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3.70 KB
  • 2021-09-29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一(下)摸底生物试卷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 共 32页 ◎ 第 2页 共 32页 2019-2020 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一(下)摸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 60 分) 1. 用含 ​ 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 ​ 18O 转移的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氧气 B.葡萄糖→丙酮酸→水 C.葡萄糖→二氧化碳→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 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加热条件下可与某种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都是能源物质 D.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合成④时有水产生 3. 下列有关探索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 O ​ 2的来源 B.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结论 C.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D.恩格尔曼用水绵与好氧细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证明了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 4. 下列关于发菜和生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均含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B.两者均含有光合色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两者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均在线粒体 D.两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均在核糖体 5.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含有两种核酸,以 DNA 或 RNA 为遗传物质 B.原核生物无液泡,但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C.原核生物都是异养型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D.原核生物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 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和对应的生物解释(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 A.矿工职业病硅肺﹣﹣硅尘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进而破坏细胞结构 B.嗑瓜子太多会嘴唇干﹣﹣与细胞渗透失水有关 C.新宰的鸡肉放置一段时间再煮更新鲜﹣﹣这与肌细胞线粒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D.大量出汗应多喝淡盐水﹣﹣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7. 前不久诞生的基因编辑婴儿,是由经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对 CCR5 基因进行了修改的胚胎细胞孕育 的,缔造者的初衷是生出能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婴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室中培养艾滋病病毒需要用营养齐全的固体培养基 B.婴儿和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DNA 和 RNA C.修改的胚胎细胞孕育出婴儿说明胚胎细胞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D.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基因编辑婴儿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系统 8. 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过程,字母代表有关物质,数字代表代谢过程,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③⑤在生物膜上进行 B.物质 A 中的元素只来自于水 C.物质 C 的生成只需要色素,不需要酶 D.过程①②③④都需要 ADP 和 pi 9. 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 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产生的能量促使 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 3页 共 32页 ◎ 第 4页 共 32页 A.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 ATP 中 C.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 10. 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分离出来的绿色荧光蛋白(GFP)会发出绿色荧光,GFP 是由 238 个氨基酸组 成的单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FP 合成过程中形成 239 个肽键,同时产生 239 个水分子 B.GFP 会发出荧光体现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这与其特定结构有关 C.由于 GFP 会发荧光,故该蛋白一定含有全部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 D.GFP 是生物大分子,其一定含有 C、H、O、N、P、S 元素 11. 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 pH 和温度,改变其它条件,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 氧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绿藻细胞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 5 分钟只进行呼吸作用 B.第 4 分钟只发生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C.第 7 分钟 C ​ 5的数跫瞬间增加 D.9﹣12 分钟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12. 如图是某核酸长链片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B.4 的名称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C.5 是 DNA 或 RNA 的一段片段 D.图示片段组成的核酸还可含有碱基 A 13. 如图分别表示 pH 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因此具有高效性 B.曲线 A、B 可分别对应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C.由曲线 B 可知将 pH 值由 11 降到 9 的过程中,酶活性上升 D.曲线 B 上 m点继续降低 pH,酶活性降低 14. ATP﹣ADP 循环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①只能来自呼吸作用 B.当细胞外 Na ​ +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时,需要反应②供能 C.反应②中 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 D.在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过程①和② 15.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匀浆加淀粉酶后,用斐林试剂检测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匀浆中含淀粉 第 5页 共 32页 ◎ 第 6页 共 32页 B.向马铃薯匀浆加入碘液,振荡后溶液显蓝色,说明匀浆中含淀粉 C.用苏丹Ⅲ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后,用 95%酒精洗去浮色 D.用蛋白酶催化蛋清稀释液水解时,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清蛋白是否彻底被水解 16. 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 A.甲植物和乙植物在 30℃时,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相等 B.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45℃时,甲植物和乙植物都可以正常生长 C.50℃之前,限制乙植物净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条件是 CO ​ 2浓度 D.若将甲、乙植物同置于凉爽地带,则受影响较大的是甲植物 17. 下列关于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几乎所有细胞中都有 DNA 和 RNA,细胞生物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其生物学活性就会完全丧失 C.糖类的结构单元都是葡萄糖,如淀粉、糖原的最终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 D.