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89 KB
- 2021-10-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史海搬珠(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认真挑选,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50分)
1.(2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能够为我们研究古人类历史发展提供重要证据的是( )
A.化石 B.文献资料 C.传说 D.文学作品
2.(2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下列有关他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已经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他们都生活在北京的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区
C.他们都过着个体生活单独劳动自己获取食物
D.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使用磨制石器
3.(2分)夏朝的建立,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说法错误是( )
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启继承禹的王位使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制造了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D.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2分)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B.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C.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等
D.这表明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第31页(共31页)
5.(2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的产生源于西周的( )
A.分封制 B.奴隶制 C.县制 D.禅让制
6.(2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为政以德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有教无类
7.(2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造成秦朝统治“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北击匈奴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 D.实行暴政
8.(2分)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②巩固新的王朝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④废除严刑峻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分)东汉中期以后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丞相和外戚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地方诸侯的权力过大 D.中央政权的软弱无力
10.(2分)“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这里的“农民大起义”是指( )
A.大泽乡起义 B.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项羽起义
11.(2分)“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①印度半岛南端
第31页(共31页)
②中南半岛
③锡兰
④孟加拉湾沿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2分)近来一些国家和个人发表对新疆的不当言论,阴谋破坏中国的统一。西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管理新疆地区的最高长官是( )
A.西域将军 B.西域都督 C.西域都尉 D.西域都护
13.(2分)张仲景认真钻研医学,博采众方,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后世称为( )
A.书圣 B.医圣 C.画圣 D.诗圣
14.(2分)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体例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部史书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班超
15.(2分)《百家讲坛一易中天品三国》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
A.逐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16.(2分)明朝人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李明制作了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31页(共31页)
17.(2分)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领一万多名官兵到达台湾。当时那里被称为( )
A.西域 B.西藏 C.夷洲 D.海南
18.(2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北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9.(2分)导致图中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是( )
A.桂陵之战 B.巨鹿之战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20.(2分)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个王朝的都城都在洛阳
B.齐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安定
C.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D.梁武帝后南朝实力强于北朝
21.(2分)“风声鹤映”“草木皆兵”“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下列对淝水之战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 B.东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C.使北方再次实现了统一 D.使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
22.(2分)突显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的农业科技著作是( )
第31页(共31页)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缀术》 D.《齐民要术》
23.(2分)“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里称赞的历史人物的成就有( )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②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③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准磨、千里船等
④著有《九章算术》总 结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作品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胡昭 D.顾饱之
25.(2分)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虽然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创造出了璀璨的文学艺术。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女史箴图》
②《兰亭集序》
③《洛神赋图》
④云冈石窟
⑤《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史海图苑(本题共8分)
26.(8分)请认真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第31页(共31页)
(1)图一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该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河姆渡人居住什么样的房屋?
(2)图二水利工程的主持修建者是谁?该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一项即可)建成之后成都平原被称为什么?
(3)图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修筑的该建筑的东西两点各在什么地点?
三、史海搜索(本题共10分)
27.(10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哪一民族?因此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2)春秋时期民族间矛盾有所发展,强大的诸侯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这种争霸战争对民族关系有什么影响?
(3)列举两个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
(4)哪位君主推行哪些汉化措施既促进了民族交融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什么影响(一点即可)?
四、史海纵横(本题共20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说纷纷出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各种学说中当时最受欢迎的是法家学说。
材料二:
第31页(共31页)
材料三: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谁?他强调什么?建立怎样的专制统治?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开创的?中央政府中的军相、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事务?什么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西汉政府实行了什么措施?此外为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还建立了什么制度?以上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第31页(共31页)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得到地主和农民欢迎的措施分别是什么?通过这次改革为以后秦国实现什么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江南地区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五、史海探究(本题共12分)
30.(12分)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统一的朝代。汉族、汉语、汉字、汉服、汉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强盛的汉朝”为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盛世局面】
材料一:汉高祖及其后的统治者,采取措施,稳定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止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氏”,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
(1)材料一中的“盛世”指的是什么?该“盛世”的出现与汉高祖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东汉初期又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
【鼎盛时期】
材料二: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通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统治者是谁?列举他在思想和经济方面的措施各一项。
【对外交往】
第31页(共31页)
材料三:
(3)材料三的交通路线的开通者是谁?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科技文化】
材料四:他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篮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漫、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东汉时造纸术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反思总结】
(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汉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
第31页(共31页)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史海搬珠(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认真挑选,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50分)
1.(2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能够为我们研究古人类历史发展提供重要证据的是( )
A.化石 B.文献资料 C.传说 D.文学作品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知道化石能够为我们研究古人类历史发展提供重要证据。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远古时代的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故能够为我们研究古人类历史发展提供重要证据的是化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下列有关他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已经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他们都生活在北京的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区
C.他们都过着个体生活单独劳动自己获取食物
D.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使用磨制石器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的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区,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生活在原始群时期,山顶洞人生活在氏族时期,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打制石器。
故选:B。
第31页(共31页)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分)夏朝的建立,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说法错误是( )
