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8 M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高三年级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失去了细胞核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其特有的生命活动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的遗传信息全部储存在细胞核中
C. 核质之间通过核孔实现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的结构:①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蛋白质和 mRNA 通过;②核仁:与某
种 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③染色质:由 DNA 及蛋白质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成
深色。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2、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
中心。
【详解】A、失去了细胞核的真核细胞,能进行其特有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可进行无氧呼吸,运输氧气,A 错误;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 DNA,所以细胞的遗传信息
绝大多数储存在细胞核中,少数存在于细胞质,B 错误;
C、核质之间通过核孔实现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 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D 错误。
故选 C。
2.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实验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B. 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被分离
C. 观察黑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细胞质环流需保持细胞活性
D. 用于侵染细菌的 T2 噬菌体只能用大肠杆菌培养
【答案】A
- 2 -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2、分离绿叶中色素原理:各色素在层析液
中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
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详解】A、蛋白质变性后仍然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A 错误;
B、绿叶中的色素分离原理是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从而分离色素,B 正确;
C、观察黑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细胞质环流需保持细胞活性,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
的状态,C 正确;
D、T2 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所以只能用大肠杆菌培养,D 正确。
故选 A。
3.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好氧细菌和蓝藻类原核细胞。
它们最早被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
的细胞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分裂繁殖与细菌类似支持该学说
B. 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存在与细菌 DNA 相似的环状 DNA 支持该学说
C. 根据此学说,线粒体的外膜是从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
D. 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组装成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内共生学说认为,被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的需氧菌,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通过演变,形
成了线粒体,出现了非光合作用真核生物;而后被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等有些未被
- 3 -
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出现了
光合作用真核生物。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以缢裂的方式分裂繁殖,类似于细菌,支持该学说,A 正确;
B、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存在环状 DNA,与细菌 DNA 相似,支持该学说,B 正确;
C、根据此学说,线粒体是原始的真核细胞内吞好氧菌形成的,属于胞吞过程,因此线粒体外
膜是原始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衍生而来的,C 正确;
D、由题意分析,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菌后,需氧菌并未被消化,未解体,D 错误。
故选 D。
4. 研究发现,菜粉蝶幼虫细胞中 NADH 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的酶)对广泛 存
在于植物根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鱼藤酮易与 NADH 脱氢酶与辅酶 Q 之间的某一成 分发
生作用。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菜粉蝶幼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双缩脲试剂或蛋白酶鉴定 NADH 脱氢酶的化学本质
B. 鱼藤酮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线粒体呼吸链而导致菜粉蝶幼虫死亡
C. NADH 脱氢前催化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D. 鱼藤酮发生作用后不会降低虫体内的 ATP 水平
【答案】D
【解析】
【分析】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呈紫色反应,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
【详解】A、NADH 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或蛋白酶鉴定 NADH 脱氢酶
的化学本质,A 正确;
B、NADH 脱氢酶是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的酶,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鱼藤酮的作用机
理是抑制线粒体呼吸链而导致菜粉蝶幼虫死亡,B 正确;
C、〔H〕与氧反应在线粒体内膜,NADH 脱氢前催化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
膜上,C 正确;
D、呼吸产生 ATP,鱼藤酮影响呼吸,会降低虫体内的 ATP 水平,D 错误。
故选 D。
5.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乙烯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向多支试管加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淀粉
溶液和淀粉酶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加入适宜体积的乙烯,对照组加入等量的
蒸馏水,在最适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4 -
