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1-09-28 发布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3月27日4月2日新人教版必修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3 月 27 日 期中练(一)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微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微静脉端进入血液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可发生物质交换,氧气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回流 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A 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B 正确;血浆中的有些 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 正确;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D 正确。 1.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B.随着曲线 b 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C.4 h 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 4 h 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 b 表示 2.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冬天,一健康男子在室外静静地等车,下列有关其体温调节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A.该男子体温调节中枢一直处于调节体温稳定的较兴奋状态 B.该男子体内热量主要来自④⑤的产热 C.②③、②⑤均属于神经调节 D.⑦⑧的活动增强,会引起③④⑤⑥的活动相应增强 3.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 图中抗体 l 或抗体 2 只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 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丙代表________________,D 代表______________,丙分泌 C 的生理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 和 D 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 1 或抗体 2 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 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填“抗体 1”或“抗体 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 病属于______________病。 1.【答案】C 【解析】随着曲线 a 胰岛素浓度的下降,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下降,A 错误;随着曲线 b 胰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血糖素浓度的上升,由于同时曲线 a 胰岛素浓度的下降,故血糖浓度保持稳定,B 错误;4 h 时,流出肝 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C 正确;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 4 h 内,血糖含量先升 高后降低,逐渐恢复稳定,胰岛素的分泌先升高后逐渐减少,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不能用曲线 b 表示,D 错误。 2.【答案】D 【解析】由于该男子一直处于较低温度下,所以其体温调节中枢一直接受来自①的兴奋,故一直处于较 兴奋状态;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和骨骼肌;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控制皮肤血管 及骨骼肌,故②③、②⑤均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机 体细胞代谢,但是并不能支配汗腺的分泌及皮肤血管的收缩(二者受神经支配)。 3.【答案】(1)感受器甲→4→下丘脑→5→丙 (2)胰岛 B 细胞 胰高血糖素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降低 (3)拮抗 (4)抗体 1 自身免疫 【解析】(1)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共有两个调节过程,但由于“2→3”的调节过程没有神经 系统参与,因此,神经系统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甲→4(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5(传 出神经)→丙(效应器)”。(2)由图可知,C 的分泌是由血糖浓度升高引起的,所以,丙代表胰岛 B 细胞,C 代表胰岛素,同理,D 代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 存葡萄糖。(3)通过题图分析可知,C 代表胰岛素,D 代表胰高血糖素,二者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 浓度的稳定。(4)由图可知,抗体 1 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上的受体,使其无法接受葡萄糖的刺激,从而影 响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由抗体 1 引起的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该糖尿 病是由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的组织细胞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3 月 28 日 期中练(二)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 B.一般来说,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不受大脑皮层中神经中枢的调控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H 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仅产生痛觉未涉及效应器,不属于反射,A 正确;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中高级中 枢的控制,B 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 错误;H 区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 语症,D 错误。 1.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2 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 1 中钠离子浓度乙处比甲处低 B.图 2 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 0 mV C.图 2 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图 2 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2.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A 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 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 就会产生兴奋。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 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A.新生婴儿的 A 兴奋,就会引起 E 兴奋;正常成年人的 A 兴奋,E 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 N 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 D 兴奋 C.若 B 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D.若某人的 M 和 N 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存在 3.图甲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图乙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 c、d 表示信息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刺激 X→下丘脑→胰岛 A 细胞→分泌激素”属于_______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 液调节)。图中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如果靶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则血 糖浓度会__________(高于/低于)正常数值,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小鼠的下丘脑被破坏,据甲图可知,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会不会完全丧失?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信息分子 a、b、c、d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下 丘脑→骨骼肌战栗”属于___________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4.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简称 HIV)。下图 1 为艾滋病感染者体 内 HIV 浓度和 T 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_______病。被 HIV 侵染的 T 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 官,并在________________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 2 个)等。 (2)人体感染 HIV 后,HIV 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120,Gp41) 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 HIV 被抗体消灭。图 2 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名 称:e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 (3)从图 1 可知,HIV 浓度在第 9 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 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1.【答案】B 【解析】图 1 中的电极置于膜的两侧,根据 Na+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可知,乙处的 Na+浓度远大于甲处,A 错误;图 2 中的电极都置于膜外,因膜外的电位相同,所以所测电压为 0 mV,B 正确;在图 2 中的①处 给予适宜刺激,随着兴奋的传导,两个电极不同时兴奋,所以每个电极所处位置兴奋时,与另一个电极 之间具有电位差,于是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错误;图 2 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 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右侧电极能兴奋而左侧电极不能,所以会检测到一次电位变化,D 错 误。 2.