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启继承禹的王位使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制造了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D.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夏朝的重要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故说法错误是制造了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夏朝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分)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B.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C.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等
D.这表明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等,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项表述有误。
故选:D。
第31页(共31页)
【点评】注意识记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历史地位。
5.(2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的产生源于西周的( )
A.分封制 B.奴隶制 C.县制 D.禅让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诸侯国的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建立了众多的诸侯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就是通过分封制建立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为政以德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有教无类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其思想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教育的公平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教育成就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7.(2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造成秦朝统治“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北击匈奴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 D.实行暴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
第31页(共31页)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8.(2分)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②巩固新的王朝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④废除严刑峻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建立,知道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解答】依据所学,西汉建立初年,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巩固新的王朝。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西汉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9.(2分)东汉中期以后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丞相和外戚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地方诸侯的权力过大 D.中央政权的软弱无力
【分析】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解答】
第31页(共31页)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朝政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状况。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东汉中期以后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
10.(2分)“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这里的“农民大起义”是指( )
A.大泽乡起义 B.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项羽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巾起义。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解答】由题干判断是黄巾大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11.(2分)“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①印度半岛南端
②中南半岛
③锡兰
④孟加拉湾沿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分析】
第31页(共31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掌握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由此可转运到欧洲地区。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2分)近来一些国家和个人发表对新疆的不当言论,阴谋破坏中国的统一。西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管理新疆地区的最高长官是( )
A.西域将军 B.西域都督 C.西域都尉 D.西域都护
【分析】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便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故西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管理新疆地区的最高长官是西域都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分)张仲景认真钻研医学,博采众方,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后世称为( )
A.书圣 B.医圣 C.画圣 D.诗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张仲景的尊称的相关史实。还需掌握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第31页(共31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14.(2分)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体例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部史书的作者是( )
A.司马迁 B.班固 C.司马光 D.班超
【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的著作。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解答】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后人评价《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为《史记》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2分)《百家讲坛一易中天品三国》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
A.逐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解答】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6.(2分)明朝人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李明制作了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第31页(共31页)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解答】结合所学,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可知,B三国鼎立示意图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2分)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领一万多名官兵到达台湾。当时那里被称为( )
A.西域 B.西藏 C.夷洲 D.海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与台湾的联系。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派卫温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解答】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31页(共31页)
18.(2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北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和西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280年,西晋灭亡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秦朝和西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2分)导致图中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是( )
A.桂陵之战 B.巨鹿之战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北方移民南促进了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汉时期全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夺取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原因与影响。
第31页(共31页)
20.(2分)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个王朝的都城都在洛阳
B.齐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安定
C.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D.梁武帝后南朝实力强于北朝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朝的史实。宋、齐、梁、陈总称为南朝。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解答】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宋。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朝的相关史实。
21.(2分)“风声鹤映”“草木皆兵”“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下列对淝水之战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 B.东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C.使北方再次实现了统一 D.使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淝水之战。前秦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解答】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故对淝水之战的结果叙述错误的是使北方再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C。
【点评】
第31页(共31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与影响。
22.(2分)突显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的农业科技著作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缀术》 D.《齐民要术》
【分析】本题考查贾思勰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贾思勰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3.(2分)“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里称赞的历史人物的成就有( )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②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③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准磨、千里船等
④著有《九章算术》总 结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解答】“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里称赞的历史人物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祖冲之的成就有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②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③
第31页(共31页)
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准磨、千里船等。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祖冲之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4.(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作品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胡昭 D.顾饱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的相关史实。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解答】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作品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王羲之,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的相关史实。
25.(2分)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虽然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创造出了璀璨的文学艺术。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女史箴图》
②《兰亭集序》
③《洛神赋图》
④云冈石窟
⑤《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第31页(共31页)
【解答】①《女史箴图》、②《兰亭集序》、③《洛神赋图》、④云冈石窟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⑤《伤寒杂病论》是东汉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二、史海图苑(本题共8分)
26.(8分)请认真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该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河姆渡人居住什么样的房屋?
(2)图二水利工程的主持修建者是谁?该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一项即可)建成之后成都平原被称为什么?
