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8.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章测评 A
(基础过关卷)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共 50 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 对血浆 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解析: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内环境;人是恒温动物,其内环境温度不会因环境温度变化而
变化;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而不是体液。
答案:B
2.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血糖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位于( )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是水盐平衡调节的感受器,其中枢应为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为下丘
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与产生感觉的中枢不同,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人的感觉是由大脑皮层形
成的。
答案:A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解析: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
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植物的向
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④⑥不符合单一
变量原则。
答案:C
4.某人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
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
A.S 区 B.W 区
C.V 区 D.H 区
解析:该病人能说话、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 S 区(运动性言语区)、H 区(听觉性言语区)均正
常。但看不懂文字,说明受损部位是 V 区(视觉性言语区)。故选 C。
答案:C
5.下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 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A.①睾丸,②全身细胞,A 雄性激素
B.①中间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 神经递质
C.①下丘脑,②垂体细胞,A 促甲状腺激素
D.①小肠黏膜,②胰腺,A 促胰液素
解析:该模型表示的是细胞①产生物质 A,分泌到细胞外,并作用在细胞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上。A 项中,雄性激素是脂类激素,其靶细胞受体位于细胞内;B 项中,神经递质只能由传入神经元
向中间神经元传递,而不能倒过来;C 项中,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答案:D
6.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④
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下丘脑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也能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
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
答案:D
7.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
C.使体内产生抗原 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解析:人被生锈铁钉扎破脚后,易患破伤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特异性中和破伤风外毒素,防止破
伤风发生。
答案:D
8.在下列物质中,存在于个体内环境中的成分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血浆蛋白 ③葡萄糖 ④尿素 ⑤生长激素 ⑥尿液 ⑦细胞内液 ⑧泪液
⑨乳汁 ⑩脑脊液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⑨
C.①⑥⑦⑧⑨ D.②③④⑤⑩
解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①血红蛋白属于⑦细胞内液的成分,⑥尿液位于尿
道中,⑧泪液、⑨乳汁都有分泌管,⑥、⑧、⑨属于人体内外界环境的成分。②血浆蛋白、③葡
萄糖、④尿素、⑤生长激素、⑩脑脊液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D
9.给健康动物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不会引起( )
A.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减少
C.神经系统兴奋性和细胞呼吸增强
D.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
解析:动物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即当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较少时,下丘脑
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促进垂体分泌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
分泌;当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较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答案:A
10.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进入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内的浆细胞迅速分裂增殖
D.入侵的麻疹病毒可被抗体结合,它们结合后被 T 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疫苗),没有特异性;初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再次接种该疫苗后,机体内的记忆细胞迅速分裂增殖,浆细胞不再分裂;
入侵的麻疹病毒可与抗体结合,它们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B
11.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激素
betatrophin。该激素可以引起动物胰岛素分泌的胰岛 B 细胞的增殖。研究人员还发
现,betatrophin 具有其他激素中很难见到的特异性,即只对 B 细胞起作用,并且有着非常强大的效
力。由于这种疗法能让患者自身生成胰岛素,所以,该疗法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下列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是糖尿病的主要病因
B.激素 betatrophin 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后可能被灭活
C.激素 betatrophin 对血糖的调节属于激素反馈调节
D.胰岛 B 细胞的细胞膜上可能有与激素 betatrophin 进行特异性识别的受体蛋白
解析:根据题意,激素 betatrophin 对血糖的调节过程可表示为新型激素 betatrophin→胰岛 B 细胞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未体现反馈调节的特点。激素一经靶细胞识别
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由题干信息“betatrophin 具有特异性,只对 B 细胞起作用”推测胰岛 B 细
胞的细胞膜上可能有与 betatrophin 特异性识别的受体蛋白。
答案:C
12.血液的 pH 保持在 7.35~7.45 是非常必要的,血液中存在以下平衡体系:
H2O+CO2 H2CO3 H++HC
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c(HC )约为 c(H2CO3)的 20 倍。如果 c(HC )/c(H2CO3)<15 时,立即发生
酸中毒。此实例说明无机盐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是( )
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B.调节细胞的 pH
C.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D.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答案:B
13.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尖端静置一段
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尖端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
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因为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所以胚芽鞘去尖端静置一段时间后,将
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尖端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记录的
弯曲度应如曲线 b 所示。在低浓度时都弯曲,但在高浓度时弯曲的角度不可能超过 90°(如 a),也
不可能超过一定浓度后弯曲度就不再改变(如 c),曲线 d 与高浓度时抑制生长这一事实不相吻
合。
答案:B
14.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给鱼注射促性激素类药物来提高鱼类受精率
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正常交配来防治害虫
C.用乙烯利水溶液对尚未成熟的香蕉进行催熟
D.摘除棉花的顶芽后喷施生长素类似物以促进侧芽的发育
解析:摘除棉花的顶芽就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不能再喷施生长素类似物。
答案:D
15.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 H1N1 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
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 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 B 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 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 T 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解析:A 项中,效应 B 细胞不会使靶细胞裂解。C 项中,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把抗原呈递给 T 淋巴
细胞,不会产生抗体。D 项中,释放白细胞介素的是效应 T 细胞,而不是记忆细胞。
答案:B
16.利用下图中若干幼苗及甲、乙两组培养皿验证浓度为 10-4 mol/L 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的生理作
用,现有下列材料:①完整幼苗;②幼苗的 b 段;③幼苗的 a 段;④幼苗的 c 段;⑤10 mL 浓度为 10-4
mol/L 的生长素溶液;⑥10 mL 浓度为 10-2 mol/L 的生长素溶液;⑦10 mL 蒸馏水。应该选取的材
料是( )
选项 甲组 乙组
A ①⑤ ②⑤
B ②⑤ ②⑦
C ③⑥ ③⑤
D ①⑤ ④⑦
解析:研究浓度为 10-4 mol/L 的生长素对茎的生理作用,应切去 a 段和 c 段,采用 b 段,实验组为 10-
4 mol/L 的生长素,对照组为等量的蒸馏水。
答案:B
17.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科学家破解
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请你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 )
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④
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突触上兴奋的传递是由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
