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8.06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序号填在第Ⅱ部分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1.(2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智人 D.元谋人
2.(2分)下列头像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图的是( )
A. B.
C. D.
3.(2分)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大河流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环境优美 B.战略地位重要
C.交通便利 D.适宜农业生产
4.(2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铁器的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分)华夏族是在部落联盟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大致形成于( )
A.五六千年前 B.四五千年前 C.三四千年前 D.二三千年前
6.(2分)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图反映的是( )
第20页(共20页)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黄帝建造房屋
7.(2分)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这次战役发生于(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1年
8.(2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2分)周王朝规定: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这种制度表明青铜器“鼎”、“簋”已经发展为( )
A.实用器具 B.祭祀用具 C.礼器 D.兵器
10.(2分)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1.(2分)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后世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是指( )
A.公元770﹣476年 B.公元475﹣221年
C.公元476年﹣770年 D.公元221﹣475年
12.(2分)下列最能反映春秋时期社会状态的是( )
A.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13.(2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
14.(2分)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中的三家不包括( )
A.韩国 B.赵国 C.燕国 D.魏国
15.(2分)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
第20页(共20页)
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16.(2分)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17.(2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18.(2分)秦朝时建立的哪项制度开启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19.(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0.(2分)秦末民族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据此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阿房宫 B.秦朝的暴政
C.焚书坑儒 D.郡县制的实行
21.(2分)以下史实与刘邦有关的是( )
①统一了全国
②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③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④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2分)西汉初期汉文帝与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下列不是他们在位时的举措的是( )
A.开辟新的赋税,增加朝廷收入
B.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第20页(共20页)
C.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夸
23.(2分)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 )
A.“兵皆罢归家” B.实施“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重拟“以德化民”
24.(2分)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5.(2分)下列关于东汉衰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黄巾起义的打击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C.自然灾害频繁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8分,28题10分,29题10分,共50分。)
26.(12分)如图三幅图片都刻满了历史的印记,识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依据如图图片,请你指出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2)如果去图一的遗址参观,你会发现他们使用的工具是怎样制成的?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是什么时候?
(3)图二的名称是什么?它反映了哪个朝代在哪方面的高超工艺?
(4)请你简要介绍图三这部书。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载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重耳当时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1)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哪里发生一场大战?
材料二“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悉则乱”。
第20页(共20页)
(2)面对春秋战国的战乱,谁提出了这种主张?由此开创了哪家学派?
材料三 战国末期,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受到秦国国君的赏识。
(3)“他”是谁?他主张怎样治理国家?
材料四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孝公曰:“善”
﹣﹣《史记•商鞅列传》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材料三“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汉哪一重大事件?
(2)材料二中哪些数字能反映张骞这次出使的艰难?透过这组数字你能体会出他的什么精神?
(3)综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张骞的出使产生了什么影响?
29.(1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同时不仅各国自铸货币,甚至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自铸货币,其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特别是价值不等,换算困难。如,齐、燕的货币形状似刀,被称为“刀币”;赵、魏的货币形状似铲,被称为“布币”;楚国的货币根据形状叫“蚁鼻钱”,人们也称它为“鬼脸钱”等等。不仅货币,当时度量衡的标准也各不统一,相当混乱。
第20页(共20页)
(1)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普通商人,你经常要到其他国家做生意,期间会遇到些问题?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20页(共20页)
2018-2019学年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此序号填在第Ⅱ部分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1.(2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智人 D.元谋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谋人。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2.(2分)下列头像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图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北京人保留大量猿的特征。
【解答】图片C是《北京人复原头像》,读图可知: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等。
故选:C。
【点评】掌握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3.(2分)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大河流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环境优美 B.战略地位重要
C.交通便利 D.适宜农业生产
【分析】
第20页(共20页)
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大河流域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为原始农耕提供了条件。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较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位于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他们是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大河流域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为原始农耕提供了条件。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认识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大河流域的原。
4.(2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铁器的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
【解答】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5.(2分)华夏族是在部落联盟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大致形成于( )
A.五六千年前 B.四五千年前 C.三四千年前 D.二三千年前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的相关知识点。炎黄、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解答】
第20页(共20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来炎帝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炎帝和黄帝的相关史实。
6.(2分)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图反映的是(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黄帝建造房屋
【分析】本题以《大禹》图为依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知识。
【解答】相传上古时期,洪水肆虐,大禹带领人民治理洪水,消除了水患。材料中的《大禹》图反映的正是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大禹》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大禹治水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7.(2分)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这次战役发生于(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1年
【分析】本题以牧野之战发生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商朝灭亡。
【解答】因为纣王的残暴统治,公元前1046年,在武王灭商的牧野之战中,商朝的士兵的纷纷阵前倒戈,投降周军,商朝灭亡。
故选:C。
【点评】本题商朝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2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第20页(共20页)
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分封制的反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9.(2分)周王朝规定: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这种制度表明青铜器“鼎”、“簋”已经发展为( )
A.实用器具 B.祭祀用具 C.礼器 D.兵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周朝的鼎和簋。青铜器在商朝时比较贵重,主要用于祭祀,礼器。
【解答】“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表明商周时期青铜器已经发展成为礼器。青铜器在商朝时比较贵重,主要用于祭祀,礼器,较少用于农业生产。周朝的鼎和簋已经发展为礼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青铜制造业的相关史实。
10.(2分)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分析】本题以文字演变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解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为这个时候有了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他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故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点.
