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 MB
- 2021-09-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济南市2020年7月高二年级学情检测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生物都可通过溶酶体将进入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水解
B.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将病菌分解后的产物都排出细胞外
C. 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蓝藻置于清水中,细胞形态变化最大的是蓝藻
D. 核孔和核膜在功能上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且细胞具有细胞壁及大液泡,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详解】A、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中不含溶酶体,A错误;
B、溶酶体将病菌分解后的产物若对生物体有用会被再利用,若对生物体无用则会排出体外,B错误;
C、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蓝藻这三种细胞中,只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将这三种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形态变化最大的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错误;
D、核孔和核膜在功能上都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
2. 呼吸熵是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用RQ表示。某种植物器官呼吸时的RQ<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器官可能是黄豆种子,其中所含的主要物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B. 该器官可能是小麦种子,其中所含的主要物质与碘液反应呈蓝色
C. 该器官可能是花生种子,其中所含的主要物质可用苏丹Ⅲ染料将其染成橘黄色
- 24 -
D. 该器官可能是水稻种子,其中所含的主要物质与斐林试剂经沸水溶后反应呈砖红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种子的呼吸的底物通常为胚乳或子叶中储存的淀粉(糖类)或脂肪,一般不以蛋白质作为呼吸底物。
物质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
释放能量
脂肪
75%
13%
较多
较多
糖类
44%
50%
较少
较少
种子以糖类为底物呼吸时,RQ=1;
种子以脂肪为底物呼吸时,RQ<1。
【详解】A、黄豆种子含蛋白质含量高,但蛋白质通常不作为呼吸底物,而是以糖类为呼吸底物,RQ=1,A错误;
B、小麦种子主要含淀粉,RQ=1,B错误;
C、花生种子,其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脂肪,RQ<1,用苏丹Ⅲ染料可将其染成橘黄色,C正确;
D、水稻种子主要含淀粉,RQ=1,淀粉不是还原性糖,不会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C。
3. 如图表示a、b、c、d四种物质进出细胞膜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4 -
A. a物质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一定是脂溶性物质
B. b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一定是主动运输
C.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一定与c物质相同
D. d物质只能代表钠离子,其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运输方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能量,表示协助扩散;b运输方向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c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自由扩散,d表示协助扩散进细胞。
【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a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脂溶性的物质进入细胞一般是自由扩散,A错误;
B、b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一定是主动运输,B正确;
C、水分子进出细胞有两种运输方式,即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故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不一定与c物质相同,C错误;
D、d物质也可表示葡萄糖,其进入红细胞也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B。
4.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 此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c处液体颜色比初始状态深
B. c处液体浓度将逐渐升高,细胞持续失水
C. a处液体的浓度高于b处,随后逐渐降低
D. 此时水一定由b流向c,同时细胞吸收K+
【答案】A
- 24 -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细胞保持活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A、图示表示此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说明细胞了部分失水,c处细胞液颜色比初始状态深,A正确;
B、由于KNO3溶液进入细胞,c处细胞液浓度将逐渐升高,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
C、a是外界的KNO3溶液,b处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液体,由于细胞壁全透性的,故a处液体的浓度等于b处,C错误;
D、此时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也可能在质壁分离复原,所有无法判断水的流向,D错误。
故选A。
5. 下列有关酵母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面团“发起”是由于酵母菌产生了二氧化碳
B. 泡菜坛子里有时长出的一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增殖造成的
C. 18O2进入酵母菌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CO2
D. 低温干燥条件能使酵母菌处于休眠状态,温度和湿度适宜时酵母菌就停止休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合成的ATP数量最多。
【详解】A、面团“发起”是由于酵母菌产生了二氧化碳,A正确;
B、泡菜坛子里有时长出的一层白膜是产膜酵母增殖造成的,B正确;
C、提供18O2,则18O2进入酵母菌细胞后,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因此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H218O,C错误;
D.、低温干燥条件能使酵母菌处于休眠状态,温度和湿度适宜时酵母菌就停止休眠,D正确。
故选C。
- 24 -
6.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相关科学家、技术手段、实验结论对应描述错误的是( )
A
恩格尔曼
三棱镜
叶绿体在不同颜色光照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不同
B
卡尔文
14C同位素标记法
CO2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时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C
英格豪斯
碘液
证明植物更新空气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
D
鲁宾和卡门
180同位素标记法
证实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转换成有机物时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大量好氧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说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氧,因此也可以说明叶绿体在不同颜色光照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不同,A正确;
B、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4C标记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转换成有机物时碳元素的转移途径,B正确;
C、英格豪斯做了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发现植物更新空气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该实验利用了玻璃罩、植物和小鼠等,没有使用碘液,C错误;
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实光合作用产生的O2
- 24 -
来自H2O,D正确。
故选C。
7. 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B. 果酒发酵时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 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一般设定为18-25℃
D. 当缺少糖源和氧气时,醋酸菌可将乙醇变醋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果酒制作与果醋制作的比较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发酵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呼吸类型
兼性厌氧
需氧
最适发酵温度
18~25℃
30~35℃
发酵时间
10~12天
7~8天
对氧的需求
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一直需氧
【详解】A、气体入口应深入培养基内部使果醋发酵时,醋酸菌充分与气体接触,出口则不用,故两者不能互换,A错误;
