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 MB
- 2022-03-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家作品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室铭”即给陋室写的铭。2.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中心意旨1.《陋室铭》通过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2.《爱莲说》的作者以莲自比,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结构思路不洁慕身名自利爱
表达技巧陋室铭1.托物言志,主题突出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贯穿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惟吾德馨”。然后对陋室进行描写,展示陋室主人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情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既突出主人“德馨”,又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的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之人居住,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否定“陋室”之“陋”,把对“惟吾德馨”的颂扬推向极致。
2.反向立意,不落俗套文章一开始便采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对陋室的“陋”字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是文章构思的精妙之处。
爱莲说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作者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比,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进行了精辟的概括,突出表明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这一高尚品质。
2.巧用衬托,凸显志趣衬托指通过描绘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的事物,使被描写的事物特征更突出、形象更鲜明的一种手法。作者在文中先后用菊、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尚;第三次衬托,以菊正衬,以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1.《陋室铭》中“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二者并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不悦耳的无意义的灯红酒绿生活中的声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两者不过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描写而已。
2.《爱莲说》一文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莲的?赋予了莲什么样的品格?描写方面相关语句象征品格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庄重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正直、刚正不阿、美名远扬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端庄、清高
3.《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1)在写作特色上,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注重道德修养的情怀;《爱莲说》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两篇文章都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画了陋室主人的情操;《爱莲说》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入手,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美好品格。(2)在思想内容上,两篇文章也有相似之处:《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爱莲说》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二者都表现了作者清高自持的品质。
古今对译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①。水不山不一定要多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在深,有龙则灵②。斯③是陋要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验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室,惟④吾⑤德馨⑥。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灵验。③斯:这。④惟:只。⑤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⑥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房屋虽然简陋,但陋室主人品德高尚,不仅不
觉其“陋”,反而能显其高雅。层解一—室不陋苔①痕上②阶绿,草色入③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帘青。谈笑有鸿儒④,染上青色。(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些学识渊博的人,往来无白丁⑤。可以调素交往的都不是没有功名的人。可以(在陋室)弹奏朴琴⑥,阅⑦金经⑧。无丝素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
竹⑨之乱耳,无案牍⑩之劳形。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①苔:苔藓,常贴地面生长,茎、叶不明显。②上:蔓延到……上。③入:映入。④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⑥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⑦阅:看,观览。⑧金经: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⑨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⑩案牍(dú):官府文书。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第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体现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南阳诸葛①庐,西蜀②子云③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云:何陋之有④?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①诸葛: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②西蜀:现在的四川。③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④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第三层:收束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爱莲说水陆①草木之②花,可爱者甚③蕃④。晋水中、陆上的草本、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⑤独爱菊。自李唐⑥来,世人甚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人(都)十分爱牡丹⑦。予独爱莲之⑧出淤泥⑨而不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染⑩,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内部贯通而外形笔直,诸葛庐子云亭层解三“陋室”不陋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笔直洁净地立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①陆:陆上。②之:助词,的。③甚:很。④蕃(fán):多。⑤陶渊明:因不满政局,辞官隐居,有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⑥李唐: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⑦牡丹:著名观赏植物,有“花中之王”之称,花色鲜艳。⑧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⑨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⑩染: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涟:水波。妖:艳丽。通:贯通。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益:更加。亭亭净
