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9.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年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和ATP参与基因表达
B. ATP参与酶合成
C. 酶参与ATP的合成
D. 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条件和储存的最适条件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
2、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 P~ P~ 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详解】A、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ATP参与,A正确;
B、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合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C正确;
D、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条件一般较温和,酶一般在低温下储存,D错误;
故选D。
【点睛】联系ATP和酶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位于病毒囊膜表面,是已知最大的病毒表面蛋白。病毒通过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进而进入宿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刺突蛋白在病毒的核糖体中合成
B. 用于消毒的医用酒精可以使病毒表面蛋白脱水变性,从而使病毒失活
C. 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后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D. 只有人细胞膜上才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所以它只感染人类
【答案】B
【解析】
- 17 -
【分析】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刺突蛋白是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的,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用于消毒的医用酒精可以使病毒表面蛋白脱水变性,从而使病毒失活,B正确;
C、由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后以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C错误;
D、有报道宠物狗和猫也确诊了新型冠状肺炎,说明新型冠状病毒也能感染动物,D错误;
故选B。
【点睛】结合病毒的结构特征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3.“为什么癌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该疑问被称为“瓦博格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瓦博格效应”是由缺氧导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癌细胞线粒体上丙酮酸载体(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从而激活癌细胞无限增殖。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 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将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
C. 细胞癌变过程中,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
D. 如果癌细胞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依然不能高效产能,说明“瓦博格效应”不是由缺氧导致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
2、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
- 17 -
3、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癌细胞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的表达受到过度抑制的综合结果,A错误;
B、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MPC受抑制或部分缺失,间接抑制丙酮酸进线粒体,将影响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B正确;
C、细胞癌变过程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是两种糖蛋白,在某些特定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出来,C正确;
D、如果将癌细胞放入克服上述条件(充足氧)的情况下培养,发现癌细胞仍然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说明“瓦博格效应”不是由缺氧导致的,D正确;
故选A。
【点睛】结合细胞癌变的知识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图中I1一定是杂合子
B. II2与正常男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或1/4
C. 此图不可以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
D. I代的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系谱图中两个亲本都患病但生育了正常的儿子,因此判定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但不能区分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详解】A、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Ⅱ1中的正常基因一定有一个来自于Ⅰ1,因此Ⅰ1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Ⅱ2的基因型应该为1/3AA,2/3Aa,与正常男子aa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 XAY,因此II2的基因型应该为1/2XAXA、1/2XAXa
- 17 -
,与正常的男子XaY婚配,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该图可以表示其遗传的家系,C错误;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再生育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D正确。
故选C。
【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解题的突破点。
5.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弯曲半边茎内侧细胞比外侧细胞生长的快
B. 生长素对半边茎内侧细胞有促进作用,对外侧细胞有抑制作用
C.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侧细胞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
D.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外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作用因生长素的浓度、细胞的年龄、植物的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因细胞的年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且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导致内侧细胞生长快,A正确;
B、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内外侧细胞都在生长,并未体现生长素对外侧细胞的抑制作用,B错误;
- 17 -
C、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内侧细胞生长快,由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可推测内侧细胞大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C正确;
D、不同细胞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可能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点睛】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明确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细胞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其次要求考生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对实验现象(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作出合理的解释。
6.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达到较理想实验效果的是( )
A. 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用质量分数为15%盐酸处理细胞
B. 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体积分数70%的酒精洗去浮色
C. 检测蔗糖分子是否被蔗糖酶水解,用碘液
D. 鉴定组织样液否含有蛋白质,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1.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知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8%)的作用
①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2.脂肪的鉴定: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3.还原糖的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4.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CuSO4溶液不能多加。
- 17 -
【详解】A、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用质量分数为8%盐酸处理细胞,A错误;
B、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
C、检测蔗糖分子是否被蔗糖酶水解,用斐林试剂,C错误;
D、鉴定组织样液是否含有蛋白质,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察高中生物实验的具体操作,应注意区分相同试剂在不同实验中的用量。
7.如图是某同学为了探究小麦幼苗生理活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将该装置(甲)置于黑暗中测定小麦幼苗的呼吸速率,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液滴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定小麦幼苗的呼吸速率时,为防止气压、温度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校正装置(乙)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又用该装置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具体步骤如下:
①选择有代表性的叶片,将其主脉切断分成A、B两部分,如图所示,叶片的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
②________(打开或关闭)阀门,________(移除或不移除)NaOH溶液。
③先将该装置在暗处放置一昼夜,再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④取下该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向叶片的A、B两部分分别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上述实验步骤,并写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吸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CO2 (2). 由于小麦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却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而吸收的氧使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减少,导致气压下降,所以有色液滴会向左移动 (3). 放入与实验组(甲)相同的死的植物,其余都与甲装置相同 (4). 打开 (5). 移除 (6). A部分不变蓝, B部分变蓝
【解析】
【分析】
- 17 -
“装置图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1)测定装置,如图:
(2)测定方法及解读
①测定呼吸速率
