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 MB
  • 2021-10-26 发布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模拟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净化作用实验课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净化作用》实验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 本实验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关于水污染的拓展创新实验。‎ 二、实验器材 ‎ 水蚤、水蕴草、硝化细菌制剂、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蒸馏水、250mL烧杯、1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棉絮、载玻片、电子称、药勺、镊子、数码显微镜、计数器。‎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 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前半部分内容围绕大气污染安排模拟探究活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我国的水污染情况及水污染防治措施。‎ 受“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的影响和启发,不少学生要求再试一试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有一组学生在实验方案中提出“水草能不能净化污水?”的问题,受到该组学生的启发,教师将实验拓展到“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实验充分体现了学习中教学相长的乐趣。‎ ‎ 由于这个实验是学生自己“要来的”实验,学生自主性强,参与度高,积极参与共创最优实验方案。从发现问题、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再到数据统计和作图分析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运用理性思维,实现了在教材基础上的深度学习。‎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一)实验一: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家庭洗涤类污水是学生最常见的污水,本实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选取洗涤剂溶液(洗衣粉、洗手液、洗洁精)模拟洗涤污水。选取水蚤作为水污染指示生物,水蚤身体透明,对污染物敏感,在短时间内就能表现出变化,是污染生态学领域的模式生物。选取水蚤,受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启发,也为该实验积累经验。 ‎ ‎(二)实验二:探究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 结合家庭养鱼的经验,选取沉水植物、硝化细菌制剂对模拟污水进行净化,观察水蚤的心率变化。‎ ‎(三)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 8‎ 学生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模拟洗涤污水的种类及净化生物(见表1),体现了实验的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选取同种模拟洗涤污水的小组之间可共享实验数据,不仅节省了重复实验的时间,还可进行生物净化效果的横向对比。‎ 表1 学生分组实验 硝化细菌净化 沉水植物净化 细菌+植物净化 洗衣粉 第3小组 第2小组 第4小组 洗手液 第7小组 第1小组 第5小组 洗洁精 第6小组 第9小组 第8小组 ‎(四)收集和分析数据 在数码互动实验室组织实验观察,收集水蚤在培养液、模拟污水及净化水中的心率变化,进一步在Excel中完成作图分析,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有三个亮点:一是运用数码显微镜的实时拍摄技术,突破水蚤心率计数难点;二是有助于教师实时反馈各小组的实验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三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享和交流。‎ 五、实验教学目标 ‎ (一)设计并实施模拟探究活动,分析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 ‎ (二)在探究活动中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 (三)关注生活中的污染问题,从爱护生物圈的角度,提升改进生活习惯,减少生活排污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 六、实验教学内容 ‎(一)配置模拟污水梯度溶液 选取一种生活洗涤用品(见图1),根据预实验(以出现水蚤致死效应为界)确定污水浓度梯度,如洗衣粉选取四个浓度:0.25%、0.5%、1%、2%。‎ 8‎ 图1 配置模拟污水梯度溶液 ‎(二)第一次水蚤心率计数 观察水蚤在对照组(培养液)和实验组(模拟污水)中的心率变化,具体操作如下:用胶头滴管吸取培养液中的水蚤置于载玻片中央,撕取少量棉絮置于液滴中,静置1分钟后置于数码显微镜下观察,用计数器辅助记录水蚤心率;吸干载玻片上的培养液,迅速向水蚤滴加污水,静置1分钟后置于数码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水蚤心率(见图2)。‎ 图2 水蚤心率计数 ‎(三)生物净化处理 选取沉水植物(水蕴草)或硝化细菌制剂或两者混合进行污水净化,分别向200mL污水中加入‎20g水蕴草或2mL硝化细菌制剂,静置24小时(见图3)‎ 8‎ 图3 生物净化 ‎(四)第二次水蚤心率计数 方法同步骤二。‎ ‎(五)数据处理与绘图 将水蚤在培养液、模拟污水、净化水中的心率记录整理在Excel实验报告里,绘制折线图(见图4)。‎ ‎ ‎ 图4 用Excel绘制水蚤心率变化图 ‎(六)分析数据 对比分析水蚤在三种溶液中的心率变化,以下以水蕴草净化洗衣粉溶液为例(见图5)。‎ 8‎ 图5 水蚤心率变化图 ‎ 其他模拟洗涤污水(洗洁精、洗手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与洗衣粉溶液相似,生物净化效果也相似。实验结果显示,生活洗涤类污水(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等)对水蚤心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生物净化后的污水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减弱。‎ 七、实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 ‎ 导入 针对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各组讨论结果,一起探索实验材料: 1.从哪里收集被污染的水用于实验? 2.选取何种生物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 全班讨论,达成共识: ‎ ‎ 1.