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定远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的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与其加工多肽链的功能相适应
B.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
C.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与其分解丙酮酸的功能相适应
D.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总是相适应的,结构数目的多少决定了细胞功能不同。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其功能,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详解】A.高尔基体膜上没有附着核糖体,A错误;
B.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B正确;
C.分解丙酮酸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
D.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D错误。
故选B。
2.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雄蝗虫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均为雌性
B. 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少1条
C. 雄蝗虫的精原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11个四分体
D. 雌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 12 -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产生的精子,有的含有1条X染色体,有的不含X染色体,因此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雌性(XX)与雄性(XO)均有,A错误;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少2条,B错误;雄蝗虫的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错误;雌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4 条,D正确。
3.某研究小组观察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糖尿病大鼠经过6〜7周运动训练后,测得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样本数量
(只)
体重增加
(g/d)
血糖
(mmol/L)
血胰岛素
(Mu/L)
骨骼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相对值
正常运动组
10
2.63
6.80
19.02
77.80
糖尿病非运动组
10
0.19
36.95
8.19
87.40
糖尿病运动组
10
0.78
26.35
9.49
80.60
A. 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
B. 与正常运动组相比,糖尿病运动组因胰岛素含量低而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C. 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根治糖尿病
D. 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血糖浓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与正常运动组(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的血糖浓度、骨骼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相对值都增加了,而体重、胰岛素含量都降低了。
- 12 -
【详解】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糖尿病非运动组的体重增加最少,正常运动组体重增加最多,说明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A正确;糖尿病运动组的胰岛素含量比正常运动组低,则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的能力降低了,B正确;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但是不能根治,C错误;糖尿病运动组与糖尿病非运动组相比,说明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具备实验的对照性原则的思维,分析表格中实验组的体重、血糖浓度、胰岛素含量等的变化情并判断其发生的原因。
4.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为:生长素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可将H+从膜内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伸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子泵的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有关
B. 据题意分析,生长素通过细胞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C. 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
D. 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生长素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激活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将H+向膜外运输,使细胞壁酸化、变得松弛,细胞吸水膨胀产生压力,促使细胞生长。
【详解】根据题意,质子泵属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因此其合成、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生长素等物质通过细胞壁的方式不是跨膜运输,所以不是协助扩散,B错误;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色氨酸不是生长素的基本单位,所以不是经过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生长素的,C错误;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
5.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12 -
A.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B.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数据取平均值
C. 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
D. 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及草原的合理利用,要求考生理解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内涵,知道如何合理利用草原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通过直方柱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判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分析图形可知,从2010年到2012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正确;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B正确;
过度放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正确;
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区群落会发生演替,D错误。
6.鼠妇是一种性别决定为ZW型的喜潮湿、阴暗环境的小动物。上世纪80年代发现,沃尔巴克氏体(一种细菌)偏爱雌性鼠妇,能使雌性的W染色体消失,只要是雌虫受感染,其产生的下一代必将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并能使雄性胚胎肽性反转成雌性。近期对雌性鼠妇基因组测序发现,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雌性鼠妇的染色体上有含沃尔巴克氏体部分DNA,类似最初丢失的W染色体控制鼠妇的性别。下列休息正确的是
A. 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雌性鼠妇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ZW
- 12 -
B. 沃尔巴克氏体与鼠妇是寄生关系,诱捕鼠妇需要用到热光灯
C. 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鼠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确定其性别
D. 所有携带沃尔巴克氏体DNA的鼠妇都是雌性,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上世纪80年代很多雌性鼠妇的性染色体中W染色体由于沃尔巴克氏体的感染而消失,只留下了Z染色体,A错误;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细菌,寄生与鼠妇体内,诱捕鼠妇需要用到热光灯,B正确;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鼠妇只有Z一条性染色体,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量确定其性别,C错误;沃尔巴克氏体(一种细菌)偏爱雌性鼠妇,能使雌性的W染色体消失,只要是雌虫受感染,其产生的下一代必将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并能使雄性胚胎肽性反转成雌性,所以所有携带沃尔巴克氏体DNA的鼠妇都是雌性,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错误。
7.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图,图2表示某研究小组在探究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影响时所得到实验结果(lx为光照强度的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A、B、C分别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中间产物是PGALD,在叶绿体内可以继续反应生成F,或转运至细胞质基质中生成G。淀粉是植物重要的储能物质,蔗糖是糖类转运的主要形式,根据以上信息,写出F、G分别是_____、________。
(2)当光照突然停止时,D/C3会__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冬季为了增加大棚中蔬菜的产量,菜农会在夜晚将棚顶打开,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分别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和_______。当环境中CO2浓度为200mg•L-1时,小麦幼苗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
(4)在二氧化碳浓度为300〜400mg•L-1范围内,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
- 12 -
。d点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O2 (2). [H] (3). ATP (4). 淀粉 (5). 蔗糖 (6). 减少 (7). 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8). 光反应 (9). 暗反应 (10). 大于 (11). 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答全才给分) (12). 在CO2充足情况下,d点光照强度较c点更强,光合速率大,而呼吸速率相同,因而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
【解析】
试题分析:图1表示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过程,其中A代表氧气,B代表[H],C代表ATP,D代表C5 ,E代表C3 ,F和G代表糖类。图2曲线涉及两个自变量(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而因变量为CO2的吸收量,即净光合速率。
(1)A、B、C分别代表的物质依次是O2、[H]、ATP,F直接储存在叶绿体中,而G被转运进去细胞质基质,而蔗糖是糖类转运的主要形式,故G是蔗糖,而F是淀粉。
(2)当光照突然停止时,光反应会停止,C3的还原受抑制,而暗反应可以继续进行,可形成C3,故C5/C3会减少,冬季大棚内温度比外界环境高,晚上将棚顶打开,棚内温度降低,呼吸作用下降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过程,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材料,主要影响暗反应,当环境中CO2浓度为200mg•L-1时,小麦幼苗净光合速率为0,但对于小麦幼苗叶肉细胞而言,必须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才能使整个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为0。