A. 酶活性指的是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B. 分析实验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乙烯能提高淀粉酶的活性
C. B 点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底物浓度相同,酶促反应速率相等
D. 若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则 t1 和 t2 向右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实验为“探究乙烯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故实验的自变量为乙烯的有无,
因变量为淀粉酶的活性。
【详解】A、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叫做酶活性酶,A 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组酶促反应速率较对照组高,反应完成的时间短,故可推知乙烯能提
高淀粉酶的活性,B 正确;
C、B 点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酶促反应速率相等,但实验组酶浓度下降更快,故两者酶活性不
同,C 错误;
D、若提高反应体系温度,则两组酶活性均下降,则 t1 和 t2 向右移动,D 正确。
故选 C。
6. 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 跑等剧烈
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主要通过分解乳酸提供能量
B. 消耗等量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 ATP 多
C. 运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 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 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答案】D
【解析】
- 5 -
【分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 2 丙酮酸+2ATP+4[H](细胞质基质中)
(2)2 丙酮酸+6H2O 6CO2+20[H]+2ATP(线粒体中)
(3)24[H]+6O2 12H2O+34ATP(线粒体中)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 2 丙酮酸+2ATP+4[H](细胞质基质中)
(2)2 丙酮酸+4[H] 2 乳酸(细胞质基质)
【详解】A、快速短跑的过程中提供能量的不是靠当时的呼吸作用提供的,而是靠另一种直接
能源物质—磷酸肌酸供能的,A 错误;
B、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而消耗等摩尔葡萄
糖,无氧呼吸产生的 ATP 少,B 错误;
C、人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运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来自于线粒体,C 错误;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 ATP,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
的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D 正确。
故选 D。
7. 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
图 中①、②、③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B. 细胞通过③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
C. 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氧化酶,能将被吞噬的物质氧化分解
D. 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其中方式①是溶酶体直接胞吞颗粒物;方式②是
- 6 -
先形成自吞小泡,自吞小泡再与溶酶体融合;方式③为蛋白质水解后通过溶酶体上的膜蛋白
进入溶酶体。
【详解】A、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过程有①、②,A 正确;
B、方式③为蛋白质水解后通过溶酶体上的膜蛋白进入溶酶体,这可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
积累,B 正确;
C、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
和细菌,C 错误;
D、细胞自噬能除去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这对于生命活动具有积极的
意义,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全过程,D 正确。
故选 C。
8. 用不同浓度的药物 X 处理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 3d、5d 后,分别制片观察并计算有丝分裂指
数[有丝分裂指数(%) =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药物 X 浓度为 0 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 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 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C. 药物 X 会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D. 药物 X 一定浓度范围内处理时间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曲线图分析,随药物 X 浓度增加,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
时间长大约占 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 5%~10%,细胞数目少)。
【详解】A、有丝分裂指数是 10%的含义是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 10%,说明 90%的细胞处于分
裂间期,A 正确;
B、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B 错误;
- 7 -
C、据图分析可知,高浓度药物 X 使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严重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
丝分裂,C 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药物 X 一定浓度范围内,处理 5d 比处理 3d,有丝分裂指数低,故处理时
间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D 正确。
故选 B。
9. 如图所示为果蛆(2N=8)体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核 DNA 数或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 a 等于 16,则图中 b 时期的细胞内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B. 若 a 等于 16,则该曲线图可能是减数分裂核 DNA 数的变化曲线图
C. 若 a 等于 8,则图中 b 时期的细胞可能无同源染色体
D. 若 a 等于 8,则该曲线图属于有丝分裂过程核 DNA 数的变化曲线图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
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
期:联会,形成四分体;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
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
染色体随机排列;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