B、果酒发酵时通入氮气,有利于发酵瓶中氧气的排出,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B正确;
C、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一般设定为30-35℃,C错误;
- 24 -
D、在有氧条件下,醋酸菌可将乙醇变为醋酸,D错误。
故选B。
8.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泡菜时需将准备的蔬菜彻底灭菌,可使用干热灭菌法
B. 各种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必须包含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
C. 纯化培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D. 鉴定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伊红美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营养;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灭菌方法;筛选和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酚红指示剂可以鉴定尿素分解菌。
【详解】
A、制作泡菜时准备的蔬菜不需要彻底灭菌,A错误;
B、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营养,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需要加琼脂,而液体培养基则不需要加琼脂,B错误;
C、纯化培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鉴定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并加入酚红指示剂,D错误。
故选C。
9. 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从某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出多种细菌,经分离筛选获得具有高效降低COD能力的菌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24 -
A. 对污水灭菌时可使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
B.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需在灭菌后进行倒平板操作
C. 由菌落分布情况可知,在该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D. 获得高效降低COD能力的菌株后可使用甘油管藏的方法长期保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微生物的研究通常包含微生物的获得、分离纯化、培养以及保存等。单菌落分离法包含划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于分离获得单菌落。
【详解】A、对污水灭菌时可使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A正确;
B、制备牛肉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需在灭菌操作后进行倒平板,B正确;
C、由菌落分布情况可知,在该固体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
D、获得高效降低COD能力的菌株后可使用甘油管藏的方法长期保存,D正确。
故选C。
10. 如图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EcoRV酶切位点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EcoRV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两端为平未端
B. 载体P1需要添加与目的基因片段两端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才能与其连接
C. 只有成功导人P3的受体细胞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增殖
D. 目的基因与P2反向连接会导致目的基因产物不能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4 -
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A、由EcoRV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方法可知,该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两端为平未端,A正确;
B、由于载体P1两端为平末端,而目的基因的两端为黏性末端,故需要添加与目的基因片段两端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才能与其连接,B正确;
C、成功导入P3的受体细胞和导入普通质粒P0的受体细胞都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增殖,C错误;
D、因为目的基因插入了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与P2反向连接则会导致目的基因不能正常转录,进而产物不能合成,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末应用到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是( )
A. 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大量自体移植的皮肤细胞
B. 工厂化生产香料生物碱及抗癌物质——紫杉醇等
C. 利用胚胎干细胞检测某物质毒性,判断其毒性强弱
D. 加速家畜遗传性状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工程技术的基础。
【详解】A、用灼伤病人皮肤的健康细胞进行培养,可以获得大量自身的皮肤细胞,为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提供移植的皮肤细胞,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A错误;
B、工厂化生产香料生物碱及抗癌物质——紫杉醇等,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B正确;
C、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属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C错误;
D、加速家畜遗传性状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料等,属于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D错误。
故选B。
- 24 -
12. 某兴趣小组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一种名贵菊花,其操作步骤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 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能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内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C. 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聚乙二醇,可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D. 培养基中生长素类激素含量较高时有利于细胞再分化出芽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
2.该过程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详解】A、消毒指用比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同时也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A正确;
B、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故其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错误;
C、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聚乙二醇,不能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聚乙二醇能促进原生质体的融合,不能促进植物细胞融合,C错误;
D、培养基中生长素类激素含量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D错误。
故选A。
【点睛】
13. 下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意图。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4 -
A. 免疫B细胞两两融合后能在HAT培养液中无限增殖
B. 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均能产生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
C.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细胞融合的基础
D. 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为:将获得的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然后将上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A、免疫B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所以免疫B细胞两两融合后不能在HAT培养液中无限增殖,A错误;
B、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需进行两次筛选过程,B错误;
C、细胞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这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D正确。
故选D。
【点睛】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是杂交瘤细胞,它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要求学生能掌握杂交瘤细胞制备的相关过程,重点识记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所进行的两次筛选的方法及目的。
14.
