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8.50 KB
  • 2021-09-24 发布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命活动的调节第9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业解析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 ‎1.(2019·海口模拟)将蛙的坐骨神经置于溶液中培养,若给其创伤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则细胞质基质中(  )‎ A.Na+浓度降低      B.K+浓度降低 C.Na+浓度不变 D.K+浓度升高 解析 由于在细胞质基质中K+浓度高于外界溶液,而Na+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所以当创伤处理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时,离子更多地从高浓度被动运输至低浓度,细胞质基质中K+浓度下降,Na+浓度上升。‎ 答案 B ‎2.(2019·柳州模拟)膝跳反射是一种最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线粒体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提供能量 D.感受器能把叩击刺激转化为神经元的兴奋 解析 完成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A项正确;完成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B项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C项错误;感受器能把叩击刺激转化为神经元的兴奋,D项正确。‎ 答案 C ‎3.(2019·运城模拟)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过程如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节过程①和②中,后天形成的是过程②‎ B.食物刺激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C.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 D.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3种 解析 图中②属于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A项正确;食物刺激中枢神经,‎ 9‎ 通过传出神经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调节过程中作用于胃窦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B项正确;胃酸刺激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属于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C项正确;图中胰腺细胞接受调节信号分子主要有神经递质、胃泌素、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故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至少有4种,D项错误。‎ 答案 D ‎4.(2019·湖北模拟)在大脑内,兴奋性的信号传递主要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与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结合来实现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谷氨酸与其受体结合后,会导致突触后膜两侧Na+的浓度差增大 C.谷氨酸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D.整个过程中细胞膜表现出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解析 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项正确;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与其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Na+的浓度差减小,B项错误;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以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C项正确;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表现出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项正确。‎ 答案 B ‎5.(2019·呼和浩特二模)如图所示神经元N只接受来自两个独立神经末梢a和c释放的递质的作用,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下列有关叙述最可能成立的是(  )‎ A.若a、c不释放递质,则N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B.若a释放递质,则N内会检测到a释放的神经递质 C.若c释放递质,则b处可记录到膜内外电位的反转 D.若a、c同时释放递质,N的膜电位会变为外负内正 解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若a、c不释放递质,则此时N未受到刺激,‎ 9‎ 因而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项正确;若a释放递质,则N的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识别到a释放的神经递质,但a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进入N细胞内,B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即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若c释放递质,在b末梢处不可能记录到膜电位反转,C项错误;若a、c同时释放递质,N的膜电位不能确定如何变化,D项错误。‎ 答案 A ‎6.(2019·黄山二模)北京大学李毓龙团队开发出新型可遗传编码的乙酰胆碱和多巴胺荧光探针,该探针表达后形成荧光蛋白与神经递质受体的融合体,当相应的神经递质与上述融合体结合后发出荧光。这一成果解决了如何在拥有数十亿个神经细胞、数万亿个突触连接的大脑中精确检测神经递质释放的一个难题。结合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一类充当信息分子的特殊物质 B.多巴胺探针实质上是一种能表达的核酸分子 C.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后首先引起Na+的外流 D.在研究膜的流动性实验中也用荧光蛋白进行标记 解析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后膜兴奋或抑制,属于信息分子,A项正确;由题意分析可知,多巴胺探针能表达,是一种核酸分子,B项正确;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后首先引起Na+内流而产生兴奋,C项错误;在研究膜的流动性实验中也用荧光蛋白进行标记,D项正确。‎ 答案 C ‎7.(2019·江苏)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解析 ①突触前膜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③‎ 9‎ 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①和③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项正确;②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一次性”的,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否则会持续性发挥作用,C项正确;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即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不知道②神经递质的类型,故无法知道②与④结合后③的膜电位的变化情况,D项错误。‎ 答案 D ‎8.(2019·课标全国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解析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项正确;动物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都可能使自己被惊吓到,所以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感受器,B项正确;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所以,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C项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D项错误。‎ 答案 D ‎9.(2016·课标全国Ⅰ)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解析 神经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合成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Na+的外流及K+的内流,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答案 B ‎10.(2019·石家庄一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鸢尾素的激素(一种蛋白质),在运动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鸢尾素是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信息物质 9‎ B.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比对照组好 C.神经细胞膜上分布着与鸢尾素特异性识别的受体 D.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兹海默症 解析 鸢尾素是一种激素,是动物体内微量、高效的信息物质,A项正确;鸢尾素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实验小鼠记忆测试表现比对照组差,B项错误;由“鸢尾素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可知,神经细胞膜上分布着与鸢尾素特异性识别的受体,C项正确;运动时,鸢尾素释放到血液中,鸢尾素不仅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阿尔兹海默症,D项正确。‎ 答案 B ‎11.