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若 a 等于 16,则纵坐标代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或核 DNA 数或减数第一次分
- 8 -
裂时的核 DNA 数,所以图中 b 时期的细胞内一定有同源染色体,A 正确;
B、若 a 等于 16,则该曲线图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 DNA 数的变化曲线图,B 正确;
C、若 a 等于 8,则图中 b 时期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C 正确;
D、若该曲线图属于有丝分裂过程核 DNA 数的变化曲线图,不可能 a 等于 8,若 a 等于 8,则
该曲线图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核 DNA 数的变化曲线图,D 错误。
故选 D。
10.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 AAXBXB,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若产生的精子 AXB:aXB: AY:aY=l : 1:1: 1,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
组合的结果
C.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相同,但 DNA 数
不同
D. 若产生了一个 AaXB 的精子,与该精子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为:AaXB、Y、Y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若产生了一个 AaXB 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出现了异常,即含 A 基因和含 a 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与该精子同时产生的
另三个精子为:AaXB、Y、Y。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若某细胞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 AAXBXB,说明该细胞着丝
点已经分裂,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正确;
B、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 4 个共 2 种精子,若产生的精子为 AXB:axB:
AY:aY=1:1;1:1,则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 错误;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都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
同,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 DNA 数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NA 数的一半,C 正确;
D、若产生了一个 AaXB 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故与该精
子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为:AaXB、Y、Y,D 正确。
故选 B。
11.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9 -
A.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 cn、cl、v、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 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 图中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 在有丝分裂中期,X 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两者含有的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其
中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白眼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中具有两套完全相同
的基因,两极都含有与亲本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 cn、cl、v、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
极,A 正确;
B、图示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可能会移向同一个子
细胞,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 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 正确;
C、朱红眼基因 cn、暗栗色眼基因 cl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为非等位基因,C 错
误;
D、在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 正确。
故选 C。
12. 下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Y 染色体
B. Ⅲ10 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3
C. Ⅱ4 与Ⅱ5 的基因型一定是相同的
D. Ⅲ11 的致病基因是由父母共同提供的
- 10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
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
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
【详解】A、从 II5(正常)和 II6(正常)下Ⅲ11(患病)可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 Y
染色体,A 错误;
B、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 X 隐性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X 染色体上的概率更大),
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I5(Aa)和 II6(Aa)下Ⅲ11(aa)可知,Ⅲ10(1/3AA、2/3Aa)携带
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3,若为伴 X 隐性遗传,II5(XAXa)和 II6(XAY)下Ⅲ11(XaY)可知,
Ⅲ10(1/2 XAXA、1/2 XAXa)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2,B 错误;
C、Ⅱ4 一定携带致病基因(Aa 或 XAXa),与Ⅱ5 的基因型一定是相同的,C 正确;
D、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Ⅲ11(aa)的致病基因是由父母共同提供的,若为伴 X 隐性遗传,
Ⅲ11(XaY)的致病基因是由母亲提供的,D 错误。
故选 C。
13.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这组实验的检测结果可证明只有 DNA 是遗传物质
B. 单用 S 型菌的提取物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 S 型菌可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C. 单用 S 型菌的 DNA 去感染小鼠,小鼠会患病死亡
D. 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去感染烟草,烟草会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主要有三大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
【详解】A、单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这组实验的检测结果只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不能证明只有 DNA 是遗传物质,A 错误;
