物也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C 错误; D、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 正确。 4. 【答案】 D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转录、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 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 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RNA 聚合酶等)、 ATP 酶、ATP、tRNA 产物 一个单链 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 mRNA 上结合多个核 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U U﹣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mRNA mRNA﹣﹣﹣﹣﹣﹣﹣蛋 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解答】 垂体细胞合成的生长激素使用蛋白质,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A、氨基酸是翻译的原料,A 错误; B、翻译过程需要 tRNA 来转运氨基酸,mRNA 作为模板,B 错误; C、核糖核苷酸是形成 mRNA 的原料,C 错误; 第 15页 共 28页 ◎ 第 16页 共 28页 D、转录、翻译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D 正确; 5. 【答案】 C 【考点】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 (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据图示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 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解答】 A、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 错误; 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 错误; C、据分析可知,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C 正 确; D、点燃后产生 CO​ 2中的 C 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 错误。 6. 【答案】 C 【考点】 检测脂肪的实验 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1、苏丹Ⅲ可以把脂肪染成橘黄色。 2、甲基绿能使 DNA 呈绿色,吡罗红能使 RNA 呈红色。 3、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 染色质中的 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染色剂结合。 【解答】 A、苏丹Ⅲ能进入细胞使细胞中的脂肪染色,细胞已经死亡,A 错误; B、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液使死细胞着色,B 错误; C、健那绿染液只对活细胞染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为蓝绿色,C 正确; D、龙胆紫染液染色前,需要加盐酸和酒精对细胞解离,细胞已经死亡,D 错误。 7. 【答案】 D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 【解答】 A 项,二者都是病毒,不含有细胞结构; B 项,病毒都是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但T4噬菌体只侵染大肠杆菌; C 项,艾滋病病毒(HIV)的遗传物质是 RNA,T4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他们的五碳糖、碱基有所不同, 但化学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D 项,两者都会在繁殖过程中发生遗传信息的流动,而艾滋病病毒(HIV)属于 RNA 逆转录病毒,需要先形 成 DNA,再进行转录和翻译,而T4噬菌体是 DNA 病毒,进行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 故选 D。 8. 【答案】 C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解析】 分析题图 1 可知,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 慢,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 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 2 点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溶质 的溶液。 分析题图 2 可知:Ⅰ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 液中的变化曲线。 【解答】 A、第 4 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A 错误; B、第 2 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失水,但 2 分钟后细胞失水量减少,细胞没有死亡,B 错误; C、图 2 中曲线Ⅱ和图 1 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都是失水过多而死亡,C 正确; D、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但是浓度可能相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 的溶质可以被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D 错误。 9. 【答案】 A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葡萄糖运输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据题干可知 SGLT1 和 GLUT2 都参与葡萄糖的运输,所以都属于载体蛋白,但因为只有 SGLLT1 运输葡萄 糖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其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A 错误; B.图中的二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所以可能是麦芽糖,B 正确; C.由题意可知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 SGLT1 蛋白主动吸收葡萄糖,而当进食后 GLUT2 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 所以二者同时存在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 正确; D.葡萄糖通过 SGLT1 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来运输物质,体现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 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吸收所需营养物质,D 正确。 故选:A。 10. 【答案】 D 第 17页 共 28页 ◎ 第 18页 共 28页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解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 DNA 是遗传 物质; (2)用​ 3H 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 15N 标记 DNA 分子,证明了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 14C 标记 CO​ 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 CO​ 2→C​ 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 18O 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解答】 A、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A 正确; 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 正确; C、研究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荧光标记法,C 错误; D、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利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D 错误。 11. 【答案】 B 【考点】 酶促反应的原理 【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活化能的相关知识。 【解答】 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 =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分析图形可知E1是酶降低的活化能, 在无酶催化作用下所需要的能量是E4,在有酶催化作用下所需要的活化化能是E2。 故选 B。 12. 【答案】 C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 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 A、NADH 和 NADPH 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产物,可以在叶肉细胞中合成,A 正确; B、神经递质和呼吸酶可同时出现在神经细胞中,B 正确; C、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 A 细胞分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C 错误; D、有丝分裂间期都会发生复制和转录,可以合成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D 正确。 13. 