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8.74 KB
  • 2021-10-11 发布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考前测试)生物试题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考前测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 ‎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HIV在细胞中进行逆转录 B.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 C.水稻细胞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的部分蛋白质可进入叶绿体发挥作用 D.用显微镜能看到经醋酸洋红染色的肺炎双球菌的染色体 ‎ ‎ ‎2. 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是生物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以下不‎⋅‎属‎⋅‎于‎⋅‎它们共有的特征是(   ) ‎ A.需要水的参与都有ATP产生 B.代谢过程均需要多种酶的催化 C.代谢速率均受温度和pH的影响 D.在小麦所有的细胞中都可进行 ‎ ‎ ‎3. 下列细胞器与其对应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核:中心法则中各环节发生的场所 B.溶酶体:水解衰老细胞器和细胞碎片 C.高尔基体:对乳蛋白前体进行加工修饰 D.线粒体: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释放CO‎​‎‎2‎及[H]‎ ‎ ‎ ‎4. 研究发现,Cyclin B3(蛋白)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当Cyelin B3缺失时雌性小鼠不能产生后代(个体)。为揭示Cyclin B3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对Cyclin B3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对比,并绘制了下图。 据此推测Cyclin B3的功能是(   ) ‎ A.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B.促进DNA的复制 C.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促进着丝粒的分裂 ‎ ‎ ‎ ‎5. 咔唑(含N有机物)具有潜在致癌性,且结构稳定难以清除。为了获得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下列针对该方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油田淤泥样品需要作灭菌处理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B.本实验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的目的是计数菌落数 C.平板培养中生长因子均为无机物 D.咔唑浓度最低的摇瓶内为目标微生物 ‎ ‎ ‎6. 科学家制备了以蜘蛛丝蛋白为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①细胞的特点是既能在体外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C.②步骤后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D.该抗体能与蜘蛛丝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 ‎ ‎ ‎7.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发挥需要培养基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基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需要添加有机碳源 B.液体培养基 C.无需额外添加碳源 D.无需添加植物激素 ‎ ‎ ‎ ‎8. 茶叶中含多种物质,其中茶多酚具有杀菌消炎作用。为研究茶多酚的抑菌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下表所示为在不同pH、茶多酚浓度为40g/L时的实验结果。 ‎ 菌种 ‎ 抑菌圈直径(mm) ‎ pH=4 ‎ pH=5 ‎ pH=6 ‎ pH=7 ‎ pH=8 ‎ pH=9 ‎ pH=10 ‎ 沙门氏菌 ‎ ‎14.0 ‎ ‎13.7 ‎ ‎13.8 ‎ ‎14.3 ‎ ‎15.5 ‎ ‎14.6 ‎ ‎12.5 ‎ 蜡状芽孢杆菌 ‎ ‎16.0 ‎ ‎15.5 ‎ ‎14.7 ‎ ‎15.7 ‎ ‎17.4 ‎ ‎15.6 ‎ ‎13.5 ‎ 大肠杆菌 ‎ ‎11.8 ‎ ‎12.9 ‎ ‎12.7 ‎ ‎13.8 ‎ ‎15.0 ‎ ‎14.4 ‎ ‎12.8 ‎ ‎  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 A.不同pH条件下,茶多酚对同一种细菌的抑制效果不同 B.相同pH条件下,茶多酚对三种细菌的抑制效果相同 C.茶多酚对三种细菌的抑制效果均最强时的最适pH是7‎ D.浓度为40g/L的茶多酚是抑制三种菌繁殖的最适浓度 ‎ ‎ ‎9. 如图为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B.mRNA上的AUG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 C.在该mRNA合成结束后,核糖体才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D.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 ‎ ‎ ‎10. 人类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存在多种突变类型。甲患者珠蛋白β链第17、18位氨基酸缺失;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B.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不连续的缺失所致 C.乙患者基因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了改变 D.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结构直接诊断该病携带者和患者 ‎ ‎ ‎11. 薄荷中有一种叫薄荷醇(C‎​‎‎10‎H‎​‎‎20‎O)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 ‎ A.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 B.感觉神经元上PRPM8受体与薄荷醇结合后神经元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C.吃薄荷后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 D.若抑制PRPM8基因的表达,可能会使内环境稳态失调 ‎ ‎ ‎12. 为研究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机理,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GA(赤霉素) ‎ ‎+ ‎ ‎+ ‎ ‎+ ‎ ‎+ ‎ ‎- ‎ ‎- ‎ ‎- ‎ ‎-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CK(细胞分裂素) ‎ ‎+ ‎ ‎+ ‎ ‎- ‎ ‎- ‎ ‎- ‎ ‎- ‎ ‎+ ‎ ‎+ ‎ ABA(脱落酸) ‎ ‎+ ‎ ‎- ‎ ‎+ ‎ ‎- ‎ ‎- ‎ ‎+ ‎ ‎- ‎ ‎+ ‎ 种子状态 ‎ 萌发 ‎ 萌发 ‎ 休眠 ‎ 萌发 ‎ 休眠 ‎ 休眠 ‎ 休眠 ‎ 休眠 ‎ ‎  注:“+”表示激素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表示激素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 A.