B、单用 S 型菌的提取物与 R 型菌混合培养,由于提取物中含多种成分,出现 S 型菌并能稳定
遗传不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错误;
C、单用 S 型菌的 DNA 去感染小鼠,小鼠不会患病死亡,C 错误;
- 11 -
D、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去感染烟草,烟草会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D 正确。
故选 D。
14. 1982 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
核酸(用 tRNAyAla 表示)。在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体系中加入人工合成的 tRNAyAla 和 3H-丙氨
酸,不但发现人工合成的 tRNAyAla 能携带 3H-丙氨酸,而且能将所携带的丙氨酸参与到蛋白
质合成中去。此外还发现另外四种天然的 tRNA 携带 3H-丙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tRNAyAla 只能识别并转运丙氨酸
B. tRNAyAla 为单链结构,不含氢键
C. 与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具有四种
D. tRNAyAla 存在能与 mRNA 上的丙氨酸密码子配对的反密码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tRNA 的种类很多,但是,每种 tRNA 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tRNA 分子比 mRNA 小得
多,分子结构也很特别,RNA 链经过折叠,看上去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
部位,另一端有 3 个碱基。每个 tRNA 的这 3 个碱基可以与 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因
而叫反密码子。
【详解】A、每种 tRNA 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所以 tRNAyAla 只能识别并转运丙氨酸,
A 正确;
B、tRNAyAla 为单链结构,tRNA 链经过折叠成三叶草形,部分区域碱基配对存在氢键,B 错
误;
C、题干可知,发现四种天然的 tRNA 携带 3H-丙氨酸,所以与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具有四种,
C 正确;
D、tRNAyAla 能携带 3H-丙氨酸,所以存在能与 mRNA 上的丙氨酸密码子配对的反密码子,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关键是掌握 tRNA 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5. 如图表示 DNA 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2 -
A. DNA 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 DNA 双链之间的氢键解开双链
B. DNA 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
C. DNA 分子从一个起点复制,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D. DN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需要 DNA 聚合酶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 DNA 分子复制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知 DNA 复制是双向复制,且形成
的子链的方向相反。DNA 复制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首先需要解旋酶断裂两条链间的氢
键,还需要 DNA 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 DNA 片段,此外还需原料(四种脱氧核苷
酸)和能量。
【详解】A、DNA 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解旋,需要用解旋酶破坏 DNA 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
条链解开,A 正确;
B、由图可知,DNA 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且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B 正
确;
C、DNA 分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进行,C 错误;
D、DN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时需要 DNA 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
DNA 片段,D 正确。
故选 C。
二、选择题:
16. 钠-钾 ATP 酶(Na+/K+-ATPase)存在 于大多数动物细胞膜上,能够利用 ATP 水解释放能量,
将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外, 而相应地将细胞外 K+泵入细胞内,从而维持膜内外一定的电化
学梯度。该电化学梯 度能驱动葡萄糖协同转运载体,以同向协 同转运的方式将葡萄糖等有
机物转运入细 胞内,然后由膜上的转运载体 GLUT2 转运 至细胞外液,完成对葡萄糖的吸收。
- 13 -
下图为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吸收和释放 Na+的方式依次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B. 图示细胞吸收和释放葡萄糖的方式均属于主动运输
C. 图示中的 Na+/K+-ATPase 对于维持细胞渗透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D. 图示细胞的膜蛋白有催化、运输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利用 ATP 水解释放能量,将细胞内的 Na+泵出细胞外,而相应地将细胞外 K+泵入细胞
内, 说明 Na+出细胞、K+进细胞均为主动运输。该电化学梯 度能驱动葡萄糖协同转运载体,
运进葡萄糖,说明葡萄糖运进也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出细胞则为协助扩散。
【详解】A、图示细胞吸收和释放 Na+的方式依次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 错误;
B、图示细胞吸收和释放葡萄糖的方式分别属于主动运输、协助扩散,B 错误;
C、图示中的 Na+/K+-ATPase 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从而维持膜内外一定的电化学梯度,
但题中未提到对于维持细胞渗透平衡具有重要作用,C 错误;
D、图示细胞的膜蛋白有催化(ATP 水解)、运输(载体蛋白运输离子和葡萄糖)的功能,D 正
确。
故选 D。
17. 叶绿体中的 GAP 脱氢酶(以下简 称为 G 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唯一能利用 NADPH 还原
C3 的酶,因此可用 NADPH 的氧化速率表示 G 酶的活性。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光照对叶绿体
中 G 酶 活性 的影响,将正常生长的盆栽花生在 暗处放置 24h 后,再给予光照和黑暗处理,
并定时剪取叶片测定叶绿体中 G 酶 活性,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14 -
A. 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可采用差速离心法,G 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内膜和基质中
B. 构建体外测定 G 酶活性的反应体系,需要 G 酶、ADP、C5、缓冲物质和适宜的温度
C. 暗处放置 24h 后再给予光照处理,叶绿体中 NADPH的生成量会增加
D. 实验说明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 G 酶活性较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叶绿体中的 GAP 脱氢酶(以下简 称为 G 酶)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唯一能利用 NADPH
