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00 KB
  • 2021-09-24 发布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解析汇编 生物——03 细胞呼吸(教师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03 细胞呼吸 ‎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详解】‎ 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 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 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无氧呼吸两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 A、由于葡萄糖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的能量,故“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吸收大量的葡萄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A正确;‎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癌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不会生成ATP,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和分析可知,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故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NADH,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NADH,故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癌细胞的“瓦堡效应”,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内容,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阶段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3.(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2)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曲发” 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 B.“鱼眼汤” 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C.“净淘米”" 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参与酒精的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 A、“浸曲发”是将酵母菌活化,可以使微生物代谢加快,A正确;‎ B、“鱼眼汤”是指酵母菌在呼吸过程中产生CO2,使溶液中出现气泡,B正确;‎ C、在做酒过程中,为消除杂菌的影响主要靠“炊作饭”,即蒸熟,C错误;‎ D、“舒令极冷”是将米饭摊开冷透,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酵母菌死亡),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结合酵母菌的代谢类型进行分析,理解题干中的相关术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6)下列关于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厌氧呼吸产生的ATP比需氧呼吸的多 B.细胞的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嵴上进行 C.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 D.若适当提高苹果果实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增加酒精的生成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必须有氧参加,氧气把糖分子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三个阶段;厌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发生,包括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两种。‎ ‎【详解】‎ A、需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产生大量ATP,而厌氧呼吸的产物乳酸或乙醇中还储存着能量,产生的ATP少得多,A错误;‎ B、细胞的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中进行,B错误;‎ C、细胞的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糖酵解过程,将1个葡萄糖分子转变为2个丙酮酸分子,C正确;‎ D、若适当提高苹果果实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抑制细胞的厌氧呼吸,酒精的生成量减少,D错误。‎ 故选C。‎ ‎5.(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30)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回答下列问题:‎ ‎(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作物 A B C D 株高/cm ‎170‎ ‎65‎ ‎59‎ ‎165‎ 光饱和点/μmol·m-2·s-1‎ ‎1 200‎ ‎1 180‎ ‎560‎ ‎623‎ ‎【答案】(1)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 ‎ ‎(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 ‎(3)A和C 作物A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以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与作物A间作后,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 ‎ ‎【解析】‎ ‎【分析】‎ ‎1、中耕松土是指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中耕的作用有: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 ‎2、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才能被植物的根系选择吸收。‎ ‎【详解】‎ ‎(1)中耕松土过程中去除了杂草,减少了杂草和农作物之间的竞争;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氧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2)农田施肥时,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作物A、D的株高较高,B、C的株高较低,作物A、B的光饱和点较高,适宜在较强光照下生长,C、D的光饱和点较低,适宜在弱光下生长,综合上述特点,应选取作物A和C进行间作,作物A可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点睛】‎ 本题结合具体实例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6.(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29)照表中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ATP的合成来完成下表。‎ 反应部位 ‎(1)__________‎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线粒体 反应物 葡萄糖 丙酮酸等 反应名称 ‎(2)__________‎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 合成ATP的能量来源 化学能 ‎(3)__________‎ 化学能 终产物(除ATP外)‎ 乙醇、CO2‎ ‎(4)__________‎ ‎(5)__________‎ ‎【答案】(1)细胞质基质 ‎ ‎(2)无氧呼吸 ‎ ‎(3)光能 ‎ ‎(4)O2、NADPH ‎ ‎(5)H2O、CO2 ‎ ‎【解析】‎ ‎【分析】‎ ‎1、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 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3、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 比较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 基粒类囊体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 条件 色素、光、酶、水、ADP、Pi 多种酶、CO2、ATP、[H]‎ 反应产物 ‎[H]、O2、ATP 有机物、ADP、Pi、水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2H2O4[H]+O2‎ ATP的生成:ADP+PiATP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CH2O)+C5+H2O 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实质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光解产生O2和[H]‎ 同化CO2形成(CH2O)‎ 联系 ‎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以NADPH形式存在)和ATP;‎ ‎②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 ‎③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详解】‎ ‎(1)由反应产物乙醇、CO2可知,该反应为无氧呼吸,反应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2)由反应产物乙醇、CO2可知,该反应为无氧呼吸。‎ ‎(3)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4)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产物为O2和NADPH。‎ ‎(5)由分析可知,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为CO2,第三阶段产物为H2O。‎ ‎【点睛】‎ 本题通过ATP的合成过程中能量的来源,考查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的场所、反应物、产物和能量转化的知识,考查内容较基础。‎ ‎7.(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30)研究发现,线粒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可参与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下图为T细胞中发生上述情况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先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再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和[H]。[H]经一系列复杂反应与__________结合,产生水和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自由基。‎ ‎(2)线粒体中产生的乙酰辅酶A可以进入细胞核,使染色质中与__________结合的蛋白质乙酰化,激活干扰素基因的转录。‎ ‎(3)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穿过线粒体膜到__________中,激活NFAT等调控转录的蛋白质分子,激活的NFAT可穿过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促进白细胞介素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形成的__________分子与核糖体结合,经__________过程合成白细胞介素。‎ ‎(4)T细胞内乙酰辅酶A和自由基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其意义是__________。‎ ‎【答案】(1)CO2 O2 ‎ ‎(2)DNA ‎ ‎(3)细胞质基质 核孔 mRNA 翻译 ‎ ‎(4)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据图分析可知,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代谢产生[H],[H]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O2结合形成H2O,同时产生了大量自由基,自由基激活NFAT等分子,进入细胞核的NFAT和乙酰辅酶A在乙酰化酶催化下发生乙酰化反应,参与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合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详解】‎ ‎(1)根据题意,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先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再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H]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O2结合,形成H2O。