【答案】 D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 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 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 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4、分析题图:题图是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时,设置的三个实验组:A 组(20℃)、B 组(40℃)和 C 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的结果图,由图可知,在 40℃酶的 活性最高,其次是 20℃时,60℃条件下,由于温度过高,t​ 2时酶已失活。 【解答】 A、据图分析可知,在 40℃酶的活性最高,即 B 组实验,A 正确; B、在时间 t​ 1之前,限制 A 组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自变量温度,如果 A 组温度提高 10℃,那么 A 组酶催 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B 正确; C、在时间 t​ 2时,C 组的酶已经完全失活,所以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其产物 的总量也不会改变,C 正确; D、在时间 t​ 2时,向 B 组反应体系中增加 2 倍量的该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 t​ 3时时,已达到 平衡,所以产物总量将不会增加,D 错误。 14. 【答案】 A 【考点】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解析】 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2、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 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 【解答】 A、乳酸菌是厌氧型菌,先通气乳酸菌会死亡,不利于乳酸菌发酵,A 错误; B、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繁殖,B 正确; C、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白光中存在不能被植物吸收的光。用红色光源好于同样强度的白炽灯,C 正确; D、栽培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主要目的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较多的 CO​ 2,D 正确 15. 【答案】 D 【考点】 第 19页 共 28页 ◎ 第 20页 共 28页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分析题图:①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③是糖酵解阶段,④是无氧呼吸的 第二阶段;M 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 【解答】 A、①是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需要酶的催化;②③④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均需要酶催 化才能正常进行,A 正确;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③④无氧呼吸,B 正确; C、①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这个过程发生在核糖体,需要 rRNA、mRNA、tRNA 参与完成,C 正 确; D、③过程是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 错误。 16. 【答案】 B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明确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且 C 点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答】 解:A.由于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所以 放出的 CO2量 吸收的O2量 =1 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放出的 CO2量 吸收的O2量 大于 1 时,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呼吸熵越大,细 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A 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B 点氧气浓度大于 A 点,所以 B 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 A 点,B 正确; C.由题图可知,C 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点,不是呼吸作用最弱的点,若要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 不能将氧分压调至 C 点,C 错误; D.由题图可知,C 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的最低氧分压点,不是有氧呼吸氧气的饱和点,C 点以后细胞呼吸强 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D 错误。 故选:B。 17. 【答案】 C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了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解答】 A.曲线中 A 点转向 B 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生的[H]和 ATP 增加,促进暗反应还原C3,叶绿体中C3浓 度降低; B.曲线中 B 点转向 D 点时,光照强度不变,而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是因为 CO2浓度减少,CO2被暗反应中C5 固定生成C3,因此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曲线中 A 点转向 B 点,C3被还原的多,所以叶绿体中C5生成速率加快; D.D 点时,增加光照强度而光合作用强度几乎不增加,说明此时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 素,可能是 CO2浓度和温度等。 故选 C。 18. 【答案】 B 【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解答】 A、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 正确; B、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不能体现细胞膜功能, B 错误; C、小肠细胞分泌消化酶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正确; D、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正确。 19. 【答案】 A 【考点】 使用高倍显微镜的实验观察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剪取根尖 2﹣3mm(最好每天的 10﹣14 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 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 解离 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 0.01g/mL 或 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 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 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 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解答】 A、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遮光器或反光镜以增加视野的亮度,A 正确;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分生区细胞中寻找,B 错误; C、解离时细胞死亡,不能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C 错误; 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应先将玻片朝右下方移动,再换上高倍镜,D 错误。 20. 【答案】 B 【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第 21页 共 28页 ◎ 第 22页 共 28页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 生物的生长主要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 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 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解答】 A、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使不同的细胞内基因的转录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 mRNA,但此 过程并没有改变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A 正确; B、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因而下降,物质交换效率降低,B 错误; 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是癌变细 胞的特征之一,C 正确; D、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的控制下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多细胞个体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 义,D 正确。 21. 【答案】 D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观察 DNA 和 RNA 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染色,DNA 被染成绿色,RNA 被染成红色,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呈现蓝绿;观察 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使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选择的实验材 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含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不需要染色。 