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9 KB
  • 2021-10-21 发布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 ‎1.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 ‎②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 ‎④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⑤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 A. ③④‎ B. ①④‎ C. ④⑤‎ D. ③⑤‎ ‎2.从东汉末年开始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至唐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巨大变迁,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 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 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3.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 B. 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 C.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D.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4.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 A. 钟繇 B. 胡昭 C. 王羲之 D. 李斯 ‎5.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A. 成都 B. 建康 C. 广州 D. 长安 ‎6.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 灭蜀 B. 西晋定都洛阳 C. 灭吴 D. 西晋迁都长安 ‎7.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 呼韩邪单于 B. 北魏孝文帝 C. 辽太祖阿保机 D. 金太祖阿骨打 ‎8.如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 A. 推动经济发展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实现南北统一 D. 促进民族交融 ‎9.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 ( )‎ A. 《水经注》‎ B. 《脉经》‎ C. 《齐民要术》‎ D. 《肘后备急方》‎ ‎10.2001年,大英博物馆为纪念《女史箴图》进馆一百周年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女史箴图》的作者是( )‎ A. 王献之 B. 顾恺之 C. 王羲之 D. 祖冲之 ‎11.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 A. 北魏 B. 前秦 C. 后赵 D. 成汉 ‎12.要根据气候变化进行农业生产,讲究因地制宜,这是贾思勰在什么著作中体现出来的( )‎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农学》‎ D. 《九章算术》‎ ‎13.“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这两句诗赞美的是( )‎ A. 祖冲之 B. 贾思勰 C. 郦道元 D. 司马迁 ‎14.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北朝科学家是( )‎ A. 祖冲之  ‎ B. 郦道元  ‎ C. 贾思勰  ‎ D. 张衡 ‎15.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中华文明的起源 ‎16.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 )‎ A. 王羲之 B. 祖冲之 C. 顾恺之 D. 贾思勰 ‎17.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艺术成就的是( )‎ A. 书法艺术 B. 石窟艺术 C. 绘画艺术 D. 文学艺术 ‎18.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周瑜 D. 孙权 ‎19.在举行说故事的比赛中,李明犯了一个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 A. 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 B.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 C.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D. 作为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 ‎20.以下两幅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 民族交融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 ‎21.2014年,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将提交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目前申遗工作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近年来我国同时进行的两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个条件是“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图一所示世界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哪个阶段?‎ ‎(2)图二因“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指出它代表了哪种思想或信仰?这种思想或信仰与图三有何关系?‎ ‎(3)申遗不仅是为了使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文化遗产。2014年,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将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就如何有效的保护大运河、丝绸之路遗产建言献策。(请从两个角度作答)‎ ‎22.识图回答:‎ ‎(1)、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__________。‎ ‎(2)这次事件的交战双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出与这次战役特点相同的我国历史上的另外两个战役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战国时期,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南北朝时期,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请回答:‎ ‎(1)战国时期,秦国所进行的封建制改革被称为什么历史事件?‎ ‎(2)请举出上述秦国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少两项)其对该国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3)南北朝时期,魏主所进行的改革被称为什么历史事件?‎ ‎(4)请举出魏主改革的主要措施?(至少举出两项)如何看待其改革的措施?‎ ‎(5)以上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作为小主人,为了更好地推动你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请提几点中肯的改革建议。‎ ‎24.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材料一 三国实力比较表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统一?‎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结合材料三分析,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四 ‎(3)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分析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3)根据材料说说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著名的战役。审题时要注意选择的是表述不正确的。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袁绍、孙权、刘备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非正义之分,都是统治阶层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北方战乱,南方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技术。这些都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并不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故选B。‎ ‎3.【答案】A ‎【解析】在三国鼎立时期,魏国(曹丕)兴建水利工程,蜀国(刘备)因蜀国都城是成都,所以丝织业繁盛,吴国(孙权)因为靠海,所以造船业兴盛。B、C、D正确,A错。故本题选A。‎ ‎4.【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钟繇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他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易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A符合题意;胡昭是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胡昭善长隶书,B不合题意;王羲之是东晋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继承了各种字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C不合题意;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全国颁行。