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MB
  • 2022-03-31 发布

(新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习题课件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拽出(zhuài)   告罄(qìnɡ)战栗(lì)     怏怏不乐(yànɡ)B.毋宁(wú)  蹒跚(shān)阴霾(mái)     屏息凝神(bǐnɡ)C.吞噬(shì)  烧灼(zhuó)炽热(zhì)  白雪皑皑(ǎi)D.羸弱(léi)     遨游(áo)点缀(zhuì)     芸芸众生(yún)答案C 炽chì,皑ái。················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闲遐  耐人寻味  精疲力竭  齐心胁力B.凛冽  五脏六腑  精打细算  勇往直前C.遗孀  姗姗来迟  惊心动魄  斩钉接铁D.严谨  天崖海角  养精畜锐  海市蜃楼答案B    A.遐→暇,胁→协。C.接→截。D.崖→涯,畜→蓄。 3.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笼罩”“凝望”“漂亮”“哆嗦”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动词、形容词、动词。B.“抢红包”“青蒿素”“跳广场舞”“考得很好”四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C.“我们高兴”“太阳升起”“心情好”“老师讲课”四个短语的结构相同。D.“干得很好”“密得不透气”“吓跑了”“漂亮极了”都属于补充短语。答案B “抢红包”“跳广场舞”都属于动宾短语,结构相同。 4.把下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绝境是强者的进步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D 解答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逻辑顺序、陈述对象、句子结构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第一空,横线后写的是成功者怎么对待绝境的,意在表明“成也在人”,故横线前应从成功者切入,应填①。第二空,“一个”比“一些”更能突出所要表达的意味,应填③。故选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伟大的悲剧》一文写了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经历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竞争对手挪威人阿蒙森已捷足先登,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B.《太空一日》展现了我国宇航员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充满紧张和意外。C.《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的科幻小说,创造出了一片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宋代学者、文学家。答案D 《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是清代人。 6.(2018山东临沂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临沂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便忘乎所以地向终点——市文化中心广场奔去。B.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书,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D.《经典咏流传》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优美的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答案A A.“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不合语境。B.“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C.“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7.(2018江苏宿迁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10分)[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版本总数(篇)年平均数(篇)增长率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小学初中2013版696411.521.379.7%93.8%2017版12412420.741.3[注] 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3分)答:(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3分)答:(3)西楚中学将聘请丁立梅老师担任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今天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4分)答: 答案(1)(示例)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一倍。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增加近一倍,增长率在大幅度提高,其中初中增长率比小学高。(2)(示例)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3)(示例)聘请书兹聘请丁立梅老师为我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西楚中学2018年6月15日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对于图表题,我们一般要找出比较对象进行横纵比较,观察最大和最小数字,确定增减规律。观察图表题目及表头,可知我们要比较的是2017版和2013版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总数、年平均数及增长率的变化;根据数字变化可知在阅读总数和年平均数上,2017版均为2013版的近两倍,而增长率小学和初中分别为“79.7%”和“93.8%”,可谓幅度很大,其中初中更是比小学要高很多。据此可以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要求给学习古诗文有困难的同学加油打气,注意该同学有学习的意向,而基础较差,较难入门,据此对该同学进行劝说鼓励,消除同学的顾虑,提升他学习古诗文的信心即可。注意要言之有物,这就要联系材料,考生可从前两则材料中提取学习古诗文经典对中 学生和国家的意义。(3)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中“聘请书”的书写。首先确定聘请书的书写要求,聘请书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和落款”组成,其中正文要交代清楚聘请人姓名、职位及任期,结语可省略,落款要写清楚聘请方及日期。阅读题目可知,聘请方为“西楚中学”,聘请人为丁立梅老师,职位是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为三年。注意日期是考试当天的日期。据此即可写出,注意语言要简略。 二、阅读(32分)(一)(2018江苏无锡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逃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注]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注]    爨cuàn:烧火做饭。···· 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两狼之并驱/如故C.侃/为项城令  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坟墓存焉:(2)项城父老义不下贼:(3)人谁肯固:(4)侃遽登城: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2分)译文:(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2分)译文:···· 8.