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是人体内最常见的脂质 18. 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应在最适温度、最适 pH 的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B.酶是在基因的指导下,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该过程消耗 ATP C.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 ATP,都需要酶的参与,但只有第三阶段消耗氧气 D.ATP 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说明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19.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的隐性遗传病,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跨核运输障碍。下列分析正 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与核孔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t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C.房颤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心肌细胞中核孔复合物是蛋白质,运输 mRNA 等物质不消耗能量 20. N 个氨基酸组成了 M 个肽,其中有 Z 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M 个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H、O、N,还可能含有 S B.M 个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 M﹣Z C.将这 M 个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 N﹣M+Z 个水分子 D.这 M 个肽至少含有 N﹣M+Z 个 O 原子 21. 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B.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 C.鸡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 D.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随血液的运输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3. 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因为该时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C.丁→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原因在于着丝点的分裂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DNA 分子数的两倍,是 DNA 复制的结果 24. 图甲是 H​ 2O ​ 2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 H​ 2O ​ 2分解产生的 第 7页 共 32页 ◎ 第 8页 共 32页 O ​ 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H=c,H​ 2O ​ 2不分解,e 点永远为 0 B.pH=a,e 点下移,d 点左移 C.温度降低 5℃条件下,e 点不移,d 点右移 D.H ​ 2O ​ 2量增加时,e 点不移,d 点左移 25.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 作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 10℃,20℃和 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 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①A 点和 C 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光照强度和温度 ②B 点条件下伊乐藻光合作用停止 ③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④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 B 点向左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6. TGF﹣β ​ 1﹣Smads 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标明,胞外蛋白 TGF﹣β​ 1与靶细胞膜上受 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 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 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27. 在图中,A、B 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C、D 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 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菠菜叶片的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B. 在缺 Mg 的营养液中,长期培养的蕃茄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C. 水稻光合作用强度与空气中 CO ​ 2含量的关系 D. 水稻在夏季白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28. 如图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代谢简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 A.若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那么该细胞单位时间放出的 CO ​ 2量即为呼吸速率 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 O ​ 2和 CO ​ 2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 CO​ 2量为 N​ 1与 N ​ 2的和 D.对细胞④的分析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物质的量 N​ 1小于 m ​ 2 第 9页 共 32页 ◎ 第 10页 共 32页 29.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25℃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快 B.在 0﹣30℃范围内,温度对呼吸作用有关酶的影响更大 C.45℃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春季大棚栽培该植物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产量 30. 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装有 50mL 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溶液 M 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停止上升 B.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在某溶液中处理的 10min 内发生质壁分离,10min 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图乙中 A 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 D.图甲中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 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40 分)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 G ​ 1期、S 期、和 G ​ 2期)和分裂期(M 期)。如图标注了甲动物(体 细胞染色体数为 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 DNA 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 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 S 期的细胞 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 ________h 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 M 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 M 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 M 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__ 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 S 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即停止分裂,停留在 S 期),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h 后,细胞都将停留在 S 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 24h,M 期时长为 1.9h。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________(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为什么?________。 (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__。 