a.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 NaOH 溶液用于吸收 CO2。
b.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干扰。
c.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
d.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单位时间内左移距离代表呼吸速率)。
测定净光合速率
a.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 CO2 缓冲液,用于保证容器内 CO2 浓度恒定,满足光合作用需求。
b.必须给予较强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
c.红色液滴向右移动(单位时间内右移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
【详解】(1)若要将该装置(甲)置于黑暗中测定小麦幼苗的呼吸速率,由于小麦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且小麦呼吸作用消耗装置内O2,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气压降低,红色液滴向左移动。
(2)在测定小麦幼苗的呼吸速率时,为防止气压、温度等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由于该实验的变量是小麦幼苗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故设置的对照实验是放入与实验组(甲)相同的灭活植物,其余都与甲装置相同。
(3)步骤②中为了保证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时有充足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应打开阀门,移除NaOH溶液。实验结果:A部分由于叶片的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 B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滴加碘液变蓝。
【点睛】本题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
8.二倍体菠菜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且为雌雄异株植物。某研究小组以菠菜为材料做了有关抗病和不抗病的一对性状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 17 -
(1)如果抗病、不抗病性状分别由B、b基因控制,且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XY同源区段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简要说明原因,不用写出配子和表现型)
(2)若已知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同源区段上,则F1代雌雄菠菜自由交配后,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又用两个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抗病,雌性全部表现为不抗病,那么________(能或不能)确定雄性个体中的抗病基因是来自于父本,还是来自于母本,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如果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 如果致病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由上可知,不论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均可出现同样的遗传图解,故不能确定。 (2). 抗病(♀):不抗病(♀):抗病(♂):不抗病(♂)=5:3:2:6 (3). 能 (4). 根据子代表现型可以推理得出母本基因型为XbXb,父本基因型为XbYB,进而确定子代雄性抗病个体基因型为XbYB,因此可以确定Y染色体上的抗病基因(B)一定来自于父本
【解析】
【分析】
1.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认识:
在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 如下图:
- 17 -
2.X、Y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
类型
伴 Y 遗传
伴 X 隐性遗传
伴 X 显性遗传
模型图解
判断
依据
父传子、子传孙,具有
世代连续性
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
病,女病父必病
子正常双亲病;父病女
必病,子病母必病
规律
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
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 者;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举例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3.X、Y 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
在 X、Y 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如:
- 17 -
【详解】(1)
如果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
如果致病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由上可知,不论等位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均可出现同样的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故不能确定。
(2)当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不论是在X染色体、Y染色体上还是XY同源区段上都与性别相关联。根据(1)小题的实验结果可知,F1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b:XbYb= 1:1:1:1,自由交配时,雌性个体中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 ,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所以雌配子一共两种,其基因型及比例为、,雄性个体中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所以雄配子一共三种,其基因型及比例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病(♀):不抗病(♀):抗病(♂):不抗病(♂)=5:3:2:6。
(3)由题意可知,子一代雌性全部表现为不抗病,所以基因型为XbXb,推理得出双亲中都有一个Xb。又根据子代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抗病,其基因型有三种可能即XBYB、XBYb和XbYB,假设子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BYb,则推理出亲代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b,但是这样的亲本组合杂交无法满足子代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抗病,雌性全部表现为不抗病,因此子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不可能是XBYb,同理推理当子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为XbYB才能符合题意,所以可以确定子代雄性个体中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一定来自于父本。
【点睛】结合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遗传规律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9.临近2020年的春节,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并出现死亡病例和传染现象,我国政府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科学家检测发现这场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 17 -
(1)新冠肺炎病毒进入人体内后,首先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防线会发挥防御作用,与特异性免疫相比,这种免疫类型的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答出两条)。
(2)被病毒侵染的肺泡细胞,称为_________,人体内的_________细胞会与该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病毒。
(3)病毒侵入体内后,会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该物质会刺激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4)2月28日,国家卫健委鼓励康复者捐献血浆,提高重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康复者血清中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与该物质合成与加工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被确认为“新冠”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杀菌物质 (2).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3). 靶细胞 (4). 效应T (5). 下丘脑 (6). 甲状腺素 (7). 抗体 (8). 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9). 遵医嘱治疗和自我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解析】
【分析】
1.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分别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体温上升。
3.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1)新冠肺炎病毒进入人体内后,首先非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由于已经侵入人体,这时由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组成的第二道防线会发挥防御作用,与特异性免疫相比,这种免疫类型的主要特点有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被病毒侵染的肺泡细胞,携带能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称为靶细胞,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会与该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病毒。
- 17 -
(3)据分析可知,病毒侵入体内后,会激活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该物质会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级调节,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4)由于康复者曾经接触新冠肺炎病毒,体内免疫系统产生了对应的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其血清中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的物质主要是抗体,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与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线粒体(提供能量),其中核糖体不具有膜。
(5)若被确认为“新冠”患者,具体的应对措施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治疗和自我隔离避免病毒传播,症状缓解后,适当进行一定程度体育锻炼。
【点睛】本题为热点试题,结合当下疫情考察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
10.下图是“桑基鱼塘”简化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生态系统基石的生物有_______,它们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_________。
(2)蚕粪中碳元素可以以___________形式被鱼食用,这是第_________营养级同化能量流向鱼,而鱼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后被桑树利用。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蚕粪、猪粪等再度被利用,体现了桑基鱼塘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甘蔗必须在光照时间为11.5h~12.5h时才会开花,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小组又对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蚕摄入的能量
蚕粪便中的能量
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47.8
25.4
?
