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00 KB
  • 2021-09-29 发布

2020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第3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学案 苏教版必修3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学习目标 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 ‎1.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重点)‎ ‎3.阐明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及机制。(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形式 ‎①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包括光、声、热、电、磁等。‎ ‎②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包括植物代谢产物和动物外激素。‎ ‎③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等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称为行为信息,包括舞蹈、运动等。‎ ‎(2)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特点:它既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到输入的信息反馈。信息传递强化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生态系统稳态: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3)生态系统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 ‎(5)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表现在:‎ ‎①抵抗力稳定性:它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而不受损害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它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6)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相对性 ‎①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不一样。一般来说,‎ 13‎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②在不同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它们的恢复程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③一个生态系统在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就可能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7)提高生态系统稳态的措施 ‎①努力避免对生态系统的过度干扰。‎ ‎②对于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人工生态系统,必须确保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维持人工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发展。‎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 ‎(2)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提示: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 ‎(3)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在自身净化作用、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和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负反馈调节等方面。 (√)‎ ‎(5)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弱。 (×)‎ 提示:一般呈负相关。‎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不只发生在生物之间 B.雄性孔雀的开屏属于行为信息 C.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的特点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 [信息传递不仅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正确;孔雀开屏现象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差 B.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 C.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会被破坏 D.只要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就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 B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差,A 13‎ 错误;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小,B正确;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可以靠自己的调节能力,维持其相对稳定性,C错误;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来干扰强度过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错误。]‎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思考交流](教师用书独具)‎ ‎1.分析下面的实例,识别信息的种类,并分别说出判断依据。‎ ‎①雌萤火虫通过发光来招引雄萤火虫完成交尾 ‎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 ‎③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得不到寄主而死亡 提示:实例①体现了物理信息,判断依据是雌萤火虫发出的光;‎ 实例②体现了行为信息,判断依据是鸟发现天敌后做的动作;‎ 实例③体现了化学信息,判断依据是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材料1 苹果园里放置一个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时相同的频率或声音,以吸引大量蜜蜂到苹果园采蜜,利于苹果更好地传粉,从而提高苹果的产量。‎ 材料2 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材料3 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材料4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 材料5 “迷向法”防治害虫: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别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由材料1、2、3可得出,信息传递有怎样的应用?‎ 提示:应用于农业生产,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2)由材料4、5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由材料4、5可以得出,信息传递应用于农业生产,还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归纳总结] ‎ ‎1.信息的种类 比较项目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来源 无机环境和生物 生物的生命活动 动物 传递形式 物理过程 信息素 动物的特殊行为 13‎ 感受对象或部分 ‎ 动物的眼、耳、皮肤等器官,植物的叶、芽或细胞中的光敏色素等物质 动物,如昆虫的性外激素、哺乳动物的气味等 同种或异种动物个体 ‎2.信息传递的模式 ‎(1)形式: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2)来源: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 ‎(3)方向: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4)作用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措施 目的 养鸡场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产蛋率 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处理蔬菜、各类作物的种子 提高发芽率 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吸引传粉动物 提高作物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利用音响设备模拟动物的声音 诱捕或驱赶动物 施用昆虫信息素 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特别提醒:关于信息传递范围和方向的提醒 ‎(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 ‎(2)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但它们的传递方向并不是相同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信息一般是双向传递的。‎ ‎[典例通关](教师用书独具)‎ 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13‎ ‎【技巧点拨】 明确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 ‎(1)从信息传递的途径判断。例如,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例如,孔雀开屏如果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C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活学活用]‎ ‎1.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夜间活动(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A [白天和黑夜光的强弱不同,光属于物理信息,故A正确;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不能说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故B错误;光属于物理信息,并非化学信息,故C错误;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光信息,并不能说明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故D错误。]‎ ‎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 ‎【导学号:85732190】‎ 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C.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C [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并非生物的种间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不同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体现了生物的种间关系,A项为捕食关系,B、D项为竞争关系。]‎ ‎ (1)C项“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光照属于哪种类型的信息?‎ ‎(2)只有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哪种作用?‎ ‎(1)提示:物理信息。‎ 13‎ ‎(2)提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易错警示: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辨析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思考交流]‎ ‎1.材料 森林的适度砍伐、草原的合理放牧等,生态系统都会通过其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来保持木材、牧草产量的相对稳定。‎ 这说明生物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生态系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具有一种怎样的能力?‎ 提示: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2.观察下面森林中食虫鸟种群和害虫之间的调节关系。‎ ‎(1)食虫鸟种群和害虫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该生态系统具有的这种能力称为什么调节?‎ 提示:负反馈调节。‎ ‎[归纳总结] ‎ ‎1.生态系统稳态的理解 ‎(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下图表示。‎ ‎(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相对平衡,能量输入与能量输出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 13‎ 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及种内斗争实现的。‎ ‎2.两种反馈类型的比较 ‎  类型 项目  ‎ 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 作用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 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结果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 注: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3.