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8.50 KB
  • 2021-09-28 发布

黑龙江省大庆市四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大庆四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校内检测 生物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细胞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以个体间的团结协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 酵母菌、蓝藻、小球藻都能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D.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对物质的吸收不具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 的生命活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原核细胞进行二分裂。 【详解】A、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 错误; B、颤藻为原核生物,水绵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故在电 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观察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 正确; C、蓝藻为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 错误; D、无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故细胞对物质的吸收都具有选 择性,D 错误。 故选 B。 2.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B. 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构成纤维素的单体 C. DNA 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催化形成不同的化学键 D.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合成自身需要的部分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即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细胞膜 向高浓度的溶液运行)的过程。(2)纤维素等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1 分子麦芽糖水解后 - 2 - 生成 2 分子葡萄糖。组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3)磷酸 二酯键是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DNA 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合成离不开 DNA 聚合酶的 催化,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过程。DNA 复制和逆转录的产物都是 DNA。(4)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均含有少量的 DNA。 【详解】A、细胞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内溶液的浓度,进而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A 正确; B,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是构成纤维素的单体,B 正确; C、DNA 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C 错误;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少量的 DNA,这些 DNA 上的基因都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叶 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以合成自身需要的部分蛋白质,D 正确。 故选 C。 3.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脂质都参与生物膜的构成 B. C、H、O、P 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 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属于细胞的能源物质 D. 活细胞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而氢原子的个数最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可参与动物细胞膜的组 成,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的组成元素是 C、H、O,磷脂的组成元素是 C、 H、O、N、P。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详解】A、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可参与构成细胞膜,但并非所有脂质都构成生物膜,如脂 肪不参与构成细胞膜,A 错误; B、糖原属于多糖,组成元素只有 C、H、O,不含 P,B 错误; C、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肌糖原属于多糖,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也属于细胞的能 源物质,C 错误; D、活细胞中氧元素的含量最多,而氢原子的个数最多,D 正确, 故选 D。 4.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3 - A. 幼嫩细胞与衰老细胞相比,自由水含量丰富、线粒体多 B.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C. 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定律 D. 有的生物膜上除了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外,还含有色素分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分裂增殖:永生不死细胞;2)形态结构变化:癌变细胞的形 态发生改变;3)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 细胞膜表明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2、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 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 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 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幼嫩细胞与衰老细胞相比,代谢旺盛,其自由水含量丰富、线粒体多,A 正确; B、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其容易分散和转移,B 正确; C、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基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C 错误; D、有的生物膜上除了含有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外,还含有色素分子,如类囊体薄膜,D 正确。 故选 C。 5.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核糖体是合成和加工胰岛素的场所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产生[H] C. 所有细胞都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D. 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上会发生碱基对之间氢键的形成与断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 - 4 - 3、翻译是指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核糖体是胰岛素合成场所,不是加工场所,A 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够产生[H],B 正确; C、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所以都具有磷脂双分子层,C 正确; D、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上会发生碱基对之间氢键的形成(mRNA 与 tRNA 配对)与断裂 (mRNA 与 tRNA 分离),D 正确。 故选 A。 6. 取某一红色花冠的 2 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 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 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 4 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B. 图 1 中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造成的 C. 第 2 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 D. 