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 MB
  • 2021-10-25 发布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共 27页) 2019-2020 学年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2 分)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 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 的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2 分)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 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 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3.(2 分)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 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4.(2 分)“相关史事”是统编义务教育历史课本的一个重要栏目,其中一则介绍某生产工 具时写道“……由 11 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 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据此判断该生产工具是( ) A. 第 2页(共 27页) B. C. D. 5.(2 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 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巢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 6.(2 分)朝代更替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下面的空格处应该填写的制据局 面的名称是( ) A.前蜀 B.吴越 C.五代 D.北汉 7.(2 分)某旅游团参观某景点时听导游这样介绍:“他头顶上悬着块画,上面写着还我河 山。往两边看,四周的墙上画着他的事迹,有精忠报国、刻苦学习、郾城大、被迫班师、 风波冤…”这位导游介绍的人物是( ) A.寇准 B.陆秀夫 C.岳飞 D.文天祥 8.(2 分)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B. 第 3页(共 27页) C. D. 9.(2 分)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北宋)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 1500 万至 1800 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 60 亿至 70 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 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这说明纸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金属货币的短缺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政府的强制发行 10.(2 分)史书记载 12 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 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帝 D.渥巴锡 11.(2 分)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 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词风豪迈飘逸;常把写景、 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12.(2 分)1640 年夏,李自成率部从湖北房县出发,进入河南,起义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 集中、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受广大农 民的拥护,到处传唱着“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1644 年 3 月,大 顺军攻入北京,统治 276 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上述材料中,闯王深受广大农民拥护的 主要原因是( ) A.起义军军纪严明 B.彻底解决了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 C.推翻明朝的统治 D.提出了符合广大农民利益的口号 13.(2 分)晋商崛起于明代,雄踞商界 500 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 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 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 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 第 4页(共 27页) 条件。上述材料说明,晋商崛起是因为( ) ① 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 ② 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讲求诚信 ③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④ 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4.(2 分)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历史发展阶 段特征的描述符合明清时期的是( ) A.文明曙光 B.盛世危机 C.繁荣开放 D.政权并立 15.(2 分)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对收集到的以下画作进行了描述,其中描述最准 确 的 是 ( ) A.图一:描绘了人们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动 B.图二:反映了人们中秋赏月时的情景 C.图三:描绘了人们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D.上述画作都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缩影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6 分) 16.(16 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发展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下面各题。 (1)【宋元科技】如图图片分别代表宋元时期的什么科技发明?任选其一说明其对世界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 5页(共 27页) (2)【文学艺术】请将下表中明清时期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按体裁进行归 类。 成就 归类 ① 《牡丹亭》 ② 《三国演义》 ③ 《长生殿》 ④ 《西游记》 ⑤ 《桃花扇》 ⑥ 《红楼梦》 ⑦ 《水浒传》 小说: 戏剧: (3)【建筑申遗】如果为下面的建筑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请任选其一陈述入选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第 17 题 16 分,第 18 题 18 分,共 34 分) 17.(16 分)城市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它将西方的物产、经济、文化带入了长安城。唐 长安城成为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 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普通百姓、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 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等总数不下 3 万人。唐代长安城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原因。 材料二 自宣德(北宋开封皇宫正门宣德门)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高头街 第 6页(共 27页) 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开封城内的上清宝箓宫,为道教宫观),直 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店铺闹市要道)……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潘楼东去十字 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毎五更点灯,博易 (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宋都城商业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朱棣 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 1406 年开始对北京城 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 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概述明朝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8.(18 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 的严重威胁。北宋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从加强军权入手、着眼 于防止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结果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 社会风气,造成了地方的积贫、积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第 7页(共 27页)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 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 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 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 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 1 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了这两句诗而 被斩首。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 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并简述这一政策 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3)材料三中,皇权与相权之争结束于何时(朝代)?再列举一项这一时期为强化皇权 采取的措施。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实行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对思想文化造成了 怎样的后果? (5)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0 分) 19.(20 分)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某班同学们围绕“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这一主题,收集 整理相关素材,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解决。 任务一【识读地图﹣﹣比较历史事件】 (1)如图中 A、B 两条路线分别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两件事?并归纳这两个事件的共 同影响。 第 8页(共 27页) 任务二【思维导图﹣﹣分析历史原因】 (2)根据如图的图示,任选两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活动三【材料解读﹣﹣弘扬民族精神】 (3)下面两段材料分别出自哪两位民族英雄?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①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 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凯歌》 ②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当地归我…… ﹣﹣《台湾通史》 活动四【图片对比﹣﹣探寻历史现象】 (4)从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怎 样的后果? 第 9页(共 27页) 第 10页(共 27页) 2019-2020 学年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2 分)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 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 的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切入点,考 查隋朝统一的相关史实。 