【答案】A 【解析】新生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正常成年人可以自主控制排尿(N 的 末端可以释放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从而引起神经元 D 兴奋或抑制),因此 A 正确,B 错误;图中的 A、B、C、D、E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 受损会破坏反射弧的完整性,排尿反射将发生障碍,C 错误; M 和 N 受损排尿反射仍会存在,只是不受大脑皮层控制,D 错误。 3.【答案】(1)神经调节 肝细胞 低于 自身免疫病 (2)不会 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3)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胰岛素(顺序不能颠倒) 神经调节 【解析】(1)下丘脑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经传出神经传至胰岛 A 细胞,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素,该过程类似于非条件反射过程,其中胰岛 A 细胞相当于效应器。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 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细胞首先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否则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如果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则血糖浓度会低于正常值。免疫系统破坏自身 的结构属于自身免疫病。(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血糖变化除了刺激下丘脑外,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A 细胞,所以下丘脑被破坏后血糖调节能力降低但不会完全丧失。(3)信息分子 a 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 泌,所以是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 b 可以引起下丘脑进一步调节使骨骼肌战栗,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所以信息分子 b 属于神经递质;信息分子 c 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所以 该信息分子为抗利尿激素;信息分子 d 作用于组织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该信息分子为胰岛素。 4.【答案】(1)免疫缺陷(免疫失调) 胸腺 骨髓、淋巴结、扁桃体、脾 (2)记忆 B 细胞(记忆细胞) 淋巴因子 (3)监控和清除 【解析】(1)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因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 主要侵染人体成熟于胸腺中的 T 细胞。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脾等。(2) 根据免疫过程分析,图 2 中 a 是吞噬细胞,b 是 T 细胞,c 是 B 细胞,d 是浆细胞,e 是记忆细胞,g 是 淋巴因子,f 是抗体。(3)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1.抗原和抗体的易混分析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 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2.体液免疫过程分析 (1)所涉及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 对抗原无特异性识别作用,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他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某种抗原。 (2)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 T 细胞的呈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 B 细胞。 (3)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不同的浆细胞产生不同的抗体。 3.“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3 月 29 日 期中练(三)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受重力影响,体现了茎的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体现了茎的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体现了茎的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体现了茎的向光性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植物茎在地面上生长的方向性,是由地球的重力引起的。地球的引力使得生长素在植物茎的 近地侧分布相对多一些,在背地侧分布相对少一些。由于茎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较高,近地侧多一些 促进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使近地侧细胞伸长得快一些,从而使茎背地生长。 1.某课题组以南瓜为实验材料,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A.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合成缺陷型 B.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 C.正常南瓜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比赤霉素高 D.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可以协同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 2.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 A、B 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 A、B 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B.据图可以推断出 a 浓度高于 b 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 A 和 B 属于拮抗关系 D.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3.图 1 表示鳄梨果实成熟时,乙烯引起纤维素酶的形成过程;图 2 为鳄梨某枝条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曲线坐标图。请据图分析回答(在“[ ]”内填入图中 数字,在“______”上填入恰当文字): (1)图 1 中,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②进入细胞质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 (2)纤维素酶在[ ]__________上合成,参与对其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有[ ]________和[ ]_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__。 (3)图 2 中,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中曲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A 【解析】激素对南瓜突变体作用后,南瓜突变体茎没有明显改变,说明不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A 错误;由图可知,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正常南瓜茎的生长,生 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两重性,B 正确;对比柱状图,可得正常南瓜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比赤霉 素高,C 正确;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即可以协同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D 正确。 2.【答案】A 【解析】激素 A、B 分别表示赤霉素、乙烯,A 错误;幼苗继续生长,即植物激素对幼苗的促进作用大于 对幼苗的抑制作用,故可推断出 a 浓度高于 b 浓度,B 正确;激素 A 促进细胞伸长,激素 B 抑制细胞伸 长,故两者之间属于拮抗关系,C 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 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 正确。 3.【答案】(1)脱氧核苷酸 核孔 (2)③核糖体 ④内质网 ⑤高尔基体 (3)生长素 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来源减少,浓度降低 (4)高浓度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 【解析】(1)图 1 中①是 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②为 mRNA,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2) 纤维素酶是一种蛋白质,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参与对该酶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有④(内质网) 和⑤(高尔基体)。(3)图 2 中,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来源于顶芽,去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激素甲 浓度也大量减少,故激素甲代表的是生长素。(4)分析图 2 中曲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对侧芽萌动分别起抑制和促进作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3 月 30 日 种群的概念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片草原上的一些斑马 B.一个鱼塘的全部鱼 C.两个山谷里的所有老鼠 D.一个山坡上的所有太阳花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原上的一些斑马属于斑马种群的一部 分,A 错误;一个鱼塘的全部鱼是多个种群,B 错误;两个山谷里的所有老鼠是两个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 C 错误;一个山坡上的所有太阳花属于一个种群,D 正确。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种群的增长率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 年 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 ④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 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⑥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A.①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1.【答案】A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2.【答案】D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既不是一 个物种,又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种群。