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17 KB
  • 2021-09-26 发布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考模拟生物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 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考模拟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物质和结构鉴定的试剂、结果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果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DNA、健那绿染液、绿色 淀粉、碘液、蓝色 B RNA、吡罗红、红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酒精、高锰酸钾、灰绿色 C 脂肪、龙胆紫、紫色 染色体、甲基绿、绿色 CO2、溴麝香草酚蓝、黄色 D 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染色体、醋酸洋红、紫红色 淀粉酶、双缩脲试剂、紫色 A.A B.B C.C D.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细 胞的有丝分裂。 A、检测 DNA 所用试剂是甲基绿而不是健那绿染液,A 错误; B、检测酒精所用试剂是重铬酸钾溶液而不是高锰酸钾,B 错误; C、检测脂肪所用试剂是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而不是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可用龙 胆紫,C 错误; D、观察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液,使其呈蓝绿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可用醋酸洋红液,使其 呈紫红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其呈紫色,D 正确。 答案:D 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叙述有 误的是( ) A.原核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物质运输效率较高 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场所之一,蛋白质含量较外膜高 C.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D.核孔是某些蛋白质、DNA 和 RNA 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A、原核生物体积较小,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较大,即相对表面积大,物质运输效率高,A 正 确; 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就附着在线粒体内 膜上,酶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内膜蛋白质含量较外膜高,B 正确; C、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以分泌小泡的形式进行相互转 换,分泌蛋白的分泌越多,高尔基体膜更新越快,C 正确; D、核孔是蛋白质、RNA 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 DNA 不能通过细胞核,D 错误。 答案:D 3.埃博拉病毒(EBV)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单链 RNA,EBV 感染后可能导致人体患埃博拉 出血热 (EBHF)。EBV 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并启动下图途径进 行增殖,进而导致人体患病。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B.过程②中需要的氨基酸与 tRNA 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 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 ATP D.直接将 EBV 的-RNA 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 EBHF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 中嘧啶比例与 mRNA 中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 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A 正确; B、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所需的氨基酸和 tRNA 的种类、数量不一定相同, B 错误; C、EBV 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TP 等,C 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EBV 和宿主细胞结合后,需要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中,才能 进行增殖”可知,直接将单独的 EBV 的-RNA 注入细胞不能引起 EBHF,D 错误。 答案:A 4.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描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由兴奋状态转为静息状态后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 D.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等)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A、神经细胞膜内 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膜外 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 神经纤维膜由兴奋状态转为静息状态后,膜内外仍有离子进出,A 错误; B、静息电位时,细胞膜表现为外正内负,所以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 增大,B 错误; C、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Na+通道打开,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产生内正外负 的动作电位,C 正确; D、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等)需经组织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而发挥作用,D 错误。 答案:C 5.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及 NAA 的作用模式(“+”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它们之间有的具有协同作用、有的具有拮抗作 用等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AA 与丙是同种化学物质 B.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和丙均不能代表乙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的作用。 A、NAA 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生长素是吲哚乙酸,A 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甲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生长,乙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二者作用相互 拮抗,B 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乙、丙都促进植物生长,具有协同作用,C 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甲是脱落酸,乙是赤霉素,丙生长素,D 正确。 答案:A 6.某森林中有一种锥鸡,其雄性锥鸡大多数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对这一特征能逐代遗传的 最好解释是( ) A.色彩艳丽的羽毛是锥鸡躲避天敌良好的伪装,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B.雌性锥鸡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鸡,导致该性状的基因在后代的出现频率增加 C.色彩艳丽的羽毛使锥鸡更容易相互识别,避免与其他种类遭遇时存在潜在危险 D.控制雄性锥鸡色彩艳丽的相关基因都是显性,导致后代出现该表现型的几率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亚洲丛林中的雉鸡,雄性个体具有色彩艳丽的羽毛不是它的保护色,A 错误; B、由于雌性个体优先选择色彩艳丽的雄性,而使具有鲜艳色彩的雄鸟有更多的机会繁衍后 代,导致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B 正确; C、由 B 分析可知,C 错误; D、控制雄性锥鸡色彩艳丽的相关基因不一定都是显性,D 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11 分)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不同品种的水稻苗,实验中水稻苗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 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叶肉细胞中,CO2 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 固定的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中曲线分析,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加耐寒。 (3)据图可知低温处理能影响光合作用,究其原因,除了低温能影响叶绿素含量外,低温还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4)继续研究水稻品种 1 的叶片发育过程,记录相关指标变化如下表: 叶 片 发育情况 叶面积(最 大 面积 总叶绿素含量 (mg/g·fw) 气孔相对 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 (molCO2/m2·s ) 的%) (%) A 新叶展开前 21 - - -2.9 R 新叶展开中 85 I.1 56 1.7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8 80 3.1 D 新叶己成热 100 11.3 100 5.9 ①B 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根据题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 足,使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少;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 致 CO2 供应不足,从而使净光合速率较低。 ②请简要表述 A 叶片净光合速率为负值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测出各组真正 的光合速率,每组均需再设置一组实验,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二氧化碳的产生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在线粒体基质,也可以是无氧呼吸在细胞 质基质中产生,但二氧化碳固定是在叶绿体基质中。 (2)由图可知品种 2 叶绿素含量下降较缓慢应更耐寒。 (3)低温还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 (4)①据表分析,B 叶片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使光 反应产生的[H]和 ATP 较少;气孔相对开放度较低② ②据表分析,由于 A 叶片呼吸速率(细胞呼吸速率、有氧呼吸速率)强于光合速率,所以其净 光合速率为负值。要测出各组真正的光合速率,需要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故每组均需再设置 一组对叶片进行遮光(黑暗状态)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答案: (1)线粒体(基质) 叶绿体基质 (2)2 (3)降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活性 (4)①[H]和 ATP 气孔相对开放度较低 ②呼吸速率(细胞呼吸速率、有氧呼吸速率)强于光合速率 对叶片进行遮光(黑暗状态) 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8.