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1-10-21 发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检测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B)(2分)‎ A.确凿(zǎo) 窃读(qiè) 搓捻(nián) 人迹罕至(hān)‎ B.书塾(shú) 叛逆(nì) 攒成(cuán) 疲倦不堪(kān)‎ C.秕谷(bǐ) 枉然(wǎnɡ) 自卑(bēi) 一字不漏(lù)‎ D.模仿(mó) 涨红(zhànɡ) 感慨(ɡài) 恍然大悟(huǎnɡ)‎ ‎【解析】A项,确凿(záo),搓捻(niǎn),人迹罕(hǎn)至;C项,一字不漏(lòu);D项,感慨(kǎ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坤士  绽开  暂时  废寝忘食 B.激荡  陌生  轻捷  人声顶沸 C.云宵  争执  和蔼  接然不同 D.倜傥  磕头  悔恨  油然而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B.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请别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混为一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2分)‎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谈论本地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故事。‎ ‎5.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C)(2分)‎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________;有时如漫天大雨,________;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________……‎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②③‎ ‎【解析】风之飘洒与②句的“流转”相对应,第一空中可填②;①中“沐浴”一词可与“漫天大雨”相对应;③“浅吟轻蹈”是隐者的特点。‎ ‎6.根据提示默写。(6分)‎ ‎(1)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这再次阐明了《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刻含义。‎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情于景,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你为七年级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5分)‎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__①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__②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__③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__④__和__⑤__,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3分)‎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A、F ②I、J ③D、E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2分)‎ ‎④深沉的情感 ⑤理性的批判 ‎8.(2017,鄂州中考改编)综合性学习。(5分)‎ ‎(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3分)‎ 本报讯 (记者杨升 通讯员王凯、李波)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停放点,采访中市民表示,希望能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 通过前期多次调查、研究,江汉区城管部门拟定在辖区内的京汉大道、解放大道、青年路、香港路等20条主次干道共设置42个单车停放点,主要集中在商场、医院、学校、地铁口、客运站等共享单车“曝光率”高的区域,且多数停车点位为新增。‎ 江汉区新添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主要集中在共享单车使用密集区。‎ ‎(2)江汉区某中学的学生小明,星期五放学后,将共享单车骑回家,停放在自家楼下,准备下星期一再骑车返校。针对此事,有网友留言:“共享单车是造福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希望我们都能换位思考,文明接力。”对小明的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请也晒一晒你的留言。(2分)‎ ‎“共享单车就是为了更便利大众,爱护公物从你我他做起!”“每个国家发展共享经济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提升国民素质,支持共享经济。”‎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13分)‎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饭疏食,饮水(动词,吃)‎ ‎(2)博学而笃志(坚定)‎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 ‎(4)逝者如斯夫(指河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2分)‎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了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3分)‎ ‎(二)(16分)‎ 母校永在 凸凹 我指的是我初中的母校,一所默默无闻、现在已完全消失了的山区学校——九道河中学。‎ 这所学校地处家乡的瓶口之处,离村落有八里之遥的山路,又没有住宿条件,每天都要往返地走。村里的学童在村里上完小学,畏惧那每天十六里的跋涉,就基本辍学了。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缘于对苦难生活的“仇恨”。‎ 故乡给我的感觉是,无论人们多么不屈,多么勤谨,多么隐忍,多么乐观,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依照故乡的伦理生活,我不会走上希望之途,因为一如海子给他城里的恋人的献诗中所说——‎ 你的母亲是樱桃 我的母亲是血泪 所以,我的“樱桃”之境,只能靠苦读、升学,考到山外去来实现。‎ 这种自省意识,使我有别于其他学生——收敛浮躁,不用督促,埋头学业,这让老师们对我刮目相看,视我为学习的“种子”,对我倍加爱护。‎ 班主任老师陈国如教数学,他叮嘱我一定要用铅笔做作业。起初我不明白,后来方知,他有深刻的用意。作业本发回来,在做错了的习题上,他不打“×”,只是轻轻地划一斜“”,待改正后,随下次的作业返回时,他都补成了“√”。一个学期结束,他把我的作业本作为样本在全班传阅,对同学们说,你们看人家是怎么学习的,一丝不苟,从不马虎,始终是对的。这不仅让同学们惭愧,也让我自己惭愧,因为真相并不是那样。但是,这种“始终是对的”的赞美,变成了一种心理暗示,让我更加刻苦、更加认真,使自己名副其实地“不错”。‎ 语文老师是一个从市里名牌大学下放来的南方女子。名字叫安近。她说话娇滴滴的,维持不住课堂的秩序。我因为父亲是村里的支部书记,订阅着“两报一刊”,随手翻阅,就知道很多山外的事,词汇量也多于别的同学,以至于觉得课本的内容过于浅显。夏天上课时,我把手掌放在腋窝里,挥动臂膀,打击出惊人的锐音,把同学们的目光吸引过去,搅了她的课局。她把我拽到讲台上罚站,可她转身写板书时,我冲着同学们做鬼脸,并重复在下边的打击动作,公然弄出声音,全班笑成一团。