选取家庭洗涤类污水,以洗涤剂溶液模拟洗涤污水。‎ ‎2. 分析不选绿豆种子、金鱼的原因,最终确定对污染物敏感、在短时间内就能表现出变化的水蚤作为水污染指示生物。 ‎ ‎ ‎ 拓展思路 激发兴趣 深度学习 8‎ 探究1: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方案讨论——‎ ‎1.只选用一种模拟污水浓度可行吗?‎ ‎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何设计? ‎ ‎3.如何保证在对水蚤心率进行计数时污水不被培养液稀释?‎ ‎4.只选取一只水蚤记录心率,结果准确吗?‎ ‎5.为方便记录心率,如何限制水蚤的运动? ‎ ‎6.只做一组模拟污水实验,结果可靠吗? ‎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思考讨论,全班达成共识: ‎ ‎1.参考酸雨实验,设置模拟污水浓度梯度。‎ ‎2.将培养液作为对照组,模拟污水作为实验组。‎ ‎3.先将载玻片上的培养液吸干,再迅速向水蚤滴加污水。‎ ‎4.每组至少选取三只水蚤计数,取平均值。‎ ‎5.撕取少量棉絮平铺在液滴中。 ‎ ‎6.需做重复实验,小组之间可形成重复组。‎ 分组操作,运用数码显微镜的实时拍摄技术,观察记录水蚤在培养液和模拟污水中的心率变化 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全员参与共创最优实验方案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探究2: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 针对学生小组提出的问题:水草能否净化被污染的水?启发全班进一步探究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引发学生思考选取何种生物用于污水的净化?‎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讨论:结合家庭养鱼的经验,确定选取沉水植物和硝化细菌制剂进行污水净化 分组操作,完成生物的净化 ‎ 联系生活 ‎ 创新设计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组内分工 8‎ 探究2: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 通过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发放实验报告给各小组 ‎ 引导全班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组操作,运用数码显微镜的实时拍摄技术,观察记录水蚤在净化水中的心率变化 汇总实验数据,在Excel中绘制水蚤心率变化图,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 ‎ 分析讨论,表达交流,得出结论:洗涤污水对水蚤心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生物净化后的污水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减弱 ‎ ‎ 组间合作 ‎ 理性思维 情感升华 引发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谈谈如何保护环境 展望未来,介绍新兴科技:无需洗涤剂的新型环保洗衣机,如离子洗衣机、超声波洗衣机、新概念超能洗衣机等。‎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1.生活中应减少洗涤剂用量 2.衣物尽量做到少次多量清洗 ‎ 感悟生命 ‎ 社会责任 教学流程:‎ 实验回顾,导入新课 发现问题,引发探究欲望 联系生活,师生共创最优方案 小组合作,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 汇总全班数据,得出结论 情感升华,保护生物圈 八、实验效果评价 学生受“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的影响和启发,提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设计解决方法,进而利用科学、技术、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并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从实验设计到实施,班级成员汇聚集体的理解、努力和分工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总的来说,本实验的创新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8‎ ‎(一)源于生活 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于大气污染而言,家庭洗涤类污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本实验选取洗涤剂溶液作为模拟生活污水,模拟探究水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同时调动学生家庭养鱼经验提出污水净化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创新思路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生活中的真问题出发,改进已有研究方法用于解决新问题,组内分工、组间分享,从模仿“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所做的“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到进一步“探究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拓展出全新的实验。同时,借助数码互动实验室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体现出技术创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深度学习 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问题,本实验立足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合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小组合作、充分运用理性思维共同完成实验的设计、实施、分析和交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深度学习正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 ‎(四)感悟责任 通过对本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直接观察到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感悟到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习惯也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做一些改进。从小处说,这是个人习惯的小改变,从大处看,如果人人都自觉践行环保生活,那么人类对生物圈产生的负面影响一定会大大降低,由此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