图 2 中曲线Ⅰ、Ⅱ分别与图 1 中甲、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相对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 1 中的花瓣细胞放在甲溶液中,细胞的失水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当达到 一定的失水量后,失水量随时间的延长不再变化,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图 1 中的花瓣细 胞放在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随时 间的延长又逐渐减少,超过 4min 后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又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 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溶质的溶液。 图 2 中,Ⅰ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与图 1 中的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相对应,Ⅱ液泡先变 小后维持不变,与图 1 中的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相对应。 【详解】A、第 4 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开始吸水,由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不会涨破,发 生了质壁分离复原,A 正确; - 5 - B、图 1 中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 的溶质可以被细胞通吸收进入细胞内部,B 正确; C、甲溶液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可知,第 2 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 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C 正确; D、图 2 中曲线Ⅰ、Ⅱ分别与图 1 中乙、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相对应,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7. 下列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 B. 膜蛋白减少不影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D. 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一定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作用,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同一物 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 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气体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详解】A、水绵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A 正确; B、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运输,故膜蛋白减少会影响无机 盐离子的吸收速率,B 错误; C、由于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可能不同,所以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 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一般不相同,C 错误; D、同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氧气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D 错误。 故选 A。 8. 如图所示酶 X 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6 - A. 酶 X 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在 20~4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可进一步探究酶 X 的最适温度 C. 本实验中,pH、底物量和酶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D. 通常酶 X 制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受季节限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的催化具有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 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 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 正确; B、本实验可确定酶 X 的最适温度在 20℃~40℃之间,但由于温度梯度较大,所以要进一步探 究酶 X 的最适温度,可在 20℃~40℃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B 正确; C、本题研究的是酶 X 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自变量是温度,pH、底物和酶量均属于无关变量, 所以测定酶 X 的活性时,pH、底物量和酶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C 正确; D、据图可知,酶 X 从 10℃~70℃条件下的温度都较高,由此可推知在实际使用中,酶 X 制剂 几乎在所有的季节都能使用,不受季节限制,D 错误。 故选 D。 9. 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肌肉无氧呼吸的全过程都有 ATP 生成 - 7 - B. 光合作用产生 ATP 的过程不一定都在叶绿体中进行 C. 少数酶的组成元素与 ATP 的组成元素相同 D. 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由 1 分子腺嘌呤碱基、1 分子核糖、3 个磷酸基组 成,植物细胞产生 ATP 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细胞合成 ATP 的过程是呼吸作用。 【详解】A、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 ATP 的产生,A 错误; B、原核细胞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但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 ATP,B 正确; C、少数酶的本质是 RNA,和 ATP 一样都含 C、H、O、N、P 五种元素,C 正确; D、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 正确。 故选 A。 10.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 B.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 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不彻底氧化产物中储存有能量未释放 D. 严格的无氧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是因为此条件下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最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  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 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 酶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 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  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 - 8 - 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  酶 2C2H5OH+2CO2 或 2C3H4O3(丙 酮酸)+4[H]  酶 2C3H6O3(乳酸) 【详解】A、由于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溶液,人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 pH 的 相对平衡,A 正确; B、食物链上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通过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以及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三种 途径被消耗,B 正确; C、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不彻底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储存有能量未释放,C 正确; D、由于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较低氧条件下旺盛,故严格 的无氧环境不利于水果保鲜,D 错误; 故选 D。 11. 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 b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叶绿素 a B. 改变滤液细线的宽度做纸层析,可以探究滤液细线的宽度对实验的影响 C. 