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 MB
  • 2022-03-31 发布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生物入侵者 (14)_鲁教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入侵者梅涛 读准字音(1)归咎(2)五色斑斓(3)失衡(4)监控(5)劫掠(6)藩篱jiùbānlánhéngjiānjié  lüèfān 解释下列词语:①无动于衷②在劫难逃③束手无策④五色斑斓⑤啸聚山林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命中注定要遭受的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不可避免的灾祸。像手被捆起来一样,没有一点办法。形容颜色较多,灿烂多彩。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1、自读课文,按要求筛选信息。2、学习说明文文体知识(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3、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学习目标 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及危害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有什么危害?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触目惊心的斑贝美国五大湖的疏水管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为了治理和更换水管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生物入侵的途径是怎样的?主要是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理清文章结构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段)第二部分(第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第三部分(第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和。第四部分(第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第五部分(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12-4危害5原因入侵途径6-7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明确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的例句,并各选一例分析其表达效果。示例:(1)“从二战至今……随时有绝种的危险。”(2)“事实上许多……达到‘偷渡’目的的。”(3)“他们警告说……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4)“到目前为止……数十亿美元。”列数字使说明科学、准确、具体,更具说服力。打比方使说明生动、形象,更具说服力举例子使文章真实、具体、可信。列数字 讨论与交流:“对‘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为干预?”这个问题,生物学和生态学界上有两种不同观点,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基本观点:(1)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2)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如果听任其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将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 拓展延伸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请用一段话介绍一下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生物入侵现象。 水葫芦最初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由于对其认识不足,现在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云南昆明的滇池由于它的疯长,使水生生物几乎灭绝。 薇甘菊覆盖下的红树林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过去的80000多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今仅剩下不到2000平方米。专家称,“绿色杀手”薇甘菊是红树林消失的致命原因。 这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但是,它们却每年给美国造成了近100亿美元的损失。生活在美国的亚洲鲤鱼 紫茎泽兰它们霸道无比,王国内不允许任何其他植物生存。在四川它们已经将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而且它们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悄悄向成都逼近。同时我国每年因为它们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亿左右。 中国是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已有544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中国。外来生物入侵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据估算,2二十一世纪初期外来入侵种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多达1200亿元人民币。生物入侵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保护自然,关注生态平衡,刻不容缓。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