第2和7组对照的自变量是有无GA,而CK和ABA都是无关变量 B.若GA无生理活性浓度,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 C.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CK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激素 D.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 ‎ ‎13. 下列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激素、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C.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D.激素、神经递质均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 ‎ ‎14. 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对蝗虫的幼虫(跳蝻)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蝗虫的种群密度受气候、食物的影响很大 C.不同种蝗虫间是竞争关系,蝗虫与牧草之间是捕食关系 D.“牧鸭治蝗”属于化学防治,可降低蝗虫的环境容纳量 ‎ ‎ ‎15. 2020年5月9日安宁青龙街道双湄村山神坝发生森林大火,火灾过火面积共170.1公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火灾过后的森林中进行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火灾后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 C.火灾后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全部流入消费者和分解者 D.因生态系统具恢复力稳定性,所以森林局部火灾后仍能逐步恢复原状 二、综合题 ‎ ‎ ‎ 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利用甲醛,清除甲醛污染。研究发现外源甲醛可以作为碳源被整合进入常春藤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 ‎ ‎(1)图1中循环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循环中能量的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常春藤细胞同化HCHO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列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如表1是常春藤在不同甲醛浓度下测得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脱氢酶(FALD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图2表示不同甲醛浓度下,该酶的活性相对值。图3是不同甲醛浓度下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的相对值。 ‎ 表1:不同甲醛浓度下常春藤可溶性糖含量 组别  ‎ ‎ 样品 ‎ ‎0天 ‎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①‎ ‎1个单位甲醛浓度 ‎ ‎2271‎ ‎2658‎ ‎2811‎ ‎3271‎ ‎3425‎ ‎②‎ ‎2个单位甲醛浓度 ‎2271‎ ‎ 2415‎ ‎2936‎ ‎2789‎ ‎1840‎ ‎③‎ 水处理 ‎2271‎ ‎ 2529‎ ‎ ‎ ‎(3)表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 ‎ ‎(4)1个单位甲醛浓度下,常春藤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综合上述信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 ‎ ‎(5)综合分析表1、图2和图3的信息,在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激素调节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猕猴桃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拮抗作用的两种激素有________,它们作用分别为________。 (2)网购的猕猴桃一般比较硬,若与成熟的苹果一起密封保存可促进其软化。下图为乙烯(C‎​‎‎2‎H‎​‎‎4‎)的作用机理,据图分析该做法依据的理由是________。这一过程体现了植物激素发挥其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结果。 (3)有研究表明: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不是因为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而是因为单侧光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请以燕麦胚芽鞘和琼脂块等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 ‎ ‎ ‎ ‎ 2020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抗原开发出了灵敏性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一滴血仅十分钟就可以得出检测结果。该试剂盒目前已应用于疑似感染者、密切接触者、诊病例的临床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SARS-CoV-2侵入人体后,通常人体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2)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多次建议人们出门要戴口罩,请从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攻击的角度分析,戴口罩可以________。该过程对病毒的防御属于________免疫,其特点是:________。 (3)SARS-CoV-2侵入人体后,还会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由________产生的抗体在体液中与SARS-CoV-2结合,阻止其________,而对于已经侵入SARS-CoV-2的靶细胞,会被________识别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根据信息,请写出该试剂盒能精确诊断的免疫学原理________。 (4)假如您是一名治疗新冠肺炎的医务工作者,请例举新冠肺炎患者必要的应对措施________。 ‎ ‎ ‎ ‎ 叶色变异指叶色表现型发生异常,叶绿素含量发生改变。此类变异通常会影响光合作用,往往导致减产,甚至引起植株死亡。科研人员在粳稻品种Kitaake的转基因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白条纹突变体,命名为st11,该突变体在分蘖前叶片表现正常,从分蘖期开始新长出的叶片表现为白色条纹,且该性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 (1)叶色突变在水稻中比较常见,来源一般包括自然突变和________。