无水乙醇既能用于提取色素,又能用于色素的分离 D.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 碎以后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 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 色素分离开来。 【详解】A、叶绿素 a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叶绿素 b,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大于叶绿素 b,A 错误; B、改变滤液细线的宽度做纸层析,可以探究滤液细线的宽度对实验的影响,B 正确; C、无水乙醇只能用于提取色素,不能用于色素的分离,C 错误;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因色素分解而消失,但不会随层析液挥发 - 9 - 而消失,D 错误。 故选 B。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B. 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 5 号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D. 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 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 【详解】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例如四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 就有同源染色体,A 错误; B、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不利,B 错误; 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 5 号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段所致,C 错误;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都会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 正确。 故选 D。 13.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B.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C. 基因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环境或研究对象的不同 D. 染色体组整倍增加或减少,必然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 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 10 - 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 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的现象,A 错误; B、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且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才是多倍体,B 错 误; C、基因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环境或研究对象的不同,C 正确; D、染色体组整倍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基因数目的变化,而种类不一定发生改变,例如 AA 加 倍形成 AAAA,D 错误。 故选 C。 14. 如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 1 号染色体复制时,其上的基因 A 突变为 a,则 a 基因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B. 若在复制时没有发生任何变异,则该细胞可能产生 2 种类型的精细胞 C. 若分裂时染色体 1 和 2 未分离,则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精细胞 D. 如果染色体 4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则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可能一半出现异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配对,所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期。 【详解】A、1 号染色体复制时,其上的基因 A 突变为 a,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如果该精 子未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则 a 基因不能遗传给子代,A 错误; - 11 - B、一个精原细胞正常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以产生四个,但只有两种精细胞,B 正确; C、若分裂时染色体 1 和 2 未分离,则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精细胞,C 正确; D、如果染色体 4 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则产生两个异常的精细胞,但减数第一次正常进行, 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可以产生 2 个正常的精细胞,D 正确。 故选 A。 15.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B.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C. 秋水仙素能抑制植物叶肉细胞纺锤体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 细胞周期中染色质 DNA 比染色体 DNA 更容易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 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 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 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可以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 正确; B、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B 正确; C、植物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所以也不会形成纺锤体,C 错误; D、与染色质相比,染色体处于高度螺旋状态,DNA 更难复制,D 正确。 故选 C。 16.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B. 高度分化的细胞虽不具有分裂能力,但细胞核中的 DNA 仍会解旋 - 12 - C. 细胞凋亡和癌变过程中 DNA 和 mRNA 都会改变 D. 蛙的红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 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表达的过程是转录和翻译 过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 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 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髄中,增殖分化形成血细胞和淋巴细胞 等,A 正确; B、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但是会发生基因的表达,在转录过程中细胞核 DNA 会解旋,B 正 确; C、细胞凋亡 DNA 不变,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有 mRNA 会改变,细胞癌变过程中 DNA 和 mRNA 都会改变,C 错误; D、蛙的红细胞增殖是无丝分裂,不会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D 正确。 故选 C。 17.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生长时,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染色体复制加快 B.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C. 细胞分化是由于 DNA 的多样性,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D. 癌症的发生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 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 - 13 - 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 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生长时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但该过程中染色体不会复制,细胞分裂 时染色体才会复制,A 错误; B、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B 正确; C、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C 错误; D、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积累的结果,D 错误。 故选 B。 18. 