还原 C3 的酶,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
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
在上清液中。收集上清液,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上清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
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
【详解】A、细胞中不同的结构质量不同,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可采用差速离心法,G
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A 错误;
B、G 酶是暗反应需要的酶,构建体外测定 G 酶活性的反应体系,需要 G 酶、ADP、C5、缓冲
物质和适宜的温度,B 正确;
C、光反应会生成 NADPH,暗处放置 24h 后再给予光照处理,叶绿体中 NADPH 的生成量会增
加,C 正确;
D、实验说明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 G 酶活性较高,黑暗条件下酶的活性下降,D 正确。
故选 A。
18. 如图甲和乙分别为两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有关基因组成,要通过一代杂交达成目标,下列操
作不合理的是( )
- 15 -
A. 甲自交,验证 B、b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乙自交,验证 A、a 与 B、b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甲、乙杂交,验证 D、d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 甲、乙杂交,验证 A、a 与 D、d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乙中均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d 位于另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详解】A、甲自交,验证 B、b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表现型之比为 3∶1,A 正确;
B、乙自交,不能验证 A、a 与 B、b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错误;
C、甲、乙杂交,验证 D、d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1∶1,C 正确;
D、甲、乙杂交,验证 A、a 与 D、d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的结果表现型之比为 1∶1∶1∶1,D 正确。
故选 B。
19. 真核细胞部分蛋白质需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 通过与内
质网中的伴侣蛋白结合而被“扣留”在内质网中,直到正确折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蛋白 A 和伴侣蛋白由细胞核中同一基因编码
- 16 -
B. 错误折叠的蛋白作为信号调控伴侣蛋白基因表达
C. 转录因子和伴侣蛋白 mRNA 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 伴侣蛋白能使错误折叠的蛋白 A 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伴侣蛋白基因转录出伴侣蛋白 mRNA,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伴侣蛋白。蛋白 A 基因表
达出蛋白 A,在内质网进行折叠加工,错误的折叠将被扣留在内质网,通过活化伴侣蛋白转录
因子,启动伴侣蛋白的转录及翻译,对蛋白质 A 进行正确折叠。
【详解】A、蛋白 A 和伴侣蛋白由细胞核中不同基因编码,A 错误;
B、错误折叠的蛋白作为信号启动伴侣蛋白基因表达,B 正确;
C、转录因子在细胞质基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伴侣蛋白 mRNA 在细胞核中合成,通过核
孔出细胞核,C 正确;
D、伴侣蛋白能使错误折叠的蛋白 A 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其进行正确折叠,D 正确。
故选 A。
20. 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花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
中仅 A 能控制花瓣中白色物质转化成有色物质,仅雌性植株中存在不育的无花植株;宽叶与
窄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将宽叶粉红花雌株与宽叶白花雄株进行杂交实验,F1 表现型
及数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雌株 宽叶粉红花 148 窄叶粉红花 49 宽叶无花 152 窄叶无花 50
雄株 宽叶红花 151 宽叶白花 149 窄叶红花 51 窄叶白花 48
A. 控制花色的基因(A、a)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B. 控制花色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C. F1 中窄叶无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bbXaXa
D. 若取 F1 中宽叶雌株与宽叶白花雄株相互授粉,则 F2 可育植株中纯种宽叶红花植株所占的比
例为 4/27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由于粉红花和白花杂交,所得子代花色在雌雄中表现不一致,故控制花色的基因(A、
- 17 -
a)位于 X 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雌性粉红花(XAXa),雄性白
花(XaY);亲本宽叶植株杂交,子代有窄叶出现,且子代无雌雄差异,故控制宽叶与窄叶的基
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宽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
【详解】A、控制花色的基因(A、a)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 正确;
B、控制花色的基因(A、a)位于 X 染色体上,B 错误;
C、由分析中亲本的基因型可知,F1 中窄叶无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bbXaXa,C 正确;
D、若取 F1 中宽叶雌株(B_XAXa)与宽叶白花雄株(B_XaY)相互授粉,则 F2 中有 1/4 不可育,
纯种宽叶红花植株(BBXAY)植株的比例为 1/4 × (2/3 × 2/3 × 1/4+1/3)=1/9,故可育植株中
纯种宽叶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9 /(1-1/4)= 4/27,D 正确。
故选 ACD。
三、非选择题:
21. 我国有 15 亿亩荒芜的盐碱地,是国家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袁隆平院士提出,海水稻早
日推广一亿亩,可多养活八千万到一亿人。
(1)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植物无法从土壤 中获
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焉。
(2)水稻生长需要 N、P、K 等矿质元素,其中 N 元素在植物体内的重要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耐盐碱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提出,耐盐碱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一般水稻品种(生长在普通土壤上)的
高。请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甚至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细胞液浓度 (2).