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观:观赏。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第一段:先用衬托,再转写莲,突出莲的高洁可爱。众多可爱的花是一般的衬托,菊和牡丹是重点的衬托:菊,从正面衬托;牡丹,从反面衬托。描写莲的形象时,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入手,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予谓菊,花之隐逸①者也;牡丹,花之富贵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避世隐居之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②!菊之爱,人;莲是花中的品德高尚的人。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后鲜③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何人?牡丹之爱,宜④乎众矣。还有什么人呢?(至于)对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①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②噫:叹词,表示感慨。③鲜:少。④宜:应当。】第二段: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又从衬托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传承美德素养呈现 深入了解中华美德的深刻内涵,认识到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文化传承与理解)
素养解读 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优良品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品德,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高洁傲岸、不慕名利的情操和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情趣……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每个人都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的义务。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课文所写人物的身上,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我们应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认真学习,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典例剖析例1 (2018黑龙江绥化中考)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中的每一时刻、每一空间都有爱的存在。为疲惫的父亲捧上一杯热茶,为风雨中的清洁工递上一把雨伞,为偏远山区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而尊老爱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设计]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示例:“孝亲敬老”社区行①②
(2)[交流表达]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帮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答:(3)[国学运用]探望李奶奶回来,同学们纷纷写日记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面引入日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1)活动的主题“孝亲敬老”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两个活动形式即可。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且要有可操1作性。从形式上看,要做到简洁明快,具有启发性、鼓动性和号召力。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孝亲敬老”宣传,可以向青少年学生发出“孝亲敬老”倡议。总之要围绕“孝亲敬老”的主题来设计活动形式。(2)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说清楚探望的理由,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语言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体现出对老人身体的关心和祝愿之情。(3)A.体现了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更符合此次“孝亲敬老”活动的主题。B.忧国忧民。C.淡泊名利。D.逆境出人才。
答案(1)(示例)①“孝亲敬老”主题班会 ②“孝亲敬老”演讲比赛③“孝亲敬老”故事会 ④“孝亲敬老”图片展(答出两个即可)(2)(示例)李奶奶您好,我们又来看您了。听说您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我们买了一些营养品,给您补补身子。祝您早日康复!(3)A
例2 (2018湖南怀化中考)综合实践。“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准备进行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你在生活中做了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请你写出三条。答:(2)在“如何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想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答:
解析(1)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情很多,事情可大可小,围绕这一主题写出三条,切实可行、言之有理即可。(2)答题时注意围绕“孝敬父母”这一话题,围绕你平时如何与父母相处,叙述出来即可,同时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答案(1)给父母洗脚,帮助父母做家务,努力学习等。(2)(示例)孝敬父母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要能表达对父母的爱,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温暖,这就是孝敬父母。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陋室(lòu) 德馨(qīn) 苔痕(tái)B.鸿儒(rú) 案牍(shú) 甚蕃(fán)C.淤泥(yū) 不染(rǎn) 濯清涟(zhuó)D.亵玩(xiè) 隐逸(yì) 鲜有闻(xiān)答案C A.馨xīn。B.牍dú。D.鲜xiǎn。············
2.下列语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清。B.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D.莲之爱,同余者何人?答案C A.清→青。B.芦→庐。D.余→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声)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B.惟吾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可爱者甚蕃(多)C.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D.莲,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不蔓不枝(枝茎)答案C A.“名”在句中是“出名,有名”的意思。B.“馨”在句中指德行美好。D.“枝”在句中是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的意思。···········
4.名句默写。(1)中通外直,,香远益清,。(2)可以,。无丝竹之乱耳,。(3),往来无白丁。答案(1)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2)调素琴 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3)谈笑有鸿儒解析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名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将“蔓”误写为“曼”,将“牍”误写为“渎”。
5.文学常识填空。(1)《陋室铭》作者是朝的。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2)《爱莲说》选自《》,作者,(朝代)哲学家。著有《》《》等。答案(1)唐 刘禹锡 警诫自己 称述功德(2)周敦颐集 周敦颐 北宋 太极图说 通书解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将“颐”误写为“姬”。