答案A正确的划分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答案D是李侃妻子杨氏亲自煮饭犒赏官兵,并没有“发动全城妇女”。10.答案(1)在这里 (2)坚持正义 (3)坚守 (4)立即解析(1)“焉”放在句末,结合语境,即“祖坟在这里”的句意,确定“焉”做兼词,用在句尾,“于是”“于之”的合意,意思为“在这里”。(2)“义”属于活用词,本指“正义”,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坚持正义”的意思。(3)“固”属活用词,本义是“坚固”的意思,句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坚守”。(4)“遽”,取常用义“立即”。 11.答案(1)(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2)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关键词翻译要到位,可采用语境推论法和课内迁移法解题。根据上下文语境,(1)句缺主语,要补充主语“大家”。句中的“宜”是“应当”的意思,“相与”解释为“一起”,“失身”是“失去操守”的意思,“北面”即“投降”之意,“奉贼”是“侍奉敌人”的意思。(2)句中,“会”解释为“适逢,正赶上”,“矢”是“箭”的意思,“遂”是“于是,就”的意思,“引”是“退却”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卒”取“终于”之意,“完”是“完整”的意思。 [参考译文]杨烈妇,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又谋划袭击陈州。(当时)李侃担任项城令,李希烈分派几千兵卒攻克平定了许多县城,李侃因为守卫的城小,而来犯的李希烈部队精锐,想要放弃项城逃走。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应当坚守,力量不足,就战死。假如您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兵力少,财源匮乏,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县城守不住,那么地方就是贼人的地方了,仓廪府库里的东西都成了叛军的积蓄,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请用重赏招募不怕死的士兵,尚且还有挽救的余地。”于是李侃在庭院召集官吏百姓说:“县官确实是你们之主,但是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你们那样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 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众人感泣,答应守城。于是李侃当众宣示:“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杀死敌人的,奖赏他万钱。”(这样)招募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守卫,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李侃对敌人喊话说:“项城父老坚持正义而决不从贼,你们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叛贼大笑。这时有飞来的箭射中李侃,李侃受伤回到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愿意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外面,也比躺在床上疗伤强。”李侃就马上登上城墙。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朝廷下诏升李侃为太平县令。 (二)(2018山东枣庄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8分)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象牙,一根指向小学,一根指向中学。②“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③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只好背着我走。④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 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⑤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A)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不起来。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⑦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生的那天,奶奶从桥上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⑧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歇山式屋顶,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 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⑨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⑩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B)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潜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由此向东两百米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像昆曲里不中用的书生。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那里。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几代农民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点起两支半斤重的蜡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选自《文汇报》,作者路明 12.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答:13.文中开头写到小镇的“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用意是什么?(6分)答:14.词语反复是选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请从(A)(B)处画线句子中任选其一,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 15.文章—段,四次写到小镇的“消失”——桥的消失、农田的消失、农民的消失和时间的消失,末尾又写到奶奶找“孙子的胆子”,请依据选文内涵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这“消失的”和“找回的”到底是什么。(6分)[材料链接]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回。——选自汪曾祺《胡同文化》答: 12.答案(示例1)关于桥的事(示例2)小镇往事(示例3)消失等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拟写的标题力求简洁,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桥”“关于桥的事”),或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小镇往事”),或揭示文章的主题(如“消失”)等均可。 13.答案“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突出了小镇的原始古老、设计精巧的特点和神奇色彩;与周围田野、村庄、桥等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渲染了儿时家乡的自然和谐;与下文“连绵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镇的古朴自然、淡泊平和。总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的能力。