11.(2分)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后世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是指( )
A.公元770﹣476年 B.公元475﹣221年
C.公元476年﹣770年 D.公元221﹣475年
【分析】本题以孔子编写的《春秋》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的时间的知识。
【解答】
第20页(共20页)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孔子编写的《春秋》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时期开始时间的记忆能力。
12.(2分)下列最能反映春秋时期社会状态的是( )
A.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状态。理解春秋时期王室衰落,诸侯争霸的特点。
【解答】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所以春秋时期的社会状态是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故选:A。
【点评】要注意理解掌握春秋时期的社会状态。
13.(2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白渠
【分析】本题以“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所描述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解答】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道,时无荒年,天下谓之无府也”所描述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4.(2分)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中的三家不包括( )
A.韩国 B.赵国 C.燕国 D.魏国
【分析】本题考查三家分晋。“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赵、魏、韩。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赵、魏、韩。
第20页(共20页)
故选:C。
【点评】知道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家分晋的相关史实。
15.(2分)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 )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儒家思想.
【解答】材料信息“伤人乎?”可知孔子重视人,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仁”的思想观点。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
16.(2分)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抓住“秦以前”“学术思想”这两个关键词时行解答。
【解答】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开始于西汉。
B: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发生春秋战国时期,但属于经济领域。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开始于东汉。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百家争鸣。
17.(2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第20页(共20页)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知道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解答】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2分)秦朝时建立的哪项制度开启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分析】本题以秦朝时开启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切入点,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开启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知识点,应把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知识的把握。
20.(2分)秦末民族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据此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阿房宫 B.秦朝的暴政
C.焚书坑儒 D.郡县制的实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解答】
第20页(共20页)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所以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21.(2分)以下史实与刘邦有关的是( )
①统一了全国
②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③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④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刘邦的有关史实,关键掌握刘邦的统治措施。
【解答】据所学知,公元前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统一全国,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他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③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是文景时期的措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刘邦的统治措施。
22.(2分)西汉初期汉文帝与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下列不是他们在位时的举措的是( )
A.开辟新的赋税,增加朝廷收入
B.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C.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期汉文帝与汉景帝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第20页(共20页)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选项BCD是西汉初期汉文帝与汉景帝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排除;选项A不是西汉初期汉文帝与汉景帝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初期汉文帝与汉景帝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史实。
23.(2分)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 )
A.“兵皆罢归家” B.实施“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重拟“以德化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措施,汉武帝在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联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联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地方权力收归中央,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政治措施的识记情况,需要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
24.(2分)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思想措施,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思想上的措施是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A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大一统思想措施的识记情况,需要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
25.(2分)下列关于东汉衰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黄巾起义的打击 B.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第20页(共20页)
C.自然灾害频繁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分析】本题考查了东汉政权后期逐渐走向衰亡的原因。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增加劳动力,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十五税一,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西汉政权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稳定,也有利于培养民众对政权的忠诚度。修养生息政策不属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渐走向衰亡的原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衰败原因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8分,28题10分,29题10分,共50分。)
26.(12分)如图三幅图片都刻满了历史的印记,识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依据如图图片,请你指出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2)如果去图一的遗址参观,你会发现他们使用的工具是怎样制成的?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是什么时候?
