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00 KB
  • 2021-09-29 发布

2020高中生物 人体的体温调节坐标曲线类、实验探究类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体的体温调节坐标曲线类、实验探究类 ‎1.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 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2.某成年人从‎25 ℃‎的环境来到‎10 ℃‎的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3.下图是健康成年人在环境温度由‎25 ℃‎降到‎10 ℃‎的过程中,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时间0~t1,产热量大约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在‎37 ℃‎左右 B. 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会引起体表温度下降,导致下丘脑某些部位兴奋 C. 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机体体温调节的结果,此时汗腺分泌减少 D. 时间t3以后,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也与t1之前相同 ‎4.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2‎ A.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 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 C. 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t3以后,为在低温环境保持体温,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5.下图表示某人一段时间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 发热和寒颤 B.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C. 剧烈运动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D. 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6.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②身体耗氧量变化 ③肾上腺素分泌量 ④汗腺分泌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下图表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正常人体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是(  )‎ 12‎ A. 曲线ab段机体散热量增多 B. 曲线ab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C. 曲线bc段酶活性下降 D. 曲线ac段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整体达到平衡 ‎8.科学家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图可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B. 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所增加 C. 第100分钟时,为减少热量散失,皮肤不再散热 D. 由图可知,口腔温度比较接近人体内环境的温度 ‎9.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的血流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可引起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 B. ab时间段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 C. ab时间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时间段的高 D. bc时间段的耗氧量高于ab时间段 ‎10.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2‎ A. 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B. 在时间②内人体耗氧量增加 C. 在时间②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 在时间②内体温的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11.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 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 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 在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12.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 A.‎ B.‎ C.‎ 12‎ D.‎ ‎13.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存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它们的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下图中实线所示,C 、W曲线交于S点,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 点左移,干活出汗时S点右移 B. 某人体温24小时处在S′点,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低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低于正常值 D. 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1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正常情况下C 、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一定高于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B.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使体温恢复至正常 C. 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点S将右移 D. 正常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寒冷环境的中散热量 ‎15.下图是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2‎ A. 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 B. 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 C. 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 D. 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 ‎16.大鼠的皮肤、黏膜和内脏都分布着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下图是不同皮肤温度条件下,大鼠温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频率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8 ℃‎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抑制机体产热 B. ‎38 ℃‎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相等 C. ‎43 ℃‎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 ‎28 ℃‎或‎43 ℃‎时,机体在下丘脑产生冷觉或温觉 ‎17.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B. 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 C. 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D. 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 ‎18.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两组小白鼠(其中一组破坏了下丘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2‎ A. 甲组小白鼠被破坏了下丘脑 B. 乙组小白鼠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不会受到影响 C.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 D. 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甲曲线相似 ‎ ‎19.下图为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体温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体温昼夜差别________________。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保持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在炎热夏季的15点时,人体体温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此时体温调节的反射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 ℃‎、‎0 ℃‎、‎25 ℃‎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1)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进入‎0 ℃‎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哪项生理指标: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它代表的是____________;表一中C项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调节小鼠产热量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能调节小鼠散热量的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中字母).其中表一中A的分泌受____________激素、____________激素的调节,这两种激素中对A的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的激素是____________。‎ 12‎ ‎(3)与‎25 ℃‎相比,‎0 ℃‎条件中,下表选项中符合事实的是____________。‎ ‎(4)实验中若破坏小鼠的下丘脑,与正常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能直接观察到下列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 ‎①食欲情况 ②尿量的多少 ③精神萎靡与否 A.仅能观察①‎ B.仅能观察②‎ C.仅能观察③‎ D.①②③都可以做为观察指标 ‎(5)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参与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也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设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2)乙鼠只破坏下丘脑。‎ ‎(3)丙鼠____________。‎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6)预期结果:‎ ‎①若甲、丙____________(“能”或“不能”)保持持体温恒定,乙、丁____________(“能”或“不能”)保持体温恒定,则维持体温稳的中枢在下丘脑;‎ ‎②若____________,则维持体温稳的中枢在脊髓。‎ 12‎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故A正确,D错;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故B正确;寒冷环境的散热量减少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故C正确。‎ ‎2.【答案】D ‎【解析】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错误;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C错误;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a~b段,D正确。‎ ‎3.【答案】D ‎【解析】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正确;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时间t1~t2,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引起体表温度下降,导致下丘脑某些部位兴奋,B正确;寒冷环境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汗腺分泌减少,使得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C正确;时间在t3以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甲状腺激素分泌量比t1之前多,D错误。