【解答】 A.观察 DNA 和 RNA 在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需要用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染色,A 错误; 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B 错误; 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用龙胆紫或者醋酸洋红使得染色体着色,C 错误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由于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有色素,便于观察,D 正确。 22. 【答案】 A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 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①甲、乙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①错误; ②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所以含有 8 个 DNA 分子,②正确; ③由于甲为初级精母细胞,丙细胞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为极体,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 因型相同,③错误; ④在动物精巢中,细胞既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又可进行有丝分裂增加原始精原细胞的数量,所以以上 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甲→丙的顺序,④正确。 故选:A。 23. 【答案】 B 【考点】 恶性肿瘤的防治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该蛋白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由此说 明该物质为信号分子;并且该信号分子存在于“微泡”,属于分泌蛋白的一种,核糖体为该蛋白的合成场所,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该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线粒体在全过程中供能。 【解答】 A、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多个基因发生了突变,A 正确; B、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是细胞衰老的特点,不是癌变的特点,B 错误; C、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 正确; D、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后可以更好地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 正确。 24. 【答案】 C 【考点】 DNA 分子的复制 【解析】 分析曲线图:碱基 U 是合成 RNA 的成分,a~c 阶段,细胞在大量利用碱基 U,说明细胞正在大量合成 RNA; 碱基 T 是合成 DNA 的成分,c~e 阶段,细胞在大量利用碱基 T,说明该阶段细胞正在大量合成 DNA, 【解答】 A、在 c~e 段碱基 T 的利用速率增加,主要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的速率,A 正确; 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时都要经历复制与转录即 a~f 段,B 正确; C、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的复制,DNA 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C 错误; D、碱基 T 是合成 DNA 的成分,用化学药物阻断碱基 T 的利用,可抑制癌细胞的 DNA 复制使其不能增殖,D 正确。 25.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基因(i)为 显性,因此黄色的基因型为 iiY_,白色的基因型为 I___、iiyy。 【解答】 第 23页 共 28页 ◎ 第 24页 共 28页 结黄茧的家蚕(iiYY)与结白茧的家蚕(IIyy)交配,F​ 1的基因型为 IiYy,F​ 1 家蚕相互交配,F​ 2中的基 因型有 I﹣Y﹣(白色),I﹣yy(白色),iiY﹣(黄色)iiyy(白色),其中有 1IIYY,1IIyy,1iiyy 这 3 种白茧的 纯合家蚕个体,1iiYY 为结黄茧的纯合家蚕个体,故比例为 3:1。 26. 【答案】 B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由于黄色是隐性纯合子,根据甲中测交后代红色:橙色:黄色=1:6:1,推测该性状至少受 3 对等位基因 控制,故红色的基因型为 A﹣B﹣C﹣,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cc,橙色可能的基因型为:A_B_cc,aabbC_等, 甲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aabbcc,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AaBbCc。 【解答】 A、实验甲中,红色(A_B_C﹣…)×黄色(aabbcc…)→红色:橙色:黄色=1:6:1,相当于测交,由于子 代出现了黄色植株,说明亲本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Cc…,其产生的 ABC…配子占1 8 ,即(1 2 )​ 3,则可推 测果皮的色泽受 3 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Cc×aabbcc,A 错误; B、实验乙子代基因型共有 3×2×2=12(种),其中红色子代有 2 种基因型,黄色子代有 1 种基因型,则橙色 子代有 9 种基因型,B 正确; C、实验甲亲、子代中红色植株基因型相同,都是 AaBbCc,C 错误; D、实验乙中,红色亲本的基因型是 AaBbCc,由子代中红色植株所占比例为 3 16 ,即 3 4 × 1 2 × 1 2 ,可推测橙色亲 本含 1 对杂合基因和 2 对隐性纯合基因,橙色亲本可能有 3 种基因型,即 Aabbcc、aaBbcc 或 aabbCc,D 错误。 27.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 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 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 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 A、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AaBb 个体进行自交,结果为 9:3:3:1,否则不是,A 正确; 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AaBb 与 aabb 杂交,结果为 1:1:1:1,否则不是,B 正确;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AaBb 与 Aabb 杂交,结果为 3:1:3:1,否则不是,C 正确; D、aaBb 与 Aabb 杂交,无论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结果都可为 1:1:1:1,D 错误。 28.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 DNA:染色体=2:2,为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且 DNA 未复制;乙中 DNA:染色体=2:1,且染色体含量为 2n,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丙中 DNA:染色体=2:2, 且染色体含量为 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中 DNA:染色体=1:1,且染色体含量为 n,处于减数第 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 A、根据分析,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为精细胞, A 正确; B、甲→乙过程为间期到前期,发生了 DNA 复制,但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B 正确; C、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前期可能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C 正确; D、丙→丁是后期到末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D 错误。 29. 【答案】 A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规律性变化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 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 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 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DNA 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 A、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 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 32P 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 2 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 4 个子细胞中,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 2 个或 3 个或 4 个,A 错误; B、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 4 个子细胞,说明 DNA 只复制一次,因此含​ 32P 染色 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1,B 正确;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 32P,说明 DNA 只复制一次,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 正确;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 32P,说明 DNA 分子复制不止一次,则一定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 正确。 