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00 K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都含有的物质是( )
A. RNA、蛋白质 B. DNA、糖类
C. RNA、磷脂 D. 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绿体中含有 DNA、RNA、蛋白质和糖类等;线粒体是有氧
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 DNA、RNA、蛋白质,且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核糖体是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且不具有膜结构,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是生产蛋白
质的机器。
【详解】A、RNA、蛋白质是叶绿体、线粒体以及核糖体中共有的物质,A 正确;
B、DNA 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共有的物质,而核糖体不含 DNA;糖类在叶绿体中合成,因此叶绿
体中含有糖类,B 错误;
C、RNA 是叶绿体、线粒体以及核糖体中共有的物质,但磷脂是核糖体不具有的物质,因为核
糖体无膜,C 错误;
D、DNA 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共有的物质,蛋白质是叶绿体、线粒体以及核糖体中共有的物质,D
错误。
故选 A。
2.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主动吸收钾离子时需要 ATP 提供能量及酶的参与
B. 细菌中 ADP 转化为 ATP 时所需能量均来自于呼吸作用
C. 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暗反应中 C3 接受 ATP 供能且被[H]还原
D. 人体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十分活跃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 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 ADP 迅速转化形成,人和
- 2 -
动物体内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
和细胞呼吸,ATP 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 ATP 的
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A、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 ATP,而 ATP 释放能量需要酶的参
与,A 正确;
B、有部分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所以 ADP 转化为 ATP 时所需能量可以来自
光能或化学能,B 错误;
C、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在 ATP 提供能量,[H]作还原剂的条件下将 C3 还原,C 正确;
D、人体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只含有血红蛋白,所以在成熟过程中血红蛋白
基因的表达十分活跃,D 正确。
故选 B。
3.某同学选取生长状态一致、健壮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 4 组,实验处理如下图
所示,将 4 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能说明生长素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 )
A. 比较甲组与乙组的实验结果 B. 比较甲组与丁组的实验结果
C. 比较乙组与丙组的实验结果 D. 比较丙组与丁组的实验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甲组未处理,为空白对照;乙组切除顶芽,除去了顶芽的影响;丙组切除顶
芽,并在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除去了顶芽的影响且可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的影响;
丁组切除顶芽,并在切口处放置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详解】A、甲组与乙组的差异是有无顶芽,比较其实验结果只能说明顶芽对侧芽生长的影响,
- 3 -
A 错误;
B、甲组与丁组的实验变量有多个(顶芽、琼脂块和生长素的有无),不能构成对照实验,无
法通过比较得出结论,B 错误;
C、乙组与丙组的差异在于切口处是否放置空白琼脂块,比较其实验结果只能说明琼脂块对实
验结果是否有影响,C 错误;
D、丙组与丁组的差异在于切口处的琼脂块是否含有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若丁组的侧芽生长受
到抑制,而丙组没有,则可说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D 正确。
故选 D。
4.研究发现:当神经冲动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 Ca2+即进入突触小体内,
促使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后,便引起了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会发生的生命活动或现象是
( )
A. 突触前膜内的 Ca2+浓度不影响兴奋在细胞间传递
B. 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以后进入突触后膜
C. 突触前膜与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均发生了变化
D. 突触后膜上会发生电位的变化而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
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
的。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Ca2+进入突触小体,促使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中”,说明 Ca2+浓度影响兴奋在细胞间传递,A 错误;
B、递质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不会进入细胞内,B 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对 Ca2+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而递质引起突触后
膜电位的改变,所以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C 正确;
- 4 -
D、如果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上不会发生神经冲动,D 错误。
故选 C。
5.负反馈调节在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过程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B. 大兴安岭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C. 蛋白 A 可增强自身编码基因的表达,这是负反馈调节过程
D. 晚期癌症病人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时,负反馈调节大多缺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
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
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
较为常见。
【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其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A 正确;
B、大兴安岭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存在着负反馈调节,B 正确;
C、蛋白 A 可增强自身编码基因的表达,这是正反馈调节过程,C 错误;
D、晚期癌症病人身体状态每况愈下时,稳态遭到破坏是负反馈调节缺失引起的,D 正确。
故选 C。
6.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 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某实验室有一
随机交配了多代的果蝇种群(甲瓶),雌、雄个体中均有多只红眼和白眼果蝇。实验员将该果
蝇种群中的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挑出来分别单独饲养在瓶中(红眼于乙瓶、白眼于丙瓶)。以
下实验分别能证明红眼为伴 X 显性遗传,以及白眼为隐性性状的是( )
①选择甲瓶果蝇随机交配一代
②选择乙瓶红眼果蝇随机交配代
