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6 KB
  • 2021-10-22 发布

人教地理七上海陆的变迁说课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本次说课的题目是《海陆的变迁》。我的说课包括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1. “海陆的变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 本节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今天我们见到的地表形态仅仅是地球漫长发展过程中一个小镜头而已,我们要用动态的观点看待世界。‎ ‎2.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 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一学生特点,本节教材 重点是: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是: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二、说学情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因此在课程资源的选用上以教材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流程 ‎1、首先,导入新课——‎ ‎  播放陆地海洋的一组图片,然后设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成语故事吗?播放动画片“沧海桑田”,学生欣赏图片,观看动画并思考:沧海为什么能变桑田?。创设情景,引用成语导课,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点明本课主题:沧海桑田即海陆变迁。‎ ‎(创设情景,引用成语导课,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点明本课主题:沧海桑田即海陆变迁。)‎ ‎2、展示喜马拉雅山、东部海底和荷兰的图片。设问:1、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会出现海洋 生物的化石?产生这种沧海变桑田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和古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过去这里为什么状况?这种桑田变沧海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3、荷兰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反映了什么活动也能引起沧海桑田的变化?‎ 学生带着我提出的三个问题,经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逐一解决。这样安排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典型实例将沧海桑田的实例举证和原因分析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体会,重在帮助学生树立海陆变迁的观念。‎ ‎(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出海陆变迁的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 然后由我简单拓展小结一下,我跟学生说:“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引领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大陆漂移”的学习。‎ ‎3. 让学生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我首先设问:这个现象是谁发现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说?学生看教材38-40页内容,描述有趣现象。在学生看书之后,我再播放课件点击大陆漂移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1、两亿年前的地球有几块大陆?2、6500万年前这块大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现在地球的海陆轮廓如何?4、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的变化趋势如何?学生通过上述活动,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 学生交流后,我来补充小结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进而大胆提出大陆在漂移的证据。‎ 总结,(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4. 正确的论断需要科学的依据来支持。有哪些证据能证明该假说成立?学生阅读教材39页活动性课文,找证据:拼合大陆古老岩层的相似形、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大陆分布的相同性。还有哪些证据能证明其科学性?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开展剪纸活动,师生互补共同帮助魏格纳寻找证据。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动探索的思维习惯。‎ ‎5. 课堂小结我是这样安排的: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以前不在这里,而是在一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 所有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魏格纳用生命代价收集证据,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这给我们以很大启示,同学们前面讲得都很好。我们对大陆漂移假说探讨这么多还有什么怀疑么?‎ 引导学生提问: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 然后我利用这个问题让各位同学回去后收集材料,下节课一起讨论。以这种方式结束本节课的内容,能让同学们在课后还有很多思考的空间,激发同学课后复习和继续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