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0.12 KB
  • 2021-10-22 发布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2020年春季学期期考七年级试卷 历 史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1.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水利工程,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该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图一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5.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杜甫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B.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 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6.现在世界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7.观察图二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A.唐代没有统一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8.“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是2006“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从2005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 )‎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9.表格三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 ‎ ‎10.《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D.南方的手工业超过北方 ‎11.图四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 )‎ 图四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2.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懈探究,最终完成了一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该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13.图五是姚嘉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到的一组图片。由此推断她正在学习的主题应是( )‎ A.宋代经济的发展 B.北宋皇权的强化 C.金与南宋的对峙 D.蒙古民族的崛起 ‎1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蒙古政权建立—金朝被灭—元朝统一全国—元朝建立 B.蒙古政权建立—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金朝被灭 C.蒙古政权建立—金朝被灭—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 ‎ D.金朝被灭—蒙古政权建立—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15.兴化马姓中有一支为回族,是兴化回族的主体人群。回族马姓主要源于原籍西域阿拉伯。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6.某电视台准备拍摄一个纪念郑和下西洋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17.图六描绘了明宪宗在皇宫里庆元宵游玩的各种情景。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图六 A.明初国力强大 B.农民流离失所 C.对外交流频繁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18.明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铲除异己 ‎19.图七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20.‎ ‎ ‎ 清朝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有人随便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也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哪一历史现象(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 B.士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C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D.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 ‎21.观察表格八,造成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 )‎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05‎ 表格八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海外农作物开始引进 C.满洲贵族不断汉化 D.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22.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B.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C.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D.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 ‎23.从明太祖朱元章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反映了( )‎ A地方权力增大 B.相权不断加强 C.军政实现合一 D.君主专制的强化 ‎24.率清军赢得雅克萨之战胜利打败沙俄侵略者的是( )‎ A.隋文帝 B.皇太极 C.顺治帝 D.康熙帝 ‎25.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是为了管理(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青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9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9分)‎ ‎ ‎ 材料一 《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经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广州、洛阳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大型船队,也销声匿迹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简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一项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的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2分)谈谈该政策产生的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古代的海外交往由兴盛到衰落的主要原因。(2分)这种变化对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有何启示?(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者 ‎ ‎ 材料二 材料三 ‎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2分)它体现了唐朝实行什么民族交往政策?(2分)简述该政策产生的历史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述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清朝管辖西藏、台湾采取的措施。(4分)请你谈谈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历史意义。(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怎样做才能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秦汉以至唐宋,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有所发展,某些领城仍领先于世界,但总体上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刘尚希、韩风芹、中学锋《明清科技发展:政府作用与历史经验教训》‎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在宋代发展至极盛,指南针、印刷术、火药武器三项重大发明创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 ‎ 材料三 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传播有何重大历史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以后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的主要原因。(4分)从中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 ‎ ‎2020年春季学期期考七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B C C B C D C B C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D B B C D B D D 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9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1)表现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密切;唐朝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影响巨大;唐朝对外贸易兴盛。(3分,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 原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有吸引力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周边国家重视与唐朝得交往;唐朝对外交通便利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 ‎(2)原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受阻。(2分,答对一点得1分)‎ 技术条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的发展;航海技术的进步。(4分,任答两点即可)‎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 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4)主要原因:国家政策决定或者统治者的态度。(2分)‎ 启示:对外开放有利国际及地区之间的交流促进国家繁荣富强,文明发展进步;开放则兴,闭关则亡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2分)‎ 政策:和亲政策或者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2分,言之有理即可)‎ ‎(2)西藏: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中央政府正式行使对西藏行政管辖。(2分)‎ ‎ ‎ 台湾: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中央政府正式行使对台湾行政管辖。(2分)‎ ‎(3)西藏措施清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实行金 瓶掣签制度。(2分,答对两点即可)‎ 台湾措施: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后来设置台湾省。(2分,答对两点得2分)‎ 意义: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分,答对一点得1分)‎ ‎(4)民族团结民族友好,共同发展;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发展经济,使人民安居乐业等。(2分,答对一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 ‎28.(1)变化:秦汉至唐宋,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之后,开始总体落后于西方。(2分)‎ ‎(2)意义: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2分)‎ 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分)‎ ‎(3)原因: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4分答对2点即可)‎ 启示:加强对外交往,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发展需要相互学习;国家要坚持重视科技发展。(2分,答一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