③选择丙瓶白眼果蝇随机交配一代
A. ①和② B. ③和② C. ③和① D. ②和③
【答案】D
【解析】
- 5 -
【分析】
题意分析,甲瓶中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且均表现为有雌有雄,结合题意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性状由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又知甲瓶中果蝇经过多代随机交配,因此甲瓶中果蝇的
基因型为 XBXB、XBXb、XbXb、XBY、XbY(相关基因用 B/b 表示),根据题意可知,乙瓶中的果蝇基
因型为 XBXBY、XBXb、XBY;丙瓶中果蝇的基因型为 XbXb、XbY。
【详解】①由分析可知,若选择甲瓶果蝇随机交配一代后代中依然表现为有红眼和白眼且均
表现为有雌有雄,无法对要验证的结果做出判断,①错误;
②若选择乙瓶红眼果蝇随机交配一代,根据分析中的基因型可推出产生的后代中后白眼出现,
且白眼只有雄性出现,据此可知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②正确;
③若选择丙瓶白眼果蝇随机交配一代,结合分析中的基因型可知后代中只有白眼性状出现,
即可证明白眼为隐性性状,③正确。即②和③与题意相符,D 正确。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7.细胞在厌氧条件下,丙酮酸经过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作用,可以分别生成乙醇和乳
酸。科研人员研究了水淹胁迫对某种植物呼吸的影响,部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相关
问题。
- 6 -
(1)该植物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 CO2 或乳酸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填“生成”或“不生成”)ATP。
(2)在水淹胁迫造成缺氧条件下,该植物的根系和叶片的细胞呼吸会由有氧呼吸为主向无氧
呼吸为主转变,并且以转化为酒精的无氧呼吸为主。图甲、乙所示能够提供的证据是:水淹
后,根系和叶片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期处于缺氧条件下,该植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减少,其原因是:长期缺氧条件下,
____。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不生成 (3). 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两种无
氧呼吸的酶)活性均增加,且乙醇脱氢酶活性远高于对应的乳酸脱氢酶活性 (4). 长期缺
氧条件下,植物根系细胞呼吸以无氧呼吸为主,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减少、不足),影响
无机盐离子主动运输,导致该植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减少
【解析】
- 7 -
【分析】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 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 2 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
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
量的能量。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被还原,一般植物细胞内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
胞内产生乳酸。
【详解】(1)植物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而丙酮
酸转化为乙醇和 CO2 或乳酸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不生成 ATP。
(2)比较图甲和图乙,在水淹的条件下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两种无氧呼吸的酶)活性
均增加,且乙醇脱氢酶活性远高于对应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所以胞呼吸会由有氧呼吸为主向
无氧呼吸为主转变,并且以转化为酒精的无氧呼吸为主。
(3)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在长期缺氧的条件下,植物根系细胞呼吸以
无氧呼吸为主,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影响无机盐离子主动运输,导致该植物根系对无机
盐的吸收减少。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同时需要结合图中给出的条件得出
结论。
8.冬泳运动具有冷刺激独到的健身医疗效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冬泳者初下水时,寒冷刺激人体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位于
下丘脑中的_________中枢,经分析和综合,再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汗腺分泌减少,
皮肤血管___________,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冬泳者上岸后身体发抖,此现象
是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2)冬泳是一项消耗热量很高的运动。冬泳过程中胰岛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
多,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证该过程的能量供应。
- 8 -
(3)研究表明,冬泳能提高机体的寡腺苷酸合成酶的活性,该酶是干扰素在机体内发挥免疫
调节作用的一种干扰素调节蛋白。据此分析,经常冬泳的人很少感冒,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温调节 (2). 收缩 (3). 神经 (4). B (5). 促进组织细
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6). 该酶活性越高,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功能越强,对抗病原
体的能力(免疫力)越强,(所以经常冬泳者不易患感冒)
【解析】
【分析】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
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
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
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血糖的吸收、利用和储
存。
【详解】(1)寒冷刺激人体皮肤冷觉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传递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
起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上岸后身体发抖,是由于骨骼肌战栗,是神经直接支配骨
骼肌引起的,属于神经调节。
(2)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由于冬泳可以提高机体的寡腺苷酸合成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该酶活性越高,
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功能越强,对抗病原体的能力越强,所以经常冬泳者不易患感冒。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免疫的知识,识记调节的基本过程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
9.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回答相关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草原上的牛和羊属于初级消费者,请在下图中补充完成能量流入牛和羊所在营养级后将
发生的变化的示意图__________(请在虚线框区补充必要文字)。
- 9 -
(3)当春季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草原中的狼能依据兔留
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说明这些________________
信息和行为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关系,以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生态系统在遭到
一定程度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草原仍可以恢复原状。