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根据题中信息可以判断,“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
原因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受体)或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
答案:D
18.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B.图②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C.图③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D.图①可表示甲电极处不兴奋,乙电极处兴奋
解析:当甲受到刺激兴奋时,神经纤维的外面由正电荷变为负电荷,乙没有受到刺激不产生兴奋,膜
外依然保持正电荷,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
答案:C
19.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 d、刺激 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 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d 是传入神经,b 是传出神经,切断 d,刺激 b,可以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快。Ⅱ指突触后膜,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
号。
答案:A
20.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植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
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
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A.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①
B.从两曲线可以看出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采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 C 点时的除草效果最好
D.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 AB 段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起到抑制作用
解析: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②;采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 D 点的除草效果最好,因
为此时对双子叶植物是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除去双子叶杂草;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 AB 段时,
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起到的依然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在减弱。从两曲线可以看出生长
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答案:B
21.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 a 为吞噬细胞,e 为 T 细胞
B.图中 a 可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 e
C.d 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物
D.相同抗原刺激 b、e 时引起增殖分化速率不同
解析:图中 a 为 T 淋巴细胞,b 为记忆细胞,c 为浆细胞,d 为抗体,e 为 B 淋巴细胞。T 细胞可产生淋
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 细胞可以增殖、分化。抗原与抗体结合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
团。相同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速率比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速率快。
答案:A
2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管理甲状腺分泌激素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直接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
于甲状腺,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答案:A
23.用燕麦幼苗做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如图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
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 X 和 Y 的胚芽鞘顶
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将直立生长
B.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将向左弯曲生长
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
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不相等
解析: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发生①→②的运输,所以②中的生长素含量多,④右侧生长快,④向
左侧弯曲生长;X、Y 受到旋转的影响,生长素的含量相同,⑤直立生长。
答案:D
24.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 B→C→G 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B.D 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
C.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的散热机制为图中的 E 和 F
D.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只存在于下丘脑中
解析:图中的 B→C→G 途径表示通过神经调节引起内分泌腺(效应器)的分泌,故为神经—体液调
节;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血流量及汗腺分泌汗液;人体的温度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
枢在下丘脑。
答案:D
25.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①为体液调节,②为神经—体液调节,③为神经调节。①和②的调节都与激素的分泌有关,速
度较慢;③神经调节的速度较快,A 项正确;③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
经元时,释放的神经递质先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再被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
神经元,因此 B 项错误;体温调节既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也需要激素调节,可能涉及图中三种传
递方式,C 项正确;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需要经过血液循环运输才能到靶器官、靶细胞,激素调
节为反馈调节,D 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26.(9 分)人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信息分子 A 代表 ,“骨骼肌战栗”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骼肌细胞
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 。
(2)合成信息分子 B 的内分泌腺是 ,使其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
升高。
(3)体内信息分子 D 含量过少的成年人,所患疾病为 ,同时,体内
分泌量增加。
(4)信息分子 E 代表 ,在其刺激下,B 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成 和 。
解析:(1)A 代表突触前膜分泌的神经递质;骨骼肌细胞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
(2)B 代表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重吸收。(3)C 代表甲状腺激素,成年人缺少时有可能患甲状腺肿大;血液中甲状腺激素
含量偏低时,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
加。(4)E 代表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1)神经递质 内正外负 (2)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3)甲状腺肿大 促
甲状腺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淋巴因子 浆细胞 记忆细胞
27.(11 分)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
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 30 天,结果如图 1。
图 1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手术应切除 。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 来计
算。
(3)图 1 表明胰岛素具有 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 (填
“小于”“等于”或“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
浓度,结果如图 2。
图 2
(4)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 ,原因
是
。
(5)图 2 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 A 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
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 ,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 的浓度变化来
确定。
解析:(1)根据题干中图 1 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因为该实验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所以要切除垂体和胰腺,避免其对实验
的干扰。注射各激素的量要根据大鼠的体重确定。(3)根据图 1 中的信息可知,胰岛素有促进大
鼠生长的效应,并且和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4)开始刺激后,胰岛素
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
和非糖物质转化,所以血糖浓度降低。(5)实验二的目的是研究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影
响,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因此可以向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检测血液中
胰高血糖素浓度变化来确定。
答案:(1)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垂体和胰腺 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
(3)促进大鼠生长(及加强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
大于
(4)降低 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
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5)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28.(10 分)下图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免疫为 免疫中的 免疫。
(2)试写出 b 细胞和 c 细胞在其他免疫中的作用:b 细
胞 ,c 细胞 。
(3)若用大剂量的 X 射线杀死 b 细胞和 c 细胞,对机体免疫分别会造成什么影响?