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由于无生殖隔离,可以完成交配生 殖过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 3 月 31 日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 正确、B 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 群密度,C 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 正确。 1.要调查某生态系统中下列种群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 B.一块农田中的玉米 C.一片草地上的田鼠 D.一片森林中的黑松 2.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3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长度分成 10 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为 1 m2 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集中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 10 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 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50 只,将捕获的 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 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52 只,其中有上 次标记的个体 13 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A.50 只 B.200 只 C.400 只 D.100 只 4.下面是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实验。 材料和用具:绿豆一包,红豆 50 粒,大烧杯。 方法步骤: A.从一包绿豆中取出 50 粒,换上 50 粒红豆,然后将这包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使两种豆子混 合均匀。 B.抓取豆子。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一粒豆子,放入培养皿中,随即将大烧杯中的豆子充分混匀,再 随机抓取一粒放入培养皿中。依此方法,连续抓取豆子 20 次。 C.数一下小烧杯中共有多少粒红豆(假若为 a 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种群密度的调查过程中,用 50 粒红豆换上取出的 50 粒绿豆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烧杯中抓取豆粒时,睁眼看着抓取和闭眼抓取两种方法中,哪种方法导致的实验误差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 (3)设纸包内绿豆总共有 x 粒,写出 x 的表达式:x=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上式求出的 x 值是否和纸包中绿豆总数完全相符?如有不符,怎样操作可减少实验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C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4 【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较大、活动性较强的生物,一般是动物。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一 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答案】B 【解析】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应在被调查种群均匀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 10 个样方,求得每个 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捕获了灰仓鼠 50 只,第二次同一地点捕获了灰仓鼠 52 只,其中有上次标 记的个体 13 只,则该地区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50×52÷13=200(只)。 4.【答案】(1)用红豆换上取出的相同数目的绿豆是模拟种群密度调查——标志重捕法中捕获并标志的过程。 (2)睁眼看着抓取 (3)(50×20)/a (4)不一定完全相符;在抓取 20 次的基础上,增加从大烧杯中抓取的次数(但不能超过 50 次); 重复测算 n 次,求其平均值 【解析】(1)将绿豆换成红豆,相当于模拟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标志重捕法中捕获并标志的过程。 (2)如果睁眼看着抓取,人的主观因素会对抓取结果造成影响。(3)在写计算公式时,应先写出数据之 间的比例关系:x/50=20/a,即 x=(50×20)/a。(4)通过标志重捕法等方法获得的数据,毕竟是一种 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与实际相比存在差距 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 (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 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 100 m2、灌木 16 m2、草本 1 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 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 2)。 (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 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5 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 4 月 1 日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种群年龄组成有三类,A 图为衰退型,B 图为增长型,D 图为稳定型,C 图为不够典型的增长 型。其中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小。 1.甲图所示是种群的年龄组成,乙图所示是种群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乙图 t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乙图 t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乙图 t1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乙图 t1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2.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6 A.在 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 K/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3.下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经调查,第 5 年时该种群的数 量为 500 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鼠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 B.可用标志重捕法准确计算其种群密度 C.理论上该种鼠在新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1 000 只 D.第 5 年后该种鼠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天敌、资源和空间等 1.【答案】C 【解析】甲图中,幼年个体最多,老年个体最少,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乙图中在 t1 时期,种群数量增长 率最快。 2.【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K/2 时种群净补充量最大;对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在 K/2 以前进 行,投入低、效率高;人群具有一般种群的特点,但其数量的变化主要受人口政策及人的意识水平控制; 鱼类的捕捞在 K 值处的日捕获量最大,在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7 3.【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 错误;标志重捕法只 能用来估算其种群密度,B 错误;图中第 5 年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应该在种群增长曲线的 K/2 处,而经 调查,第 5 年时该种群的数量为 500 只,所以理论上该种鼠在新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1 000 只,C 正确;第 5 年后该种鼠数量减少的原因有食物、资源和空间等,D 错误。 4 月 2 日 每周一练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始终保持零增长 B.不是所有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 C.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D.若某动物种群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会始终保持零增长, A 错 误;有的昆虫没有生殖后期,B 正确;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雌雄比越接近 1∶1,则 出生率越高,C 正确;性成熟推迟,可以造成出生率降低,D 正确。 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将样方的四条边上的个体都进行了统计 2.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8 随时间的变化呈现下图所示曲线,则在 t1 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分别是 A.衰退型和① B.增长型和② C.衰退型和③ D.增长型和④ 1.【答案】C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有标志的个体减少,使 计算得到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大,A 不符合题意;调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 随机抽样调查,若仅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数值必会偏大,B 不符合题意;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时,取样前若没摇匀试管,酵母菌可能会有很多沉在底部,若吸管吸取上部的培养液,则会导 致所得数值偏小,C 正确;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只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若四边都统 计,明显数值偏大,D 也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分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图解可知,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在 t1 时增长速率最大,t2 时 增长速率最小,为 0。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则 t1 时种群数量处于增长型的状态。 种群的数量特征 项目 定义 特点或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9 中的个体数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出生率、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 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年龄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目的比例 ①类型 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