21.2
(4)据表分析,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_________。
【答案】 (1). 桑树、甘蔗 (2). 太阳(能) (3). (含碳)有机物 (4). 一
- 17 -
(5). (微生物的)分解 (6). 利用效率 (7).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8). 1.2 kJ/(cm2•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各营养级的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所以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向鱼。
【详解】(1)生态系统基石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如图中的桑树和甘蔗,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因此它们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
(2)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蚕粪中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鱼食用,蚕的粪便是属于桑树固定的能量,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流向鱼,而鱼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经过腐生微生物分解作用后被桑树利用。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蚕粪、猪粪等再度被利用,体现了桑基鱼塘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固定的能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该生态系统中的甘蔗必须在光照时间为11.5h~12.5h时才会开花,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促进生物繁殖后代,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据表分析,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47.8-25.4-21.2=1.2 kJ/(cm2•a)。
【点睛】结合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知识分析题意。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研究发现,牛的瘤胃中含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这些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分解秸秆等废弃物。某科研小组按以下实验流程分离获取了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
(1)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能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是________。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
(2)步骤A是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此步骤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的某个同学将瘤胃菌种提取液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种,原因是_________。
- 17 -
(4)按照修正后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如图)。图中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________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
(5)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该目的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4个平板上均接种0.1ml样品溶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通过计算得知原样品溶液中每毫升含有目的菌1.75×108个,则稀释倍数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葡萄糖苷酶 (2). 葡萄糖 (3). 选择培养 (4). 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5). 瘤胃中的微生物为厌氧型,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繁殖 (6). 产量和活性 (7). 菌2 (8). 105
【解析】
【分析】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纤维素分解菌常采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物质,纤维素分解菌由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在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微生物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接种方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有的还有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维生素)。
【详解】(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其中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是葡萄糖苷酶。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2)牛胃取样后,使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或目的菌)的浓度,因此步骤A是选择培养。
(3)由于瘤胃中的微生物为厌氧型,不能在有氧环境中生存、繁殖,所以将瘤胃菌种提取液接种到适宜的培养液中,调节pH及温度至适宜条件,并持续通入无菌空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液中几乎没有菌种。
- 17 -
(4)按照修正后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如图)。图中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产量)及酶的活性;图中菌2周围的透明圈最大,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
(5)用于计数细菌菌落的常用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156、178和191的平板计数,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对应的应该是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目,所以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156+178+191) ÷3÷0.1稀释倍数=1.75×108,因此稀释倍数= 105。
【点睛】结合培养基的配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等分析题意和题图。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为了获得治疗癌症效果更好的抗体,科学家对鼠源抗体进行了如下的改造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通过基因________,对现有的鼠源抗体进行改造,这项技术称为___________。
(2)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图中给出的结构外,还应具有_______、________。
(3)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浆细胞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__DNA上。
(4)让浆细胞与______________细胞进行杂交,并通过选择培养基以及____________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足够数量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嵌合抗体的细胞。
【答案】 (1). 修饰 (2). 蛋白质工程 (3). 标记基因 (4). 复制原点 (5). 显微注射技术 (6). 染色体 (7). (骨髓)瘤细胞 (8). 克隆化培养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基本步骤:
(1) 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 17 -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图中通过将目的基因导入缺陷细胞或其他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修饰和改变缺陷细胞的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称为基因修饰;现有的鼠源抗体属于蛋白质分子,对其进行改造的技术称为蛋白质工程。
(2)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图中给出的结构: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外,还应具有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浆细胞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
(4)让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杂交,并通过选择培养基以及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足够数量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嵌合抗体的细胞,称为杂交瘤B细胞,它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起作用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点睛】结合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分析题图和题干。
- 17 -
- 17 -
相关文档
- 【生物】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下2021-09-286页
- 辽宁省丹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9-288页
- 广西北海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2021-09-2825页
- 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2021-09-2831页
- 【生物】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1-09-2813页
- 【生物】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高三第2021-09-278页
- 【生物】江苏省徐州市古邳中学20202021-09-2614页
- 西藏山南市二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2021-09-2613页
- 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线上2021-09-2615页
- 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2021-09-26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