图为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 (填序号)。细胞膜表面除糖蛋白外,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 合成的________。 (2)若上图为丽藻的部分细胞膜,则 K ​ +浓度Ⅰ________Ⅱ(填“>”或“<”或“=”)。若该细胞膜是白细胞 的一部分,那么它摄入病毒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 (3)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 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 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表面积扩大。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__。 (4)以下是探究“水稻吸收 SiO ​ 4 ​ 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的实验,请完善: ①实验步骤: A.若乙组植株对 SiO ​ 4 ​ 4﹣的吸收速率 = 甲组(填“>”或“<”或“=”),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 第 11页 共 32页 ◎ 第 12页 共 32页 SiO ​ 4 ​ 4﹣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植株对 SiO ​ 4 ​ 4﹣的吸收速率 < 甲组(填“>”或“<”或“=”),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 SiO ​ 4 ​ 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根系对 SiO ​ 4 ​ 4﹣的吸收速率。 ②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从牡丹中提取出一种酶,为了探究该酶催化分解的底物是葡萄糖还是蔗糖,研究性 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动手设计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据图 1 分析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若两只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则说明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葡萄糖; ②若两只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则说明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蔗糖。 (2)通过上述实验,确定该酶催化分解的底物为蔗糖,为探究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大致的实验操作步 骤排序是:( )。 ①加入蔗糖; ②加入该酶; ③水浴在最适温度下; ④控制不同的 pH; ⑤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 (3)若该酶活性随 pH 变化情况如图 2 所示,若将某试管的 pH 由 c 调整为 b,则该试管中的颜色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 (4)若将该酶置于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条件下,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酶,请在图 3 中表示随着底物浓度的 增加,酶活性的变化曲线。________ 研究人员用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的叶子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试分析回答: (1)指示剂使用麝香草酚蓝,其变色范围是:pH=6.0 呈黄色,pH=7.0 呈墨绿色,pH=7.6 呈蓝色,结果 如表所示: 试 管 编 号 ① ② ③ ④ 实 验 开 始 时 指 示 剂 颜 色 绿 色 绿 色 绿 色 绿 色 实 验 完 成 蓝 色 绿 色 黄 色 绿 色 第 13页 共 32页 ◎ 第 14页 共 32页 后 指 示 剂 颜 色 分析试管颜色变化原因: 则试管①指示剂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则试管③指示剂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该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 的是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 实验后得到相关图形分析,根据图形回答相关问题: (2)能进行图二反应的是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图二中的 A 和 C 分别代表________。若图三是在 CO ​ 2浓度为 0.1%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的曲线,其中表示光补偿点的是________(填字母)。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当 CO ​ 2浓度改用 0.3%时重新进行上述实验,在图三中光饱和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若图四表示在图三的 a 光照强度下该叶片的一个叶肉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箭头是________(填字母)。 此时该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有________。 (4)图五曲线表示在 4 种实验条件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0.10%CO ​ 2,温度在 30 ​ 0C②0.10%CO ​ 2,温度在 20 ​ 0C ③0.03%CO ​ 2,温度在 30 ​ 0C④0.03%CO ​ 2,温度在 20 ​ 0C 由实验结果分析得出:________都能影响光合速率。 ③和④曲线重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菠菜叶 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请据其分析回答: O ​ 2 温度 0.1% 1.0% 3.0% 10.0% 20.0% 40.0% 3℃ 6.2 3.6 1.2 4.4 5.4 5.3 10℃ 31.2 53.7 5.9 21.5 33.6 32.6 20℃ 46.4 35.2 6.4 38.9 65.5 67.2 30℃ 59.8 41.4 8.8 56.6 100 102 40℃ 48.2 17.3 7.1 42.4 74.2 73.5 该实验数据是在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所示实验环境条件下测得的。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 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 环境控制条件是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表中 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 20%上升到 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 第 15页 共 32页 ◎ 第 16页 共 3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 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一(下)摸底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 60 分) 1. 【答案】 D 【考点】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 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性质,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解答】 解: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 ​ 18O 的葡萄糖中的 ​ 18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 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 ​ 18O 的丙酮酸中的 ​ 18O 到了二氧化碳中。即​ 18O转 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D。 2. 【答案】 D 【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 图示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不能继续水解;蔗糖不属还原搪;④、⑤分别 为纤维素、肌糖原,其中纤维素不是贮能物质,与果胶构成植物细胞壁. 【解答】 A、分析图解可知,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 错误; B、还原糖包括所有的单糖以及二糖中的麦芽糖和乳糖,①均属还原糖,②中的蔗糖不属还原搪,B 错误;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纤维素不是贮能物质,C 错误; D、④是纤维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由基本单位葡萄糖脱水缩合产生,D 正确。 3. 【答案】 B 【考点】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解析】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O ​ 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 CO ​ 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解答】 A、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 O ​ 2的来源,A 正确; B、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结论,B 错 误; C、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 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C 正确; D、恩格尔曼用水绵与好氧细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证明了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D正确。 