1.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B.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难道没有简陋吗?)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气远播更加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答案B 正确的翻译应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根据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1)《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2)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3)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5)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解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将“濯”误写为“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答案C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下面有关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B.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出了莲花的超凡脱俗。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作者写牡丹的目的是以之正面衬托莲的高洁素雅。答案D “世人甚爱牡丹”,可见牡丹是世人皆爱之物,与莲相反,作者用它来反衬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请参照示例,仿写一个赞美某种植物的句子。示例: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品格高尚的君子。仿句:答案(示例)我爱梅花,因为它盛开在冬天,恰如不畏艰难、敢为天下先的君子。解析选定植物,突出表现其特征,句式一致。
1.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会选哪种花?谈谈理由。答:答案(示例1)我会选兰花。兰花无论在何处都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我会选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凌霜傲雪,在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令人敬佩。(示例3)我会选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奉献的品格。解析确定赞成的对象,阐明理由。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请你仿照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一则100字左右的小铭文。答:答案(示例)《书房铭》:屋不在大,有书则行。书不在多,有益则灵。书房虽小,唯吾苦读。多读不算赢,读懂才是精。无人与我谈笑,唯书伴我同行。无电视之乱耳,无游戏之劳形。战国苏秦刺股,西汉匡衡偷光。鄙人云:何苦之有?解析选定事物,参照《陋室铭》的写法和语言特点,借事物表达出自己的节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2018山东济宁邹城期末,6—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10分)[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 莲以夏开,惟避暑山庄之莲至秋乃开,较长城以内迟一月有余。然花虽晚开,亦复晚谢,至九月初旬,翠盖红衣,宛然尚在。苑中每与菊花同瓶对插,屡见于圣制诗中。盖塞外地寒春来较晚故夏亦花迟。至秋早寒,而不早凋,则莫明其理。今岁恭读圣制诗注,乃知苑中池沼,汇武列水之三源,又引温泉以注之,暖气内涵,故花能耐冷也。(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可爱者甚蕃 蕃:多B.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C.宜乎众矣 宜:应当D.不蔓不枝 蔓:藤蔓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汇武列水之三源B.出淤泥而不染 而不早凋C.蒙辞以军中多务 物以群分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乃知苑中池沼············
3.(★★☆)句意理解。(4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2)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盖塞外地寒春来较晚故夏亦花迟。4.(★★★)两篇文章都写了莲花,写作目的有何不同?(2分)答:
1.答案D“蔓”在句中是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的意思。2.答案CA.助词,的。B.连词,表转折,却。C.介词,用;介词,按照。D.副词,才。3.答案(1)莲花笔直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看但不能靠近赏玩它啊。(2)盖塞外地寒/春来较晚/故夏亦花迟。解析(1)句中的“亭亭”是“耸立的样子”,“植”是“竖立”的意思,“亵玩”是“靠近赏玩”的意思。(2)读懂语境,语境即所断句子的上下文,阅读的时候,要弄明白上下文讲了什么内容。借助上下文可推知所断句子的大致内容,根据这一理解去断句,才不至于将句子断错。
4.答案甲文托物言志,借描写莲花的君子形象,表现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及对污浊世风的厌恶。乙文描写山庄莲花晚开晚谢的情景,意在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解析通读两文,明确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弄清各自的写作意图。
[参考译文][乙] 莲花一般在夏季开花,只有避暑山庄的莲花直到秋季才开放,比长城以里晚一个多月。然而,虽然这里的莲花开得晚,可谢得也晚,直到九月上旬,池水中仍然是绿叶覆盖着鲜红的花朵,艳艳地,毫无凋零之意。宫苑里常把莲花与菊花同瓶对插,在圣上的诗作中,也常常见到吟咏莲花的诗句。大约塞外地寒,春天来得迟,所以夏季的花儿开得晚。但是这里秋季早寒,花儿却并不早谢,就令人莫名其妙了。今年,我恭读圣上诗作的注释,才知道苑中的池水汇集了武列河的三个源头之水,又注入了温泉之水,里面才有了暖气,所以这里的莲花才如此耐寒呀。
(2017福建泉州泉港3月质检,5—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6分)[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
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陆游《书巢记》,有改动)[注] 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有仙则名( ) (2)白丁( )(3)劳形( ) (4)未尝不与书俱( )2.(★☆☆)下列“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放之山下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而乱书围之 D.妇拍而呜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译文:4.(★★☆)用原文句子填空。(3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1.答案(1)出名,有名 (2)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3)形体,躯体 (4)一起解析结合具体语境及日常积累解释文言词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如“有仙则名”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的意思。5.(★★☆)请运用对联知识,结合甲文内容,补全下联。(2分)上联:陆放翁筑书巢显雅趣下联:
2.答案B例句中的“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中的“之”用法与此相同。3.答案(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解析(1)“云”是“说”的意思,“之”是宾语前置标志,“何陋之有”即“有何陋”。(2)“辄”是“就”的意思,“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4.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信乎其似巢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解析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语句,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题中要求恰当填写,注意避免错别字。
5.答案刘禹锡借陋室示情操解析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对联要求恰当拟写即可。[参考译文][乙] 在我居室内,有放在书橱里的,有摆放在眼前的,有交错地放在床上的,抬头低头四处看,没有不是书的东西。我吃饭睡觉,生病呻吟,忧愤悲叹,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宾客不来,与妻子儿子不相见,而风雨雷雹的天气变化也不知晓。有时想要起来却被纷乱的书包围住,就如同堆积的枯枝一样,有时甚至难以行走,于是自己嘲笑自己道:“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就请客人来观看。客人开始进不来,就算进来又出不去,也就大笑道:“这里还真像一个窝呀!”