现有水稻叶色突变体主要包括白化、黄化、淡绿、斑马叶等多种表型,体现了基因突变________的特点。 (2)为判断st11主要生产特性是否发生改变,研究人员检测了野生型(WT)与st11的平均株高和结实率,得到了以下如图1、图2结果,该结果说明________。     (3)科研人员选取了22株突变体,检测潮霉素抗性(T-DNA中标记基因),结果如下图3,推测该突变不是由T-DNA插入引起,是发生于转基因组织培养过程中。做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通过构建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st11与野生型杂交后F‎​‎‎1‎均表现正常叶色,且F‎​‎‎2‎群体中正常叶:白条纹=3:1。上述结果表明突变体st11的白条纹性状是由________基因控制的。 (4)经初步试验,确定st11定位于1号染色体。为进一步确认基因位点,利用五个重要分子标记RM10076、RM10048、Ⅰ-14、Ⅰ-10、Ⅰ-26对F‎​‎‎2‎中284个白条纹单株进行分析,统计交换情况,结果如下表。 ‎ 分子标记 ‎ Ⅰ-26 ‎ Ⅰ-10 ‎ Ⅰ-14 ‎ RM10048 ‎ RM10076 ‎ 交换次数 ‎ ‎3 ‎ ‎0 ‎ ‎3 ‎ ‎3 ‎ ‎16 ‎ ‎  据表中数据推测,st11基因更靠近分子标记________。 (5)经过后续研究,研究人员最终确定st11基因位置并成功获取了该基因,请结合所学知识及题目信息,简要描述st11基因在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前景________。‎ ‎ ‎ ‎ 植物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支链淀粉占贮存淀粉的70%-80%,是决定植物果实或种子品质的关键成分。玉米包含SBEⅠ、SBEⅡb和SBEⅡa三种淀粉分支酶,前两者主要存在于胚乳中,SBEⅡa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它们共同参与支链淀粉的合成。育种人员计划提取相关基因构建表达载体,用于改良马铃薯性状。 (1)育种人员以中糯1号为材料,从玉米籽粒胚乳细胞中提取________作为模板,经逆转录获得cDNA。 (2)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以获取相应基因,该过程需向反应体系中添加的物质包括________。 (3)‎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经筛选及测序,育种人员最终选定长度为2719bp的SBEⅡb基因为目的基因,与载体经________酶处理,重组后构建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构建文库。为检测导入效果,选取8个单菌落做PCR扩增,结果如图。据此判断,泳道________对应菌落为成功导入菌落。 将筛选出菌落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该结果可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理由是________。     (4)GUS基因在组织细胞表达后,特定条件下可表现蓝色,育种人员将该基因与目的基因融合并导入马铃薯受体细胞。若转基因马铃薯幼苗呈现蓝色,说明________。 (5)为避免外源基因在自然界中扩散,造成基因污染,请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________。 ‎ ‎ ‎ ‎ “三赢”氧化塘 氧化糖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是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水生生态系统。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因素(如沉淀、凝聚),又有化学因素(如氧化和还原)及生物因素。污水进入塘内,首先受到塘水的稀释,污染物扩散到塘水中从而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物中的部分悬浮物逐渐沉淀至塘底成为污泥,这也使污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污泥中的微生物将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硫化氢、沼气和有机酸等产物。 污水中溶解的和胶体性的有机质物质,在有氧条件下主要由好氧性细菌进行分解,形成铵、磷酸根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小分子物质被吸收进微生物体内,其中一部分被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相应的能量,另一部分可为微生物所利用,合成新的有机物。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利用这些产物作为营养源合成本身的机体,并释放出氧气,供好氧菌继续氧化降解有机物。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这两组生物的代谢作用相互依存,循环不断;从而使水质不断净化。 此外,悬浮体和胶状体的沉淀作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阳光和菌藻分泌物的消毒作用等,使氧化塘对重金属污染物和细茵病毒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整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细菌和藻类的代谢活动,是氧化塘净化污水的生化基础。 氧化糖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我国的氧化塘更具有自己的特色,通常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或放养鱼、鸭、鹅等。这个生态系统能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净化和综合利用:增殖的藻类和细菌可作为浮游动物的饵料,浮游动物又是鱼类的饵料,水草、小鱼、小虾又成为鹅鸭的精饲料。同时,生长在塘中的水生植物还能有效地吸附和降解污水中多种污染物质,起到加速和增强净化的作用,从而使我国的氧化塘功能从单纯的处理污水,发展到处理和利用相结合,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可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1)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 (2)污水进入塘内受到塘水的稀释,既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也能防止________;藻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________,其产生的________可供池水中的好氧细菌继续利用。 (3)污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为此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目的是________,从而使出水口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4)根据文中信息,绘制出我国特色氧化塘的营养结构________。 (5)在氧化塘出水口处,生态学家建议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你是否同意这个建议,并阐述理由________。