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7.5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案26 神经调节
课前探究案
【预习目标】
1、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2、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一个神经细胞内的传导)、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3、准确叙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知识回顾】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
②
(分枝多而短)
③ 外包髓鞘⑤
(末端分枝④ )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 ,并 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思考]图中圈内结构为 。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基本方式—— :在 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 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 的应答。
(2)结构基础—— :由 、 、 、
和 组成。
[思考]
(1)感受器实质是 ,效应器实质是 。
(2)一个最短的反射弧由 个神经元构成(请用图示表示)。
(3)反射活动完成的前提条件是 和 。
【自我检测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二、兴奋的传导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 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也叫 。
(2)传导过程:静息电位: →刺激→动作电位: →产生 →电荷移动→ →兴奋不断向前传导。
(3)兴奋传导的特点: 。
[思考]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
(2)K+ 和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 实现的
(2)神经递质: 、多巴胺、氨基酸类等
(3)传递过程:
①过程:兴奋→ →突触小泡释放 →突触间隙→ 或 。
②特点: 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或
。
思考: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换是 。
(2)与神经递质形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
(3)一个反射活动需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4)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 和 。
(5)递质释放的方式为 ,体现细胞膜的 特性,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
识别。
【自我检测2】如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1)高级神经中枢: (大脑、脑干和小脑)。
(2)低级神经中枢: 。
2.各部分结构名称以及其主要功能
(1) :有 中枢、 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2)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 。
(3)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4)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5)脊髓:调节 的低级中枢。
【自我检测3】小张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出现这些症状是由于相应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 )
A.大脑、小脑、脊髓 B.小脑、大脑、脊髓
C.大脑、小脑、大脑 D.脊髓、小脑、大脑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1.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 以及控制机体的 外,还具有 、 、 和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言语区
(1)W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
(2)V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
(3)S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
(4)H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 ,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 和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4.短期记忆主要与 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 的建立有关。
[思考]
(1)V区和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后的区别?
(2)H区与听觉中枢发生障碍后的区别?
【自我检测4】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学案26 神经调节
课内探究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够根据反射弧模式图理解神经冲动的方式、结构基础、解决反射弧异常情况、判断反射弧的受损部位。
2、 根据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图,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和特点。
【探究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典例1】图为神经—肌肉链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1、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
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填①~⑦编号)。
2、 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
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填①~⑦号)。
3、若切断M、N两点,刺激P处 (填“能”或“否”)引起肌 肉
收缩,该活动 (填“能”或“否”)称为反射活动,原因是
。
4、 只保留⑥神经元和肌肉,正常时用电极刺激P点会
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部分受损时,再刺激P点,
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如果 ,表明肌肉受损。
如果 ,表明部位b受损。
【归纳点拨】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2、肌肉群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离体肌肉受到刺激也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3、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4、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变式训练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变式训练2】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若①处受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探究点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典例2】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
A.②→①→②→③→② B.②→③→②→①→②
C.③→②→①→②→③ D.③→②→①→②→③
[拓展提升]
请在下图中画出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的情况。
备注:电流的流动方向就是指针的偏转方向
【典例3】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归纳点拨】
1、 正常情况下对细胞而言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是钾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是钠离子,即外液钠离子浓度高而内液钾离子浓度高;维持这种正常渗透压要靠主动运输方式, 神经细胞也不例外。
2、静息电位形成是钾离子外流的结果 ,其外流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
3、动作电位形成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其内流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
4、影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大小的因素分别是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和钠离子浓度差。
【变式训练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
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
高于膜内
【变式训练4】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
是( )
【当堂检测】
1.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材料,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2、4、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4、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4、2、4
