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 M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代寓言二则之
《郑人买履》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
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
夸张、讽喻等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寄寓
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
诫作用。
(简言之:通过短小故事,表达深刻道理)
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
韩
非
子
》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疏通
文意。
2.分析人物形象。
3. 理解寓意,并用以指导现实生活。
韩非:战国末年哲学家,法家的主要
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在政
治上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
计献策,却不被采用,于是他转而埋头
著述之中。他的作品传到秦国后,受到
了秦王的高度重视。继而受到秦王的重
用。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履 遂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宁信度
lǚ suì duó
dù nìng dù
要求:读出文章节奏 、读出人物语气。
(3分钟后期待你带给大家的精彩朗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小帮助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
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
不悟的神气,另外还要表
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现出
的疑惑之情。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文中注解翻
译全文。
2.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下来等
待全班讨论。
合作探究(8分钟)
1.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指译文要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
语习惯, 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4.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补:补上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至之
市,而忘操之。已
得履,乃曰:“吾
忘持度。”反归取
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duó,量长短
lǚ,鞋子
结束,这里指集市交易结束。
到……去
量好的尺码
宁可
用
同“座”,座
位
它,指量好
的尺码 同“返”,返
回集市
终于
说说红字的意思
它,指鞋
到,等到
到,等到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
(2)反归取之
(“坐”通“座”,座
位)(“反”通“返”,返
回)
坐,同“座”,座位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末期,还没
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就借用
同音字“坐”来代 替,直至后来有了“座”字
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中,“坐”
就叫做“座”的通假字,“座”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
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
思
(1) 至之市
(2)而忘操之
(3)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动词,到)
(代词,指“鞋”)
人曰:“何
不试之以
足?”
曰:“宁信
度,无自信
也。”
郑人:执迷不悟的神气 别人:疑惑之情
(固执,迂腐,
愚蠢,可笑)
u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寓
意)?
u有什么现实意义?
u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
出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教条
主义的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
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
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
不应该的失误。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
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
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
之者,如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似揠苗者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揠苗助长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
者,如/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似/揠苗者
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先结合注释,个人尝试翻译;
2.再小组交流,共同释疑解惑。
合作探究(8分钟)
揠苗助长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
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如
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似揠苗者也。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
•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
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
—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
木干枯。
揠苗助长
•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长得太
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
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 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
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
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
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小组讨论
u这则寓意有什么寓意?
u与《郑人买履》在揭示寓意的
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寓意:
讽刺了那些急于求成,不懂得尊重客观
规律的人,告诉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否
则会适得其反。
写法评析:
《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
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揠苗助长》对比和议论揭示其错误实
质。
作业
1.熟背并默写《郑人买履》。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并背诵《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