将某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 2N)的核 DNA 经 3H 充分标记后,置于不含 3H 的培养基中 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 3H,原因是细胞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无法确定子细胞含 3H 的染色体数 C. 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 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子细胞含 3H 的 DNA 分子数为 N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因为题目中不能确定是进行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所以都要考虑,要注意:若是有丝分裂, 分裂两次,DNA 复制 2 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 2N;若是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 只 复制 1 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为 N。由于 DNA 为半保留复制,亲代 DNA 复制一次成为两个 DNA 分子,亲代的两条母链分布在两个子代 DNA 分子中。 【详解】A、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 3H,说明 DNA 复制了两次,则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 裂,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 错误; B、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特点,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 3H 的染色体数目为 2N, 但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因此每个子细胞中含有 3H 的染色体数目为 0~2N,不能确定具体数量,B 正确;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 3H,说明该过程中 DNA 复制了一次,细胞分裂了两次,应为减数分 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 正确; D、若进行减数分裂,由于 DNA 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则子细胞含 3H 的 DNA 分子数 - 14 - 为 N,D 正确。 故选 A。 19. 如图所示为患有某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该病由一对复等位基因 B+、B、b 控制,其显 隐性关系为 B+>B>b,并且 B+和 b 均为致病基因,该对复等位基因与控制红绿色盲的等位基因 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若Ⅲ10 患有 21 三体综合征,则其体细胞中最多有 92 条常染色体 B. Ⅱ7 与一位不具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1/4 C. Ⅲ10 的基因型为 XBXb 或 XBXB D. Ⅲ9 和Ⅲ11 的基因型分别为 XBY、XbY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该对复等位基因与控制红绿色盲的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该对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又由于“显隐性关系为 B+>B>b,并且 B+和 b 均为致病基因”,因此正 常个体的基因型有 XBY、XBXB、XBXb。 【详解】A、人的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是 22 对,则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 细胞中有 45 条常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具体为 90 条,A 错 误; B、Ⅲ-11 的致病基因来自Ⅱ-5,但Ⅱ-5 不患病,由此推导出Ⅲ-11 的基因型应为 XbY,正常 男性的基因型均为 XBY。分析推理可知,I-2 的基因型为 XB+Xb,进而推导出 II-7 的基因型 为 1/2XB+Y、1/2XbY。II-7 与一位不具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女性(XBXB)婚配,子女患病 的概率为 1/2×1/2=1/4,B 正确; C、Ⅲ-11 的致病基因来自Ⅱ-5,但Ⅱ-5 不患病,故 II-5 与 II-6 的基因型为 XBXb、XBY,则 Ⅲ10 的基因型为 XBXb 或 XBXB,C 正确; D、Ⅲ-11 的致病基因来自Ⅱ-5,但Ⅱ-5 不患病,由此推导出Ⅲ-11 的基因型应为 XbY,Ⅲ9 - 15 - 不患病,故基因型分别为 XBY,D 正确。 故选 A。 20. 喷瓜的性别是由 3 个基因 aD、a+、ad 决定的,aD 对 a+为显性,a+对 ad 为显性。喷瓜个体 只要有 aD 基因即为雄性,无 aD 而有 a+基因时为雌雄同株,只有 ad 基因时为雌性。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喷瓜的雄株基因型为 aDaD、aDa+、aDad B. 该种植物不能产生基因组成为 ad 雄配子 C. 该种植物不能产生基因组成为 a+的雌配子 D. aDa+×a+ad→雄株∶雌雄同株=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 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题意分析,雄株的基因型为 aDa+、aDad;雌株的基因型为 adad;雌雄同株(两性植株)的基因 型为 a+a+、a+ad,可见,喷瓜的性别是由基因决定的。 【详解】A、由题意可知雌株的基因型为 adad,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a+a+、a+ad,因此该植物不 可能产生基因型为 aD 的雌配子,因此不会产生基因型为 aDaD 的雄株,A 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该种植物能产生基因组成为 ad 雄配子,B 错误; C、两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a+a+、a+ad,因此该植株可以产生基因型为 a+的雌配子,C 错误; D、aDa+×a+ad→aDa+(♂)∶aDad(♂)∶a+a+(雌雄同株)∶a+ad(雌雄同株)=1∶1∶1∶1, 因此雄株∶雌雄同株=1∶1,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21.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 自交和测交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16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 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 组合定律,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四种,比例是 1:1:1:1,可以 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植物常用自交法进行验证,根据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若杂合子自交后代表现型比 例为 3:1,则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根据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结果,若杂合子自交 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9:3:3: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表现型由环境和基因型共同决定,故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 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 正确; B、自交和测交不仅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也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错误;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 正确;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故都属于相 对性状,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22.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 _ Aa _ aaB_ aa D_ aabbdd A. 如果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 AaBbDd 的个体自交, F1 中 AAbbdd:AaBbDd:aaBBDD=1:2:1 B. 黄花(aaBBDD)×金黄花,F1 自交,F2 中黄花基因型有 8 种 C. 若选择基因型为 AaBBDd的个体自交,子一代可同时出现四种花色 - 17 - D. 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 测交后代为白花∶黄花=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白花的基因型为 AA----,乳白花的基因型为 Aa----,黄花的基因型为 aaB---或者 aa--D-, 金黄花的基因型为 aabbdd。 