- 24 -
动物胚胎育种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和相关现代生物学技术,以动物的配子和胚胎为操作对象,进行动物保护、育种和遗传改良。下图是某哺乳动物胚胎育种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卵母细胞
B. ②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Ca2+处理的受精卵
C. ③④过程获得的细胞可用于干细胞的研究
D. ⑤过程只能用促性腺激素对代孕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表示哺乳动物胚胎育种的过程,①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②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导入目的基因,③过程表示将体细胞核移植导入到早期胚胎中,④过程表示从早期胚胎中取出多个囊胚,⑤过程需要将多个囊胚导入代孕母畜中。
【详解】A、①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A错误;
B、②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导入目的基因,不需要Ca2+处理受精卵,B错误;
C、③④过程获得的细胞可用于干细胞的研究,C正确;
D、⑤过程可以用孕激素对代孕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
15. 紫色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鱗片叶,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下列关于洋葱的相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分离洋葱管状叶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B.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外表皮细胞均可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能看到由中心体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 观察洋葱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可能看到一个细胞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
【答案】ABD
- 24 -
【解析】
【分析】
洋葱是比较好的实验材料: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③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叶肉细胞做细胞质流动实验。④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颜色浅、由单层细胞构成,适合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
【详解】A、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带上的扩散速度不同,A正确;
B、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外表皮细胞均有成熟的大液泡,可用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B正确;
C、洋葱根尖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C错误;
D、观察洋葱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细胞已经在解离时死亡,不可能看到一个细胞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D正确。
故选ABD。
16. 人体细胞每天的更新率为1%~2%,也就是说,每100个细胞当中,每天有1~2个细胞更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更新主要靠细胞的有丝分裂完成,这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B. 人体细胞更新过程中也伴随着细胞分化,可补充修复各种体细胞
C. 人体细胞更新同时会也有细胞衰老凋亡,这对于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D. 人体细胞更新频率与细胞的种类无关,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都相同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凋亡均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
【详解】A、人体细胞更新主要是靠细胞的有丝分裂完成,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人体细胞更新过程中也伴随着细胞分化,可代替相应的体细胞,B错误;
C、人体细胞更新同时会也有细胞衰老凋亡,这对于人体健康是有利的,C错误;
- 24 -
D、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与细胞种类有关,更新的频率也与种类有关,D错误;
故选ABCD。
【点睛】
17. 生长图形法是一种测定微生物营养需求的简便方法。为探究某嗜热菌所需生长因子的种类,研究小组把不含任何生长因子但含有其他必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倒成平板,将该菌的悬浮液接种在平板上,然后在平板上划分数区,将甲、乙、丙三种生长因子分别添加到不同区域,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成平板后直接培养可判断培养基有无污染
B. 接种时使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C. 图示结果表明该菌需要生长因子乙和丙
D. 培养该菌时需将温度设为37℃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菌落主要分布于添加了乙和丙的区域的交界处,说明该嗜热菌所需生长因子为丙和乙,据此分析。
【详解】A、平板上不含任何生长因子,若倒成平板后直接培养,出现菌落说明已被杂菌感染,因为该嗜热菌不能在缺乏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生长,A正确;
B、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接种时使用的方法不是平板划线法,而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
C、图中菌落生活在乙丙区域之间,说明同时需要乙和丙,C正确;
D、题干信息研究的菌株是嗜热菌,嗜热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应该在45℃以上,D错误。
故选AC。
18. 红酸汤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它颜色鲜红、气味清香、味道酸爽。以番茄和辣椒为原料的红酸汤制作流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24 -
A. 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
B. 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
C. 装坛时不装满的原因是为了促进微生物繁殖
D. 红酸汤的制作中发酵时间越长,口味越纯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红酸汤制作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品有一股特别的风味提升菜品的口感。
【详解】A、红酸汤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A错误;