【 答 案 】 (1). 生 物 群 落 (2). ( 它 的 ) 无 机 环 境 (3).
(4). 物
理、化学 (5). 生物的种间 (6).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破坏没有超出限
度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
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 10 -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首先分为两部分:未消化吸收的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另一
部分同化到体内的能量;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大部分以呼吸热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
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这部分又包括:被下一营养级摄入、死亡后
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分解者将粪便和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胞呼吸作用进行分解,
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详解】(1)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统一整体。
(2)根据以上分析的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去向,对能量流入牛和羊所在营养级后将发生的
变化补充如下:
。
(3)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种颜色传递
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
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通过气味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通过行为传递的信息属于行
为信息,以上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稳
定性是因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当草原生态系统在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如果破坏没有超出
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那么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体现了生
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点睛】本题以草原生态系统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能量流动的过程和信息传递的
类型及其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把
握初级消费者摄入能量的去向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识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递类型和功能,理解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和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这是该题考查的重
点。
10.水稻的穗大(A)对穗小(a)为显性,晚熟(B)对早熟(b)为显性,且控制这两对性状
- 11 -
的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与水稻品种选育相关的问题:
(1)现有基因型为 Aa 的大穗水稻,A 和 a 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不考虑基因突变。若进行连
续多代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 F2 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水稻占________。
(2)现有品种中,大穗水稻晚熟,早熟水稻穗小。为获得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某研究人员
的杂交育种方案设计如下:
将杂交子一代大穗晚熟(甲)自交,得到子二代:大穗晚熟(乙)、大穗早熟(丙)、小穗晚
熟(T)、小穗早熟(成);单株收获 F2 中_________植株上的种子并单独种植。最早在子__________
代中,能分离得到大穗早熟纯合子。若想在最短时间内选育出符合要求的水稻品种,可选取
上述植株________的花粉进行育种。
(3)杂交水稻(杂种子一代)因具有杂种优势(高产、优质、抗性强),在农业生产中常作
为种子直接利用。但种子只能用一年,需年年制种,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5 (2). 丙(大穗早熟) (3). 三 (4). 甲(大穗晚熟) (5).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自行留种会产量越来越低,越来越差)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
诱变、化学药剂
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诱导
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的种子或
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
色体组先成倍
减少,再加倍,
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
色体组成倍增
加)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现有基因型为 Aa 的水稻,A 和 a 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没
有发生基因突变,自交一代后代为 AA:Aa:aa=1:2:1,淘汰隐性个体,则继续进行自交的
亲本为 AA:Aa=1:2,后代为 AA:Aa:aa=6:4:2,淘汰隐性个体,则获得的 F2 中能够稳定
- 12 -
遗传的水稻占 6/10=3/5。
(2)依据题干信息,穗大为显性,晚熟为显性,由大穗晚熟(甲)自交后代得到了小穗和早
熟,因此甲的基因型是 AaBb,要想获得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应该单株收获 F2 中丙植株上的
种子并单独种植,子二代大穗早熟的基因型是 AAbb 或 Aabb,因此可知在子三代中,便能分离
得到大穗早熟纯合子。单倍体育种可以缩短育种的年限,可以直接选取子一代(即甲)的 Ab
的花粉进行育种。
(3)由于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具有杂种优势的种子只能用一年,需要年年
制种。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以及育种的相关知识,要
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过程和原
理。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陈醋是我国发明的传统调味品之一,酿制及食用已有 3000 多年历史。陈醋生产工艺流程
如下图所示。
(1)在糖化阶段添加__________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先通气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技术员定时抽取发酵液,向发酵液中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以是否呈
现__________色来判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要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醋酸菌获得醋酸的条件有两种情况,一是在___________时,将糖分解成醋酸;二
是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
(4)研究表明,在陈醋的酿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醋酸菌,而乳酸菌也存在于醋醅中,
其代谢产生的乳酸含量的高低是影响陈醋风味的重要因素。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
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二种)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答案】 (1). 淀粉 (2). 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3). 让酵母菌进行