(3)图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修筑的该建筑的东西两点各在什么地点?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都江堰的修建、秦长城的起止点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图一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冬季寒冷干燥,所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因此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
第31页(共31页)
(2)图二水利工程的主持修建者是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图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为了抵御匈奴,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秦朝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故答案为:
(1)半坡原始居民;粟;干栏式房屋。
(2)图二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者是,该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建成之后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3)图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修筑的长城东到辽东,西起临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都江堰的修建、秦长城的起止点等相关史实。
三、史海搜索(本题共10分)
27.(10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哪一民族?因此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2)春秋时期民族间矛盾有所发展,强大的诸侯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这种争霸战争对民族关系有什么影响?
(3)列举两个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
(4)哪位君主推行哪些汉化措施既促进了民族交融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什么影响(一点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炎帝、黄帝、北魏孝文帝改革、五胡内迁,要掌握春秋争霸的内容和影响、炎帝和黄帝的贡献、北魏孝文帝改革、五胡内迁的意义的相关知识点,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
第31页(共31页)
(1)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俩为“人文始祖”。
(2)结合所学知可知,春秋时期,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第一位成就霸主的是齐桓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利:使诸侯国数量减少,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3)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有鲜卑、匈奴、羯、氐、羌。
(4)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是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华夏族;“人文始祖”。
(2)“尊王攘夷”;使诸侯国数量减少,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3)鲜卑、匈奴、羯、氐、羌。
(4)北魏孝文帝。
(5)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争霸、炎帝、黄帝、北魏孝文帝改革、五胡内迁,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具体分析作答。
第31页(共31页)
四、史海纵横(本题共20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说纷纷出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各种学说中当时最受欢迎的是法家学说。
材料二:
材料三: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谁?他强调什么?建立怎样的专制统治?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开创的?中央政府中的军相、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事务?什么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西汉政府实行了什么措施?此外为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还建立了什么制度?以上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31页(共31页)
(1)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末期的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依据材料二示意图分析可知,这是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开创了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并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西汉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 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为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还建立了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或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故答案为:
(1)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秦始皇(嬴政);丞相掌管行政、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郡县制。
(3)颁布推恩令;刺史制度;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点评】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促进了私田的发展,同时也为手工业提供了锐利的工具,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第31页(共31页)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得到地主和农民欢迎的措施分别是什么?通过这次改革为以后秦国实现什么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江南地区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影响、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发展的原因等知识,明确生产工具的水平、统治者的政策、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社会环境是否安定、开放等,都对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
【解答】(1)依据材料一“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原因有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结合。
第31页(共31页)
(2)依据材料二“秦孝公”“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分析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内容有: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等。其中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得到地主和农民欢迎的措施分别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等。这些措施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并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地区出现的变化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结合所学知识,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4)综合上述材料,材料一反映了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材料三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社会安定、北民南迁等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由此可以得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的水平;统治者的政策;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社会环境是否安定、开放等。
故答案为: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结合。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全国统一。
(3)变化: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4)因素:生产工具的水平;统治者的政策;社会环境是否安定、开放等。
【点评】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影响、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发展的原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五、史海探究(本题共12分)
30.(12分)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统一的朝代。汉族、汉语、汉字、汉服、汉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强盛的汉朝”为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盛世局面】
第31页(共31页)
材料一:汉高祖及其后的统治者,采取措施,稳定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止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氏”,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
(1)材料一中的“盛世”指的是什么?该“盛世”的出现与汉高祖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东汉初期又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
【鼎盛时期】
材料二: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通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统治者是谁?列举他在思想和经济方面的措施各一项。
【对外交往】
材料三:
(3)材料三的交通路线的开通者是谁?它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科技文化】
材料四:他利用供职之便,常到乡间作坊察看,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篮上尚留下一层短毛丝絮,揭下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从而得到启发,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漫、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
第31页(共31页)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东汉时造纸术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反思总结】
(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汉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本题以汉族、汉语、汉字、汉服、汉学历史兴趣小组以“强盛的汉朝”为题进行探究活动为背景依托,考查了汉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蔡伦改进造纸术等知识,明确汉朝时科技文化发达,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
【解答】(1)依据材料一“文景时期”可知,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称之为文景之治;该“盛世”的出现与汉高祖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关;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西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施行汉初的治国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废除酷刑,勒俭治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西汉灭亡后,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2)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在位期间,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经济上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3)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三的交通路线是丝绸之路,开通者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31页(共31页)
(4)依据材料四“……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漫、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及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造纸术有了很大的改进;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他制造出来的纸的优点是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这种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认为汉朝强盛的原因有:文景之治的出现;汉武帝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汉朝时科技文化发达。
故答案为:
(1)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光武中兴”。
(2)汉武帝;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盐铁专卖,统一铸币。
(3)张骞;意义: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4)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质量提高;对世界影响: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5)文景之治的出现;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汉朝时科技文化发达。
【点评】考查了汉初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蔡伦改进造纸术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5 6:47:28;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1页(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