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1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分析细胞呼吸和有机燃料燃烧产生能量过程的不同,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
2.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控制和检测实验变量。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线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
3.科学探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实施方案,观察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知识导图
新知预习·双基夯实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有氧呼吸
┃┃活学巧练__■
(1)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必须保证酵母菌是新鲜的、有活性的。 (√)
(2)只检测有无CO2产生即可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3)根据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可以确定CO2产生量的多少。 (√)
(4)酒精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产生灰绿色。 (×)
(5)有氧呼吸的过程只发生在线粒体内。 (×)
(6)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所需要的酶是相同的。 (×)
(7)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但第三阶段产生的最多。 (√)
(8)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9)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既消耗水又产生水。 (×)
(10)需氧型细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
思考:
1.利用课本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能量释放的多少?
提示:在A、B瓶增加温度计,加入等量的酵母菌、葡萄糖培养液等,相同条件下观察比较温度计刻度上升情况。
2.酿酒业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发酵池往往封入一部分空气,为什么?
提示: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获得大量菌种,把氧气耗尽,然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3.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消耗发生在哪个阶段?
提示: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二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是在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形成水。
4.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从何而来?
提示: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来自葡萄糖,O来自葡萄糖和水。有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来自氧气。
学霸记忆·素养积累
重点呈现
1.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课内探究·名师点睛
知识点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2)呼吸产物——CO2和酒精的检测
①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且混浊程度与CO2产量有关;
②蓝色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绿再变黄,且变黄时间长短与CO2产量有关;
③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变灰绿色。
2.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酵母菌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
作出假设: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实验现象
↓
3.实验分析及拓展
(1)实验分析
①通入甲中A瓶的空气需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保证进入A瓶的气体中不含有CO2,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CO2完全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②乙中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完全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2)不同材料呼吸实验的设计
①若探究种子呼吸状况则不必遮光,但需“死种子”作对照。
②若探究“植株或幼苗”呼吸状况,应进行遮光处理,以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
同时可设置同种状况但杀死的植株或幼苗作对照。
知识贴士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是因为它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而人体中的某些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短暂的进行无氧呼吸,但人只能是需氧型生物,所以生物异化作用类型的区分,不是以能否进行有氧、无氧呼吸为依据的,而是以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能否正常生存为依据的。
┃┃典例剖析__■
典例1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C )
A.A瓶密封后,应该立即连通B瓶
B.A瓶先敞口,培养一段时间,再连通B瓶
C.A瓶密封后,培养一段时间,再连通B瓶
D.实验后,在B瓶中加入重铬酸钾检验有无酒精产生
解析:A瓶密封后,锥形瓶内仍有少量氧气,所以不能立即连通B瓶,A错误;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条件是无氧,所以A瓶先敞口培养一段时间不符合要求,B错误;A瓶密封后,培养一段时间,以便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再连通B瓶,确保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正确;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通过导管进入B瓶,酒精仍在A瓶中,所以实验结束后,取A瓶中培养液加入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产生,D错误。
┃┃变式训练__■
1.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解析:酵母菌呼吸产物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测,实验现象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根据CO2的产生与否来判断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过程中需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减小实验的误差,此外还需保持无关变量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适宜。
知识点
有氧呼吸
1.线粒体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1)双层膜
(2)嵴:由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更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
(3)基质:嵴的周围充满液态的基质。线粒体基质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有氧呼吸的概念及实质
(1)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实质:细胞在O2的参与下,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3.有氧呼吸的过程
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反应物
葡萄糖(C6H12O6)
丙酮酸(C3H4O3)+H2O
[H]+O2
产物
丙酮酸+[H]
CO2+[H]
H2O
是否需氧
不需氧
不需氧
需氧
产生ATP数量
少量(2 mol)
少量(2 mol)
大量(28 mol)
反应式
C6H12O62C3H4O3+4[H]+能量
C3H4O3+3H2O3CO2+10[H]+能量
24[H]+6O212H2O+能量
总反应式及各
元素的去向
特别提醒:反应式中左右两边的水不能抵消,原因是左边的水是用于生成[H]和部分CO2的,而右边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2。CO2中的氧原子一半来自C6H12O6,一半来自参与反应的水分子。
4.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产能及能量利用率
(1)产能:
(2)能量利用率:葡萄糖有氧分解时,能量利用率为×100%≈34.05%,还有约65.95%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典例剖析__■
典例2 (2020·河北定州中学高一月考)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线粒体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D.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即图中的④,A错误;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物——水,B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蓝细菌,故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D正确。
┃┃变式训练__■
2.(2019·南京一中月考)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1)~(3)题:
(1)有氧呼吸是从__葡萄糖__的氧化分解开始的,全过程分为__三__个阶段。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线粒体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丙酮酸__;释放的CO2是在第__二__阶段产生的;H2O是在第__三__阶段形成的;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__三__阶段。