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3、(2013·海南生物)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学案26 神经调节
课内探究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够根据突触结构模式图理解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机制和特点。
2.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特点
【探究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典例4】如图是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
方向。
(2)⑤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是 或
,这些物质可与① 作用改变
_____离子通透性;结构①的形成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器
有关,结构⑤的形成与细胞器 有关。
(3)⑤出细胞的方式为 ,这个过程穿过 层膜。
(4)神经元的内环境是 ,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 ) 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⑦外的氧分压为A’, 二氧化碳分压为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A 于A’,B 于B’。
【拓展提升】
(1)神经递质移动的方向: ;兴奋传导过程: 。
①轴突 ②突触小体 ③递质 ④突触间隙 ⑤突触小泡 ⑥突触前膜 ⑦突触后膜
(2)突触中的信号转换: 。
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换: 。
突触前膜中的信号转换: 突触后膜中的信号转换: 。
(3)突触中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 。
(4)若将电流计两端连接在突触之间(如图),刺激b和c,指针分别偏转几次?根据指针偏转次数,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总结]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比较
比较项目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信号传导方式
兴奋的传导方向(特点)
传导时间
是否需要能量
2.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 方向 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 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 (填“大于”或“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 方向 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 (填“能”或“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 偏转。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情况不同,引起效应器的不同效果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 或 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
会 。
(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或神经递质被某种药物争夺,则神经递质
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 。
【变式训练5】如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探究点四】探究或验证兴奋的传导方向实验
【典例5】中国寓言中有“火中取 栗”的故事:猫从火中拿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虽然板栗拿到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而偷到的板栗却被猴子吃了。假设如图为 “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要确定这个反射弧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可用电刺激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与判断的方法是 。
(2)如果不用实验,可据图判断E是感受器还是
效应器,判断的依据是 。
(3)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写出猫“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用有关字母与箭头表示)
。
(4)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a.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步骤: 。
结果和结论: 。
b.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步骤: 。
结果和结论: 。
[归纳总结]
(1)常用实验器具——电刺激设备、 (或电位测量仪)。
(2)选 和 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
①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 的变化和另一侧的 来确定传导方向;
②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 和 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在A′处刺激,
B′处测电位变化,再 来确定传导方向。
(3)探究性还是验证性实验——探究或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若验证性实验结论则:在神经纤维上 传导,在神经元之间 传递;若为探究性实验,则需分情况讨论: 、 、 三种情况。
【变式训练6】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
[当堂检测]
1、(2013·海南生物)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2、 如图中甲表示缩手反射示意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其中f和e是属于__________(填“1个”或“2个”|)神经元,若在c处给予一个刺激,则在a、b、c、d、e、f四处能够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丙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3)在甲图中有___________个乙图这样的结构。乙图B中有接受A中物质的受体,它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A能与突触后膜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
(4)反射时间的长短关键取决于兴奋在乙中的传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A释放的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物质立即被分解。某钟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26 神经调节
课后拓展案
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据报道,上海科学家破解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大胆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如图如果A接受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会引起E收缩
B.神经细胞C与D的兴奋是同步的
C.在B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D.一般情况下,E中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
4.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
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
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5.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神经元的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C.若在Ⅰ处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D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7.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8.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表现为正电位
B.左图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右图中的B点的电位
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9.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 (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 (填“能”或“不能”
)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
学案26 神经调节
课前探究案
【基础知识回顾】
一、1、神经元
(1)细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长而少 神经纤维
(2)兴奋 传导
[思考] 突触