(8 分)人体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广泛分布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个水平,构成复杂的 网络,并通过多种神经递质共同调节心血管的活动,其中血压调节的中枢位于延髓。 如图 示人体调节血压升高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可知,调节人体血压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2)图示表明第三脑室前侧腹区与穹窿下器之间存在着神经连接,图二中神经元①和神经元 ②之间的 a 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在该处兴奋的传递方向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双向”、“向上”或“向下”),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压的调节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图中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血糖调节的方式与血压调节有类似之处。在人体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中, 参与血糖调节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激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图一中可以看出血压升高既有神经递质的作用,还有相关激素的作用,故血压升高是神 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C。 (2)图二中,神经元①和神经元②之间通过突触结构相连。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该处兴奋的传递方向向下。 (3)图一中的信号分子有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升压素、某神经递质。 (4)参与血糖调节的内分泌腺是胰岛,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答案: (1)C (2)突触 向下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升压素、神经递质 (4)胰岛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9.(10 分)玉米(2N=20)果皮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甜味(B)对甜味(b)为显性,非糯性 (G)对糯性(g)为显性,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品系 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表所示: 品系 甲 乙 丙 丁 基因型 AABBGG aaBBGG AAbbGG AABBgg (1)甲玉米的果皮细胞为黄色,叶肉细胞为绿色,表皮细胞为无色,导致这种不同细胞的形 态和功能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玉米非甜味与甜味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品系类型)。 (3)若利用这四个品系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品系类型)。 (4)用丙和丁杂交获得 F1,F1 再自花授粉得 F2,F2 代中表现型为黄果皮、非甜味、非糯性玉 米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其中出现比例最高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的 F2 代表现型为黄果皮、甜味、非糯性玉米中,能稳 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 表达。 (2)利用玉米非甜味与甜味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以选用具有甜味和不具 有甜味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与甜味玉米进行测交,可以选择表格中的 甲×丙、乙×丙、丙×丁。 (3)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 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可以选用表格中的乙×丙、乙×丁、丙×丁。 (4)丙和丁杂交获得 F1,基因型是 AABbGg,F1 再自花授粉得 F2,F2 代中表现型为黄果皮、非 甜味、非糯性玉米(AAB_G_)的基因型共有 1×2×2=4 种;其中出现比例最高的基因型是 AABbGg,占 ;F2 代表现型为黄果皮、甜味、非糯性玉米的基因型是 AAbbG_,其中能稳定 遗传的是 AAbbGG,占 。 答案: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甲×丙、乙×丙、丙×丁 (3)乙×丙、乙×丁、丙×丁 (4)4 AABbGg 10.(10 分)以下是某调查小组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 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取样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 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 (2)调查小组对该生态系统的几种植物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所示(单位:株/m。) 年份 植物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A 10.0 9.2 8.0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如果 4 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物 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的数量变动。 (1)①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样方面积,纵坐标是物种数,该研究的课题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 面积的关系研究②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 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S0m2,物种数达到最多而且把持 稳定。 (2)表格中的数据显示,C 的种群数量大增,而其他种群数量下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的稳定,属于入侵种。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新环境中 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入侵物种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答案: (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 ②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 稳定 S0 (2)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入侵物种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生物--选修 1 生物技术实践】 11.(15 分)当今社会大力提倡无纸化办公,但是每年仍然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纸,其主要 成分是木质纤维,人类正努力将其转化为一种新型能源-乙醇。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分 解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操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环节所需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富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中,筛选该 微生物的方法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筛选出较为“浓缩”的该种微生物,常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 (2)图中②环节获得的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成分,即 C1 酶、Cx 酶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两种酶将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过程要注意对接种器材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环节利用的微生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产生酒精的过程中发酵装置必须保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应该在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用刚果红染色法对纤维素分解菌 进行鉴定,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2)纤维素酶包括 C1 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 (3)④表示酵母菌的接种培养,该过程要注意进行灭菌。酒精发酵⑤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酒精发酵属于无氧发酵,发酵装置必须保持无氧条件。 答案: (1)纤维素 刚果红染色法 选择 (2)葡萄糖苷酶 纤维二糖 (3)灭菌 酵母菌 密闭环境(或无氧条件) 【生物--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12.阅读如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某研究小组对小鼠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 材料 2:基因敲除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1)材料 1 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范畴。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剪碎肝组织,再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 5%的 CO2 中,其 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 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 2 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某基因插入到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基因中,使目的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导入 ES 细胞中。观察基 因敲除前后生物体性状的变化,可以研究目的基因(敲除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敲除抗原决定基因,还可获得适合人体移植的其他动物器官,减弱或消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1)材料 1 是动物细胞培养,属于细胞工程范畴。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剪碎肝组织,再用胰 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 5%的 CO2 中,其主要作 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 生素。 (2)基因敲除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某基因插入到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基因中,使目的基 因失活(或灭活),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导入 ES 细胞中。观察基因敲除前后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可以研究目的基因(敲除基因)的功能,敲除抗原决定基因,还可获得适合人体移植的其他动 物器官,减弱或消除免疫排斥(或排斥反应) 答案: (1)细胞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维持培养液的 pH 抗生素 (2)失活(或灭活) 显微注射 功能 免疫排斥(或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