B、装坛时加入成品红酸汤是为了增加发酵菌种的数量,B正确;
C、装坛时坛口留有一点空间而不装满的目的是防止番茄发酵后液体膨胀外溢,C错误;
D、如果发酵时间过长,会影响口感,D错误。
故选B。
19. 农杆菌转化法是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农杆菌可将其Ti质粒上的T一DNA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DNA中。研究者将下图中被侵染植物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并以此环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以此可确定T一DNA插入的具体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杆菌在自然条件下能感染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B. 进行PCR扩增需要DNA连接酶和热稳定DNA聚合酶
C. 利用图中的引物②、③组合或引物①、④组合扩增出两侧的未知序列
D. 通过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可确定T一DNA的插入位置
【答案】ABC
【解析】
- 24 -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A、农杆菌在自然条件下能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A错误;
B、进行PCR扩增需要的酶是热稳定DNA聚合酶,不需要连接酶,B错误;
C、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5′到3′方向延伸子链,因此利用图中的引物①、④组合可扩增岀两侧的未知序列,C错误;
D、通过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可确定T-DNA的插入位置,D正确。
故选ABC。
【点睛】
20.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做法或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选择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则必须使用在37℃便会死去的菌株
B. 要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C. 植物花粉存活时间有限,因此转基因农作物不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D. 需要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加贴标注,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 24 -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详解】A、这样做可以避免转基因菌株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这样的大肠杆菌即便是被人体意外摄入.在进入人体尤其是肠道菌群的时候也已经失去活性,而不会转化人体内正常菌系,A正确;
B、要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可以避免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
C、基因生物的花粉进入自然界后可能会与其亲缘相近的野生物种杂交而威胁其他生物生存,C错误;
D、需要对转基因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加贴标注,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D正确。
故选ABD。
二、非选择题
21.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到明代末年,它已经传播到我国河北、山东等十省。玉米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具有很强的耐旱性和极好的环境适应性,其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玉米光合作用时,固定CO2除了水稻小麦都具有的卡尔文循环(C3途径)外,还有一条C4途径。C4途径起到了“CO2泵”的作用,能将叶肉细胞周围低浓度CO2聚集到维管束鞘细胞周围形成高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C3植物叶肉细胞含有大量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C4植物叶肉细胞有正常的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叶肉细胞叶绿体内无淀粉合成,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内有大量淀粉合成。请回答:
- 24 -
(1)玉米和水稻固定二氧化碳的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玉米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C4途径固定CO2的酶比C3途径固定CO2的酶对CO2亲和力高出60多倍。由此可以推测,玉米和水稻小麦等相比,中午因温度较高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受影响较小的植物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玉米和水稻黑暗处理24小时,再进行一段时间适宜光照,脱色处理其叶片,再用碘液对它们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染色,出现蓝色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让水稻获得C4途径中固定CO2的酶,提高对CO2的亲和力,利用所学的生物技术与工程相关知识,提出你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4 (2). C3 (3). 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4). 玉米 (5). C4途径能将叶肉细胞周围低浓度CO2聚集到维管束鞘细胞周围形成高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 (6). 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水稻的叶肉细胞 (7). 获取C4途径園定CO2酶的基因,将其导入水稻细胞
【解析】
【分析】
C3植物固定CO2的物质是C5,而C4植物首先是PEP将CO2固定生成C4,而C4化含物转变成苹果酸,苹果酸再释放CO2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被C5固定;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般是叶肉细胞,而C4植物进行光含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题图分析,图中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在叶肉细胞中PEP将CO2固定生成C4,而后转变为苹果酸,苹果酸进入维管束鞘细胞,释放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并生成淀粉。
【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玉米为C4植物,而水稻为C3植物,二者固定二氧化碳的产物分别是C4、C3。玉米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为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 24 -