氮是组成蛋白质、核酸等化合物的重要元素;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3). 具有耐盐碱的基
因 (4). 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取耐盐碱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和普通水稻根
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 发生质壁分离的情
况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
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
- 18 -
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
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1)由于盐碱地中,土壤盐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大,甚至大于植物根部细胞细胞
液浓度,植物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水分甚至萎焉,故盐碱地上大多数植物很难生长。
(2)水稻生长需要 N、P、K 等矿质元素,其中 N 元素在植物体内的重要作用有:氮是组成
蛋白质、核酸等化合物的重要元素;能够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故耐盐碱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具有耐盐碱的基因。
(4)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利用质壁分离实验方法验证耐盐碱水稻根部细胞的细胞
液浓度比一般水稻品种(生长在普通土壤上)的高。故实验设计思路为:配制一系列浓度梯
度的蔗糖溶液,分别取耐盐碱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和普通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
离实验,观察对比两种植物细胞在每一浓度下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植物的矿质元素、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质
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应用,难度中等。
22. 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向密闭温室中充入一定量 14CO2 后,草莓叶片、茎、 果实的放
射性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已知某药物 X 能够调控光合产物在植物不同器 官中的分配,某
课题组对草莓分组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一昼夜后,给草莓提供标记的 CO2,24h 后获得实验结
果如图乙所示。图丙是该课题小组在 15℃条件下以草莓为材料进行研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光
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2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30℃)。
(1)14CO2 进入叶肉细胞后用于合成光合产物,该过程中 14C 的转移途径为 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和箭头表示)。由图甲可知,有机物在草花各器官间的转移路径为__________,据
图乙实验结果推测,在果实刚形成时,用 X 处理草莓全株___________(填 “会”或“不会”)
明显减弱草花的光合速率。
(2)由图丙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 。光照强度为 E 时草莓的净光合速率是
- 19 -
___________ 。若将实验温度升高 5℃则 F 点向_________(填“左”、“右”或“不”)移
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若想要得到更大的草莓,应在______温度下栽种草莓,并用 X 处理
草莓的 _________________(填“幼果”或“全株”)。
【答案】 (1). 14CO2---14C3 --- (14CH2O) (2). )叶片---茎---果实 (3). 不会 (4).
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5). 0 (6). 右 (7). 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
光合速率增大 (8). 25℃(适宜) (9). 幼果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CO2 是暗反应的原料,可以被还原为有机物。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都是酶促反应,都与酶有关。
【详解】(1) 14CO2 进入叶肉细胞后用于合成光合产物,先与 RuBP 固定生成 C3,再被还原生
成糖类,因此该过程中 14C 的转移途径为 14CO2---14C3 --- (14CH2O)。由图甲可知,放射性先后
出现在叶片-茎-果实中,因此有机物在草花各器官间的转移路径为叶片---茎---果实,据图乙实
验结果推测,在果实刚形成时(幼果),用 X 处理草莓全株,A 组放射性强度与对照组相同,
因此不会明显减弱草花的光合速率。
(2)由图丙可知,横坐标为光照强度,曲线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研
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光照强度为 E 时,光合与呼吸速率相等,草莓的净
光合速率是 0。若将实验温度升高 5℃(20℃),光合适宜温度为 25℃,光合速率变大,需要
的光照强度变大,F 为光饱和点,则 F 点向右移动,原因是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光合速率
增大。
(3)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若想要得到更大的草莓,应在 25℃温度下(光合速率酶活性最大)
栽种草莓,并用 X 处理草莓的幼果(B 组幼果放射性强度高于 C 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将理论知
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23. 图 1 是基因型为 AABb 的雄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分裂图像, 图 2 是细胞分裂
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数量变化曲线。
- 20 -
(1)图 1 所示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处于图 2 曲线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区
段。
(2)该动物细胞分裂时,图 1 中基因 B、b 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其最容易发生在图 2