4. 【答案】 C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发菜属于原核生物,生菜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 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 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 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 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 色体变异 【解答】 A、两者均含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发菜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生菜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A 正确; B、两者均含有光合色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 正确; C、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 错误; D、两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均在核糖体,D 正确。 5. 第 17页 共 32页 ◎ 第 18页 共 32页 【答案】 B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 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 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 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 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 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 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 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解答】 A、二者都含有两种核酸,以 DNA 为遗传物质,A 错误; B、核生物无液泡,但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B 正确; C、原核生物不都是异养型生物,如蓝藻是自养型生物,C 错误; D、原核生物都没有叶绿体,但部分原核生物有光合色素和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D错误。 6. 【答案】 C 【考点】 探究膜的透性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 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 作用的场所;植物 细胞的“养料制造 车间”和“能量转换 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 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 成和加工,以及脂 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 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 白质进行加工、分 类和包装的“车间” 及“发送站”(动物 细胞高尔基体与分 泌有关;植物则参 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 着在内质网上,有 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 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 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 多种水解酶,能分 解衰老、损伤的细 胞器,吞噬并且杀 死侵入细胞的病毒 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 结构;内含细胞液 (有机酸、糖类、 无机盐、色素和蛋 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 环境,充盈的液泡 使植物细胞保持坚 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 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 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关 【解答】 A、矿工职业病硅肺﹣﹣硅尘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进而破坏细胞结构,A 正确; B、嗑瓜子太多会嘴唇干﹣﹣与细胞渗透失水有关,B 正确; C、新宰的鸡肉放置一段时间再煮更新鲜﹣﹣这与溶酶体的活动密切相关,C 错误; D、无机盐能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大量出汗会导致水和无机盐的流失,因此大量出汗应多喝淡盐水﹣﹣ 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D正确。 7. 第 19页 共 32页 ◎ 第 20页 共 32页 【答案】 B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DNA 与 RNA 的异同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解析】 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 或 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 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解答】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培养病毒,A 错误; B、婴儿体内含有 DNA 和 RNA,但遗传物质是 DNA,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B 正确; C、修改的胚胎细胞孕育出婴儿说明其具有发育的全能性,C 错误; D、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基因编辑婴儿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D错误。 8. 【答案】 B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①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②有氧呼吸的一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③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④C​ 3的还原;⑤二氧化碳的固定。 A 是氧气、B 是水、C 是 ATP 和[H]、D 是 ADP、Pi 和 NADP ​ +。 【解答】 A、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③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⑤二氧化碳的 固定在叶绿体基质上,A 错误; B、物质 A 是氧气,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B 正确; C、物质 C 是 ATP和[H],在光反应阶段生成,需要色素、酶、光照等条件,C 错误; D、过程①②③均会合成 ATP,均需要 ADP、Pi,④C ​ 3的还原消耗 ATP,会生成 ADP 和 pi,D 错误。 9. 【答案】 B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光合作用与 ATP 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 化、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场所,识记产生 ATP的场所和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解答】 解:A.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 正确; B.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移到 ATP 中,B 错误; C.ATP 合成酶可以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H+,此过程的H+跨膜运动会释放能量,用于合成 ATP,可见H+的跨 膜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 正确; D.在类囊体膜上,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H+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D 正确。 故选:B。 10. 