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94 KB
  • 2022-03-31 发布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核舟记》 (8)_苏教版(2016)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吴敬梓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教学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 1.展示简单制作的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文章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模式?具体说说文章的结构:总——分——总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探究思考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