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精华学校高三三模(考前测试)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答案】‎ D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解析】‎ ‎1、HIV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因为其遗传物质是RNA,不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遗传,所以需要进行逆转录,并将逆转录合成的 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蓝藻是原核自养型生物,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叶绿体,可通过细胞内的叶绿素和藻蓝素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 A、HIV是一种RNA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将自身RNA通过逆转录合成DNA,整合到寄主细胞染色体DNA上,A正确; B、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但可通过细胞中含有的叶绿素和藻蓝素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叶绿体内DNA指导合成的仅是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叶绿体内决定其功能的大部分蛋白质是在叶绿体外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 的,C正确; D、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2.‎ ‎【答案】‎ D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解析】‎ 掌握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代谢过程两个基本概念。‎ ‎【解答】‎ A、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都需要水的参与,都有ATP=生,A正确; B、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均需要多种酶的催化,B正确; C、代谢过程需要酶催化,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所以代谢速率均受温度和Ph的影响,C正确; D、在小麦所有的细胞中都可进行有氧呼吸,但是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绿色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3.‎ ‎【答案】‎ A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解析】‎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 )分布 )形态结构 Ⅰ功能 ‖器 卜线粒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人体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体 )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 )动植物细胞 )网 Ⅰ结构 )合成的“车间”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 /高尔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 )动植物细胞 )基体 Ⅰ结构 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细胞内则参与 )细胞壁形成) )无膜结构,有的附 │核糖 )动植物细胞 )着在内质网上,有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人体 )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 /溶酶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 )动植物细胞 )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 体 Ⅰ结构 )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 )结构;内含细胞液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有机酸、糖类 。。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无机盐、色素和 )蛋白质等) ________Ⅰ无膜结构;由两个 )中心)动物或某些低 )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体 )等植物细胞 )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解答】‎ A、真核细胞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错误;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衰老的细胞器和细胞碎片,B正确; C、高尔基体可对乳蛋白前体进行加工修饰,C正确; D、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释放CO‎2‎和[H],以及将[H]和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场所,D正确。 故选A.‎ ‎4.‎ ‎【答案】‎ C ‎【考点】‎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解析】‎ 雌性哺乳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解答】‎ A、由图可知,CyclīnB3缺失雌鼠形成了纺锤体,说明Cycliīn B3的功能不是促进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 B、DNA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由图可知,Cyclīn B3缺失雌鼠和正常雌鼠均正常进行,说明Cyclin B3的功能不是 促进DNA的复制,B错误; C、由图可知,与正常雌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相比,Cyclin B3缺失雌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才有异常,Cyclin B3缺失雌鼠同源 染色体不能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说明Cyclin B3的功能是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未显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无法得出Cyclin B3对着丝 粒的分裂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5.‎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酶的特性 ‎【解析】‎ 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步骤为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筛选等。