(2)由于C4途径固定CO2的酶比C3途径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和力高60多倍,说明其固定CO2能力较强,因此在较低浓度的CO2条件下可以达到补偿点,所以CO2补偿点较低的是C4植物;中午温度高,导致气孔关闭,植物吸收的CO2减少,而C4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所以对其光合作用影响小。玉米为C4植物,而水稻为C3植物,所以中午因温度较高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受影响较小的植物是玉米。就是因为C4途径能将叶肉细胞周围低浓度CO2聚集到维管束鞘细胞周围形成高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
(3)由于C3植物水稻只有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产生淀粉的场所在叶肉细胞,而C4植物玉米产生淀粉的细胞是在维管束鞘细胞,所以出现蓝色的细胞有C3植物叶肉细胞,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
(4)为了让水稻获得C4途径中固定CO2的酶,提高对CO2的亲和力,则需要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获取C4途径固定CO2酶的相关基因,设法将其导入水稻细胞,并促其表达。
【点睛】熟知光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是解答 本题的前提,能正确分析图示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答是解题的另一关键。
22. 下列A图与B图分别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过程,据图回答:
(1)图A所示动物体细胞中最多有染色体____________条,将图A中三个细胞按细胞周期中出现顺序进行排序____________。
(2)图A中____________细胞所代表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__条DNA。
(3)图B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_结束。
(4)图B中cd段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进入____________期,此阶段与图A中____________细胞表示的时期一致,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胡萝卜不同部位的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均可以得到相同的愈伤组织。这说明不同部位的体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
【答案】 (1). 8 (2). 乙→甲→丙 (3). 甲 (4). 2 (5). e (6). j (7). 后 (8). 丙 (9). 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10). 不同部位的体细胞均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分化而来,受精卵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解析】
【分析】
图A中,甲为有丝分裂中期,乙为有丝分裂前期,丙为有丝分裂后期;
图B中,原点至e为第一个周期,e至j为第二个周期。
【详解】(1)图A所示动物体细胞中最多有染色体是在有丝分裂后期时,8条染色体,将图A中三个细胞按细胞周期中出现顺序进行排序乙(前期)→甲(中期)→丙(后期)。
(2)有丝分裂中期(甲)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条DNA。
(3)图B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前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即从e开始到j结束。
(4)图B中cd段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有丝分裂进入后期,此阶段与图A中丙细胞表示的时期一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5)不同部位的体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原因不同部位的体细胞均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分化而来,受精卵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周期、图像、遗传物质变化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 自养需氧型的硝化细菌能够降低水体中的铵盐,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硝化细菌时,将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加入铵盐为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培养基中不加入碳源,硝化细菌____________(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硝化细菌纯化并计数时,对照组应该涂布等量的____________。若实验组每个平板中的菌落数都超过了300,应对样本菌液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3
- 24 -
)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49;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43、54、53,然后取其平均值50作为统计结果。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甲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冷凝形成水滴污染培养基,保持培养基水分 (2). 氮源 (3). 能够 (4). 硝化细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 (5). 选择 (6). 无菌水 (7). (适当的)稀释 (8). 没有设置重复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分离计数要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特点,配制选择培养基,自养型微生物可不添加碳源。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进行计数时,对照的培养皿在培养过程中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没有被杂菌污染。
如果得到了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详解】(1)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也可保持培养基的水分。培养基中加入铵盐为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氮源,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因此培养基中不加入碳源,硝化细菌也能够生长。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硝化细菌纯化并计数时,对照组应该涂布等量的无菌水进行对照。计数时应使平板中的菌落数目在30~300之间,若实验组每个平板中的菌落数都超过了300,则应对样本菌液进行稀释处理。
(3)甲同学只涂布了一个平板,没有设置重复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故结果可信度低。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的掌握程度,综合考查了微生物培养中的多方面要点。
24. 人体移植器官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哺乳动物器官进行改造,欲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器官,设计操作过程如图:
