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4.26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题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历史使人智慧,历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知识的殿堂,去感受历史的魅力吧!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15分)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第II卷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某学者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3.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由此判断该题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湘南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某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提到“社会主义改造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 )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D.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7.新中国成立以来,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9.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
A.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新发展理念的实现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下列所列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改革开放
12.“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够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13.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武力解决 B.国共合作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14.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倡议 D.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15.1972年2月,周恩来对一位来华访问的国家领导人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的感慨针对的是:( )
A.中苏关系 B.中英关系 C.中日关系 D.中美关系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二、非选择题(第16题8分,第17题9分,第18题8分,第19题10分,共35分)
16.(8分)中国人民是无畏无惧、坚忍不拔的,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思想觉醒】
材料一: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是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中的“本志”指的是什么杂志?(1分)材料中的“德先生”及“赛先生”分别指什么?(1分)
【民主号角】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救运动,它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它把救亡与启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去追求进步和光明。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2分)
【先锋诞生】
材料三:“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
(3)材料三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1分)这次会议上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1分)
【开辟纪元】
材料四: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4)材料四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该事件有什么世界意义?(1分)
17.(9分)创新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什么?(1分)共产党从这个“家”开始创造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1分)
材料二: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2)材料二中“强国富民”道路指的是什么?(1分)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1分)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3)材料三中所说的“理论”指的是什么?(1分)该理论成功实践的事件是什么?(1分)
材料四: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同根同源,是不可分割的……1984年2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有力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改编自岳麓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四中“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1分)联系现实,请你谈谈在台湾统一问题上存在哪些有利与不利因素?(2分)
18、(8分)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是中国变得强大的源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右图:
(1)有关真理问题的讨论为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这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2分)
材料二: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为了吃饱肚皮,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2)根据材料二判断,该事件后来促成了中央政府哪项有关农村的改革措施?(1分)
材料三: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
(3)材料三中的“特区”指的是哪些地方?(2分)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用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4)材料四中邓小平的这段讲话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分)
19、(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国什么状况?(1分)这种状况的改变得益于我国什么政策的实施?(1分)该政策实施的作用是什么?(1分)
材料二:读下图:
图一 农业生产合作 图二 手工业生产合作 图三 公私合营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该事件的标志意义是什么?(1分)
材料三: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亚非国家应撇开政治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的成功努力……
——周恩来
(3)材料三与什么会议有关?(1分)在该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什么方针?(1分)
材料四:有人用漫画《梅开三度》(右图)形容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3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C
B
C
B
D
C
B
D
B
C
A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二、非选择题(第16题8分,第17题9分,第18题8分,第19题10分,共35分)
16. (8分)
(1)杂志:新青年(或青年杂志)。(1分)民主、科学。(1分)
(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分)
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提高了人民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分)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1分)
(4)标志: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1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分)
17.(9分)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
(2)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根本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3)一国两制。(1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1分)(写出一例即可)
(4)“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分)
有利:同根同源:文化认同;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等等(1分)不利:少数“台独”分子坚持“台独”立场;国际反华势力干扰等等(1分)(符合题意即可,但是必须答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才得2分。)
18、(8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分)
(2)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分)(写全得2分)
(4)历史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9、(10分)
(1)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1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分)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分)
(2)三大改造。(1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
(3)万隆会议。(1分)求同存异。(1分)
(4)1: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2: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分)3: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