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常用到培养基,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 、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 (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 ‎【解答】‎ A、样品不能进行灭菌,否则会杀死目的微生物,A错误; B、稀释涂布平板的目的是筛选分解咔唑能力强的微生物,B错误; C、平板培养中生长因子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C错误; D、咔唑浓度最低的摇瓶内的微生物降解咔唑的能力最强,为目标微生物,D正确。 故选D.‎ ‎6.‎ ‎【答案】‎ B ‎【考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解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人工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得到单克隆抗体。 分析题图:①是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②是细胞融合过程,③是杂交瘤细胞,④是筛选过程。‎ ‎【解答】‎ A、单克隆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①细胞是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其特点是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在体外增殖,B错误; C、②步骤后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筛选出杂交瘤细胞,C正确; D、由于以蜘蛛丝蛋白为抗原,所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与蜘蛛丝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 ‎7.‎ ‎【答案】‎ A ‎【考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 植物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当被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受到植物激素(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的比值能影响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等物质和外界条件的作用,一般先脱分化,成为一团没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分生状态的 细胞(愈伤组织),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长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 ‎【解答】‎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等条件下,植物细胞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激素成 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其中愈伤组织为一团没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分生状态的细胞,不能进 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为之提供有机碳源,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综上分析,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8.‎ ‎【答案】‎ A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解析】‎ 据题意,表中所列出为不同pH条件下,浓度为40g /的茶多酚对沙门氏菌、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以抑菌圈直径 为标准测量),根据每个选项描述判断与表中所列是否相符。‎ ‎【解答】‎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A、不同pH条件下,茶多酚对同一种细菌的抑制效果不同,A正确; B、任选一个pH值对比即可发现茶多酚对不同细菌产生的抑菌圈直径是不同的,所以相同pH条件下,茶多酚对三种细菌的抑制 效果不同,B错误; C、找出每一行细菌抑菌圈最大值对应的pH值,可知茶多酚对三种细菌的抑制效果均最强时的最适pH是8,C错误; D、本题中未比较其他浓度的茶多酚抑菌效果,因此不能判断40g /是否为抑制三种菌繁殖的最适浓度,D错误。 故选A.‎ ‎9.‎ ‎【答案】‎ A,D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据图分析,信使RNA上有有三个起始密码子(AUG),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3种蛋白质;作为多肽链合成的起始信号,作为起始信号的密码子称为起始密码子。另外注意这是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启动子是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 序列,它含有RNA 聚合酶特异性结合和转录起始所需的保守序列,启动子本身不被转录。启动子的特性最初是通过能增加或降低基因转录速率的突变而鉴定的。启动子一般位于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 ‎【解答】‎ 解:A.一分子mRNA中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则起始端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正确;‎ B.启动子是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 序列,启动子只起到调控转录的作用,本身是不被转录的,B错误;‎ C.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则mRNA合成的过程中,核糖体就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即边转录边翻译,C错误;‎ D.据图分析,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D正确; 故选:AD。 ‎ ‎10.‎ ‎【答案】‎ B,C,D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 ‎【解析】‎ 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细胞内某些异常代谢产物可能导致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某些诱变因素如物理、化学、病毒诱变因素也可以导致基因突变。‎ ‎【解答】‎ 解:A.控制甲、乙患者贫血症的基因均为β珠蛋基因,其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甲患者的β链17~18位氨基酸缺失,说明甲患者β链氨基酸的缺失是基因中碱基对连续的缺失所致,B错误; C.乙患者β珠蛋白基因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β链缩短,说明其发生基因突变后导致翻译过程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而发生突变位点之后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C错误; D.