曲线________区段;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
____。该基因型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若发生了基因突变,则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
为____;若发生了第二种情况,则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 。
(3)图 3 是该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画出与该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
精母细胞的精细胞的图像___________。
(4)异黄酮能干扰动物和人体正常内分泌功能,为研究异黄酮对成熟雄蛙产生精子 数的影
响,某兴趣小组将成熟雄蛙均分为两组,______________(请把实验思 路补充完整)。
【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BC (3). AB (4). 交叉互换 (5). AB:Ab=l:
3 或 AB:Ab=3:l (6). AB:Ab=l:l (7). (8). 实验组在添加
了适宜浓度异黄酮的水体中饲养,对照组在正常水体中饲养;检测并比较两组雄蛙产生精子
的数量。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 2:图 2 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的变化,其中 AB 段形
成的原因是 DNA 分子的复制;BC 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
分裂前期和中期;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
- 21 -
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1)图 1 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处于图 2 曲线 BC 区段。
(2)该动物细胞分裂时,图 1 中基因 B、b 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主要发生
在分裂间期,即图 2 曲线 AB 区段;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该基因型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若发生了基因突变,
如果是 B→b,则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AB:Ab=3:l,如果是 b→B,则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
为 AB:Ab=l:3;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AB:Ab=l:l。
(3)图 3 是该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的图像为
。
(4)异黄酮能干扰动物和人体正常内分泌功能,为研究异黄酮对成熟雄蛙产生精子 数的影
响,可以将成熟雄蛙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添加了适宜浓度异黄酮的水体中饲养,对照组在
正常水体中饲养;检测并比较两组雄蛙产生精子的数量。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
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
时期以及细胞分裂图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24. 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 tRNA(携带氨基酸的 tRNA)会转化为空载 tRNA(没有携
带氨基酸的 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如图是缺乏氨基酸时,tRNA 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
过程。
- 22 -
(1)过程①发生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已知过程①产生的 mRNA 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
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54%,其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胞嘧啶占 29%,则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腺嘌
呤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过程叫做翻译。该过程中一条 mRNA 上同时结合了
多个核糖体,其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 tRNA 通过控制图中_____(填序号)过程影响基因的表达,
这种调控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基因都是相同的,而形态、结构和功能却各不相 同,
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RNA 聚合酶 (2). 25% (3). 以 mRNA 为模板,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
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4). 少量的 mRNA 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5). ①② (6). 氨基酸减少时,抑制了转录和翻译过程,避免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7).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③是 tRNA 脱氨基酸过程,④表示空载 tRNA(没
有携带氨基酸的 tRNA)抑制转录过程。
【详解】(1)过程①表示转录,该过程需要的酶是 RNA 聚合酶。根据过程①产生的 mRNA
链中 G+U=54%,可知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 C+A=54%,根据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胞嘧啶 C 占 29%,
因此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腺嘌呤 A 所占的比例为 54%-29%=25%。
(2)②是指以 mRNA 为模板,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这一过
程叫做翻译。过程②中,一个 mRNA 上同时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其生物学意义是:少量的 mRNA
- 23 -
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由题图可知,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 tRNA 通过抑制①转录和激活蛋白激酶 Gcn2P