【详解】A、如果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不知道三对基因的连 锁 情 况 , 所 以 基 因 型 为 AaBbDd 的 个 体 自 交 , F1 中 基 因 型 及 其 比 例 不 一 定 是 AAbbdd∶AaBbDd∶aaBBDD=1∶2∶1 , 如 A 、 B 、 D 连 锁 , 子 一 代 的 基 因 型 和 比 例 为 AABBDD∶AaBbDd∶aabbdd=1∶2∶1,A 错误; B、黄花(aaBBDD)×金黄花(aabbdd),子一代的基因型是 aaBbDd,子一代自交后代黄花基 因型有 2×3+2=8 种,B 正确; C、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则亲代需同时含 A 和 a、B 和 b、D 和 d,基因型为 AaBBDd 的个体自交,子一代不能出现 bb,不会出现金黄花,故不能得到四种花色,C 错误; D、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 基因型为 AaBBDD,测交后代为乳白花(AaBbDd)∶ 黄花(aaBbDd)=1∶1,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依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16 种 B. 所有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X 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自由组合 D. 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 18 - 自由组合。 【详解】A、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3×3×3×3=81 种,A 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错误; C、X 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能自由组合,C 正确; D、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D 错误。 故选 C。 24. 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 B 和 E 共同存在时, 植株开两性花,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 E 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 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 E,植物表现为败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现为败育的个体基因型为:BBee、Bbee、bbee B. BbEe 个体自花传粉,子代表现为野生型∶败育∶双雌蕊=9∶4∶3 C. BBEE 和 bbEE 杂交,F1 自交得到的 F2 都为可育个体 D. BBEE 和 bbEE 杂交,F1 连续自交得到 F2 中 b 的基因频率为 25%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 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 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由题意知,B、b 和 E、e 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 B_E_为两性花,bbE_为双雌 蕊可育植株,bbee、B_ee 为败育。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由于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 E,植株表现为败育,所以表现败育的个 体基因型为 BBee、Bbee、bbee,A 正确; B、按照自由组合定律,BbEe 个体自花传粉,子代表现为野生型(B_E_):双雌蕊(bbE_):败 育(__ee)=9:3:4,B 正确; C、BBEE 和 bbEE 杂交,F1 的基因型为 BbEE,所以自交得到的 F2 代都为可育个体,C 正确; D、BBEE 和 bbEE 杂交,F1 的基因型为 BbEE,自交得到的 F2 代都为可育个体,所以自交得到的 F2 代中的 b 的基因频率为 50%,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 19 - 25.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红绿色盲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一定能观察到隔代遗传现象 B. 若等位基因 B/b 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群体中与之相关基因型有 7 种 C. 多指、苯丙酮尿症、原发性高血压是单基因遗传病 D. 产前基因诊断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儿不患先天性疾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 病(如 21 三体综合征)。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 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 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 病率。 【详解】A、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但患病家系的系谱图中不一定能观 察到隔代遗传现象,A 错误; B、若等位基因 B/b 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群体中与之相关基因型有 7 种,女性 3 种,男性 4 种,B 正确; C、多指、苯丙酮尿症为单基因遗传病,而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C 错误; D、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儿也会患先天性疾病,如 21 三体,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26. 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内正在发生的某种生理过程,图中甲、乙、丙均表示 DNA 分子,a、b、c、d 均表示 DNA 链,A、B 表示相关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20 - A. 酶 A 为解旋酶,酶 B 为 DNA 聚合酶,在合成 c 链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B. 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研究图示过程中的半保留复制 C. 图示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乙、丙分开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图示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该时期还发生 ATP 的水解、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质的合成等生理 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内正在发生的 DNA 复制过程,图中甲、乙、丙均 表示 DNA 分子,a、b、c、d 均表示 DNA 链,A 表示解旋酶,B 表示 DNA 聚合酶。DNA 分子复制 时,以 DNA 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 DNA 分子各含一条亲 代 DNA 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图中酶 A 为解旋酶,能使 DNA 分子解开双螺旋,酶 B 为 DNA 聚合酶,在合成 c 链 的过程中发挥作用,A 正确; B、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如 15N 标记,可研究图示过程中的半保留复制,B 正确; C、图示 DNA 复制过程发生在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核内,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 乙、丙分开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C 错误; D、图示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的反应,该细胞正处于分裂的间期,同时还有 ATP 的水解、 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质的合成等发生,D 正确。 故选 C。 27. 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内基因 D 的结构简图,共含有 5000 个碱基对,其中碱基 A 占 3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21 - A. 基因 D 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③处 B. 基因 D 复制两次,共需要 6000 个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若②处 T—A 替换为 G—C,该基因发生突变,但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D. 基因 D 的等位基因 d 中碱基 A 也占 3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内基因 D 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 连接 酶、DNA 聚合酶的作用部位;②为碱基对;③为氢键,是 DNA 解旋酶的作用部位。该基因共由 5000 对碱基组成,其中碱基 A 占 30%,则 T%=A%=30%,G%=C%=50%-30%=20%。 