30. 【答案】 B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第 25页 共 28页 ◎ 第 26页 共 28页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 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 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3、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 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 A、酶是蛋白质或 RNA,其中 RNA 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 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 正确; C、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楚地看到染色体,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能观察到,C 错误; D、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不选择西瓜是因为西瓜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观察,不用甘蔗作为实验材料是 因为甘蔗中含有的蔗糖是非还原糖,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答案】 细胞核,核糖体 ②,9 8、9,d、c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分析图解:图甲中,1 是细胞壁,2 是高尔基体,3 是核仁,4 是核膜,5 是染色质,6 是核孔,7 是细胞核, 8 是线粒体,9 是叶绿体,10 是内质网,11 是液泡,12 是核糖体,13 是细胞膜,14 是细胞质基质。 图乙中,1 是叶绿素分子,其中含有镁元素;2 是 tRNA,3 是 ATP,4 是多肽链。 图丙中,a 中蛋白质经过加工,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表示内质网膜;b 中葡萄糖合成了纤维素,表示高尔 基体;c 中水发生了光解,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d 中[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发生了线粒体内膜上。 【解答】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同时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 细胞器。 根据分析可知,乙图的①是叶绿素分子,②是 tRNA,③是 ATP,④是多肽链,其中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 的是②tRNA,而叶绿素一般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③是 ATP,甲图中能够合成 ATP 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图丙中,a 中蛋白质经过加工,形成特定的空 间结构,表示内质网膜;b 中葡萄糖合成了纤维素,表示高尔基体;c 中水发生了光解,表示叶绿体的类囊 体膜;d 中[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发生了线粒体内膜上。 【答案】 CO​ 2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 C​ 3,然后由 C​ 3转变成其他化合物 C​ 3的还原,不能,叶绿体基质中不含光合色素,光照条件下也不能产生 ATP 和还原氢,不能为暗反应提供能 量和还原剂,因此检测不到含​ 14C 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质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含量、酶的数量等,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用于了细胞 呼吸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该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可以用光源与装置的 距离表示,因变量为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气泡产生速率表示。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与光照 30 秒相比,光照时间缩短为 5 秒时,14C 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C​ 3)中,说明光照时 间较短时,CO​ 2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 C​ 3,还未进行下一步 C​ 3的还原。 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我们知道暗反应中 C​ 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阶段合成的 ATP、NADPH,暗反应 发生在 叶绿体基质中。若缺少 ATP、NADPH,则 C​ 3的还原无法进行,所以检测不到含 ​ 14C 的五碳化合物和六 碳化合物等物质。 移动改变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改变的是光照强度,所以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由题意 可知,环境条件适宜且保持不变。所以此影响因素只能考虑内因,即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含量、酶的数量等。 与 b 点相比,a 点光照较弱,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用于了细胞呼吸。 【答案】 研磨充分,黄绿色 左上方,间 A,C C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题图分析:①是提取绿叶中色素,需要加入丙酮、SiO​ 2、CaCO​ 3,其中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SiO​ 2 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 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②是画滤液细线;③是制作临时装片;④是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解答】 ①表示提取洋葱叶片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其中二氧 化硅的作用是研磨充分;②表示在滤纸条上分离色素带,分离出的色素中,由上到下第四条色素带颜色是黄 绿色,为叶绿素 b。 ④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细胞中期,由于中期细胞位于 视野的左上方,所以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由于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占 95%左右,所以在视野中大 数细胞于分裂间期。 将紫色洋葱叶片浸入 1mol/LKNO​ 3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此过程中,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 自由扩散,K​ +和 NO​ 3​ ﹣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若要观察 DNA 和 RNA 在白色洋葱鳞片叶中的分布,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染料是甲基绿和吡罗红,实验步骤 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答案】 第 27页 共 28页 ◎ 第 28页 共 28页 花果落粒性、瘦果棱形状,8,81, 81 256 aabb、AABB,3 7,160 11 63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 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 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题意知,花果落粒性、瘦果棱形状、花药大小等性状,已知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都不位于一对同源染 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 由表格信息可知,花果落粒性、瘦果棱形状子二代都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因此 2 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相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因此表现型共有 8 种;花药大小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9:7, 因此受 2 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 3 对相对性状由 4 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共有 3×3×3×3=81 种;子二代中 3 4 × 3 4 × 3 4 × 3 4 = 81 256 。 由表格信息可知,正常花药:小花药=9:7,正常花药为 A_B_,aaB_、A_bb、aabb 为小花药,母本正常花 药的基因型是 AABB,小花药基因型是 aabb,子二代小花药植株的基因型是 A_bb、aaB_、aabb,其中纯合子 所占比例为3 7 ;子二代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是 AABB、aaB_、A_bb、aabb,理论上是(183+137) × 8 16 =16 株。 从子二代中随机选择一株正常花药植株与一株小花药植株杂交,杂交后代全部是正常花药植株,杂交组合是 AABB×____、AABb×aaBB、AaBB×AAbb,杂交后代全部是正常花药植株的概率为1 9 × 1 + 2 9 × 1 7 × 2 = 11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