从而抑制②翻译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调控机制可以避免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4)同一生物体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基因都是相同的,而形态、结构和功能却各不相 同,
说明发生了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
条件及产物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 果蝇的眼色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有灰体和黑体,由等位基
因(B、b)控制。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与眼色相关的某种基因型存在致死现象。为探究
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相关的杂交实验:
实验甲:灰体突变型♀×黑体野生型♂→灰体突变型♀:黑体突变型♀=1:1
实验乙:黑体突变型♀×灰体野生型♂→灰体突变型♀:灰体野生型♀:灰体野生型♂= 1:1:1
(1)果蝇灰体性状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实验甲的 F1 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将实验甲中的 F1 雌果蝇与实验乙中的
F1 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图所示果蝇的 X 和 Y 可分为 I(X、Y 的同源区段)或 II(仅位于 X 染色体上)或Ⅲ
(仅位于 Y 染色体上)区段。选择纯合的刚毛和纯合的截毛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 F1 代
全为刚毛。甲同学认为控制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同学认为控
制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可位于_______(填“ I ”“Ⅱ”或“Ⅲ”)区段。请从
亲本和 F1 代中各选一种性状的果蝇为杂交实验对象,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支持乙的说法(要求
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2). 实验乙雌性黑体果蝇与雄性灰体果蝇杂交,
子一代中雌雄个体均为灰体 (3). BbXAXa、bbXAXa (4). 灰体野生型:黑体野生型=5:3
(5). I (6). 让亲本截毛雌性果蝇和 F1 代刚毛雄性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的关
- 24 -
系。若结果为刚毛雌:截毛雄=1:1 或截毛雌:刚毛雄=1:1,说明乙的说法是正确的
【解析】
【分析】
实验乙中:黑体雌果蝇与灰体雄果蝇杂交,子一代中雌雄个体均为灰体,说明黑体对灰体是
隐性,且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分析实验甲:突变型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
杂交,后代全为突变型雌果蝇,与性别相关联,可判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且突变型对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雄果蝇致死,且亲代雌果蝇为显性纯合的突变型。则实验
甲中,亲本灰体突变型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黑体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
根据双亲表现型及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实验乙中双亲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BBXaY。
【详解】(1)由实验乙雌性黑体果蝇与雄性灰体果蝇杂交,子一代中雌雄个体均为灰体,可
知果蝇灰体性状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
(2)由分析可知,实验甲中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 和 bbXaY,故 F1 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BbXAXa、bbXAXa。选择实验甲的 F1 雌果蝇(1/2BbXAXa、1/2bbXAXa)与实验乙的 F1 雄果蝇(BbXaY)
随机交配,根据题意 XAY 致死,则子代雄果蝇中眼色相关的基因型只存在 XaY,表现型为野生
型。分析体色的相关基因,F1 雌性产生的雌配子为 1/4B、3/4b,F1 雄性产生的雄配子为 1/2B、
1/2b,则 F2 中黑体占 3/4×1/2=3/8,灰体占 1-3/8=5/8,故将实验甲中的 F1 雌果蝇与实验乙中
的 F1 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野生型:黑体野生型=5:3。
(3)纯合的刚毛和纯合的截毛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 F1 代全为刚毛。基因可能位于常染
色上,如刚毛(DD)×截毛(dd)→刚毛(Dd),也可能位于Ⅰ(X、Y 的同源区段),如正交:
刚毛雌(XDXD)×截毛雄(XdYd)→刚毛(XDXd、XDYd),截毛雌(XdXd)×刚毛雄(XDYD)→刚毛
(XDXd、XdYD)。若想证明基因在 X、Y 同源区段,让亲本截毛雌性果蝇 XaXa 和 F1 代刚毛雄性果
蝇(XDYd 或 XdYD)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的关系,若结果为刚毛雌:截毛雄=1:1 或
截毛雌:刚毛雄=1:1,说明乙的说法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结合给出的信息推导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准确
判断基因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 山东省泰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2021-09-2830页
- 【生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2021-09-2814页
- 【生物】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上2021-09-2829页
-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21-09-2825页
- 【生物】江苏省盐城市2020届高三上2021-09-2834页
- 【生物】山东省泰安市第十九中学202021-09-2813页
- 甘肃省武威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2021-09-2840页
-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0届高三上学2021-09-2828页
- 【生物】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一2021-09-2826页
- 北京市东城区五十五中2020届高三上2021-09-28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