【答案】 B 【考点】 氨基酸的种类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解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 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 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 =肽键数+肽链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 基上的氧原 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解答】 A、绿色荧光蛋白(GFP)是由 238 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因此 GFP 合成过程中形成了 237 个肽键,同时产生 237 个水分子,A 错误; B、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B 正确; C、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绿色荧光蛋白(GFP)会发荧光,但该蛋白不一定含有全部必需和非必需氨基 酸,C 错误; D、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一定含有 C、H、O、N 元素,但据题干信息无 法判断是否含有 P、S 元素,D 错误。 11. 【答案】 D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1、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 存在有机物中,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呼吸作用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能量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 ATP 中,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细胞呼吸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 行. 2、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 ATP;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 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是指三碳化合 第 21页 共 32页 ◎ 第 22页 共 32页 物被还原氢还原形成有机物、五碳化合物,暗反应消耗光反应的产物,为光反应提供 ADP、Pi、NADP ​ +, 促进光反应进行. 【解答】 A、由题图可知,前 4 分钟处于黑暗环境中,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4 分钟开始进行光照,4 分钟之后,开始 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 B、第 4 分钟,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细胞呼吸,既有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也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成活 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中或热能,B 错误; C、由曲线可知,第 7 分钟添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二氧化碳固定的速度加快,消耗的五碳化合 物增加,三碳化合物还原产生的五碳化合物暂时不变,因此五碳化合物含量下降,C 错误; D、由题图曲线可知,9~12 分钟,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不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 氧气的速率相等,即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D正确。 12. 【答案】 D 【考点】 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 DNA 与 RNA 的异同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由于含有碱基 T,所以为 DNA 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脱氧 核糖;③是含胞嘧啶;④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 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片段)。 【解答】 A、2 是脱氧核糖,A 错误; B、4 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 错误; C、5 是 DNA 的一段片段,C 错误; D、构成 DNA 的碱基有 A、G、C、T,所以图示片段组成的核酸还可含有碱基 A,D正确。 13. 【答案】 C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 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 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 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 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4、分析曲线图:题图表示 pH 与酶活性的关系,A 曲线表示该酶的最适宜 pH 为 1.5~2.0,如人体的胃蛋白 酶;B 曲线表示该酶的最适宜 pH 为 8.0 左右,如人体的胰蛋白酶。 【解答】 A、酶与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 正确; B、曲线 A、B 可说明不同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 不同,A 曲线表示该酶的最适宜 pH 为 1.5~2.0,B 曲线表示 该酶的最适宜 pH 为 9.0 左右,可分别对应胃蛋白酶、胰蛋白酶,B 正确; C、由曲线 B 可知,pH 值为 11 时酶已失活,所以将 pH 值由 11 降到 9 的过程中,酶活性不会上升,C 错误; D、B 曲线表示该酶的最适宜 pH 为 9.0 左右,m 点所处的 pH 低于最适 pH,若继续降低 pH,则酶的活性降低, D正确。 14. 【答案】 D 【考点】 ATP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析】 据图分析,反应①表示 ATP 的合成,能量①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反应②表示 ATP的水解;能量② 释放出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 A、能量①能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A 错误; B、细胞外 Na ​ +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时,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 错误; C、反应②中 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C 错误; D、ATP 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一个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过程,D 正确。 15. 【答案】 B 【考点】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检测脂肪的实验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 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 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 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 DNA 呈绿色,吡罗红能使 RNA 呈红色。 【解答】 A、马铃薯匀浆加淀粉酶后,加入斐林试剂后产生砖红色,可能是马铃薯本身含有还原性糖造成的,A 错误; B、淀粉遇碘液变蓝,马铃薯匀浆加入碘液,振荡后溶液显蓝色,说明匀浆中含淀粉,B 正确; C、在进行对花生子叶的脂肪染色时,可用 50%酒精洗去浮色,C 错误; D、蛋清蛋白若被蛋白酶彻底水解,产生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和酶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因此不能检 测蛋清蛋白是否彻底被水解,D错误。 16. 【答案】 B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曲线图研究了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图 中看出,植物乙适宜生存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 【解答】 A、甲植物和乙植物在 30℃时,净光合作用相等,A 错误; B、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45℃时,甲植物和乙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都大于 0,说明都可以正常生长,B 正确; C、50℃之前,限制乙植物净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条件是温度,C 错误; 第 23页 共 32页 ◎ 第 24页 共 32页 D、若将甲、乙植物同置于凉爽地带,则受影响较大的是乙植物,D错误。 17. 