(2019·安阳模拟)研究发现,少数孕妇在妊娠期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容易给胎儿带来一定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孕妇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B.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将导致孕妇代谢旺盛,产热量增多 C.若孕妇摄入碘的量不足,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患侏儒症 D.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给胎儿,并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 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孕妇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A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活动,所以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将导致孕妇代谢旺盛,产热量增多,B项正确;孕妇摄入碘的量不足,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患呆小症,侏儒症是由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给胎儿,并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D项正确。‎ 答案 C ‎12.(2019·郑州二模)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某动物的提取液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关于该小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来自卵巢 B.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高血糖素 C.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含有肾上腺素 D.若小鼠出现尿量减少症状,则注射液来自垂体 解析 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来自垂体,A项错误;胰高血糖素能调节血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高血糖素,B项正确;肾上腺素是一种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的兴奋剂,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含有肾上腺素,C 9‎ 项正确;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若小鼠出现尿量减少症状,则注射液来自垂体,D项正确。‎ 答案 A ‎13.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Na+、K+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正离子的流动 B.ab段Na+通道开放,bc段Na+通道关闭 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 mV D.cd段K+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a点之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K+外流,A项错误;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此时Na+通道开放,B项错误;c点时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动作电位状态,即内正外负,则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大于0 mV,C项错误;cd段是外向电流,此时K+通道开放,K+通过K+通道顺浓度梯度排出细胞,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4.(2019·芜湖模拟)阿尔兹海默症(AD),俗称“老年痴呆”。有研究发现AD患者伴有神经纤维缠结这一异常细胞状态,该异常细胞内的β-淀粉样蛋白(Aβ)“漏出”细胞膜,导致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损伤,阻碍兴奋的传导。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D患者表现记忆障碍,可能因为Aβ以________方式从神经细胞排出,而引起周围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________,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效率变慢。‎ ‎(2)若缠结点在图中的________(填“b”或“c”)处时,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会引起d处电位的变化,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解析 (1)β-淀粉样蛋白(Aβ)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由于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周围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细胞提供的能量减少,引起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减少,导致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减慢,故AD患者表现出记忆障碍。(2)缠结点在图中的b处时,会导致b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所以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由a→b→d,又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兴奋也不能从a→c→d。‎ 答案 (1)胞吐 减少 ‎(2)b 缠结点在图中的b处时,会导致b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所以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由a→b→d,又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故兴奋也不能从a→c→d ‎15.(2019·青岛二模)激素CT对破坏骨组织细胞有急性抑制作用,能减少体内钙由骨向血中的迁移量。激素PTH能促进骨质溶解,使骨骼脱钙。哺乳动物血钙含量受到激素CT和激素PTH的共同调节。某小组研究两种激素的作用,实验结果如图。‎ 实验材料和用具:3组大小和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白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激素CT溶液和激素PTH溶液,注射器,钙离子测定仪器等。‎ ‎(1)适量地注射________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激素PTH和激素CT在调节血钙浓度方面的作用关系是________。‎ ‎(2)a、b时给3组实验大白鼠注射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给正常大白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15%的葡萄糖酸钙溶液,会引起大白鼠尿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激素CT能减少体内钙由骨向血中的迁移量,激素PTH能促进骨质溶解,使骨骼脱钙,故激素PTH和激素CT在调节血钙浓度方面的作用关系是拮抗。(‎ 9‎ ‎2)该实验目的是要验证激素CT和激素PTH的作用,结合实验结果(折线图趋势)分析可知,实验操作如下:将3组大白鼠编号为A、B、C,分别用钙离子测定仪器检测血钙含量,在a时刻,给A组注射生理盐水,给B组、C组分别注射等量的激素CT溶液,一段时间后用钙离子测定仪器检测A组、B组、C组血钙含量;再在b时刻给A、B组注射生理盐水、C组注射等量的激素PTH溶液,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血钙含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给正常大白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15%的葡萄糖酸钙溶液,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会引起大白鼠尿量减少。‎ 答案 (1)激素CT 拮抗 ‎(2)a时:A组注射生理盐水,B、C组都注射等量的激素CT溶液 b时:A、B组注射生理盐水,C组注射等量的激素PTH溶液 ‎(3)减少 15%的葡萄糖酸钙溶液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16.(2019·揭阳二模)高等动物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多种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肾上腺分泌的NA进入血液后,能使心率增加。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2)NA也可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合成分泌,其作用过程如图,NA在该信号传递过程中作为________(填物质)起作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肾上腺分泌并进入血液的NA相比,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合成分泌的NA调节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肾上腺分泌的NA进入血液,它能使心率增加,该调节过程中NA作为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据图分析,NA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9‎ 说明NA是神经递质。(3)肾上腺分泌并进入血液的NA调节属于激素调节,而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合成分泌的NA调节属于神经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具有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小等特点。‎ 答案 (1)激素(体液)调节 ‎(2)神经递质 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3)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