【解答】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 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 生的最大功绩是实现国家统一。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589 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 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隋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 2.(2 分)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 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 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主要理解科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对巩固统治的重要作用。 【解答】由“唯一没有被动摇过”、“维持”可以看出材料要反映的是科举制的稳定性和 延续性,故 C 正确;ABD 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 ABD。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科举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分析能力。 第 11页(共 27页) 3.(2 分)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 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与贞观之治。626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 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解答】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 弊政,还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 相,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 贞观之治创唐荣描写的是唐太宗。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与 贞观之治。 4.(2 分)“相关史事”是统编义务教育历史课本的一个重要栏目,其中一则介绍某生产工 具时写道“……由 11 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 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据此判断该生产工具是( ) A. B. 第 12页(共 27页)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兴修水利,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创制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解答】根据所学和材料“……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 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可知,这体现了曲辕犁的灵便和优越性,故 C 符合 题意;A 是插秧工具,B 是灌溉工具,D 是播种工具,故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 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5.(2 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 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巢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 【分析】本题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安史之乱的 知识点。 【解答】唐玄宗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到衰落的转折点。故紧 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安史之乱。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安史之乱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6.(2 分)朝代更替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下面的空格处应该填写的制据局 第 13页(共 27页) 面的名称是( ) A.前蜀 B.吴越 C.五代 D.北汉 【分析】本题考查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 的必然趋势。 【解答】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 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 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故题目给出的空白处应该填写五代。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 十国时期。 7.(2 分)某旅游团参观某景点时听导游这样介绍:“他头顶上悬着块画,上面写着还我河 山。往两边看,四周的墙上画着他的事迹,有精忠报国、刻苦学习、郾城大、被迫班师、 风波冤…”这位导游介绍的人物是( ) A.寇准 B.陆秀夫 C.岳飞 D.文天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 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解答】由“郾城大捷”判断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 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 1140 年 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 关史实。 8.(2 分)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B. 第 14页(共 27页) C. D. 【分析】本题以四幅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为依托,考查两宋与辽、金、西夏 的并立。 【解答】1125 年金灭辽,后灭北宋,南宋建立,因而辽不可能与南宋并立。C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 北宋并立和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9.(2 分)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北宋)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 1500 万至 1800 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 60 亿至 70 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 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这说明纸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金属货币的短缺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政府的强制发行 【分析】本题以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解答】当时(北宋)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 1500 万至 1800 万盎司黄金, 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 60 亿至 70 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 的巨额流通。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 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 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说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纸币,又促进了商业的发 展。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 关知识点。 10.(2 分)史书记载 12 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 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帝 D.渥巴锡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的贡献。 【解答】题文史实反映了 12 世纪初,蒙古草原出现割据混战的局面,结束这一局面,建 第 15页(共 27页) 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成吉思汗。公元 1206 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 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国,结束蒙 古混战局面。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11.(2 分)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 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词风豪迈飘逸;常把写景、 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分析】本题考查苏轼的成就。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扩展了词的内容,对后世影 响很大。 【解答】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 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 人人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代 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选项 A 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北宋的著名词作家和代表作、作品的风格。 12.(2 分)1640 年夏,李自成率部从湖北房县出发,进入河南,起义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 集中、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受广大农 民的拥护,到处传唱着“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1644 年 3 月,大 顺军攻入北京,统治 276 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上述材料中,闯王深受广大农民拥护的 主要原因是( ) A.起义军军纪严明 B.彻底解决了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 C.推翻明朝的统治 D.提出了符合广大农民利益的口号 【分析】本题考查了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解答】根据所学和材料“……均田免粮……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可知,这体现 第 16页(共 27页) 出李自成得民心,故 D 符合题意;起义军军纪严明是原因之一,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故 A 不符合题意;封建社会不能彻底解决了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故 B 不符合题意;推 翻明朝的统治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故 C 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李自成提出“均钱免 粮”口号的作用。 13.(2 分)晋商崛起于明代,雄踞商界 500 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 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 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 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 条件。上述材料说明,晋商崛起是因为( ) ① 山西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带,有利于经济交流 ② 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讲求诚信 ③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④ 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晋商崛起的原因的相关史实。