通过观察染色体结构可明确诊断的疾病为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而人类β地中海贫血症的病因是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故选:BCD。‎ ‎11.‎ ‎【答案】‎ B ‎【考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体温调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以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答】‎ A、涂抹薄荷后薄荷中的薄荷醇‎(‎∁‎‎10‎H‎20‎O)‎这种物质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 层形成冷觉,A正确; B、感觉神经元上PRPM8受体与薄荷醇结合后,产生兴奋,神经元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 C、吃薄荷后机体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反射调节,机体会出现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生理变化,C正确; D、若抑制PRPM8基因的表达,机体的冷觉感受器受体减少,可能会使机体对寒冷的神经调节异常从而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D正确。 故选B.‎ ‎12.‎ ‎【答案】‎ C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分析题图:第5、6组对比发现,无GA和CK时,不管ABA存在与否,种子都休眠。第6、8组比较发现,无GA有ABA,不管CK存 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第5、7组比较,无GA和ABA时,不管CK存在与否,种子也都休眠。‎ ‎【解答】‎ A、第2和7组对照的自变量是有无GA,而CK和ABA都是无关变量,两组中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一致,A正确; B、据第5、6、7、8组可知,不管CK和ABA是否存在生理活性浓度,若GA不存在生理活性浓度,种子都处于休眠状态,B正确; C、根据3、4组对比来看,ABA对GA作用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C错误; D、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3.‎ ‎【答案】‎ B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考点】‎ 激素调节的特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酶和激素不都是蛋白质,A错误; B.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正确; C..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C错误; D.激素、神经递质均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有的激素在细胞内起作用,如性激素,D错误。 故选:B。‎ ‎14.‎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群落之间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 ‎【解答】‎ A、对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A正确; B、蝗虫的种群密度受气候、食物的影响很大,B正确; C、不同种蝗虫都以牧草为食,所以蝗虫和牧草之间是捕食关系,不同种蝗虫间是竞争关系,C正确; D、“牧鸭治蝗”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D.‎ ‎15.‎ ‎【答案】‎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解析】‎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3、一营养级同化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 解;④未被利用。‎ ‎【解答】‎ A、火灾后的森林保留土壤条件和一些植物,所以发生在这上面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由于空间、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一般呈”‎5‎‎′‎型增长,B正确; 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恢复力稳定性,所以森林局部火灾后仍能逐步恢复原状,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 ‎【答案】‎ ‎(1)卡尔文循环(暗反应),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2)同位素示踪,叶绿体基质 ‎(3)③‎ ‎(4)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ALDH的活性增强,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 ‎(5)甲醛胁迫下,植物一方面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另一方面,通过提高FALDH酶的活性,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叶绿体模式图,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②是常春藤利用甲醛同化二氧化碳的过程。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醛的浓度单位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甲醛脱氢酶(FALDH)的活性和气孔开度,图2表明1个甲醛浓度单位的甲醛脱氢酶活性最高,图3表明随着甲醛浓度增加,气孔开度逐渐降低。‎ ‎【解答】‎ 解:(1)据图1分析可知,图示过程①是暗反应的过程,为卡尔文循环;植物通过卡尔文循环能够将简单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复杂有机物,将ATP和[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所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图中甲醛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常春藤细胞同化HCHO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醛的浓度单位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甲醛脱氢酶(FALDH)的活性和气孔开度,所以③组为对照组。‎ ‎(4)植物气孔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促使气孔关闭。