她气得扔下教案,哭着跑出教室。我被校长狠狠地呵斥了一顿,并警告说,你再捣乱,就干脆滚蛋。我怕滚蛋,因为那会断了我走出大山的愿望,便老老实实地听课。但从此我对安近老师冷脸相对,除了课堂上不得已的相处,‎ 课下一见到她,就远远地躲避。有一次是作文课,我在作文后边,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立着一个酷似安近的女老师,近旁站着一个小孩,指着脚下的一只山羊,从小孩嘴里喷出一团云朵,云朵里写着:我恨你!那天中午,我躲在学校西边的水泥桥下,偷偷地吃我的午饭。之所以偷偷地吃,是因为我中午的干粮,总是装在饭盒里用网兜提来的掺了榆叶的稀粥,而那时我已经有很强的虚荣心了。突然就见安近老师走了过来,背着手,笑吟吟的。走到我跟前,她把背着的手移到我眼前,是两个雪白的馒头。我说,你少来羞辱我。她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吃得很差,学得很苦,是个好孩子,所以你一调皮,我就伤心。这两个馒头是我特意给你拿的,你不许拒绝,不然,我也恨你。”那两个馒头,我到底是吃了,因为馒头里蕴含的东西很复杂,是不能掺杂恨的。‎ 第二年,安近老师调走了,我伤心了很大一阵子。接替她的,还是一个女老师。她叫陈瑞颖,大大的双眼,婀娜的身姿,美得让人不敢直视。但美丽的女性,也不是一味绵软,她很有脾气。有一次她带我们上劳动课,清理马路边上泥石流遗留下来的堆积。我不喜欢劳动课,铁锨就往空里铲,以节省体力。被她发现,受到批评,我就有了火气,故意把铁锨里的沙石往高处扬,让烟尘眯同学们的眼。陈老师蛾眉一皱,撅下一把荆条,直冲我而来。我赶紧逃跑,她一边追,一边喊道,你必须让我打到,不然我决不会轻饶你。荆条打在背上,身体不疼,但心里疼,疼在失去了在同学们面前的傲气。她说,你学习好是不假,但正因为你学习好,才不能放任你,因为只有热爱劳动的人,才热爱生活。后来,她是真打,我是真疼,但始终默默地承受,毫不反抗,因为她的教诲,触到了我的灵魂深处。‎ 九道河中学真是小,小到只有两排教室,它也没有校训,但是在我心里它是有的:它不仅教知识,也教感情、伦理、道德和如何做人。可惜在教改时它被撤了,弃之它用。但是,它却深深刻在我心中,因为它是我的人生之基、人性之源。‎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对母校的怀念以及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 ‎14.文中“我”能坚持求学的原因是什么?(3分)‎ 缘于对苦难生活的“仇恨”,希望靠苦读、升学,考到山外去。‎ ‎15.在九道河中学,老师们对“我”是怎样倍加爱护的?(3分)‎ ‎①陈国如老师认真给“我”批改作业;②安近老师给“我”送馒头;③陈瑞颖老师惩罚“我”,教“我”做人的道理。‎ ‎16.文中所写的三位老师,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陈国如:认真负责,教学有方;安近:温柔善良,富有爱心;陈瑞颖:美丽严肃,正直无私。‎ ‎17.最后一段在文章的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内容上:归纳“我”怀念母校的原因,点明文章的中心。‎ ‎(三)(2017,长沙)(15分)‎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具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回答。‎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 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杷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⑭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⑱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⑳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8.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①开始学琴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②辛酸痛苦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③放弃学琴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④“感激”或“感谢”‎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 ‎(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2分)‎ 一是强调耗费在学琴上的时间长;二是表达了精力、思想完全被学琴束缚的痛苦;三是“我”对学琴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2分)‎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女俩”比喻成风中飘摇的“两片树叶”,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 ‎2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3分)‎ 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解析】B项,“我”对妈妈的情感态度应该是感激;D项,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这是妈妈失望的原因。‎ ‎21.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4分)‎ ‎【链接材料】‎ 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文做不好,打!不练琴,打!……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1)为什么称为“虎妈”:“虎妈”就是那类以打骂方式教育孩子的妈妈,而“我”的妈妈在“我”学琴时也是以打骂的方式对待“我”。(2)看法或感悟: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能辩证地分析问题。示例一: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虎妈狼爸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在孩子尚不能完全自觉自主时,父母监护其成长,采取一些方式促进孩子成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候也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果使用过激的打骂的教育方式,损害其身心健康,是不可取的。示例二:“虎妈狼爸现象”‎ 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透过表象,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等浮躁的社会现象,也是促使父母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改变“虎妈狼爸现象”,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示例三:“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一种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自古以来,人们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以此类推,打和骂被父母当成一种理所当然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所以,很多父母采用了这种不当的打骂行为却浑然不知。‎ 三、作文(50分)‎ ‎22.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