明清商业兴盛,在商业活动中,形 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中信息“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 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可以得出山西地理位置重要,位于游牧文 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是国家政治、军事重地,有利于经济交流;据题干材料中信息 “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 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得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而 ② 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讲 求诚信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因此上述材料说明,晋商崛起是因为 ①③④ , C 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 晋商崛起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14.(2 分)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历史发展阶 第 17页(共 27页) 段特征的描述符合明清时期的是( ) A.文明曙光 B.盛世危机 C.繁荣开放 D.政权并立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知识点。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从明朝中后 期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同时封建统治政策日益腐朽,君主专制制度空 前强化,清初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得这种繁荣背 后孕育着危机,因此符合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是盛世危机,B 项符合题意;A 项文明曙 光指的是史前时期,排除;C 项繁荣开放指的是隋唐时期,排除;D 项政权并立指的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的相关史实。 15.(2 分)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对收集到的以下画作进行了描述,其中描述最准 确 的 是 ( ) A.图一:描绘了人们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动 B.图二:反映了人们中秋赏月时的情景 C.图三:描绘了人们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D.上述画作都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缩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 【解答】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人们挂彩灯欢度节日;图二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人们吃粽子、举行赛龙舟活 动;图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人们进行祭扫的情景。由此可知,描述最准确 的是上述画作都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缩影,D 项符合题意;而 ABC 三项均描述不 正确,排除。 第 18页(共 27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 识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史实。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6 分) 16.(16 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发展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下面各题。 (1)【宋元科技】如图图片分别代表宋元时期的什么科技发明?任选其一说明其对世界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文学艺术】请将下表中明清时期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按体裁进行归 类。 成就 归类 ① 《牡丹亭》 ② 《三国演义》 ③ 《长生殿》 ④ 《西游记》 ⑤ 《桃花扇》 ⑥ 《红楼梦》 ⑦ 《水浒传》 小说: ②④⑥⑦戏剧: ①③⑤ (3)【建筑申遗】如果为下面的建筑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请任选其一陈述入选理由。 【分析】本题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不断发展进步”为切入点,主 要考查了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以及影响、明清时期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申 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第 19页(共 27页) 【解答】(1)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图一体现了活字印刷术;图二体现出指南针技术; 图三体现出火药和火器;根据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人类 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和火器 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根据所学和表格可知,在明清小说中,《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西游记》是 长篇神魔小说,《红楼梦》是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在明清戏曲中,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古典四大名剧之一;《长生殿》是洪昇的代 表作,著名戏曲;《桃花扇》是孔尚任写的一部著名的传奇剧本。故,小说: ②④⑥⑦ ; 戏剧: ①③⑤ 。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要具体步出名胜,指出它的历史作用 和历史地位,如, 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 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明朝万里长城 明代长城规模大、历时久、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工程质量坚固,是当时完 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成为各民族交往的 纽带,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故答案为: (1)图一:活字印刷术;图二:指南针;图三:火药和火器;影响:活字印刷术加快了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 海事业的发展;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评分说明:任选其一作答即可) (2)小说: ②④⑥⑦ ;戏剧: ①③⑤ 。 (3)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 基础上开凿的;它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交流。明朝万里长城:明代长城规模大、历时久、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设施完善、 工程质量坚固,是当时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 接线上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时期的科技发 第 20页(共 27页) 明以及影响、明清时期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等知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第 17 题 16 分,第 18 题 18 分,共 34 分) 17.(16 分)城市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缩影,城市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它将西方的物产、经济、文化带入了长安城。唐 长安城成为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 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城的人口中,除普通百姓、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 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等总数不下 3 万人。唐代长安城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长安城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原因。 材料二 自宣德(北宋开封皇宫正门宣德门)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高头街 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开封城内的上清宝箓宫,为道教宫观),直 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店铺闹市要道)……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潘楼东去十字 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毎五更点灯,博易 (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宋都城商业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朱棣 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 1406 年开始对北京城 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 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第 21页(共 27页)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三“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概述明朝北京城的布局特点。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本题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明朝北京城,依据课本知 识分析材料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的……西方和 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代 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可知,原因依次是,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交通发达;是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长安是世界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 城市;开放的社会风气、商业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等。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自宣德(北宋开封皇宫正门宣德门)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 角也。……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开封城内的上清宝箓宫, 为道教宫观),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店铺闹市要道)……南通一巷……”可知, 这体现的特点是,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并是 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商品交易 种类丰富、交易规模大;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茶坊毎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 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经商 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 第 22页(共 27页) (3)根据所学和材料示意图可知,明朝北京城的布局特点有,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 城组成,宫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 称展开,均衡布局等;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轴对称。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可知,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便利的交通、经济的发展、 商业贸易的繁荣、政治因素的影响等。 