‎ ‎(5)低浓度的甲醛胁迫,植物一方面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另一方面,在减少气孔的同时,提高FALDH酶的活性,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 ‎【答案】‎ 生长素和脱落酸(或赤霉素和脱落酸,或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等),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脱落酸抑制细胞的伸长生长,成熟苹果可以释放乙烯,乙烯与猕猴桃细胞内活性受体结合,促进纤维素酶基因表达,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水解猕猴桃细,胞壁的纤维素加速其软化,植物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表达,实验思路:选取四块大小相等的琼脂块,记做甲、乙、丙、丁;将甲、乙放在同一未经单侧光照处理的胚芽鞘尖端下收集生长,素(甲、乙不接触),将丙、丁放在同一经单侧光照处理的胚芽鞘尖端的向光侧和背光测下收集生长素(丙、丁不接触),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将琼脂快分别移到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四组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预测结果:放置琼脂块甲、乙、丁的胚芽切段弯曲程度相同,而放置琼脂块丙的胚芽鞘切段弯曲程度较低 ‎【考点】‎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本题结合图片,综合考查了基因的表达过程以及植物激素的调节机制,还涉及了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测结果,是一道跨模块且综 合性比较强的题目。‎ ‎【解答】‎ ‎(1)植物体内激素类型有,促进生长类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其抑制生长促进脱落的主要是脱落酸,起拮抗作 用的两种激素可以选择填写以上任一组。生长素、赤霉素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而脱落酸则抑 制细胞的生长。 (2)成熟的苹果产生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其具体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乙烯与猕猴桃细胞内活性受体结合,促 进纤维素酶基因表达,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水解猕猴桃细胞壁的纤维素加速其软化。这一过程体现了植物激素发挥其调节 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植物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表达的结果。 (3)要验证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否因为单侧光使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需设计对照试验,用琼脂块收集未经单侧光照处理 的胚芽鞘尖端两侧所产生的生长素,以及单侧光照处理后,向光侧与背光侧的生长素;然后用这样的四个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 除尖端的胚芽鞘切段上,一段时间后,根据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判断四个位置所收集到的生长素浓度高低。 若题中的假说正确,则从未经单侧光照处理的胚芽鞘尖端两侧所产生的生长素,以及单侧光照处理后向光侧收集到的生长素含 量应该相等,只有背光侧生长素被分解因此含量较低。‎ ‎【答案】‎ 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第一道疫防线(皮肤、黏膜)相接触,非特异性,人生来都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浆细胞,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效应T细胞,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落实“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遵医嘱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配合相关人员寻找密切接触者等 ‎【考点】‎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 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如果前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体液免疫 直接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雪殖、分化。 )二次免疫上 (处理)(呈递)(识别) 人效应B细胞分必》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 化产记忆I细胞,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唱殖、分化。 二次免疫下。→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处理) →-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解答】‎ ‎(1)5AS-CeV-2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是由于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导致的体温升高。 (2)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从外界与人体的第一道疫防线(皮肤、黏膜)相接触,从而避免了病原体对机体的攻击。这种病 毒的防御措施避免了非特异性免疫的发生,非特异性免疫表现的特点为: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3)侵入人体后,还会引发人体进行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浆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抗体,产生的 抗体在体液中能与该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阻止其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而对于已经侵入SAS -CO-2的靶细胞,会被 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效应T细胞识别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然后暴露出来的病毒被相应的抗体发生结合后形成细胞 团和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试剂盒之所以能精确诊断原因是利用了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4)为做好新冠病毒的防护,结合免疫应答措施需要落实“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遵医嘱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配合相关 人员寻找密切接触者等。‎ ‎【答案】‎ 人工诱变,不定向性(多方向性),St11(突变体)在(平均株高、结实率等)主要生产特性上(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未发生明显改变,部分突变个体未表现潮霉素抗性,隐性,Ⅰ-10,作为叶色标记应用于育种过程(协助筛选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等);培育观赏植物(作为目的基因导入观赏植物培育新品种,);利用突变体研究叶色突变机理(色素形成、叶绿体发育等)‎ ‎【考点】‎ 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 基因突变的概念 ‎【解析】‎ 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多,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 向性、多害少利性。