‎ ‎4.【答案】D ‎【解析】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一部分存储在ATP中,A正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散热量增加,B正确;时间t2~t3以后,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正确;t3以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错误。‎ ‎5.【答案】B ‎【解析】‎ ‎6.【答案】C ‎【解析】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时,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①错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使耗氧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②正确,③正确;寒冷时,汗腺分泌量减少,减少散热量,④错误。‎ ‎7.【答案】C 12‎ ‎【解析】a点正常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ab段,产热量增大,说明机体内环境通过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产热越多,散热越多,A正确;ab段,产热量增大,说明机体内环境通过体温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多,增加产热量,B正确;bc段体温相对稳定,酶活性不变,C错误;ac段说明机体内环境通过体温调节,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产热量与散热量整体达到平衡,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正确。‎ ‎8.【答案】C ‎【解析】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可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A正确;当室温降低时(50~100分钟),皮肤内血流量减少,所以皮肤温度降低,通过皮肤散热量减少,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产热增加,B正确;第100分钟时,由于皮肤温度仍高于外界室温,所以皮肤仍散热,C错误;由图可知,口腔温度接近于‎37 ℃‎,接近人体内环境的温度,D正确。‎ ‎9.【答案】C ‎【解析】ab时间段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时间段几乎相同,因为虽然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但体温可通过调节保持相对稳定。‎ ‎10.【答案】C ‎【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的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人体的耗氧量增加,从而增加产热;人体内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酶活性不变;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受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的共同维持。‎ ‎11.【答案】C ‎【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外界温度降低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进而减少散热量,A正确;AB段,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的分泌量会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以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CD段环境温度升高,皮肤内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量增加,另外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C错误;在D点以后,环境温度超过人的体温,这时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会流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应该及时补充,D正确。‎ ‎12.【答案】B ‎【解析】蛙是变温生物,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新陈代谢,温度低时,酶活性弱,耗氧量少,温度高时,酶活性强,耗氧量多。‎ ‎13.【答案】D ‎【解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升高S点右移,干活出汗时体温不变,S点不移动,A错误;体温24小时处在S′点,体温相对稳定,则该时间段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时,体温高于正常值,C错误;正常体温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体温持续偏高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需要采取降温措施,D正确。‎ ‎14.【答案】D 12‎ ‎【解析】体温高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A正确;由于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加,而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降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使体温恢复正常,B正确;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体温高于正常值使点S将右移,C正确;正常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或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所以两者散热量都等于产热量,因为在寒冷时产热量增多所以散热量也多,故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小于在寒冷环境的中散热量,D错误。‎ ‎15.【答案】B ‎【解析】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不同,故A正确。从图中分析可知:当温度在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最大,而偏离感受器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都减小,故B错误。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环境温度约为‎42 ℃‎时温觉感受器最敏感,故C正确。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即‎37 ℃‎左右,故D正确。‎ ‎16.【答案】B ‎【解析】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下丘脑产生的兴奋促进机体产热,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即‎38 ℃‎左右,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环境温度为‎43 ℃‎时温觉感受器最敏感,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可减少产热量,则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17.【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甲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机体的呼吸作用的酶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应该属于恒温动物;乙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机体的呼吸作用的酶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应该属于变温动物。‎ ‎18.【答案】C ‎【解析】小白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为增加产热而维持体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耗氧量增加,则甲代表正常小白鼠,由于小白鼠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如下丘脑被破坏,失去体温调节能力,其酶促反应速率就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则乙代表实验组,故A错误;乙组小鼠被破坏了下丘脑,为实验组,下丘脑参与机体的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故乙组小白鼠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也受到影响,故B错误;具有正常体温调节能力的小白鼠表现为酶促反应速率稳定,低温耗氧量大,因此甲组小白鼠正常,为对照组,故C正确;青蛙是变温动物,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乙曲线相似,故D错误。‎ ‎19.【答案】(1)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的能量 ‎(2)不超过‎1 ℃‎ 产热量 散热量 动态平衡 ‎(3)‎‎37.4 ℃‎ 12‎ ‎【解析】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当人体外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机体通过下丘脑调节机体的体温并使之保持相对稳定;当外部低温时,机体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的收缩、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以及骨骼肌战栗)和体液调节(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使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产热增多)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外部高温时,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立毛肌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人体散热的方式有对流散热、辐射散热和蒸发散热三种方式,其中蒸发散热是高温环境中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 ‎20.【答案】(1)A 促甲状腺激素 皮肤血流量 ‎(2)A和B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3)B ‎(4)D ‎(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寒冷环境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散热减少,所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代表皮肤血流量。(2)调节产热的是促甲状腺激素A和甲状腺激素B,调节散热的是皮肤血流量C。促甲状腺激素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同时还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3)与‎25 ℃‎相比,‎0 ℃‎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都增多;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其含量也会增加;但体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不变。(4)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同时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可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因此食欲、尿量的多少和精神状态都可以作为观察指标。(5)体温调节平衡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1.【答案】(3)只破坏脊髓 ‎(6)①能 不能 ②甲、乙能保持体温恒定,丙、丁不能保持体温恒定 ‎【解析】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也有人认为位于脊髓。只需破环下丘脑或脊髓或都破坏,看小鼠的体温变化。(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定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2)乙鼠只破坏下丘脑。(3)丙鼠只破坏脊髓。(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预测结果:‎ 若甲丙体温恒定,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若甲乙体温恒定,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 若甲体温恒定,乙丙丁体温不恒定,则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脊髓,缺一不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