故答案为: (1)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交通发达;是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长安是世 界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开放的社会风气、商业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与交融等。 (2)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商品交易种类丰富、交易规模大;经商时间 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等。 (3)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宫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等(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轴对称)。 (4)便利的交通、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政治因素的影响等。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盛唐的社会气象、宋代南 方经济的发展、明朝北京城,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8.(18 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 的严重威胁。北宋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从加强军权入手、着眼 于防止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结果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 社会风气,造成了地方的积贫、积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 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 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 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 第 23页(共 27页) 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 1 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了这两句诗而 被斩首。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 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编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并简述这一政策 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3)材料三中,皇权与相权之争结束于何时(朝代)?再列举一项这一时期为强化皇权 采取的措施。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实行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对思想文化造成了 怎样的后果? (5)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为背景,考查从唐朝到清朝的政治 制度以及巩固统治的措施以影响。 【解答】(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唐朝中期以后,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 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严重威胁……”可知,原因有,抑制唐末以来地方藩镇割 据势力对皇权的威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从加强军权入手、 着眼于防止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结果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 武的社会风气,造成了地方的积贫、积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可知,影 响有,从有利的一面说,将军权收归中央,规定军人不得干涉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事务, 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完善科举制度,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文化事业 的发展;不利的一面有,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 斗力下降;庞大的官僚机构和互相牵制分权的体制,造成了行政办事效率低下和沉重的 财政负担。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可知,地方行政制度的 创新有,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 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可知,在明朝,朱元璋废除 第 24页(共 27页) 丞相,权分六部;根据所学可知,其它措施还有,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 地,监控地方;为监视官民,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了这两句诗而被斩首”可知,这体 现了大兴“文字狱”。根据所学可知,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5)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四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有,皇权逐步加强, 相权逐步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故答案为: (1)原因:抑制唐末以来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对皇权的威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 (利)将军权收归中央,规定军人不得干涉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事务,有效加强了中央集 权;宋代完善科举制度,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弊)文臣 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庞大的官僚机构和 互相牵制分权的体制,造成了行政办事效率低下和沉重的财政负担。 (2)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 (3)明朝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为监视 官民,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4)措施:大兴“文字狱”。后果: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5)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元明清巩固统治 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20 分) 19.(20 分)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某班同学们围绕“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这一主题,收集 整理相关素材,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解决。 任务一【识读地图﹣﹣比较历史事件】 (1)如图中 A、B 两条路线分别反映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两件事?并归纳这两个事件的共 同影响。 第 25页(共 27页) 任务二【思维导图﹣﹣分析历史原因】 (2)根据如图的图示,任选两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活动三【材料解读﹣﹣弘扬民族精神】 (3)下面两段材料分别出自哪两位民族英雄?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①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 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凯歌》 ②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当地归我…… ﹣﹣《台湾通史》 活动四【图片对比﹣﹣探寻历史现象】 (4)从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怎 样的后果? 第 26页(共 27页) 【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对外关系”这一主题,重点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相关史实、 宋朝的海外贸易以及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郑和下西洋以及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 政策以及危害等知识,明确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解答】(1)根据所学和任务一图片可知,A 体现了玄奘西行;B 体现了鉴真东渡;根 据所学可知,它们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2)根据所学和任务二图片可知,宋代海外贸易繁荣,这是因为,在手工业方面,宋代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有很高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在贸易机构方面,宋朝政府鼓 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外贸所得在南宋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航 海技术方面,宋代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事业,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汐、信风、气象的 规律,航海技术先进。 (3)根据所学和任务三材料一“……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这是戚继光领导的戚 家军的战歌;根据所学和任务三材料二“台湾……今余即来索,则当地归我……台湾通 第 27页(共 27页) 史”可知,这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它们均体现了抗击外来侵略、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的爱国主义精神。 (4)根据所学和任务四图片可知,图片 1 开放,图片 2 闭关,体现的趋势是由对外开放 走向闭关锁国。根据所学可知,这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故答案为: (1)事件: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评分说明:错别字不得分);影响:促进了佛 教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评分说明: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手工业:宋代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有很高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贸易机构: 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外贸所得在南宋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 地位;航海技术:宋代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事业,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汐、信风、气 象的规律,航海技术先进。 (评分说明:任选两方面作答) (3) ① 戚继光; ② 郑成功(评分说明:错别字不得分);精神:抗击外来侵略、坚决捍 卫国家领土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 (4)趋势: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后果: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对外交流相 关史实、宋朝的海外贸易以及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郑和下西洋以及影响、清朝的 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危害等知识。 声明:试 题解析著作权 属菁优网所有 ,未经书面同 意,不得复制 发布 日期:2020/9/21 6:38:24 ;用户: 张海燕;邮箱 :lishi0014@xyh.com;学号: 3047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