‎ ‎【解答】‎ ‎(1)叶色突变在水稻中比较常见,来源一般包括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水稻叶色突变体主要包括白化、黄化、淡绿、斑马叶等 多种表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多方向性)的特点。 (2)结合图示可知,St11(突变体)在平均株高、结实率等主要生产特性上,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说明St11在主要生产特性 上未发生明显改变。 (3)由图可知,1表示潮霉素抗性阳性单株对照,2为潮霉素抗性阴性单株对照,3-24与1和2对照可知,有些突变株未表现潮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霉素抗性,可推测该突变不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而是发生于转基因组织培养过程中。st11与野生型杂交后F‎1‎均表现正常叶色 ,且F‎2‎群体中正常叶:白条纹=3:,可表明突变体st11的白条纹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4)标记基因与st11基因越靠近,发生交换的概率越小,根据图表可知,st11基因与Ⅰ-10更靠近。 (5)st11基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为:可作为叶色标记应用于育种过程(协助筛选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等);培育观 赏植物(作为目的基因导入观赏植物培育新品种);利用突变体研究叶色突变机理(色素形成、叶绿体发育等)。‎ ‎【答案】‎ 总RNA(RNA、mRNA),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脱氧核苷酸,限制酶和DNA连接酶,2,4,菌落质粒酶切产物既包含质粒,同时也包含长度接近3000的目的基因序列,目的基因(淀粉分支酶SBEⅡb基因)已成功导入(马铃薯细胞)并表达,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将目的基因与花粉致死(败育)基因紧密连锁同时导入受体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基因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基 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 ‎【解答】‎ ‎(1)提取胚乳细胞中的mRNA作为模板,才可以逆转录获得cDNA; (2)PCR技术是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需要模板、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4种脱氧核 苷酸; (3)目的基因与载体需用同种限制酶剪切,才会出现相同的末端,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后,需用DNA连接酶处理,使末端重新 形成磷酸二酯键,在电泳图中,与M泳道相比,泳道2、4基因长度接近3000bp,与目的基因2719bp长度相当,根据提取的质粒 进行酶切实验得到结果可知,1泳道结果显示只有质粒,2、3泳道结果显示质粒酶切产物既包含质粒,同时也包含长度接近 3000的目的基因序列; 。(4)GUS基因在组织细胞表达后,特定条件下可表现蓝色,利用这个特性,可让GUS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构建载 体导入受体细胞,可作为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指标,若转基因马铃薯幼苗呈现蓝色,说明目的基因(淀粉分支酶SBEⅡIb基因 )已成功导入(马铃薯细胞)并表达; (5)避免外源基因在自然界中扩散,造成基因污染,可以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形成的花粉不含叶绿体,不会造成扩散 ;将目的基因与花粉致死(败育)基因紧密连锁同时导入受体,花粉致死就不会造成扩散。‎ ‎【答案】‎ 生物群落,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生产者,氧气(有机物),自我调节,使氧化塘中的有机物充分分解,无机盐被充分吸收,藻类、水草- →浮游动物—→鱼、虾,:鹅、鸭",同意。理由:第一,增加了氧化塘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芦苇是经济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第三,芦苇起遮光作用,并和藻类竞争无机盐等,从而抑制藻类生长,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解析】‎ ‎1.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2.抵抗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③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B.自净能力是指环境要素对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及微生物的分解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 减轻或者消失的能力。‎ ‎【解答】‎ ‎(1)根据群落的概念可知,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污水进入塘内受到塘水的稀释,既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同时也能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藻类生物能进行光 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因此藻类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生产者,其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氧气可供池水中的好氧细菌继续 利用。 (3)污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否则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控制废水流入 氧化塘的速率从而使氧化塘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充分分解,无机盐被藻类充分吸收,从而使出水口的水质达到排放要 求。 (4)题意显示塘中种植水生植物或放养鱼、鸭、鹅等,增殖的藻类和细菌可作为浮游动物的饵料,浮游动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水草、小鱼、小虾又成为鹅鸭的精饲料,据此信息可绘制如下食物网(细菌作为分解者不在食物网中出现): 藻类、水草– 一浮游动物—→鱼、虾 (5)在氧化塘出水口处,可以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因为芦苇(经济作物)等挺水植物的引入首先可增 加了氧化塘的物种多样性,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芦苇作为经济作物,可以增加经济效益;第三,芦苇是挺水植 物,可起到遮光的作用,还可以吸收水中的无机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