【详解】A、基因 D 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③氢键处,A 正确; B、该基因中 A 占 30%,则 G 占 20%,含有 G 的数量为 5000×2×20%=2000,故基因 D 复制两次, 共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2-1)×2000=6000,B 正确; C、若②处 T—A 替换为 G—C,该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即基因发生了突变,但由于存 在密码子简并性,故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 正确; D、D 的等位基因 d 是基因突变形成的,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因此 d 中 碱基 A 不一定占 30%,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结合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考查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分子的 复制,要求考生识记 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部位的名称;掌握碱基互 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识记 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并能运用延伸 规律进行计算。 28. 下列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T2 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 ②在翻译过程中,tRNA 分子的—OH 端与相应的氨基酸结合 ③mRNA 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 tRNA 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④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可完成中心法则的部分过程 - 22 - 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DNA 分子较多,转录成的 mRNA 分子也较多 ⑥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T2 噬菌体的 DNA 是用 32P 直接标记的 ⑦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所以在 mRNA 上找不到其对应的反密码子。蛋白质的合成是基因选 择性表达的过程,该过程中细胞内的 DNA 含量不变。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直接用培养 基培养。 【详解】①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 T2 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①正确; ②在翻译过程中,tRNA 分子的—OH 端与相应的氨基酸结合,②正确; ③mRNA 上的终止密码子不能在 tRNA 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③错误; ④叶绿体和线粒体为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可完成中心法则中的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④正确; 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转录成的 mRNA 分子较多,但 DNA 含量不变,⑤错误; ⑥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故不能直接用 32P 标记,⑥错误; ⑦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⑦正确; 综上分析,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29.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内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该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为模板以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B. 图示过程会出现在蓝藻细胞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由 a→b C. ②过程需要 tRNA、mRNA、rRNA 的参与,并且此过程会出现 A-U 配对 D. ①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 DNA 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答案】A - 23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 译过程。 【详解】A、①是转录过程,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A 错误; B、蓝藻没有细胞核,所以可以进行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从图中看出,b 端核糖体上多肽链 更长,所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 a→b,B 正确; C、②是翻译过程,需要 tRNA、mRNA、rRNA 的参与,并且此过程会出现 mRNA 和 tRNA 配对的 现象,所以存在 A-U 配对,C 正确; D、①过程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参与,此酶能识别 DNA 分子中特定的碱基序列,D 正确。 故选 A。 30.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基因突变既可以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以自发产生 ②除同卵双胞胎外,没有两个同胞兄弟或同胞姊妹在遗传上完全相同 ③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都能够遗传给后代 ④基因的改变仅引起生物体单一性状的改变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 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 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 【详解】①基因突变既可以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以自发产生,①正确; ②因为有性生殖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因此,除同卵双胞胎外,没有两个同胞兄弟或同胞姊妹 在遗传上完全相同,②正确; ③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未必都能够遗传给后代,若该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体细胞中, 则一般不能遗传,③错误; ④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也有一因多效的情况,故基因的改变未必仅引 - 24 - 起生物体单一性状的改变,④错误。即 B 正确。 故选 B。 【点睛】 31. 如图是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照下 CO2 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 25℃ B. 在 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 2 倍 C. 每天光照 12h,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在 20℃左右 D. 持续光照,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 3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有光条件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 ATP 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 胞质基质;在无光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ATP 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图中 光照条件下 CO2 的吸收量为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因此 30°C 条件下总光合作用量=3.5+3=6.5,此值在所有温度条件下最高。 【详解】A、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最大时的温度为 30℃,A 错误; B、在 5℃时,光合作用速率=1+0.5=1.5,呼吸作用速率=0.5,所以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作用 速率的三倍,B 错误; C、每天光照 12 h,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度应是光照 12 h 有机物净积累量与黑暗 12 h 消耗 的有机物量的差值最大的温度,即图中的 20℃,C 正确; D、持续光照,,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为净光合速率最大时温度 25℃,D 错误。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 25 - 32. 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 A、a 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 B、b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 A 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 B 控制黄色物 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 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理论上该个体能产生________种配子。 (2)图丙中,1 号基因型为__________,5 号基因型为__________。 (3)若 5 号与 6 号交配,后代 8 号为绿色羽毛的概率为_______。 (4)如果从图丙所示家系图中选择两个个体交配,通过子代的羽毛颜色就可以判断出其性别, 则最好选择的个体组合为_________,其子代中雌性个体的羽毛颜色全部是_______。 【答案】 (1). BbZAW (2). 4 (3). bbZAW (4). bbZAZA 或 bbZAZa (5). 1/2 (6). 1 号和 7 号 (7). 白色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和图形甲乙分析可知绿色的基因型是 B-ZA-,蓝色的基因型是 bbZA-,黄色的基因型是 - 26 - B-ZaZa、B-ZaW,白色的基因型是 bbZaZa、bbZaW。 【详解】(1)已知 A、a 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故由图甲可 知,该个体基因型为 BbZAW。理论上该个体可产生 BZA、BW、bZA、bW 共四种基因型。 (2)图丙中 1 号为蓝色羽毛,基因型为 bbZAW,2 号为绿色羽毛,但其子代有白色个体出现, 所以 2 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BbZAZa,5 号个体为蓝色羽毛,故基因型为 bbZAZA 或 bbZAZa。 (3)5 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1/2bbZAZA、1/2bbZAZa,2 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BbZAZa,3 号为黄羽,但 子代有白羽个体,故 3 号基因型为 BbZaW,6 号为黄羽,基因型为 1/3BBZaW、2/3BbZaW,所以 5 号与 6 号交配,后代 8 号为绿色羽毛(B-ZA-,)的概率为(1-2/3×1/2)×(1-1/2×1/2)=1/2。 (4)如果从图丙所示家系图中选择两个个体交配,通过子代的羽毛颜色就可以判断出其性别, 则最好选择的个体组合为 1 号(bbZAW)和 7 号(bbZaZa),其子代中雌性(bbZaW)个体的羽毛 颜色全部是白色。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请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问题: (1)作物栽培时“正其行、通其风”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光合作用的_______过程。作物栽培 过程中,对于板结的土壤应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其原因之一是松土透气有利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快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2)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如果两种农作物的光 补偿点相同,则它们在光补偿点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相同”、“不同”、“不 一定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多种植物的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下,植物的光合速率均下降,原因可能有: ①高温破坏了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使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光反应受到抑制; 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光。 ②高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使叶片吸收的 CO2 减少,暗反应受到抑制。 【答案】 (1). 暗反应 (2). 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好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3). 不一定相同 (4). 它们的呼吸速率不一定相同) (5).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6). 红光和蓝紫光( 答不全不得分) (7). 部分气孔关闭(或气孔开放度下降) 【解析】 【分析】 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 - 27 - 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 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 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知道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因为适当提高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 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详解】(1)作物栽培时“正其行、通其风”的目的是可确保空气流动,及时为作物补充二 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直接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行。 对土壤有机物起分解作用的主要是土壤微生物,故根据松土透气加快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 判断,松土透气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和繁殖,加快了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从 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2)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如果两种农作物的光 补偿点相同,则它们在光补偿点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不一定相同,原因是它们的呼吸速率不 一定相同。 (3)在高温环境下,植物的光合速率均下降,原因可能有:①高温破坏了类囊体薄膜的结构, 使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光反应受到抑制;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② 高温下部分气孔关闭,使叶片吸收的 CO2 减少,暗反应受到抑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等知识点,意 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解题的一般思路和联系实际的能力。 34. 某植物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白色和黄色是一对 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共同控制,其产生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 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乙所示: - 28 - (1)图甲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甲,分析白色花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图乙中 F2 白花植株中,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个体在 F2 代白花植株 中的比例为______;还有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它们的基因型 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乙中 F2 黄花植株随机交配一代,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5)若该种植物群体中存在基因型为 AaGgRr 的某植株,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AGR:AGr: AgR: Agr aGR: aGr: agR: agr=3:3:1:1:1:1:3:3,则这三对基因的位置分布情况应该为图 ______(填“甲”“乙”“丙”或“丁”)。 【答案】 (1).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7 (3). 6/13 (4). AaBB、aaBb、AABB、aaBB、aabb (5). 白色∶黄色=1∶8 (6). 乙 【解析】 【分析】 图甲为基因 A 与 B 的作用机制,其中基因 A 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这种酶能促进白色素合成 黄色素,但基因 B 抑制基因 A 的作用,因此黄色报春花的基因型为 A_bb,其余基因型均为白 色,即开白色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_、aaB_、aabb。 图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 13:3,说明子一代是双杂合子 AaBb,则亲本白花为 aaBB,黄花 为 AAbb。 【详解】(1)图甲为基因 A 与 B 的作用机制,其中基因 A 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这种酶能促 进白色素合成黄色素,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的。 (2)根据分析可知,开白色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A_B_、aaB_、aabb,共 7 种。 (3)已知中 F2 白花藏报春中白花占 13 份,其中 AaBb(4 份)、AABb(2 份)自交会发生性状 分离,出现黄花,占 F2 代白花藏报春的 6/13。A_BB(3 份)、aaB_(3 份)、aabb(1 份)无论 自交多少次都是白花。 - 29 - (4)根据分析可知,F2 代黄花植株的基因为 AAbb1/3、Aabb2/3,则 F2 黄花植株随机交配一代, 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黄色=1∶8。 (5)根据分析可知,AG∶Ag∶aG∶ag=3∶1∶1∶3,R∶r=1∶1,说明 A 和 G 位于一条染色体 上,a 和 g 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R 和 r 位于另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故如图乙所示。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5. 下图甲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 DNA 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若该过程中 DNA 分子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并引起___________的改变,这一现象称为基因突变。 (2)真核细胞中②过程发生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 (3)若某基因突变后,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 _____________。 (4)乙图所示变异发生在___________之间,属于____________变异。 (5)图丙为某种生物(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该生物是_____倍体。若该 生物的基因型为 DDdd,则该个体属于_______(填“纯合子”、“杂合子”);若减数分裂时,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并正常分离,则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__________。 (6)玉米子粒黄色基因 T 与白色基因 t 是位于 9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偶尔发现了一 株黄色子粒植株,其染色体及其基因组成如图丁。该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3 条 9 号 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 1 条和 2 条 9 号染色体的配子。该植株可产生的 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若用该植株进行测交,则子代中黄色子粒植株所占 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复制 (2). 基因结构 (3). 细胞核、叶绿体 、线粒体 (4). 翻 译提前终止(或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5). 非同源染色体 (6). 染色体结构(或可 遗传) (7). 四 (8). 杂合子 (9). DD 、Dd 、dd (10). T:Tt:tt:t= 1∶2∶1∶2 (11). 1/2 【解析】 - 30 -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表示中心法则,①表示 DNA 复制,②表示 DNA 转录,③表示翻译;图乙 染色体 DNA 完成复制后发生易位;图丙细胞中有 4 个染色体组。 【详解】(1)图甲中,①表示 DNA 复制;若该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并 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则称为基因突变; (2)图 1 的②是转录,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 DNA 的转录; (3)若某基因突变后,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肽链长度明显变短,说明基因突变导致终止 密码子提前(翻译提前终止); (4)乙图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5)图丙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说明该生物为四倍体;若该生物基因型为 DDdd,则该个体 属于杂合子;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 DD、dd 和 Dd; (6)根据题意可知,该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Ttt,能够产生的配子为 T:t:Tt:tt=1:2:2: 1;用该植株测交,则子代黄色子粒植株的比例为 2 1 1 1 2 2 1 2     。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学生中心法则、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两大遗传定律的相 关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要求学生学会联系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分析。 36. 某科研小组欲从羊粪中分离、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种,为此开展了相关实验, 最终获得了相应的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倒平板之前,培养皿需要灭菌处理,常采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接种后的平 板需倒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板上出现该菌落后,为长期保存菌种,可配制 1mL 菌液与______充分混匀,置于-20℃ 冰箱中。 (4)为研究该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定期从菌液中抽样,采用_______对其进行计数,最 终绘制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5)该科研小组想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分解纤维素,细胞多采用________法固定化。 (6)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提取到的该细菌中的部分蛋白质时,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加 入 pH 为 7.0、浓度为 20mmol/L 的__________到适当高度进行洗脱,结果甲蛋白质先洗脱出来, 乙蛋白质后洗脱出来,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是______蛋白质。 【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2). 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 - 31 - 皿造成污染 (3). 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4). 甘油 (5). 血细胞计数板 (6). 包埋 (7). 磷酸缓冲液 (8). 甲 【解析】 【分析】 认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菌种保存有临时保 存和长期保存;固定化酶的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和包埋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方 法有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 【详解】(1)培养皿是玻璃器皿,灭菌常采用的两种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接种后需要将平板倒置,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 (2)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 定; (3)长期保存菌种需要采用甘油管藏,菌液与甘油充分混匀,置于-20℃冰箱中; (4)研究该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定期从菌液中抽样检测,采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其进行计 数,最终绘制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5)细胞体积较大,不易吸附和结合,固定化时采用包埋法进行; (6)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提取到的该细菌中的部分蛋白质时,等样品完全进入凝胶层后,加 入 pH 为 7.0、浓度为 20mmol/L 的磷酸缓冲液到适当高度进行洗脱,结果甲蛋白质先洗脱出来, 乙蛋白质后洗脱出来,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是甲蛋白质,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 珠内部,路程短,先洗脱出来。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菌种保存、微生物数量测定、固定化细胞和凝胶色谱法分 离蛋白质,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都是教材中的识记类知识点,难度较小,需要注意的是采用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过程中,抽样时要注意摇匀,同时,因为会把死细胞也计入其中,检测结 果比实际偏大。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