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5.28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点强化练68 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
1.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
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会经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
C.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2.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的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3.(2020·安徽黄山质检)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成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的分层有关
4.某植被严重破坏的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三个典型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 )
A.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
7
B.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将不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5.如图为某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珊瑚虫和该区域的鱼组成珊瑚礁群落
B.珊瑚礁体积变化影响鱼类的多样性
C.该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演替至第4年时各种鱼类个体数才达到K值
6.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中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7.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7
B.甲中①、②两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C.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8.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下面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化情况图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增加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9.(2019·陕西八校联考)针、阔叶林混交,对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有量逐年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作Y值,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马尾松与山毛榉存在竞争关系
B.a、d年份的优势种分别是山毛榉和马尾松
C.根据曲线能推测出:混交林中的山毛榉比马尾松更适应当地的环境
D.针阔叶混交林要比人工单纯林更能抵抗虫害
10.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7
A.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关系
B.图乙所示的两种生物之间的消长离不开它们的斗争
C.图丙所示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争夺食物
D.猞猁和雪兔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11.某河流生活着鱼类和螺类等生物种群,种类较多,食物链复杂,河床上生长着大量的挺水植物。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从而可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河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的环境,这是群落________结构的体现,该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当该河流受污染后,水底生活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鱼类和螺类大量死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相关工作人员将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使得河流水质逐步得以恢复,说明______,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曲线________(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_________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
12.(2019·宜宾高三诊断)下图是科学家研究种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图1 两种草履虫单独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数量
(1)图1中在4~10天时,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天后混合培养时的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时的种群数量
(2)图2中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的最终结果是_____。研究发现,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试管的中、上部,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结构。
(3)图中影响草履虫各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答案精析
1.A [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差异,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形成的差异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错误;该地区封山后山坡上很快会长满杂草,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后,先是形成灌木林,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更多的空间,最终蔚然成林,B项正确;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项正确。]
2.A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淡水鱼的分层和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3.B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
4.C [物种①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物种②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③属于灌木。封山育林后,一年生草本植物先增多,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数量增多,使低矮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受的光照减少,导致一年生草本植物数量减少,因此,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光照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c点属于灌木阶段,此点后群落的分层现象会更明显,B不符合题意;b→c阶段物种②的种群密度比物种①大,说明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C符合题意;物种①和物种②都是植物,它们之间只有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
5.B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而珊瑚虫和该区域的鱼只是该区域动物中的一部分,A项错误;图中可以看出,珊瑚礁为鱼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并且珊瑚礁的体积和鱼的种数呈正相关的变化,B项正确;该珊瑚礁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错误;演替至第4年时,珊瑚礁体积和鱼的种数仍处在向下波动的状态,到第5年才基本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演替至第5年时各种鱼类个体数才达到K值,D项错误。]
6.C
7
7.B [由图中曲线可知,甲为次生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A正确;甲中①、②两处的物种丰富度虽然相同,但是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因为在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物种,B错误;乙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快,历时短,C正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D正确。]
8.B [由题意可知,该林区植被虽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说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加,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降低,B项错误;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光照的多少,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所以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项正确。]
9.B [马尾松和山毛榉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它们之间争夺空间、光照和土壤中的养分,因而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Y表示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由于不能确定该比值是否大于1,因而不能确定a、d年份两种植物数量的大小关系,也就不能确定优势种的类型,B错误;随着时间的变化,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即Y值有下降的趋势,说明山毛榉所占的比重有增加的趋势,即说明山毛榉比马尾松更适应当地的环境,C正确;与人工单纯林比较,针阔叶混交林中物种数量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D正确。]
10.B [图甲、乙、丙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图乙所示的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它们的消长离不开生存斗争;图丙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其竞争的不仅是食物还有空间等;猞猁和雪兔的变化关系应为图乙所示的捕食关系。]
11.(1)竞争 垂直 分层 (2)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次生演替 (3)C D 重建鲈鱼种群
解析 (1)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于植物给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因此动物也会依着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而分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根据题意可知,该湖泊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藻类→螺→鲤鱼。去除鲤鱼后,由于螺的大量繁殖,会使浮游藻类大量减少,图中曲线C可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由于螺被捕食的数量增多,会使浮游藻类大量增加,其遮挡阳光,使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大大减少,可用图中的曲线D表示。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重建鲈鱼种群,以减少鲤鱼种群的数量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
12.(1)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生活习性相似,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 (2)两种群共存 垂直 (3)出生率和死亡率
7
相关文档
-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课堂演2021-09-2810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2021-09-2810页
- 高考生物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2021-09-2834页
-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2021-09-2817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人体2021-09-2812页
-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动物2021-09-286页
- 高中生物复习 选修1知识点总结2021-09-289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三课2021-09-289页
- 【生物】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2021-09-2825页
-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2021-09-28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