(3)有氧呼吸中O2的作用是__与[H]结合生成H2O,产生大量的能量__,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__。
解析:对照图解分析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的丙酮酸,同时产生[H]
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CO2,同时产生[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O2结合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能量。
指点迷津·拨云见日
关于细胞呼吸方式探究的注意事项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必须将煮沸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到常温,才可加入酵母菌。否则,高温会杀死酵母菌。
2.有氧条件:必须持续通入空气,以保证O2的充足。空气通入A瓶之前先用NaOH溶液处理,目的是吸收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无氧条件:装置中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接澄清的石灰水,其目的是先让酵母菌将B瓶中的O2消耗完,确保只进行无氧呼吸。
3.在25~35 ℃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此时的酵母菌中酶活性最高,生命活动最旺盛,细胞呼吸明显。
4.浓硫酸有腐蚀性,往试管中滴加浓硫酸时要缓慢、小心。
典例3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实验自变量为温度
B.实验因变量为CO2的多少
C.空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O2
D.乙、丙两试管加入干酵母后应煮沸冷却除去CO2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错误;该实验通过Ca(OH)2溶液检测CO2的产生量,B正确;空气泵通入气体是为有氧呼吸提供O2,但应先除去泵入气体中的CO2,C错误;乙、丙两试管的培养液需煮沸(除去CO2)冷却后再加入干酵母,避免高温杀死酵母菌,D错误。
解疑答惑
问题探讨⇨P90
1.通气是为了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密封是为了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其繁殖速度大大提高,因此能大量繁殖。
3.可以为酵母菌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思考·讨论⇨P93
1.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977.28÷2 870≈34%,由于1 mol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30.54 kJ,所以这些能量大约可以使977.28÷30.54×6.02×1023=1.93×1025个ADP转化为ATP。
2.保护细胞的基本结构。如果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迅速而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会因此遭到彻底的破坏。
训练巩固·课堂达标
1.(2019·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下图甲、乙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可通过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B.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
C.实验过程中,甲组装置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可能比乙组的明显
D.上述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属于对比实验
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错误;甲(有氧呼吸)、乙(无氧呼吸)两组装置均可以产生CO2,故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正确;装置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乙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装置甲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比装置乙高,C正确;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根据概念可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属于对比实验,由于甲乙两组都为实验组,D正确。
2.(2020·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下列可准确判断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是( C )
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 B.有无乳酸的生成
C.有无酒精的形成 D.有机物的消耗量
解析:
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不能产生乳酸,B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中无酒精,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有酒精,C正确;有机物的消耗量与温度、氧气浓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不能根据有机物的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D错误。
3.如图甲是绿色植物在晴朗的白天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示意图,其中1~7表示能量或物质,图乙是线粒体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图甲中2→3过程,所有活细胞内都能进行
B.图甲中3→6过程,发生在图乙的②处
C.图乙的③处能发生图甲中生成4的反应
D.叶肉细胞内产生的6来自①
解析:图甲中2→3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而活细胞都能进行有氧或无氧呼吸;图甲中3→6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即图乙的②处;图乙中③处为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发生[H]与O2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图甲中4指的是水;白天叶肉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6(CO2)来自于②。
4.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C、E瓶为澄清石灰水,请据图分析:
(1)A瓶加入的试剂是__NaOH溶液__,其目的是__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__,B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为__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__。
(2)乙装置的酵母菌产生CO2部位是__细胞质基质__。酵母菌与乳酸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__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__。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__水__。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确保通入E瓶的CO2主要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__。
(4)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相应的图中加以改正。
如图: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乙装置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生CO2部位是细胞质基质。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二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如果把18O2充入甲装置,则酵母菌内最先出现18O2标记的化合物是水,即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的水。(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消耗尽装置中的氧气,形成无氧环境,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确保通入E瓶的CO2主要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4)由B瓶通入C瓶的玻璃管应插入C瓶液面下,否则不能很好地检测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 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22021-09-2810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2021-09-2815页
-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课堂演2021-09-281页
- 广西省桂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9-289页
- 2020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练习:第2021-09-288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2021-09-28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2021-09-286页
- 孝感市 17届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2021-09-285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021-09-286页
-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课堂演2021-09-2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