- 24 -
(1)过程一:获取供体组织块并剪碎后,需用___________酶处理,使组织细胞分散。动物细胞培养需要CO2,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二:Cas9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将α-Gal抗原基因从供体DNA中敲除,可判断Cas9是_________酶。将含有α-Gal抗原基因的DNA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作为探针,使探针与②细胞的DNA杂交,若___________,则表明该基因已成功敲除。
(3)过程三:将人类补体调节蛋白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受体细胞,在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将该基因与②细胞的DNA进行定点整合。检测人类补体调节蛋白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用___________技术。
(4)过程五:核移植后的重组细胞可以发育成为基因修饰克隆供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2). 维持培养液的pH (3). 限制酶 (4). 不能显示出杂交带 (5). Cas9(或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6). 抗原一抗体杂交 (7). 该重组细胞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基因修饰的供体,并且该动物细胞核有全能性
【解析】
【分析】
- 24 -
如图所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供体细胞经过改造修饰(Gal抗原基因敲除)后,导入目的基因(人类补体调节蛋白基因),再经过核移植技术培养成克隆供体,诱导分化出所需的器官。
【详解】(1)将动物组织块剪碎后再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以使细胞分散开来。动物细胞培养需要CO2,为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
(2)将目的基因敲除需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含有α-Gal抗原基因的DNA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作为探针,则该探针会与α-Gal抗原基因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带,若不能显示出杂交带,则表明该基因已成功敲除。
(3)过程三:将目的基因与细胞DNA进行定点整合需要采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4)由于重组细胞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基因修饰的供体,并且该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因此进行核移植后的重组细胞可以发育成基因修饰克隆供体。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5. “白菜一甘蓝”与普通白菜相比,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于储藏等优点。下图是利用白菜(2n=20)和甘蓝(2n=18)通过细胞工程育种的方法获得“白菜一甘蓝”的杂交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可用____________酶和____________酶来处理白菜细胞和甘蓝细胞得到原生质体A、B。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原生质体两融合的结果有____________种。
(3)如图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白菜一甘蓝”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__;“白菜一甘蓝”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有性生殖。通常情况下,白菜和甘蓝有性杂交是不能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纤维素酶 (2). 果胶酶 (3). 离心、振动、电激 (4).
- 24 -
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5). 3 (6). 4 (7). 能 (8). 存在生殖隔离 (9).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解析】
【分析】原生质体是指除去细胞壁后的植物细胞部分。包括细胞膜以内的部分,可以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植物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未脱壁的两个细胞是很难融合的,植物细胞只有在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才能融合,所以植物的细胞融合也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详解】(1)植物的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处理白菜细胞和甘蓝细胞得到原生质体A、B。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是离心、振动、电激,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原生质体两融合的结果有3种,分别为各自细胞的融合体和杂合体。
(3)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白菜一甘蓝”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4;“白菜一甘蓝”含有成对的染色体组,能进行减数分裂,能进行有性生殖。通常情况下,白菜和甘蓝是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有性杂交是不能成功的。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杂交)的原理及过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 24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2021-09-2934页
- 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2021-09-2915页
-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9-2914页
- 生物卷·2018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2021-09-2919页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下2021-09-2925页
-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2021-09-2920页
- 2018-2019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2021-09-299页
- 吉林省公主岭市2018-2019学年高二2021-09-2932页
- 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2021-09-2914页
- 【生物】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2021-09-29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