“三看”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项目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看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看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看影响因素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特别提醒: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三点提示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2)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键是“保持”还是“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相反的,如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较小。‎ ‎[典例通关]‎ 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 13‎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2)某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呈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状态。‎ ‎【技巧点拨】 把握判断正、负反馈调节的方法 依据:从调节后的结果与原状态之间的变化分析。‎ ‎[解析] (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的反馈现象是负反馈。个体稳态的反馈调节有血糖的稳态、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水盐平衡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等。水稻田中水稻、害虫、食虫鸟组成食物链,害虫增多使得食虫鸟增多,食虫鸟增多又使害虫减少,害虫减少又使水稻增多。‎ ‎(2)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水质恶化加剧了藻类的死亡,形成恶性循环,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1)负 ‎①‎ ‎②‎ ‎(2)正 ‎ (1)若水稻田中害虫数量增多,则水稻和食虫鸟数量会如何变化?‎ ‎(2)为减缓湖泊受到的污染,应该控制哪些污染源?‎ ‎(1)提示:害虫数量增多,使水稻数量减少,食虫鸟数量增多;由于食虫鸟数量增多,又会使害虫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水稻数量恢复正常。‎ ‎(2)提示:应该控制含N、P等的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对农药、化肥进行合理使用。‎ ‎[活学活用]‎ 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导学号:85732191】‎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13‎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B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图中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两者呈负相关,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备选习题)‎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B [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故为抵抗力稳定性,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 (1)对河流生态系统来说,如果受到轻微污染,图中曲线a、b会发生较大变化吗?为什么?‎ ‎(2)温带草原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相比较,图中曲线b变化相同吗?试解释原因。‎ ‎(1)提示:曲线a、b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因为河流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2)提示:曲线b变化不同。曲线b表示恢复力稳定性,温带草原比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强。‎ 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 ‎[思考交流](教师用书独具)‎ 为研究影响生态系统稳态的因素,某生物学习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 “+”表示有,“-”表示无。‎ ‎(1)为保证生物的生存,必需的两项外部条件是什么?‎ 提示: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2)瓶内加入泥沙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提示:提供分解者,为绿色植物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 13‎ ‎(3)根据观测结果,得出怎样的实验结论?‎ 提示: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太阳能)。‎ ‎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归纳总结] ‎ ‎1.探究目的: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学会观察和分析人工生态系统。‎ ‎2.制作材料:透明的塑料瓶等,水草、小鱼若干,河水,胶带,细砂。‎ ‎3.制作过程 ‎(1)在洗净的塑料瓶中注入约容积的河水,加入细砂少许(沉积在底部约‎1 cm厚),然后放入3~5尾小鱼,水草数根,加塞子塞紧。‎ ‎(2)将瓶搁在架子上,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定时观察生态瓶的变化。‎ ‎4.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及分析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瓶必须是无色透明且密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瓶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瓶内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瓶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生态瓶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典例通关](教师用书独具)‎ 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 D.应给予瓶内生态系统适当的光照 C [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时,应模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既要满足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关系,又要满足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设计生态瓶时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太阳能,以满足能量的需求。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时,瓶口应密封,与外界环境隔开。]‎ ‎[活学活用]‎ 13‎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主要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稳定性,丙瓶不应该放在黑暗中 A [由题图可知,甲中鱼的数量明显多于乙、丙,会导致甲瓶中氧气不足,所以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故A项错误;由图甲、图乙和图丙比较可知,乙瓶中的生产者(水藻)和消费者(小鱼)的比例适中,又有能量(太阳能)输入,所以其中的生态系统结构较合理,因此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故B项正确;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为微生物,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是有机质丰富的河水和池泥,故C项正确;因为生态瓶需要能量的输入,最适合生态瓶的能量输入方式为通过照射阳光输入太阳能,所以若想维持稳定性,丙瓶不应该放在黑暗中,故D项正确。]‎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A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类型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2.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导学号:85732192】‎ A.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种群密度 D.利用信息传递可防治害虫,但效果很差 D [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明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对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没有较大干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导学号:85732193】‎ 13‎ 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C.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低 B [温带针阔混交林与热带雨林相比,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较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A错误;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B正确;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好,因此恢复的速度快,C错误;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低,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苔原生态系统高,D错误。]‎ ‎4.如图是阿拉斯加苔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分析:‎ ‎(1)由于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部分都有特殊的________联系,才产生了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 ‎(2)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很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能力小。若________受到根本性破坏,则此生态系统将崩溃。‎ ‎(3)在此食物网中,爱斯基摩人所占的营养级为________,与狼的关系是________。‎ ‎(4)如果是轻度污染,则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这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态系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________平衡。‎ ‎[解析] (1)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所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2)因为该苔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有地衣,消费者种类较少,所以其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很低,自我调节能力很小。如果生产者地衣受到根本性破坏,则此生态系统将崩溃。(3)在此食物网中,爱斯基摩人既可以捕食狼,又与狼争夺相同的食物驯鹿,故其与狼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爱斯基摩人占有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4)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受到轻度污染,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答案] (1)信息 ‎(2)营养结构简单 自我调节 地衣 ‎(3)第三、第四营养级 捕食和竞争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动态 ‎(备选习题)‎ 1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生物多样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大,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A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他杂草减少,结构变得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B错误;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使得生物多样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生物多样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正确。]‎ ‎[核心语句归纳]‎ ‎1.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态系统的稳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6.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7.生态系统的稳态是其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8.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