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32 KB
  • 2021-10-25 发布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11--20课复习提纲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七上历史期末复习资料(11-20课)‎ 注意:划“ ”为重点知识,划“ ”为问答题内容,必须背下来,划“★”为重中之重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史称西汉。‎ 汉初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萧条。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2.★休养生息政策 ‎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 内容: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③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兵役。‎ 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 (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 内容: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②重视“以德化民”减轻刑罚。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强盛,史称“文景之治”。‎ 西汉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对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的启示:‎ 重视“三农”(增大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搞好农村建设),减轻农民负担,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1) 秦亡原因:统治残暴,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 汉兴的原因: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 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减轻农民的负担。‎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局面的表现、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效果 政 治 上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对诸侯消爵、夺地甚至除国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 思 想 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培养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经 济 上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设置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上 组建骑兵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影 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 ‎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②都采取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巨大,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1. 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2.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具体措施:(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合并郡县,裁减冗官,惩处贪官污吏,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3. 东汉统治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把持朝政,政治腐朽不堪,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4. 黄巾起义:‎ 原因: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时局动荡;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流离失所。‎ 时间:184年;领导人:张角 成立组织:太平道;结果:历时9月被镇压;‎ ‎ 黄巾起义的特点: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 ★黄巾起义影响: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统治一蹶不振。‎ 第14课 沟通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 1. ‎★西域范围: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 背景 汉武帝反击匈奴 汉了解了西域,控制了河西走廊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作用 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西域各国和汉朝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两次出使西域的的作用:为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3.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西域(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 ‎★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域)—中亚、西亚(安息)—欧洲(大秦)‎ 丝绸之路的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 东汉明帝派 班超 出使西域。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 ‎    ★★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不辱使命。 ‎ ‎★★注:汉朝时中外交往的大事: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现在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或意义):‎ 可以继续发挥这条通道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共赢,促进共同繁荣。(重要)‎ 为保护和复兴丝绸之路的建议:保护沿线古迹,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等。‎ 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有: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新疆)、秦始皇兵马俑(陕西西安)‎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1. 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蔡侯纸)‎ ‎★蔡侯纸的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造纸术外传的作用(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2.★关于司马迁与《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价值:①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实。③记录了帝王将相、下层人物的活动,④公正记事,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价值:文笔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我们要学习司马迁的什么精神?勇于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 1. ‎3.(东汉)华佗:①针灸、汤药 ②外科手术 ③麻沸散 ④五禽戏[来源:Z|xx|k.Com][来:‎ ‎4.(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①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②总结疾病症候 ③提出对症下药 ④提出“治未病”。‎ ‎5.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6.佛教:①产生: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学科网]②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③传入我国: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1)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3)各民族共同创造;(4)中外交往频繁。 ‎ 第16课 三国鼎立 1. ‎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⑴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处于有利地位。②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③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 ‎⑵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疾病流行;②曹操骄傲轻敌;③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④缺乏统一全国的实力。(根本原因)‎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4. ‎★三国的形成(看课本清楚三国的地理位置)‎ ‎220年,曹丕 洛阳 魏。 221年,刘备 成都 汉。 229年,孙权 建业 吴。 ‎ ‎4.三国经济的发展:‎ ‎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作用: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孙吴: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派船队夷州。(作用:发展海外贸易,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③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作用: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由割据混战状态走向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以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17课 西晋短暂的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內迁 ‎1.263年魏灭蜀,266年 司马炎 建立晋朝,定都 洛阳,史称西晋。‎ ‎2.西晋初期大封诸侯王,晋惠帝时期暴发“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 ‎“八王之乱”的影响: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西晋时,北方的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和鲜卑族內迁中原,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4.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5.苻坚建立前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使得前秦境内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最后,前秦统一北方。‎ ‎6.西晋为什么只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②八王之乱,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③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注: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曹魏(汉)、西晋(汉)、前秦(氐族)、北魏(鲜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来源:Z|xx|k.Com]‎ ‎1.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 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王与马,共天下”‎ 1. 南朝的更迭:①都城:建康 ②政权:宋、齐、梁、陈 ③时间:420—589年 ‎3.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文帝、宋武帝在位的时间里,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梁武帝萧衍夺得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导致千里绝烟,南朝处于劣势。 ‎ 2.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北方人南迁→促进江南地区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启示:和平安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重视人才和先进科技,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等。‎ 3.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意义):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383年的 淝水之战(特点:以少胜多) 。作战双方:前秦与东晋。‎ 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1. ‎★北魏孝文帝改革 原因:①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②旧的鲜卑习俗不适合治理广大的北方地区。‎ ‎(1)目的:加强对北方地区的统治,促进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措施:①迁都洛阳②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 ‎(3)作用(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 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4)实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 ‎(5)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列表对比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制度 商鞅变法 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 公元前356年 南北朝时期 在位君主 秦孝公 魏孝文帝 背景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 内容 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建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 迁都洛阳、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 作用 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启示:改革强国之路,富民之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潮流。‎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相同点 过程 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 结果 都取得了成功 影响 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不同点 侧重点 侧重于富国强兵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 为了实现国富兵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1.民族交融表现:‎ 经济、习俗方面 ‎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汉族生活中。‎ 政治制度 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民族心理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民族交融的意义: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②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主流是和平友好。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南朝的 祖冲之 ,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机械制造方面也有重大成就。他利用“割圆术”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著有《缀术》;创立大明历,制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 ‎2.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 贾思勰 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的内容:①总结农业生产经验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X.X.K]‎ 地位:①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②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①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③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4.魏晋南北朝宗教画占主要地位。顾恺之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由于山水诗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5.北朝有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 著名的两大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