【答案】 A 【考点】 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 1、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 ​ 5H ​ 10 O ​ 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 成核酸的重 要物质脱氧核糖 C ​ 5H ​ 10 O ​ 4 六碳糖 葡萄糖 C ​ 6H ​ 12 O ​ 6 葡萄糖是细 胞的主要能 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 ​ 12H ​ 22 O ​ 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 都有葡萄糖麦芽糖 乳糖 C ​ 12H ​ 22 O ​ 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 ​ 6H ​ 10O​ 5) ​ 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 细胞中储存 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 胞壁的组成 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 细胞中储存 能量的物质 2、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 能 储藏脂类 脂 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 力,减少摩擦,保 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 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 膜和细胞核膜的重 要成份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 份,与细胞膜的流 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 长发育,激发和维 持第二性征及雌性 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 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 磷的吸收,调节钙 磷的平衡 【解答】 A、几乎所有细胞中都有 DNA 和 RNA,无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A 正确; B、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生物学活性不一定完全丧失,如酶和底物结合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 变,但其生物学活性没有丧失,B 错误; C、糖类的结构单元不都是葡萄糖,如蔗糖的结构单元是果糖和葡萄糖,C 错误; D、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人体内最常见的脂质应该是脂肪,D 错误。 18. 【答案】 C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ATP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 ADP 的转化过 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 ATP 的能量 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 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 A、保存酶的条件应是低温,A 错误; B、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分子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而化学本质是 RNA 的酶不是,B 错 误; C、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 ATP,都需要酶的参与,但只有第三阶段消耗氧气,C 正确; D、ATP 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但不能说明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D 错误。 19. 【答案】 C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细胞核的结构 第 25页 共 32页 ◎ 第 26页 共 32页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 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 【解答】 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由 4 层磷脂分子组成,A 错误; B、tRNA 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过程合成,其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因此其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有关,B 错误; C、房颤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C 正确; D、心肌细胞中核孔复合物是蛋白质,运输 mRNA 等物质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 20. 【答案】 D 【考点】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解析】 ①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氧来自羧基; ②肽键的写法有以下几种,这三种都是正确的。 或﹣CO﹣NH﹣或﹣NH﹣CO﹣; ③多肽中具体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应关注 R 基中是否有氨基或羧基; ④若形成的多肽链是环状: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 ⑤在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 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 2 个 H。 【解答】 A、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中一定含有元素 C、H、O、N,可能含有元素 S,A 正确; B、由于一条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环状肽无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所以 M 个肽 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 M﹣Z,B 正确; C、由 N 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 M 个肽,这多肽中 Z 条是环状,其他为链状,这个蛋白质分子 完全水解共需要 N﹣(M﹣Z)=N+Z﹣M 个水分子,C 正确; D、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 1 个氨基和 1 个羧基,每个羧基含有 2 个 O原子,因此该肽链中至少含有 O原子至 少为 2N﹣(N+Z﹣M)=N+M﹣Z个 O 原子,D 错误。 21. 【答案】 B 【考点】 细胞凋亡的含义 【解析】 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 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 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解答】 A、①过程中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A 正确; B、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而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死亡过程,B 错误;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 正确;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表达,发挥重要作用,D 正确; 22. 【答案】 C 【考点】 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成分 【解析】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 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 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答】 A、癌细胞的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如糖蛋白减少,A 正确; B、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如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 正确; C、鸡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C 错误; D、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随血液的运输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D正确。 23. 【答案】 C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1、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甲→乙表示染色体的复制;乙→丙表示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丁图表示 中期染色体,其行为比较固定;戊表示着丝点的分裂。 【解答】 A、甲→乙的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的染色体着丝点数目不变,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A 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通常用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择图中的 丁时期,B 错误; C、丁→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原因在于着丝点的分裂,形成子染色体,C 正确; 第 27页 共 32页 ◎ 第 28页 共 32页 D、戊阶段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因此染色体数和 DNA 分子数相等,D错误。 24. 【答案】 C 【考点】 酶的特性 【解析】 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分析甲图:图甲是 H​ 2O ​ 2酶活性受 pH 影响的曲线,其中 b点是 H ​ 2O ​ 2酶的最适 PH,在 b 点之前,随 PH 升高,酶活性上升,超过 b 点,随 PH 上升,酶活性降低,直到失活。 