‎ ‎(2)据图可知,乙酰辅酶A进入细胞核中,在乙酰化酶催化下发生乙酰化反应,根据题意,该过程是乙酰辅酶A使染色质中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发生乙酰化反应,进而激活了相关基因的转录。‎ ‎(3)据图可知,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穿过线粒体膜到达细胞质基质中,激活了NFAT等蛋白质分子,激活的NFATNFAT等蛋白质分子要穿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核,促进白细胞介素基因的转录。相关基因转录形成mRNA,mRNA与核糖体结合后,经翻译产生白细胞介素。‎ ‎(4)据图可知,T细胞内乙酰辅酶A和自由基可调控核内基因的表达,合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其对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察了有氧呼吸过程、基因的表达、物质的运输等内容,要求考生能结合所学内容,正确分析题图,并能在新的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8.(2020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细胞中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 B.白天用含18O的水浇灌黄瓜植株,则黄瓜植株周围空气中含18O的物质可能有H28O, 18O2,C18O2‎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是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H],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 A、同一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A错误;‎ B、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含有18O的水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周围空气,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光解形成氧气进入空气,含有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形成含18O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因此周围空气里中可能能检测出H28O、18O2、C18O2,B正确;‎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葡萄糖分解提供,此时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乳酸不能再分解供能,将会与碳酸氢钠生成乳酸钠,C错误;‎ D、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有机物,而又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有机物总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产物等基础知识,掌握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海南省2020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线上诊断性测试)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部分存储在ATP中 B.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会产生[H]‎ C.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肌糖原释放部分能量 D.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详解】‎ A、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存储在ATP中,A正确;‎ B、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H]和少量的能量,B正确;‎ C、糖原是能源物质,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肌糖原释放部分能量,C正确;‎ D、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细胞可能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为无氧呼吸不一定产生CO2,D错误。‎ 故选D。‎ ‎【点睛】‎ 对于人来说,只有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时,氧气的消耗量都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10.(陕西省汉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三联考)人体骨骼肌细胞可发生“葡萄糖→丙酮酸→Q”的反应,则产物Q不可能是 A.NADH ‎ B.乳酸 ‎ C.CO2 ‎ D.酒精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①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直接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②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物是葡萄糖,产物是丙酮酸和[H]。‎ ‎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O2和[H]。‎ ‎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反应物是O2和[H],产物是H2O。‎ ‎2、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①高等植物在水淹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②马铃薯、玉米胚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③高等动物和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详解】‎ 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第二阶段能产生NADH,A正确;‎ B、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乳酸,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能产生CO2和[H],C正确;‎ D、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D错误;‎ 故选:D。‎ ‎11.(2020安徽省皖江联盟高三联考)人的骨骼肌细胞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下列有关骨骼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仅以葡萄糖为底物,吸收的O2量等于释放的CO2量 B.若消耗了少量脂肪,则吸收的O2量多于释放的CO2量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同一个场所进行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会有二氧化碳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据此答题。‎ ‎【详解】‎ A、由于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以葡萄糖为底物时,人体细胞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等于释放的CO2量,A正确;‎ B、若以脂肪为底物,由于脂肪的C、H比例高于葡萄糖,所以吸收的O2量多于释放的CO2量,B正确;‎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正确;‎ D、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12. (江西省2020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RuBP羧化酶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将某种植物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定叶片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A. B→A,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增加 B. B→C,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C. B→A,光反应产生ATP的速率增加 D. 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答案】B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B→A,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较低,则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降低,A项错误。B→C,C5的含量相对稳定,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相对稳定,此时,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B项正确。由于该种植物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所以其光反应速率不变,C项错误。B→C,叶片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项错误。‎ ‎13.(海南省2020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线上诊断性测试)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对甲、乙两种植物的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相关生理过程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光照强度的单位为千勒克斯,CO2的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单位不作要求):‎ 项目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 光照强度(千勒克斯)‎ 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千勒克斯)‎ 光饱和时植物吸收CO2的速率 黑暗条件下CO2‎ 释放的速率 甲 ‎1‎ ‎3‎ ‎18‎ ‎10‎ 乙 ‎3‎ ‎8‎ ‎30‎ ‎15‎ 当光照强度为2千勒克斯时,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 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乙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的去向是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斯时,乙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_____。‎ ‎(2)下图所示装置可以测定一些生理活动强度(仅考虑以葡萄糖为呼吸作用底物):‎ ‎①若甲烧杯中为酵母菌培养液,乙烧杯中为NaOH溶液,液滴向左移动,则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代表_________。‎ ‎②若甲烧杯中为小球藻培养液,乙烧杯中为_____,装置置于适宜光照强度条件下,液滴向______移动,则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小球菜净光合作用的强度。‎ ‎【答案】(1)一部分供线粒体有氧呼吸消耗,一部分释放到体外 全部供线粒体有氧呼吸消耗 45 ‎ ‎(2)①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强度 ‎ ‎②NaHCO3溶液(或CO2缓冲溶液) 右 ‎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1)光照强度为2时,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甲叶片释放氧气一部分供线粒体有氧呼吸消耗,一部分释放到体外;同理乙植物此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乙叶片释放氧气全部供线粒体有氧呼吸消耗。乙植物光饱和点与光照强度为8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乙叶绿体产生氧气量为45。‎ ‎(2)①NaOH溶液将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吸收使内部体积变小,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强度。‎ ‎②若甲烧杯中为小球藻培养液,乙烧杯中为CO2缓冲溶液,装置置于一定的光照强下,若液滴向右移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小球藻净光合作用的强度。‎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析图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没有光照就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不需要光照,在有光和无光的时候都能进行。在实验设计时要注意两个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还要保证无光变量相同且适宜,要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