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期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都城都在建康,所以建康的商品经济也最活跃。故选B。‎ ‎6.【答案】C ‎【解析】公元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南北,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故本题选C。‎ ‎7.【答案】B ‎【解析】孝文帝在推进汉化进程中,倡导儒家思想,以孝治国。‎ ‎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官制、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以孝治国等。因此,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民族交融,故选D。‎ ‎9.【答案】C ‎【解析】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齐民要术》。‎ ‎10.【答案】B ‎【解析】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故选B项。‎ ‎1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西晋灭亡后,从四世纪初至五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A.项北魏是十六国后期建立的,不属于“十六国”B项前秦、C项后赵是“十六国”中的北方政权;D项成汉是“十六国”中的一个西南政权,故D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2.【答案】A ‎【解析】贾思勰主张农业种植要因地制宜。他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 ‎13.【答案】A ‎【解析】祖冲之推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首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 ‎14.【答案】C ‎【解析】贾思勰的作品中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 ‎1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于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的时期,这个时期 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所以C项符合这个时期的特征。故选C。‎ ‎16.【答案】C ‎【解析】顾恺之的画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的特征,以形写神。‎ ‎17.【答案】B ‎【解析】石窟艺术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的佛教艺术。‎ ‎18.【答案】B ‎【解析】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都是诸葛亮在历史上的显著事件,选择B项。‎ ‎19.【答案】D ‎【解析】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由小变大。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后又陆续消灭了北方其他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随后他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军阀,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周瑜利用火攻打败,没能实现统一南北的愿望。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结束,才进入三国鼎立时期,故曹操不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由此D错误。‎ ‎20.【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改革措施,促 进了我国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图一中的北魏文官所穿的汉服和图二中汉人吃胡人的食物,正是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故选A。‎ ‎21.【答案】(1)奴隶社会。‎ ‎(2)佛教;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加大宣传力度;防止过度开发;制订相应法规等。‎ ‎【解析】(1)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由图中殷墟可以判断,这是商朝的都城。我国在夏朝时已经进入奴隶社会,第二个王朝商朝也是奴隶社会。‎ ‎(1)通过图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石窟艺术宝库,应是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图三是丝绸之路,佛教于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3)文化遗产无一不在诉说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和文明的灿烂,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国家要重视,当地政府要防止过度开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同时我们也要增强保护意识,游客要提高自身素质。‎ ‎22.【答案】(1)、淝水之战 ‎(2)前秦和东晋。‎ ‎(3)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巨鹿之战(任选二)‎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淝水之战的历史细节的掌握程度。《晋书•苻坚载记》淝水之战的战斗开始不久,苻坚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把远处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军,这就是“草木皆兵”成语的来历。故此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 ‎(2)本题考查的是对淝水之战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383年,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由于前秦军队内部名族矛盾,结果晋军大败前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因此,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3)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和208年的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3.【答案】(1)商鞅变法。‎ ‎(2)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并实现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措施:迁都洛阳;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语、用汉姓、学汉礼等);尊崇孔子,以孝治国。如何看待: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等。‎ ‎(5)对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合情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时间战国时期和国家秦国的改革,联系所学可知是商鞅变法。‎ ‎(2)根据所学答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即可。‎ ‎(3)根据题意南北朝时期魏主的改革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4)根据所学知识答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即可,如何看待即如何评价,答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即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5)阐述关于教育方面的改革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魏国;西晋司马炎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局面: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东汉、魏晋时期。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即可)‎ ‎【解析】(1)结合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可知,三国中的魏国无论在“户数”、“人口”、“兵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两国,因此三国中魏国有条件完成统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根据材料三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主要的内迁民族有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即可)‎ ‎25.【答案】(1)洛阳 ‎(2)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3)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巩固北魏的统治,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2)依据材料一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 ‎(3)依据材料一的“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和材料二的“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 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