分析乙图:乙图中 d 点表示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e 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解答】 A、pH=c 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 H ​ 2O ​ 2水解,但 H​ 2O ​ 2在常温下也能分 解,所以 e 点不为 0,A 错误; B、pH 由 b→a 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 PH 改变不会 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 d 点右移,e 点不移,B 错误; C、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 时 H ​ 2O ​ 2分解产生的 O ​ 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降低,则酶活性降低, 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 d 点 右移,e 点不移,C 正确; D、H ​ 2O​ 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 e 点上移,d点左 移,D 错误。 25. 【答案】 D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图中灯泡与试管距离在 15cm 到 45cm 处,三条曲线平行,说明此区段光照强度不影响气泡,而温度改变则 气泡明显变化;BC 段时,三条曲线重合,说明温度不是限制因素,此区段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B 点没有 产生气泡,说明达到光补偿点,该藻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 ①A 处距离改变不影响气泡,而温度改变则气泡明显变化,所以限制因素是温度;在三条曲线中,C 点都处 于曲线的下降阶段,且三条曲线重合,说明温度不是限制因素,所以 C 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①错误; ②B 点没有产生气泡,说明伊乐藻能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②错误; ③由于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表示光照强度的变化,又分别在 10℃,20℃和 30℃的温度下进行 实验,所以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③正确; ④若培养液缺镁,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减弱,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变,需要增大光照强度才能增大光合 作用强度,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 B 点向左移动,④正确。 26. 【答案】 D 【考点】 恶性肿瘤的防治 细胞癌变的原因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解析】 本题是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是;①在适宜条件能无限增殖,②形态、 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性降低;致癌因子有物理致 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 致癌因子;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 DNA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解答】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因此它们易分散转移,故 A 选项正确; B、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故 B 选项正确; C、胞内信号分子 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 传递,故 C 选项正确;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 裂,所以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故 D 选项错误。 27. 【答案】 A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最后滤纸条上将分离出四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往下分别是橙黄色、 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四种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C 项中 CO ​ 2浓度较低 时,CO ​ 2是主要限制因素,开始时两条曲线应重合一小部分,且 a 曲线与 b 曲线的高低关系也不正确;D 项中晴天、阴天曲线对应关系不正确. 【解答】 A、色素带的分布:最上端:胡萝卜素(橙黄色),含量最少;其次:叶黄素(黄色),含量较少;次之:叶 绿素 A(蓝绿色),含量最多;最下端:叶绿素 B(黄绿色),含量次之,A 正确; B、缺 Mg 的营养液中,叶绿素不能合成,叶片中没有叶绿素,B 错误; C、据图分析,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达到二氧化碳饱和 点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变,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a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 b,说明 光照强度 a>b,C 错误; D、水稻在夏天晴朗中午光照强度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强度变弱, 出现光合午休现象,阴天不会出现光合午休,D错误。 28. 【答案】 D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从图中分析,可看出①代表只进行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③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 吸作用,④表示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用强度。 【解答】 A、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测定该呼吸速率,A 正确; B、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全部被线粒体所利用,断定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 正确; C、③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故光合作用所需的 CO​ 2,来源的外来的 CO ​ 2和呼吸作用产生的 第 29页 共 32页 ◎ 第 30页 共 32页 CO ​ 2,故合作用所利用的 CO​ 2量为 N​ 1与 N ​ 2的和,C 正确; D、④表示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用强度,故呼吸作用释放的 CO ​ 2大于光合作产生的 O ​ 2,物质的量 N​ 1等于 m ​ 2,D错误。 29. 【答案】 B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解析】 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代表净光合作用, 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分析题图:由图可知,植物体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30℃左右,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50℃左右。 【解答】 A、由题图曲线可知,25℃时,两曲线的差值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快,A 正 确; B、由题图信息可知,0﹣30℃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量比呼吸作用速率大,说明光合作用对温度更敏 感,温度对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影响更大,B 错误; C、由题图可知,45℃时两曲线相交,说明植物体的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 正确; D、春季大棚栽培该植物白天适当提高温度,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提高产量,D正确。 30. 【答案】 B 【考点】 探究膜的透性 【解析】 1、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据图甲分析, 漏斗内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而烧杯内为清水,由于两侧存在浓度差,装置发生渗透作用,导致漏斗内液 面上升。 2、图乙表示放置在溶液 M 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植物细胞在 M 溶液中先失水,一定时间后又吸 水。 【解答】 A、随着水进入半透膜袋,半透膜袋两侧的浓度差缩小,蔗糖溶液的吸水能力下降,另外,不断高出的液柱 也会进一步阻止水进入半透膜袋,因此,图甲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速率逐渐降低,最终停止上升,A 正确; B、从图乙信息可知,该植物细胞在 M 溶液中处理的 10min 内先失水,又吸水,即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 错误; C、图乙中 A 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C 正确; D、图甲中当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40 分) 【答案】 2.2 M,12→24→12 7.4 甲,甲细胞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大,所以在视野中细胞数多,易观察 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 DNA 含量。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 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染色体变化规律为:后期 加倍(4N),平时不变(2N),即 12→24→12。 