(2017山东滨州中考改编,12—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
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 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亭亭净植 植:立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D.将弃官去 去:离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译文:········
4.(★★☆)[甲]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的特点。(4分)1.答案C “法”在句中是名词用作动词,“依照法律”的意思。2.答案B A.“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是助词,的;“敦颐独与之辩”的“之”是代词,指王逵。B.两个“而”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都相当于“却”。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中的“以”是介词,因为;“杀人以媚人”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来”。D.“乃委手版归”中的“乃”是副词,于是,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乃”是副词,“竟然”的意思。
3.答案(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直译,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句子的特殊句式。第(1)句中的“之”是“的”的意思,“者”应译为“……的人”,同时注意句子的反问语气。第(2)句中需要注意“酷悍”是“残酷凶悍”的意思。
4.答案托物言志 和王逵争辩 富有才能 为官正直解析第一空,可根据[乙]文中“叙事写人”,确定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根据[甲]文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的提示,可以确定[甲]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第二空,通读文本,可根据“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概括出“和王逵争辩”。最后两空,通过分析[乙]文内容,“和王逵争辩”可见他正直;从“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并能让“逵悟,囚得免”,可见他有才能。
[参考译文][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因为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被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1.(2018山西中考,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一则)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杂说(四)》韩愈]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C.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周敦颐)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艳丽。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欧阳修)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答案D 句中的“去”是古今异义词,应理解为“离去”。整个句子应翻译为:树木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去禽鸟就欢乐起来。
2.(2018山东泰安中考,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①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立)。(《爱莲说》)B.①虽乘奔(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三峡》)②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曹刿论战》)C.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和)其奇者。(《答谢中书书》)②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D.①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繁茂)而繁阴。(《醉翁亭记》)答案C ①句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
3.(2018浙江衢州中考,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B.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C.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答案A A.两个“顾”的意思都是“拜访”。B.通“无”;逃跑。C.很少;有光彩的。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2017安徽中考,15—1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子欲居九夷[注]。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 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文中的加点词。(5分)①有仙则名 名:②斯是陋室 斯:③谈笑有鸿儒 鸿儒:④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⑤子欲居九夷 欲:(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②或曰:“陋,如之何?”译文:·······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答:
答案(1)①出名 ②这 ③博学的人 ④公事文书(或“官府公文”)⑤想,想要(2)①苔痕碧绿,蔓延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②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3)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4)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解析(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斯”在这里作代词用。“鸿儒”中“鸿”是大的意思,“儒”指有学问的人。(2)第①句翻译时要注意正确理解“上”“入”等词语的意思。第②句选自课外,“或”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它是“有人”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题干要求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相对来说,难度减小。[甲]文,作者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是因为陋室的主人品德高尚,由“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便知。[乙]文,“何陋之有”,也是因为其居住人的品质高洁,即因“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呢?(4)此题考查概括能力。从两段文字来看,在作者的笔下,“君子”的形
象是美好的。从“君子”的交往、日常生活,及“子欲居九夷”,可看出“君子”的情操;另外,从“君子”虽居陋室,却不觉得简陋,可以概括出“君子”其他方面的情操。[参考译文][乙] 孔子想到中原以外边远的地方去居住。有人说:“物质条件太差了,怎么办呢?”孔子说:“君子到那儿居住,物质条件有什么差的呢?”
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后,班级准备开展以“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莲文化源远流长,请写出有关莲的诗句、歇后语、俗语各一句。诗句:歇后语:俗语:(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发了国人对于美食的热爱。如今,制作美食、品尝美食已形成风气。根据下面有关莲的菜肴的制作食谱,请你给它起一个既符合它的特点又文雅的名字。(6个字以内)特点:形美色白,清凉爽口,消暑解热。
用料:通心莲、鸡蛋、冰糖。制法:将适量冰糖与莲子放入碗中,加水在锅中蒸熟,冷却后放入冰箱待用,将蛋清打起似雪山状,蒸熟,放在冰莲子汤上,再用香菜点缀。菜名:(3)江西抚州广昌县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每年夏季,当莲花盛开之时,这里都会举行国际莲花节,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下面是中国广昌县首届国际莲花节的会徽(底色为绿色),请你说说它的设计意图。答:
答案(1)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歇后语:莲蓬结籽儿——心连心。俗语: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2)冰山雪莲(3)以“绽放的白莲”为基础造型,直接体现莲花节的主题,巧妙地和“展翅欲飞的和平鸽”融为一体,给人以友好、积极向上之感;构成和平鸽的花瓣代表五湖四海,也象征广昌走向世界;整个图案以绿色为主,代表自然、和谐、生机勃勃,寓意广昌灿烂美好。
解析(1)所写出的诗句、歇后语、俗语跟“莲”有关即可,不要写错别字。(2)根据菜肴的特点、用料和制法,抓住关键字眼恰当命名。注意字数要求,用语尽量文雅。(3)仔细观察会徽,根据图案内容及文字提示,紧扣活动主题,进行恰当的联想和想象,言之有理即可。
1.《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答:答案(示例1)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示例2)交朋友应交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从而得到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解析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
2.综合性实践活动。刘禹锡称自己的居所为“陋室”,这激发了同学们对“住宅区命名”的调查热情。调查中同学们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鸿儒明邸”“水岸华庭”“龙湖新城”“观湖壹号”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澳洋欧洲花园”“罗马假日”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作他乡”。(1)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答:
(2)根据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这一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建议。答:答案(1)①住宅区命名越来越富有诗意,凸显其文化内涵。②住宅区命名呈现“洋化”趋势,反映出部分国人的崇洋心理。(2)(示例)①引导开发商依据楼盘所处区域的地理、人文特点取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字。②倡导开发商弘扬民族文化,禁用(或少用)“洋名”。解析(1)细读“调查发现”,围绕“住宅区命名”,对语段中“同时”一词前后的内容进行研读、揣摩,归纳这些住宅区命名的特点即可。(2)可针对第(1)题得出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