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00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试卷第 1 页,总 8 页
绝密★启用前
罗湖区 2017—2018 学年
深圳中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溃退(kuì) 绯红(fěi) 仁慈(cí) 惊心动魄(pò)
B.窒息(zhì) 荧光(yíng) 畸形(jī) 殚精竭虑(dàn)
C.镌刻(zhuàn) 蒙昧(mèi) 侏儒(rú) 屏息敛声(liǎn)
D.锃亮(zèng) 凛冽(lǐn) 黝黑(yǒu) 藏污纳垢(gòu)
2.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这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B.亚太地区各种自贸协定、倡议常常让非专业人士眼花缭乱。
C.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嘟卖萌,优雅俊美。
D.这张新歌宣传照中,他静坐颔首低眉显示出的不仅仅是深情更有一番游子思家的情谊。
试卷第 2 页,总 8 页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
B.《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
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进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享用一辈子。
D.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4.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
主体和结语五部分。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白夜》等。
C.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
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可阅读的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
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
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试卷第 3 页,总 8 页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句子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6.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每空 1 分,错一字扣 1 分,共 10 分)
(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2)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6)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
书》)
(8)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
的变化。
评卷人 得分 三.阅读(本大题共 3 篇阅读,共 33 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 7-9 题。(10 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
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试卷第 4 页,总 8 页
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 分)
(1)急湍甚箭 (2)互相轩邈
(2)佁然不动 (4)乃记之而去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两篇文章的结尾处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阅读以下文章,回答 10-13 题(13 分)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
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
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
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
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
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
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
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
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
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
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
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
试卷第 5 页,总 8 页
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
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
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
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
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颗榆树而感动。
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
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
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
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
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
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呢!” 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
颗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
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
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
鞠了一躬。
10.第 2 自然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
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 分)
11.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 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
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3 分)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3 分)
12.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2 分)
13.第 4 自然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
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2 分)
试卷第 6 页,总 8 页
(三)阅读以下文章,回答 14—16 题。(10 分)
生了根的空床
麻 坚
①搬进新房没几年,小艾就跟妻子商量,他想把次卧的那张空床撤了,然后买一张书柜放
进去,改做书房。“这样不好吧?”妻子不无担忧地说,“以后来客人了咋办?”
②“客人?咱们家两三年也没来一个客人!”小艾看了妻子一眼,不屑地撇了撇嘴。“那
爸妈来了呢?”妻子想了想,又问。“爸妈来了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
说爸妈一年也来不了两次。”
③小艾的父母不爱走动,很少来小艾这儿,就是来了,也是当天来当天赶回去,很少在小
艾这儿过夜。妻子想想觉得小艾在理,便同意了。
④书房弄好后没多久,国庆节就到了。小艾想他和妻子已经有些日子没去看父母了,何不
趁这个机会回老家看看父母?于是小艾和妻子开着车赶到了那个小县城。
⑤老家的大门上着锁,父母没在,可能是到菜市场买菜去了。小艾自己用钥匙开了门,进
屋后,当他的目光落在窗台边的那张空床上时,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那张空床是小艾上大学前
睡的,挨着东边,是屋里采光最好的一个位置。
⑥上大学后,小艾跟父母建议,把他的床撤了,给屋里腾点空间。父母住的是那种老式房
子,空间很小,一张床就占了四分之一。父母不用意,父亲瞪着眼睛说:“那怎么行呢?放假
了你住在哪儿?”
⑦“我可以睡在沙发上或者打地铺!小艾说,再说我一年也只住两个假期。”父母还是不
同意,逼急了,就敷衍他说:“等你大学毕业了再说吧。”
⑧大学毕业后,小艾在省城安了家。小艾想这下父母该把空床撤了吧?可是没有,小艾每
次从省城回来,那张空床还在窗台边安着,生了根似的。小艾急眼了,威胁父母说:“再不把
空床撤了,我就不回来了。”父母看小艾急眼了,便答应着说:“好!好!”但父母总是动口
不动手。小艾没招了,每次回来都故意不睡在那张床上,打地铺或者睡沙发。父母也不管,你
爱睡哪里就睡哪里,反正就不撤床。
⑨半年前,小艾给父母进了些新家具,这下空间更小了,当时小艾就要把床撤走。父亲叹
了一口气,说:“撤就撤吧,不过得再放几天,那张床已经在窗台边放了二十多年,一下子没
了还不习惯。”
试卷第 7 页,总 8 页
⑩现在都半年过去了,父亲还不动手,那就让我自己动手吧。小艾摇摇头,一挽着袖子走
了过去。
⑪当小艾卸第一个螺丝的时候,父母拎着菜筐回来了。“小艾,干啥呢?”父亲一看,
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这张床已经没什么用了,放在这里还占空
间!”小艾说,“我叫你们撤了,你们就是不撤,我只好自己动手。”
⑫“住手!”父亲吼道,“谁说这张床没用了,那是我们留给你睡的。”小艾哭丧着脸
说:“关键是我已经有五六年没在上面睡过了。”“我不管你在哪里睡!”父亲说,“无论空
间再怎样狭小,家里永远会给你留一张床。”
⑬小艾一惊,和妻子对视了一眼,他们决定,回去就把次卧里的那张空床支起来。
14.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小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2 分)
1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父亲一看,变了脸色,一把扔掉菜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
16.请简要分析文本的标题“生了根的空床”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4 分)
评卷人 得分
四、名著阅读(4 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胸怀报国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
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这支队伍里,被这种精神感召和激励。……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
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顽强前行,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
来生的希望。
试卷第 8 页,总 8 页
17.上文节选自《 》,作者是 。(2 分)
18.其书曾易名为《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 10 月子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
界真实报道了 的真实情况。(2 分)
评卷人 得分
五.作文
19. 作文(作文 40 分,书写 3 分)
十几年的岁月走过,曾经的美好如花般绽放在记忆深处,那也许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也许是一
份美好的感情。请以“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1)不少于 600 字;
(2)写出真情实感,但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 9 页 共 10 页
20 × 20 = 400试卷第 9 页,总 1 页
试卷第 10 页,总 1 页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七下语文《河中石兽》导学案2021-10-253页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021-10-258页
- (山西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2021-10-2536页
- (贵州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2021-10-2515页
- 初一语文上册春2021-10-2553页
- (江西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2021-10-2539页
- (湖北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2021-10-2541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松树金龟子(节选2021-10-253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大自然的语言 (112021-10-2513页
- 2020春江西专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2021-10-25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