解答作用类题,可以从“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开篇写了小镇的布局,“脊椎”“肋骨”“四肢”“尾巴”“象牙”的比喻说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镇布局的原始与古朴,增添了小镇的神奇色彩;从结构上看,如此自然古朴的小镇,又与下文的“连绵的高楼”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题。从主题上看,作者之所以对童年时小镇印象如此深刻,主要因为那小镇曾给作者带来无限的快乐,作者深深爱着故乡的小镇。 14.答案(A)处:连用四个“哪里”,强调了作者对探险路线辨认的密度和心情的急切,强化了儿时记忆的有趣与美好,表现了作者对童真生活的怀恋以及对家乡的热爱。(B)处:连用四个“是为了”,含有讽刺意味,强调了对人们拆桥功利性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桥”消失的惋惜之情。解析(A)处画线句照应第③段儿时在家乡探险的经历,如今重回家乡,作者连用了四个“哪里”,强调了作者对探险路线辨认的密度,突出了此时作者急切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恋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B)处画线句写的是“拆桥”的内容,连用四个“是为了”传达了相关部门拆桥的理由即所谓的“致富”。从下文的“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人”,以及“我”为桥的消失而患病,这里突出了“我”对“拆桥”的不满、惋惜、无奈的心情。 15.答案“消失的”与“找回的”是:原始、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儿时有趣美好的记忆;朴实的民风、古老的习俗和传统的文化;等等。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章主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桥的叙述,寄托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层表层含意基本上都能概括出来;但是还要注意这篇文章写作的深意,注意链接材料中“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的提示,为了所谓的幸福生活,原始、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作者是希望能保留并传承家乡那淳朴的民风、古老的习俗和传统的文化。综上,分条目作答即可。 三、写作(40分)16.(2018江苏宿迁中考)请以“一不留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写作指导] (1)审题:该题为全命题作文题。“一不留意”的意思是没在意,无意识,意料之外。审题时,像这类字数较少的题目,可采用扩展法,即为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词语,如“一不留意发现身边忽视的美”。因此,这道题看似是命题作文题,实则是半命题作文题:一不留意。审题时的补题,其实就是确定文章立意的过程。(2)构思:该题目要求我们深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自己的感悟与反思,在自我反思中成长,应突出的是生活中易忽视或意料外的事物带给自己的深层思考。面对该题目,我们应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一不留 意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之前会忽视它的存在?它带给我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理清这几个问题,基本上就确定了选材的范围和写作思路。文章的主题不能定得过大,不易落笔成文或写成的文章空洞无物;也不能写得过于浅显,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令文章的立意不深刻,不能引人深思。(3)写法:写作前,要先根据立意和拟定的选材范围确定文章的体裁,最好写自己擅长的文体。长于记叙者,可从自己的亲身经验中提取材料,选择能体现文章主题的人、事、物,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出文章的厚度和深度。长于议论者,可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事理进行论述。若写成抒情散文,要熔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既能写出新意,又能挖掘深度。无论写成何种文体,都要融入自己的“情”和“思”。 [例文]一不留意“我走了。”“路上慢点,注意安全。”这是我和妈妈每天早晨固定时间的固定对话,自上初中以来,从没有变过,如同例行公事。我们家是老房子,带一小院,门外是一条长长的胡同。我每天骑着车,穿过这条长长的胡同,赶着去学校,生怕迟到。日复一日,每天如此。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枯燥乏味,每天固定的告别让我觉得如同形式化的走过场。然而,让你觉得习以为常的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带给你小小的意外,或许它每天都在,只是你没有察觉到而已。当你在一不留意发现它时,你 觉得那是带给你的意外,而它却是每天都存在的日常。那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天,如同之前三年来的每一天。“我走了。”我边穿外套边说,心里在默默地念道,“路上慢点,注意安全。”肯定又是这两句,每天都是一样的话,不烦吗?不出所料,耳畔响起妈妈的声音:“路上慢点,注意安全。”“砰”的一声,门发出沉闷的声音,似乎也在发泄着不满的情绪,如同我的心声。我骑着车在长长的胡同里疾驰,像一阵风吹过。刚出胡同口,想起昨晚将语文课本从书包里掏出来,忘记放回去了。糟糕,今天有语文课,老师要检查预习课文的情况。今天本来就出门晚,如果再返回去拿,说不定要迟到了。心一横,拿定主意:回去取! 当再次拐进那条长长的胡同时,我隐约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谁?妈妈?怎么可能?当我离那个身影越来越近的时候,我讶异,真的是妈妈!怎么可能!她怎么会在门口?我来到她身前,她问:“怎么又回来了?”“忘记带课本了。你怎么在门口?”“哦,没事,就是看着你走。”我的心里如同平静的湖面上忽然投下了一枚石子,泛起一丝丝涟漪。也许这只是她偶然为之,又恰巧被我碰到了而已。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我还是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解开心中的疑惑:妈妈是否每天都如此目送,直到我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转弯的地方?第二天,一如往常,相同的“我走了”,相同的“路上慢点,注意安全”,相同的骑着车穿过长长的胡同。然而,不同往常的是,我在胡同口转弯后 停了下来,躲在转弯处偷偷观察:在胡同的另一尽头,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此时,我的背影已消失在拐弯处,而她,依然站在那里,目送。等到她转身回去,我才强忍着泪水离开。原来,她每天如此,站在门口目送我穿过那条长长的胡同。而我,却从来没有发现,从来没有回首望一眼,所以我错过了母亲那无言的爱。如果不是那次的折回,我或许将永远不会发现母亲的目送。这一不留意带来的感动和愧疚,在心里漾出层层涟漪,起了波澜。[点评] 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选材,选取了生活中非常平凡的一件小事。事件微小,却折射出生活的情感问题:我们会常常忽视或拒绝来自家人的关怀,有时将其当成理所应当或习以为常。作者在一不留意间发现了母亲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深受感动,又为自己之前的忽视感到愧疚。 文章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推动事件的发展。作者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我走了”“路上慢点,注意安全”和“长长的胡同”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全文,且平实质朴。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显文章主题。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议论和自己的感悟,结尾点题,揭示文章主旨,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