(4)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该免疫的过程中,是否能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
解析:(1)由图可知,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抗体无法与抗原直接接触,人体通过细胞免疫来消灭和清
除抗原,因此图示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2)根据图示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可
知,b 细胞为吞噬细胞,c 细胞为 T 细胞。(3)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吞噬细菌的作用,在体
液免疫中有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也起呈递抗原的作用。由于 b
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都起作用,因此当 b 细胞被 X 射线杀死后,非特异
性免疫力及特异性免疫力均下降。T 细胞被杀死后,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4)体液
免疫和细胞免疫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的过程中,会刺激
机体产生体液免疫,这样靶细胞破裂后释放出的抗原才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被彻底消灭。
答案:(1)特异性 细胞
(2)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菌,在体液免疫中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 在体液免疫中呈递
抗原
(3)b 细胞被大量杀死,可使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力均下降。c 细胞被大量杀
死,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力下降。
(4)能同时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29.(10 分)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
神经和骨骼肌;c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 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
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 a 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 b 刺激骨骼肌, (填“能”或“不能”)在 c 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 a 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 a 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
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 ,表明部位 d 受损。
解析:(1)根据反射的定义,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刺激、有反应、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反
射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用 a 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中枢神
经系统的参与,故不是反射。
(2)用 b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出神经,故不能在 c 处记录到电位,因为传
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d,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兴奋只能由传出神经
传到肌细胞,而不能由肌细胞传到传出神经。
(3)正常时,用 a 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说明用 a 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由传出神经通
过突触 d 传到骨骼肌从而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 a 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
收缩,如传出神经受损则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 c 测不到电位;如骨骼肌受损,则直接刺激骨骼肌,
骨骼肌不会收缩;如部位 d 受损,则用 a 刺激神经,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 c 应测到电位,而传不到
骨骼肌,骨骼肌不会收缩,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会收缩。
答案:(1)不属于
(2)不能
(3)①用 a 刺激神经,在 c 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②用 b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 a 刺
激神经,在 c 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 b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30.(10 分)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
长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 NAA 和 IAA 的这种差异,可分别用胚芽鞘和扦插枝条为
材料进行实验。请简单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结果。
(1)以胚芽鞘为材料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测结果:
。
(2)以扦插枝条为材料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
。
预测结果:
。
解析:题干给的实验目的是验证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吲哚乙
酸(IAA),实验材料分别是胚芽鞘和扦插枝条,由于胚芽鞘尖端可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为了排除
尖端生长素干扰,实验时应将胚芽鞘尖端去掉,观察指标可以是弯曲度或胚芽鞘长度,以扦插枝条
为材料时,用同浓度 NAA 和 IAA 处理的是插条下端(基部),观察指标为生根数或根的长度。
答案:(1)实验设计思路:用等量相同浓度的 IAA 和 NAA 分别处理各组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或
顶端),观察其弯曲生长角度(或直立生长长度)的差异。
预测结果:同浓度 NAA 处理胚芽鞘的弯曲角度(或直立生长的长度)大于 IAA 处理的胚芽鞘
的弯曲角度。
(2)实验设计思路:用相同浓度的 IAA 和 NAA 分别处理各组扦插枝条的下端,观察其生根的
差异。
预测结果:同浓度 NAA 处理的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根的长度)多于 IAA 的处理的扦插枝
条(或长于 IAA 处理的扦插枝条)。
相关文档
- 2020春生物人教版必修2检测:第3章 2021-09-2815页
- 河南省鹤壁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9-289页
- 【生物】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2021-09-2820页
- 2020版人教版生物(新教材)新素养导学2021-09-285页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一上2021-09-2810页
- 【生物】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202021-09-287页
-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2021-09-2821页
-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下关一中2021届2021-09-2812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2021-09-286页
-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2022021-09-2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