【解答】 题目中所求为:“最快”,则被标记的 DNA 分子只有到达 S 期的最后并即将进入 G2 期,所以要经过 2.2 小时 就可以在 M 期观测到被标记的 M 期细胞。 从刚出现有标记的 M 期细胞,到达有标记的 M 期细胞达到最大值,则说明其时间经历的是一个 M 期的时间; 由于该细胞中含有 12 条染色体,且 M 期为细胞分裂期(包含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其染色 体的数量变化是先加倍后减半,即:12→24→12。 由题意可以知道:因为加入胸苷后只抑制了处于 S 期的细胞,而其他时期的细胞都不受其影响,则随着时间 的推移,原来处于 G1 期的细胞先进入 S 期并被抑制停留在 S 期,然后是 M 期的细胞,最后是处于 G2 期的 细胞,所以到细胞都停留在 S 期的时间为 G1+M+G2,即为 7.4 小时。 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的变化,不仅要要选择细胞周期短的细胞,更要选择分裂期在整个细 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的细胞,这样才更容易观察到试验现象。甲细胞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 例大,在视野中细胞数多,易观察,因此若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 甲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通过题目意可以知道:该试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不同。即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 胞膜从中间凹陷,最终一个细胞缢裂为两个细胞;而植物细胞则是在赤道板平面上出现了细胞板,细胞板向 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从而植物细胞由一个变为两个。 【答案】 ①,糖脂 <,胞吞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考点】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1、分析题图: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载体蛋白;a 是自由扩散,b 是主动运输。 2、实验目的是探究水稻从土壤中吸收 Si ​ 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因此控制能量的有无是关键,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可以通过控制细胞呼吸达到目的。所以乙组实验抑制细胞呼吸,一段时间 后检测两组植株对 Si ​ 4+的吸收速率,若吸收速率相同,则为被动运输,若吸收速率表现为甲组快,则为主 动运输。 【解答】 图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①糖蛋白。细胞膜表面除糖蛋白外,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若上图为丽藻的部分细胞膜,则 K​ +浓度Ⅰ<Ⅱ.若该细胞膜是白细胞的一部分,那么它摄入病毒的方式可 能是胞吞。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甲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能够为细胞主动运输提供能量;乙组抑制细胞的有氧呼吸,不能为细胞生 命活动提供能量。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第 31页 共 32页 ◎ 第 32页 共 32页 A.若乙组植株对 SiO ​ 4 ​ 4﹣的吸收速率=甲组,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 SiO ​ 4 ​ 4﹣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植株对 SiO ​ 4 ​ 4﹣的吸收速率<甲组,则说明水稻从培养液中吸收 SiO ​ 4 ​ 4﹣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 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B 不会,因为在 pH 为 c 时,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考点】 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析】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和温和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解答】 酶具有专一性,该酶若能催化葡萄糖(还原糖)的分解则不能催化蔗糖(蔗糖是非还原糖,其水解产物是还 原糖)的水解,则 2 组加入斐林试剂后均不会出现砖红色反应,该酶若能催化蔗糖的水解则不能催化葡萄糖 的分解,则 2 组遇斐林试剂均会产生砖红色反应。 通过上述实验,确定该酶催化分解的底物为葡萄糖,为探究该酶催化作用最适 pH,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 先用等量的系列 pH 值梯度的缓冲液处理该酶,再加入葡萄糖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保温时 间、加入的葡萄糖的量等等无关变量。 由图可知,PH 为 b时酶活性最强,还原糖生成量最多,砖红色颜色最深。PH 为 c 时酶已失活,再改变 PH, 则酶活性不变,因此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底物浓度的含量对酶活性没有影响,只会影响反应速率,因此曲线图如下表: 【答案】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表现吸收 CO ​ 2,使 PH 上升,遮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 放 CO ​ 2,使 PH 下降,②和④ ①号试管,ATP 和 C3 酸,a,右 ef,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 光强、CO​ 2浓度、温度,受低 CO ​ 2浓度的限制 ③号试管,10℃、1.0%,3℃、3.0%,细胞溶胶、线粒体,受酶的数量(活性)影响等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植物细胞在光照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得溶液的 pH 升高;呼吸作用 释放二氧化碳,使得溶液的 pH 降低。图中试管①在在强光下,新鲜菠菜的叶子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 此溶液的 pH 升高,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蓝色;试管②④中没有新鲜菠菜的叶子,所以溶液的 pH 不变, 颜色也不变;试管③被锡纸包裹,不能接受光照,则新鲜菠菜的叶子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 得溶液的 pH 降低,所以溶液呈黄色。图二表示光合作用,其中 A 是 ATP,B 是五碳化合物,C 是三碳化合物, D是有机物(CH ​ 2O);图三是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而发生变化的曲线图,其中 a 点为光补偿点,此时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图四中Ι是叶绿体,Ⅱ是线粒体,Ⅲ是细胞质基质,a、c、f是氧气,b、d、e 是 二氧化碳。 【解答】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试管①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表现吸收 CO ​ 2,使 pH 上升,所以指示剂 变蓝;试管③遮光条件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 CO ​ 2,使 pH 下降,所以指示剂变黄; 而②和④中没有叶片,且④没有光照,都是对照试验。 图一表示的是光合作用过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试管是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一中 A 是 ATP,C 是三 碳化合物(C​ 3酸);图二中 a点为光补偿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 CO ​ 2浓度改用 0.3%时重新进 行上述实验,即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光合速率增大,因此光饱和点将向右方移动。 若图三表示在图二的 a 光照强度下该叶片的一个叶肉细胞,此时整个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一 个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应该大于呼吸速率,因此图中不应该出现的箭头是 e、f,此时此时 ATP 的场所有细胞 质基质(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 据图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③和④的温度相同,而两条曲线重叠, 可能是受低 CO ​ 2浓度的限制。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应该排除光照对实验的影响,因此该 实验数据是在③号试管所示实验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10℃、1.0% 的条件下所测数据不符合一定的变化规律,最可能是错误的。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应该尽量降低 呼吸速率,因此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温度、氧含量分别为 3℃、3.0%.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和无氧呼吸,因此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 20%上升到 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可能是受酶的数量(活性)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