2、(1)反射 突触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环境 规律性
(2)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思考](1)传入神经末梢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2 图略
(3)刺激 完整的反射弧
【自我检测1】D 解析:人看见酸梅引起唾液分泌而非吃到酸梅,这属条件反射过程,需大脑皮层参与,A正确。这一反射过程中,感受器位于视网膜上,效应器是唾液腺,B正确。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并不是神经中枢,C错误;在突触部位,兴奋传递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二、 外界刺激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1、(1)电信号 神经冲动
(2)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电位差 局部电流
(3)双向传导
[思考]1.(1)静息电位: K+ 外流 动作电位:Na+ 内流
(2)协助扩散
2、(1)突触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2)乙酰胆碱
(3)①轴突 神经递质 兴奋 抑制 ②单向 轴突 树突 细胞体
思考:(1)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高尔基体 、线粒体
(3)突触的数目
(4)兴奋 抑制
(5)胞吐 流动性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特异性受体
【自我检测2】A
三、
1、(1)脑(2)脊髓
2、(1)下丘脑 体温调节 水平衡 (2)脑干 呼吸中枢
(3)大脑皮层 (4)小脑 (5)躯体运动
【自我检测3】C
四、
1、感知 反射活动 语言 学习 记忆 思维
2、写字 看懂文字 说话 听懂话
3、(1)刺激(2)贮存 再现
4、神经元 新突触
[思考](1)看不懂 看不见(2)听不懂 听不见
【自我检测4】C 解析:A、B、D都与语言中枢有关,属于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是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神经活动。
课内探究案(第一课时)
【探究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过程
【典例1】
1. ④⑤⑥
2. ③②①
3. 能 否 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4 . 刺激P点,在a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刺激P点,在a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变式训练1】A 解析 :此题考察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有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完好。有运动障碍,则很有可能是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的前根受损。至于效应器,其部位不在腰椎部。
【变式训练2】C
【探究点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典例2】 A
[拓展提升]图略
【典例3】 D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
【变式训练3】 C
【变式训练4】 D 解析:适宜的刺激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向两侧传递。将两电极均置于细胞外,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就有电位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
[当堂检测]
1.D
2.C
3.B
课内探究案(第二课时)
【探究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典例4】 解析: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透性发生变化,使Ca2+大量进入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而将递质排至突触间隙,并继而与突触后膜的递质受体结合而使介质中的Na+大量涌入细胞,而使膜发生极性的变化,完成一次神经传导。图中①为突触后膜受体,③为突触后膜,⑤为突触囊泡,⑦为线粒体。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三类。
答案:(1) ←
(2) 乙酰胆碱 多巴胺 受体 突触后膜 核糖体 高尔基体
(3) 胞吐 0
(4) 组织液 ⑦线粒体 小 大
【拓展提升】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①②⑤⑥③④⑦
(2) 电信号 →化学信号 →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3) 神经递质只能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 2 1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
[归纳总结]
1.
比较项目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信号传导方式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的传导方向(特点)
双向
单向
传导时间
短
长
是否需要能量
需
需
2.(1)2次 相反 不
(2)小于 2次 相反 不能 1次
3.(1) 兴奋 抑制
(2) 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
(3)不兴奋或抑制
【变式训练5】 C
【探究点四】探究或验证兴奋的传导方向实验
【典例5】
(1)用电刺激E端,如A有反应,则E为感受器
(2)因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从突触的结构分析,E是感受器
(3)E→D→C→B→A
(4)a.电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证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有无电位变化;再刺激③处,测量①处有无电位变化 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归纳总结】
(1) 电流计
(2) 刺激 测量 ① 效应器 电位测量仪 ② 传入 传出 在B′ 处刺激,在 A′处测电位变化
(3)双向 单向 双向 单向中A→B 单向中B→A
【变式训练6】A 解析:据图确定实验中的观测指标有两个,一个是肌肉是否收缩,另一个是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而后一指标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不偏转、偏转一次、反向偏转两次;
A处刺激后,即使观测到肌肉收缩、电流表反向偏转两次,也只能证明兴奋由A向肌肉单向传导;B处刺激后,若能观测到肌肉收缩、电流表反向偏转两次,能证明兴奋由B向肌肉和向左侧电极双向传导;C处刺激后,若能观测到肌肉收缩,证明兴奋由C向肌肉传导了,同时由于C点位于两电极中点,若只有C向肌肉的传导,可见到电流表偏转一次,若是双向传导,则可见到电流表不偏转,因此也可证明是单向或双向;D处刺激后,若能观测到肌肉收缩,电流表偏转(不管几次),都能证明是单向或双向。
[当堂检测]
1. B
2. (1)感受器 1个 a、b、c
(2)D
(3)2 糖蛋白(蛋白质) 一定的流动性
(4)突触中通过递质的传导比神经纤维上通过电信号的传导慢(5)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课后拓展案
1.D 解析: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兴奋不能由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所以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
2.D
3.C 解析:在突触处,传来的电流会刺激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形成电流,即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一般情况下,肌肉E收缩消耗的能量来自葡萄糖的分解。
4.C
5.D
6.A解析:脊髓等低级中枢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A项错;伸肌肌群中既有感觉神经末梢也有运动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肌肉组织,因此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项正确;若在Ⅰ处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C项错;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应答反应,其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仅刺激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D项错。
7.C
8.C解析:图中起点和终点的电位都是负电位,说明测定的是细胞膜内的电位。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其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左图装置测定的应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中的A或D点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9. 解析:(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后,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导致神经元②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因此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1)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2)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