(3)图二的名称是什么?它反映了哪个朝代在哪方面的高超工艺?
(4)请你简要介绍图三这部书。
【分析】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青铜器、《史记》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图片可知,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古迹(遗址)、文物(实物)、文字记载(史书)。
第20页(共20页)
(2)如果去图一的遗址参观,我会发现他们使用的工具是磨制制成的,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是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3)图二的名称是司母戊鼎,它反映了商朝在青铜器方面的高超工艺。
(4)《史记》的作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既是一部史书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故答案为:
(1)途径:古迹(遗址)、文物(实物)、文字记载(史书)。
(2)制成:磨制;年代:距今约6000年。
(3)名称:司母戊鼎;朝代:商朝,工艺:青铜器。
(4)《史记》的作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既是一部史书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青铜器、《史记》等相关史实。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载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重耳当时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
(1)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哪里发生一场大战?
材料二“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悉则乱”。
(2)面对春秋战国的战乱,谁提出了这种主张?由此开创了哪家学派?
材料三 战国末期,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受到秦国国君的赏识。
(3)“他”是谁?他主张怎样治理国家?
材料四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孝公曰:“善”
﹣﹣《史记•商鞅列传》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濮之战。
第20页(共20页)
(2)本题主要考查墨家思想及其创始人。
(3)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及其创始人。
(4)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及其影响。
【解答】(1)根据材料“史载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曾受到楚王的殷勤接待,重耳当时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以示报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的城濮之战。
(2)根据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悉则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墨子(墨翟)的兼爱、非攻思想。墨子由此开创了墨家学派。
(3)根据材料“战国末期,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受到秦国国君的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是韩非。他治理国家的主张有:反对空谈仁义,提倡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4)根据材料“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根据所学,商鞅变法产生的作用是: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故答案为:
(1)城濮之战。
(2)墨子(墨翟);墨家。
(3)韩非;主张:反对空谈仁义,提倡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4)历史事件:商鞅变法;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濮之战、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第20页(共20页)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材料三“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汉哪一重大事件?
(2)材料二中哪些数字能反映张骞这次出使的艰难?透过这组数字你能体会出他的什么精神?
(3)综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张骞的出使产生了什么影响?
【分析】(1)本题通过图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知识。识记其内容是解题关键。
(2)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及体现的精神。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产生的影响。理解相关内容才能答好本题。
【解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2)由材料二中的“去十三岁”表明时间长,“百余人”到“唯二人得还”说明过程艰险;透过这组数字我们能体会出他的精神: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
(3)张骞的出使,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沟通了西域各国同西汉的联系;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故答案为:
(1)事件: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2)“去十三岁”表明时间长,“百余人”到“唯二人得还”说明过程艰险;精神:体现张骞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
(3)影响: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沟通了西域各国同西汉的联系;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的掌握。重点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及体现的精神以及张骞出使西域产生的影响。
29.(10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同时不仅各国自铸货币,甚至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自铸货币,其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特别是价值不等,换算困难。如,齐、燕的货币形状似刀,被称为“刀币”;赵、魏的货币形状似铲,被称为“布币”;楚国的货币根据形状叫“蚁鼻钱”,人们也称它为“鬼脸钱”等等。不仅货币,当时度量衡的标准也各不统一,相当混乱。
第20页(共20页)
(1)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普通商人,你经常要到其他国家做生意,期间会遇到些问题?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解答】(1)如果我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普通商人,我经常要到其他国家做生意,期间会遇到的问题是由于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规格不一,货币形制各异,文字差异较大,彼此贸易互通、文化交流极为困难。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是秦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这些措施的实施起到的作用是这些措施使全国各地的经济往来消除了障碍,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问题:由于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规格不一,货币形制各异,文字差异较大,彼此贸易互通、文化交流极为困难。
(2)措施:秦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作用:使全国各地的经济往来消除了障碍,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37:25;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0页(共20页)
相关文档
-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2021-10-2637页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2021-10-2629页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016)第8课 2021-10-264页
- 潘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2021-10-268页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2021-10-267页
- 2020-2021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2021-10-267页
- 2020年人教版部编七下历史《全册默2021-10-269页
- 2019-2020学年新疆伊犁州伊宁七中2021-10-2619页
- 2019-2020学年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2021-10-2624页
-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2021-10-2618页