(4)由曲线可知,在二氧化碳浓度为300〜400mg•L-1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净光合速率增加,增加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也增加,所以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在CO2充足情况下,d点光照强度较c点更强,光合速率大,而呼吸速率相同,因而b点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
8.下图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请据图回答问题:
- 12 -
(1)由上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________进行调节。两者均是与甲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相应的_________结合后起调节作用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4)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递质 激素 受体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 电信号→化学信号
(3)减少 反馈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甲细胞是受体细胞,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还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有关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突触小体是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膨大部分,当神经兴奋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至该部分时,即电信号的形式,使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运动到突触前膜,并将其中的化学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转换成化学信号,即电信号→化学信号。
(3)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理。
(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理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9.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同时拥有丰富的其他动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苔藓、油松、松鼠、红隼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其除了明显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之外,还具有_________结构。其中油松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而成为该地的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调查该地区物种数量,依据甲图可知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______________。
- 12 -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地区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出现虫灾。图乙所示为林业部门对某次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由图可知,该防治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物群落 (2). 水平 (3). 优势种 (4). S5 (5). 降低环境容纳量 (6). 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解析】
试题分析:梳理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从图甲和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确定样方面积的大小与物种数量的关系和进行生物防治前后某害虫的环境容纳量的变化,据此结合题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油松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命力强而成为该地的优势种。
(2)若要调查该地区的物种数量,依据甲图可知,选取物种达到饱和的最小样方的面积为最佳,即S5 。
(3) 图乙显示:新的环境容纳量明显低于原来的环境容纳量,据此可知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依据的原理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所以导致害虫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害虫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10.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但不致死。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检测该变异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
- 12 -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与豌豆的自交相比,玉米自交需要增加的操作是_________。
(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如图二。
①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___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未分离。
②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若用植株乙进行单倍体育种,则产生子代的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_______,该育种过程的两个关键步骤是______。
【答案】 (1). (染色体片段)缺失 (2). 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9号染色体中1条较短) (3). 黄:白=1:1 (4). 套袋和人工授粉 (5). 父本 (6). 同源染色体 (7). 1:1 (8).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据图分析,图一异常染色体比正常染色体短,属于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二9号染色体有3条,且T所在的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的变异。
【详解】(1)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检测该变异类型最简便的方法是显微镜观察,三种可遗传变异方式中只有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能够受精的花粉只有t,则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Tt:白色tt=1: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与豌豆的自交相比,玉米自交需要增加的操作是套袋和人工授粉,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①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②图二中的植株乙在減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所以可产生的配子有T、Tt、tt、t四种,比例为1:2:
- 12 -
1:2;若用植株乙进行单倍体育种,则产生子代的籽粒黄色与白色的比例为1:1,该育种过程的两个关键步骤是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点睛】变异主要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有3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是塑料类水瓶的重要原料,科学家发现了以PET为碳源和能量来源的细菌,该发现对PET类材料的回收利用、环境治理意义重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欲从土壤中获取PET降解菌,需将土壤样品置于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小组选取PET浓度为800 mg·L-1的富集液进行系列稀释,分别取10-3、10-4和10-5倍数的稀释液0.1 mL涂布于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倍数涂布三个平板,各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286、298、297),(35、32、31),(36、7、2),不适合用于计数的为________倍数的稀释液,用另外两组稀释倍数的稀释液进行计数得到的细菌数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平板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目的是________。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大肠杆菌,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平板划线法纯化PET降解菌的过程中,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须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__________。
(4)在保藏PET降解菌菌种时,可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长期保存。
【答案】 (1). PET (2). 增加PET降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分离得到目的菌 (3). 10-5 (4). 稀释倍数为10-3时,更多的菌落连在一起最终形成单菌落,导致结果小于稀释倍数为10-4组的结果 (5). 灭菌,防止微生物污染 (6).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7). 使细菌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菌落 (8). 甘油管藏
【解析】
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信息并进行作答。
(1) 欲从土壤中获取PET降解菌,需将土壤样品置于以PET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增加PET降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分离得到目的菌。
- 12 -
(2)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据此结合题意可知:不适合用于计数的为10-5倍数的稀释液。用另外两组稀释倍数的稀释液进行计数,得到的细菌数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稀释倍数为10-3时,更多的菌落连在一起最终形成单菌落,导致结果小于稀释倍数为10-4组的结果。
(3)倒平板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其目的是灭菌,防止微生物污染。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这个平板不能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用平板划线法纯化PET降解菌的过程中,为使细菌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菌落,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须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4)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 12 -
- 12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1-09-259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1-09-2510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1-09-2520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1-09-257页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2021-09-2410页
- 生物卷·2019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1-09-2411页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2021-09-2411页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中学2019-22021-09-2411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1-09-249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1-09-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