有氧呼吸,有利于酵母的繁殖,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4). 灰绿 (5). 设
- 13 -
计对照(实验) (6). 氧气和糖源都充足 (7). 氧气、营养物质、pH (8). 加剧了
不同种乳酸菌之间的种间竞争(或竞争)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
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
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1)分析流程图可知,糖化阶段就是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产生葡萄糖,由于在
最适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因此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
(2)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即在有氧呼吸的条件下能够大量繁殖,在无氧呼吸条件
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在酒精发酵阶段,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
菌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酵母的繁殖,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酒精遇酸性重铬
酸钾呈灰绿色,故可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是否呈现灰绿色来判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
要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该设计对照实验。
(3)利用醋酸菌获得醋酸的条件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
二是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
(4)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氧气、营养物质、pH 等环境
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乳酸菌之间的种间竞争,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点睛】本题结合果酒和果醋制作流程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
记参与果酒、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掌握相关技术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近年来,现代生物科技在生产、生活、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科学家发明了转基因抗虫棉。科学家所构建的 Ti 质粒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
它能把抗虫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________________上。我国科学家还独创了
________________法将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我国科学家先后通过猴胚胎细胞和体细胞获得克隆猴。克隆猴与供体猴的遗传物质
_____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或“完全不同”)。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
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畜牧业胚胎工程已产业化。胚胎分割所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为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
- 14 -
和显微操作仪。胚胎移植程序中要对供、受体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科技发展迅速,并广泛而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
外源基因插入部位的随机性等,引起了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激烈争论,主要涉及
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三点)。
【答案】 (1). T-DNA (2). 染色体的 DNA (3). 花粉管通道 (4). 基本相同
(5). 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比胚胎细胞高,恢复其全能性更困难 (6). 实体(或体视,或
解剖) (7). 使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为供体的胚胎移植入受体提供相同的
生理环境 (8). 生物安全、食物安全、环境安全
【解析】
【分析】
1、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
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 花粉管
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2+处理
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 重组表达载体 DNA 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
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 DNA 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详解】(1)Ti 质粒上具有 T-DNA,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使其
可以稳定遗传;我国科学家独创了花粉管通道法将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克隆猴的产生是体细胞移植技术,其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与供体猴相同,但由于细胞质中
还存在基因,所以克隆猴与供体猴的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由于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比胚胎细
胞高,恢复其全能性更困难,所以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比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大。
(3)胚胎分割移植需要实体显微镜;同期发情处理的目的是使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
相同,为供体的胚胎移植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
(4)转基因生物安全主要涉及生物安全、食物安全、环境安全。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知识,关于“克隆猴”是社会热点,考生需要多关
注类似的材料。
- 15 -
- 16 -
相关文档
- 【生物】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2021-09-2412页
- 【生物】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0届高2021-09-246页
- 四川省宜宾四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2021-09-245页
- 山东省聊城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2021-09-2424页
- 【生物】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2021-09-2414页
-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实验中学2019-2022021-09-2415页
-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2021-09-244页
-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2021-09-2417页
-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2021-09-247页
-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2021-09-24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